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作者:李华山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9年第13周广普>shenh
期 摘 要:长期以来,煤矿冲击地压一直是煤矿开采主要灾害之一。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煤矿井下开采超千米的矿井逐步增加,在保障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冲击地压形成的机率。基于此,本文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进行阐述,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增加对冲击地压的预防与处置能力,为煤矿产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机理;防治
ppzhus
DOI:10.ki.37-1222/t.2019.13.083
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行业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它是一种矿山的动力现象,会导致煤矿巷道发生变形和矿井支架损坏,甚至导致矿井的损毁和人员的伤亡[1]。因此,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研究,以及对其防治措施的探讨尤为必要,也是煤矿行业在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安全举措。红枣去核机
银行排队叫号系统 1 煤矿冲击地压的形成机理
1.1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中认为,煤矿矿山在未进行开采之前,煤层处于坚硬的岩层夹持之下,这种夹持力会在煤层中产生高压及高弹性,使能量大量集中于煤层壁区域,并保持相对力的平衡。而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所受的夹持力也不断发生变化,其应力也随之加大,伴随煤矿开采作业的持续推进,逐步打破了其所承受力量的平衡,使煤岩向采空区域变形与挤压,从而形成冲击地压。 山东六旬大爷发明提物电梯 1.2 能量理论
煤矿矿山中由于受引力、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存在着复杂且巨大的能量。当煤矿开采作业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打破煤矿地质中的能量平衡,使煤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呈现于矿井采空区域,从而引发冲击地压。能量理论将煤矿冲击地压与能量进行联系,并在两者间建立起相对平衡关系。
1.3 冲击倾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