中国替代能源战略分析

阅读: 评论:0

中国替代能源战略分析
如果说在去年冬天,中国的替代能源战略主要还属于学界和业界诸多精英讨论的题目,进入2007年以来,它已经成为广大公众兴味盎然的话题。me0407
  事关未来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大计,替代能源本来就是新闻聚焦的领域,最近的微妙变化在于神秘面纱被摘掉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办、财政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等部委官员们,都在不同场合以更加透明的方式描述替代能源的战略、技术成果、未来目标。
  大型国有企业,比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神华集团、中粮集团,对替代能源各怀雄心,经常传出最新的投资发展计划。更多的科研单位、中小企业也投身其中,在替代能源的不同路径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股浪潮。
  在全球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大背景下,寻更加环保的替代能源,无疑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采访中,《中国投资》时时体会到一种更加强大的雄心和自信,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的思维没有受国际油价一时涨跌的牵绊,而是面向未来,是一种战略性的深谋远虑。
  在我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中,发展替代能源是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
  在更大的时空视野中,这其实是一场科技研究的竞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行研发投入,在研究替代燃料及推广新能源方面已有一批新成果。
  对核心技术的追求,是我国长期不懈的重要坚持。中国是一个大国,必然寻求对未来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导能力,并且为全球未来能源做出贡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能源技术已逐步成熟,部分产业化示范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试点进展顺利,为进一步发展替代能源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于我国替代能源的大战略方向,早已指明。去年1120气雾阀日上午,在研究替代能源发展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副总理曾培炎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要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
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月份,《中国投资》专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吴吟巡视员、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司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韩文科所长等权威人士,深入解读替代能源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国家财政支持替代能源的体制、全球替代能源未来大势等重要方面。
  不止于此,在大量采访产业、科研等资深人士基础上,《中国投资》还系统地梳理了燃料乙醇、煤基能源、生物柴油、秸秆发电等四大热点,细致解读核心技术、重大项目、产业化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剖析替代能源发展的投资机会,以供投资人士参考。
  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巡视员吴吟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47%。石油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着眼于长远发展,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近几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请您谈一下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的战略意义。
  吴吟: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2006回油阀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47%。石油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着眼于长远发展,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应该遵循能源结构演变规律,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资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大力开发利用水电、风电、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只有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才能提高应对高油价和原油供应趋紧的能力,才能弥补快速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才能有效解决区域性能源品种短缺问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和制定替代能源战略方面,发改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吴吟:2005年底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组织开展替代能源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替代能源。
  从大的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五件事情:一是成立替代能源研究领导小组,组织石油、石化、煤炭、汽车等行业30多家机构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开展替代能源专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推进工业节能,鼓励发展节能汽车、柴油车,实行节约替代。三是开展煤代油气,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试点进展顺利,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一次能源。四是加强替代能源技术逐步成熟,部分产业化示范工程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之中。五是陆续制定出台了一些支持替代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替代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吴吟:受到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各种替代能源在资源、技术、能效、经济、环保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无论发展哪种替代能源,替代量都有限。只有因地制宜地多元化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可行、最大限度的替代。
  一是全方位强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最现实的能源替代。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大力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严格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单位GDP能耗降下来,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20%的节能目标。
  二是多层次开展能源替代。在化石能源、石油、车用液体燃料三个层次上同时实施替代。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尽力扩大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在可以替代石油的领域,限制并逐步过渡到禁止使用石油;因地制宜发展替代能源。
  三是多元化发展替代燃料。在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大力开展燃料油替代,尽可能减少石油消耗。高起点发展煤基和生物质车用替代燃料,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示范,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基液体燃料,在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不破坏环境、不顾此失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
  四是高起点推进化工原料替代。加快发展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技术,逐步改油头煤头,减少石油作为化工原料的消耗,拓宽石油替代的领域和方向。
  我国替代能源的发展重点,一直是产业界、投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发展重点的准确描述应该是怎样的?
  吴吟:在尽可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以煤炭和生物质为主,从燃料和原料两方面替代石油。
  一是重点发展车用替代燃料。十一五期间,加强车用替代燃料的研发与扩大示范,完善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确定发展重点,加快发展。在煤基液体燃料方面,加快煤制油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气,开展二甲醚汽车示范工作,提高发动机和材料的可靠性、耐久性。制定和完善车用甲醇燃料标准,继续在一些地区的定点线路上,稳妥开展甲醇燃料应用示范。在生物质液体燃料方面,重点发展木薯、甘薯、甜高粱等燃料乙醇。开发动植物废弃物、麻疯树、黄连木等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和合成燃料,建设工业性试验和示范项目。在天然气燃料方面,在资源优势地区的特定车辆上推广应用天然气,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及混合动力汽车,完善和建设燃料输配系统。
  二是把替代化工原料用油作为重点。十一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正在走向成熟的煤制烯
烃等技术,加快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和技术,建设商业化运营示范工程。地火龙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煤炭的最佳利用形式是发展多联产。煤基多联产的龙头工艺是煤炭气化,根据市场需求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可以同时生产化工产品、液体燃料和电力,具有产品结构灵活、生产成本低和能源转化效率高等特点。在多联产中,煤炭中的污染物可被最大限度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如硫可回收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碳便于利用或封存,从而实现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为原料生产替代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是我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但从长远看,还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在替代能源工作方面,发改委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吴吟:发展替代能源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强替代能源科研开发,加快产业化步伐,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四个方面:
  一是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在现有工作和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替代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立产业布局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替代能源新技术的国际合作,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支持力度,对替代能源实行项目支持、财税和补贴等优惠政策。
  二是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和规范市场。加快完成煤基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相关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尽快完成甲醇燃料应用对人体影响的跟踪研究与评价。严格替代能源项目的市场准入,对发展规模、能源效率、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提出明确规定。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
  三是注重提高技术档次和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科学设定替代能源技术准入门槛,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努力减少替代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耗水,加强对余热、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综合利用,真正做到吃干榨尽,实现资源化和再循环利用,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玉石板电子跳绳  四是加强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完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为新技术扩大示范创造便利条件。配合973863等主要国家科技规划,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过技术引进
和国际合作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探索生产可应用的新能源。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专访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司长
    现在财政资金不缺,拿出来支持新能源也没有问题。我最担心的,不在于财政拿出多少钱,而在于这笔钱能否发挥好效益,能否到一个非常好的支持方式和创新资金管理的使用体制。我认为,应该尽量减少自由裁让权的行政审批,让最需要的企业、最需要的项目拿到这笔钱。
    政府支持项目的体制和机制,要是没有一个改革和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效率不会太高。我们想通过替代能源为突破口,创新财政支持的方式。
 
  三大扶持机制

本文发布于:2023-05-24 02:4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1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替代   能源   发展   燃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