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g减压器
农作物秸秆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由于近些年能源的短缺,用秸秆等废弃物制造能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仅降低了本钱、增加了产能的新途径等,而且减轻了处理秸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年产量7亿t,合理利用秸秆,有利于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合理开展,否那么直接燃烧秸秆,不仅释放大量气体严重污染环境、杀灭土壤微生物,而且造成能源资源的重大浪费。对中国这样一个化石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快速开展的大国,推动农业秸秆的高效转化利用,具有更突出的迫切性。农业秸秆转化利用的关键是将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化学结构根本保持不变的根底上有效别离,然后对别离组分进行有目的的转化利用。目前尚没有提出清洁有效的农业秸秆组分别离途径。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和秸秆热解气化制备混合燃气等。本文旨在经过对秸秆转换成能源物质的利用率、经济性等效益做比拟,得出秸秆的最正确利用途径。 1、秸秆直接燃烧发电
采集重构1.1 工艺介绍
感应式小便器生物质秸秆直接燃烧技术〔图1〕是将秸秆原料送入锅炉中直接燃烧,产出的高压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的涡轮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这种发电方式称为秸秆直燃发电。秸秆直接燃烧,其能源利
用率仅为13%。目前,兴旺国家生物质发电量已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70%。丹麦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成绩显著,2002 年丹麦能源消费量约2.8×107t标准煤,其中可再生能源为3.5×106t标准煤,占能源消费的12.5%,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为81%。
图1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流程图
土壤保水剂1.2 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的优缺点
生物质秸秆直接燃烧技术相对于煤炭等化石燃料,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生物质秸秆中硫的平均含量不到0.15%,煤炭中硫的含量到达1.412%,是秸秆硫含量的9倍,秸秆能源燃烧时,防止了因产生的SO2、NO2而形成酸雨,它燃烧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到达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
秸秆特别是稻、麦秸秆直接燃烧,主要障碍是灰分元素多,释放量约为秸秆的40%,造成熔点下降和锅炉结焦和堵塞。总体上看,生物质秸秆直接燃烧是最简单,也是最早被采用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但在过去的传统燃烧方式中,生物质燃烧效率极低,一般只有10%左右,造成能源严重浪费。假设能开发一种方便、高效的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必将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
2.1 工艺介绍
秸秆产沼气的工艺见图2。主要包括生物法预处理和厌氧发酵产沼气两个阶段。
物理教具制作图2 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流程图
生物法预处理:生物方法就是利用具有强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对秸秆先进行固态发酵,把作物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预先降解成易于厌氧菌消化的简单物质,以缩短随后的厌氧发酵时间、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产气率。
厌氧发酵:厌氧消化反响的主要机理是有机物在厌氧的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并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对秸秆类木质纤维素原料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研究说明,整个发酵过程中产生甲烷体积分数为65%,二氧化碳为30%。
2.2 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优缺点
沼气燃烧的热效率比城市煤气高出40%。发酵产生沼气,能源转化效率高,且本钱低廉,操作简单,运行平稳。
在燃料的替代效应上,沼气平均每方热值20.9 MJ,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技术每方热值可达23 MJ。从环境效应来看,沼气作燃料密
闭条件下产生、输送,显著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产气后的废渣富含腐殖酸、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液作为鱼饲料添加剂有免疫及增重的作用。目前农业部推广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技术具有热值高,效益高、无污染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约秸秆厌氧产沼气开展的因素主要是沼气的制取需要先前的资金投入,对仪器设施要有严格的要求。另外对储气设备要求比拟严格,假设因管理不当发生气体泄露现象,会产生如温室气体〔CH4〕大量排放等严重的环境危害。因此厌氧发酵产沼气技术需要向着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开展。
3、秸秆热解气化制备混合燃气
3.1 工艺介绍
如图3所示,秸秆热解气化技术是将秸秆转化为气体燃料的热化学过程。秸秆在气化反响器中氧气缺乏的条件下发生局部燃烧,以提供气化吸热反响所需的热量,使秸秆在700~850℃左右的气化温度下发生热解气化反响,转化为含氢气、一氧化碳和低分子烃类的可燃气体。这些可燃气体既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供热,又可以经过除尘、除焦、冷却等净化处理后,为燃气用户集中供气,或者驱动燃气轮发电机或燃气内燃发电机发电。上述生物质的气化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气化反响装置〔即制气炉〕完成的。
图3 秸秆热解气化制备混合燃气技术流程图
我国目前最新研究开发的内循环锥形流态化气化炉,对稻草、麦秸等秸秆粉碎后,气化反响在600~820℃的一个较宽温度范围内,原料气化所产生的煤气热值达7.7 MJ/m3,添加CaO催化剂能明显提高煤气热值,降低CO组分,Na2CO3催化气化能提高气体H2的含量。
推杆锁
3.2 秸秆热解气化制备混合燃气的优缺点
秸秆气化技术可以把秸秆高温裂解生成以CO为主并含H2、CH4等多种可燃成分的煤气,热值为5~12 MJ/m3,总效率可达35%~45%,比直燃提高2倍。新型的综合利用技术生产燃气,使能源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还减少了CH4等有害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中国1998—2000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节省标煤9.5万t,加强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可大大替代传统能源的使用量,是传统能源的替代选择途径之一。
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焦油附着在炉体及管道内,炉内的焦油去除相对容易,但输气管道被焦油堵塞后无法疏通,导致送气不畅,并形成平安隐患。燃气热值低,热能利用效率低,前期投入资金短期很难回收,气体本钱较高,农户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