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理论复习参考题库 理论知识试题(3)
151.在研磨外圆柱面时,可用车床带动工件,用手推动研磨环在工件上沿轴线作往复运动进行研磨,若工件直径大于100mm时,车床转速应选择( )(A)50r/min (B)100r/min (C)250r/min (D)500r/min152.直径大的棒料或轴类件多常采用( ) 矫直。(A)压力机 (B)手锤(C)台虎钳 (D)活络扳手 153.精度较商的轴类零件,矫正时应用( )来检查矫正情况。(A)钢板尺 (B)平台(C)游标卡尺 (D)百分表154.金属板四周呈波纹状,用延展法进行矫平时,锤击点应( )(A)从一边向另一边 (B)从中间向四周(C)从一角开始 (D)从四周向中间155.如果薄板表面有相邻几处凸起,应先在( )处轻轻锤击。 (A)一个凸起 (B)最大凸起
(C)边缘凸起 (D)凸起交界
156.板料在宽度方向上的弯曲,可得用金属材料的( )
(A)塑料 (B)弹性
(C)廷伸性能 (D)导热性能
157.相同材料的弯曲半径越小,变形(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可能大也可能小
158.在一般情况下,为简化计算,当r/t≥8时,中性层系数可按( )计算。
(A)X。=0.3 (B)X。=0.4
(C)X。=0.5 (D)X。=0.6
159.在计算圆弧部分中性层长度的公式A=π(r+X。t)a/180中,X。指的是材料的( )。
(A)内弯曲半径 (B)中间层系数
(C)中性层位置系数 (D)弯曲直径
大功率激光发射器
160.D。=(0.75~0.8)D1确定绕弹簧用心棒直径的经验公式,其中D1为( )。(A)弹簧内径 (B)弹簧外径氧化锡
(C)钢丝直径 (D)弹簧中径161.若弹簧内径与其他零件相配,用经验公式D。=(0.75~0.8)D1确定心棒直径时,其系数应取( )值.(A)大 (B)中(C)小 (D)任意162.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装配工作叫( )。(A)部件装配 (B)总装配(C)零件装配 (D)间隙调整163.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不更换设备或地点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叫( )。(A)装配工序 (B)工步(C)部件装配 (D)总装配164.产品装配的常用方法有完全互换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 (A)选择装配法 (B)直接选配法
(C)分檠∨浞ā 。ǎ模┗セ蛔芭浞?br> 165.产品装配的常用方法有( )、选择装配法、调整装配法和修配装配法。
(A)完全互换装配法 (B)直接选配法
(C)分组选配法 (D)互换装配法
166.零件的清理、清洗是( )的工作要点。
(A)装配工艺过程 (B)装配工作
(C)部件装配工作 (D)装配前准备工作
167.把直流电能转换成( ),并输出机械转矩的电动机叫直流电动机。
(A)动能 (B)热能
(C)机械能 (D)机械运动
168.( )制动有机械制动和电力制动两种。
(A)同步式电动机 (B)异步式电动机
(C)鼠笼式电动机 (D)直流电动机
169.利用启动设备将电压适当降低后加到电动机定子绕组上进行启动,待启动完毕后,再
使电压恢复到额定值,这叫( )。
(A)降压启动 (B)升压启动
(C)全压启动 (D)常压启动
170.零件的密封试验是( )
(A)装配工作 (B)试车
(C)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D)调整工作
17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和旋转件的平衡试验。
(A) 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B)气压法
(C)液压法 (D)静平衡试验
172.为消除零件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必须进行( ).
(A)平衡试验 (B) 水压试验
(C)气压试验 (D)密封试验
173.零部件在径向位置上有偏重,由此产生的惯性合力通过旋转件重心,这种不平衡称( ).
(A)静不平衡 (B) 动不平衡
(C)静平衡 (D)动平衡
174.装配精度检验包括( )检验和几何精度检验。(A)密封性 (B)功率(C)灵活性 (D)工作精度175.零件精度与装配精度的关系是( ).(A)零件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B)装配精度完全取决于零件精度(C)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无关(D)零件精度就是装配精度176.装配尺寸链是指全部组成尺寸为( )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A)同一零件 (B)不同零件(C)零件 (D) 组成环177.组成装配尺寸链至少有增环,减环和( ).(A)组成环 (B) 环(C)封闭环 (D) 装配尺寸178.尺寸链中封闭环公差等于( ). (A)增环公差
(B)减环公差
(C)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D)增环公差与减环公差之差
179.尺寸链中封闭中封闭环( )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A)基本尺寸 (B) 上偏差
(C)下偏差 (D)公差
180.根据装配方法解尺寸有完全互换法、( )、修配法、调整法。
(A)选择法 (B) 直接选配法
(C)分组选配法 (D)互换法
181.依靠改变输入电动机的电源相序,致使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反向,从而使转子受到与原来转动方向相反的转矩而迅速停止的制动叫( )。
(A)反接制动 (B) 机械制动
(C)能耗制动 (D) 电磁抢闸制动
182.装配工世规程的内容包括( )。
(A)装配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论
(B)工人出勒情况
(C)设备损坏修理情况
(D)物资供应情况
183.装配工艺( )的内容包括装配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A) 过程 (B) 规程 (C) 原则 (D)方法
184.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是( )。
(A) 保证产品装质量 (B) 成批生产
(C)确定装配顺序 (D) 合理安排劳动力
185.( )不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
(A)保证产品的装配质量
(B)合理安排装配工序
(C) 尽可能少占车的生产面积
(D) 成批生产
186.编制工艺规程的方法首先是( )。
对产品进行分析 确定组织形式确定装配顺序 划分工序187.接触器是一种( )的电磁式开关。 (A)间接 (B)直接(B)非自动 (D)自动188.壳体、壳体中部的鼓形回转体、主轴、分度机构和分度盘组成()。(A)分度头 (B)套筒(C)手柄芯轴 (D)螺旋189.分度头的主轴轴心线能相对于工作台平面向上()和向下10°移动。(A)10° (B)45° (C)90° (D)120°190.要在一圆盘面划出六边形,每划()条线,分度头上的手柄应摇 周,再划第二条线。(A)1 (B)2 (C)3 (D)4191.要在一圆面上划出六边,应选用的分度公式为( )。(A)20/Z (B)30/Z (C)40/Z (D)50/Z192.利用分度头可在工件上划出圆的( )。 (A)等分线 (B)不等分线
(C)等分线或不等分线 (D)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193.分度头中手柄心轴上的蜗杆为单头,主轴上的蜗轮齿数为40,当手柄转过1周,分度头主轴转过1/40周,这是分度头的( )原理。
高硅氧布(A)分度 (B)传动 (C)结构 (D)作用
194.立式钻床的主要部件包括主轴变速箱、进给变速箱、主轴和( )。
(A)进给手柄 (B)操作结构 (C)齿条 (D)钢球接合子
195.立式钻床的主要部件包括主轴变速箱、( )、主轴和进给手柄。
(A)进给机构 (B)操作机构 (C)进给变速箱 (D)钢球接合子
196.立钻Z525主轴最高速度为( )。
(A)97r/min (B)1 360r/min (C)1 420r/min (D)50r/min
197.立钻Z525( )最高转速为1 360r/min。
(A)主轴 (B)主轴进给量 (C)第二轴 (D)第六轴
198.立钻电动机二级保养要按需要拆洗电机,更换( )润滑剂。
(A)20#机油 (B)40#机油 (C)锂基润滑脂 (D)1#钙基润滑脂
(A)20#机油 (B)40#机油(C)锂基润滑脂 (D)1#钙基润滑脂199.立钻( )二级保养要按需要拆洗电机,更换1号钙基润滑脂。(A)主轴 (B)进给箱(C)电动机 (D)主轴和进给箱200.规定预紧里的螺纹连接,常用控制扭矩法、控制扭角法和( )来保证准确的预紧力。(A)控制工件变形法 (B)控制螺栓伸长法(C)控制螺栓变形法 (D)控制螺母变形法201.用( )使预紧力达到给给定植的方法是控制扭距法。(A)套筒扳手 (B)测力扳手(C)通用扳手 (D)专业扳手202( )装配分双头螺栓装配和螺母螺钉装配。(A)机器 (B)部件 (C)总 (D)螺纹203螺纹装配包括( )装配。(A)普通螺纹 (B)特殊螺纹 (C)双头螺栓 (D)双头螺栓和螺母螺钉
204.在拧紧原形或方形布置的成组螺母是,必须( )。
(A)对称的进行 (B)从两边开始对称进行
97xoo(C)从外向里 (D)无序
205.( )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A)接触器 (B)变压器
(C)熔断器 (D)电容器
206.松键装配在键长方向、键与轴槽的间隙是( )mm
(A)1 (B)0.5 (C)0.2 (D)0.1
207.松键装配在( )方向,键与轴槽的间隙是0.1mm手机滑轨
(A)键宽 (B)键长
(C)键上表面 (D)键下表面
208.装配( )时,用途法检查键上、下表面与轴和毂槽接触情况。
(A)金键 (B)松键 (C)花键 (D)平键
209.钳工场地必须清洁、整齐、,物品摆放( )。
(A)随意 (B)无序
(C)有序 (D)按要求
210.静连接花键装配,要有较少的过盈量,若过盈量较大,则应该将套件加热到( )后进行装配。
(A)50℃ (B)70℃
(C)80~120℃ (D)200℃
211静连接花装配,要有较少的( )。
(A)过盈量 (B)间隙
(C)间隙或过盈量 (D)无要求
212.更换键是( )磨损常采取的修理办法。
(A)花键 (B)平键 (C)锲键 (D)键
213.键的磨损一般采取( )的修理办法。
(A)挫配键 (B)更换键
(C)压入法 (D)试配法
214( )连接在机械中主要是定位、锁定零件,有时还作为安全装配的过载剪断的零件。
(A)键 (B)销 (C)滑键 (D)圆柱销
215销连接在机械中除起到( )外,还起定位和保险作用。
(A)传动作用 (B)固定作用
(C)连接作用 (D)保护作用
216圆柱销一般靠( )固定在孔中,用以定位和连接。
(A)螺纹 (B)过盈
(C)键 (D)防松装置
217工作完毕后,所用过的工具要( )。
(A)检修 (B)堆放
(C)清理、除油 (D)交接
218销是一种( ),形状和尺寸已标准化。
(A)标准件 (B)连接件
(C)传动件 (D)固定件
219使用( )时应戴橡皮手套。
(A)电钻 (B)钻床
(C)电剪刀 (D)镗床
220过盈连接是依靠孔、轴配合后的( )来达到坚固连接的。
(A)摩擦力 (B)压力
(C)拉力 (D)过盈值
221过盈连接是依靠包容件和被包容件配合后的( )来达到紧固连接的。
(A)压力 (B)张紧力
(C)过盈值 (D)摩擦力
222过盈连接的类型有( )和圆锥面过盈连接装配。
〔A〕 螺尾圆锥削过盈连接装配
〔B〕 普通圆柱削过盈连接装配
〔C〕 普通圆锥削过盈连接、
〔D〕 圆柱面过盈连接装配
223.过盈连接的配合面多为〔 〕,也有圆锥面或其他形式的。
〔A〕圆形 〔B〕正方形
〔C〕圆柱形 〔D〕矩形
224.当过盈量及配合尺寸较小时,一般采用〔 〕装配。
〔A〕温湿法 〔B〕压入法
〔C〕爆炸法 〔D〕液压配套法
225.当过盈量及配合尺寸〔 〕时,常采用压入法装配。
〔A〕较大 〔B〕较小
〔C〕正常 〔D〕前面叙述均不对
226.圆锥面的过盈连接要求配合的接触面面积达到〔 〕以上,才能保证配合的稳固性。
〔A〕60% 〔B〕75%
〔C〕90% 〔D〕100%
227.过盈装配的压入配合时,压入过程连续压入速度以〔 〕为宜。
〔A〕0.2m/s 〔B〕0.5m/s
〔C〕2~4mm/s 〔D〕5~10mm/s
228.采用三角形传动时其摩擦力是平带的〔 〕倍。
〔A〕5 〔B〕6 〔C〕2 〔D〕3
229.草用三角形传动使其摩擦力是〔 〕的3倍。
〔A〕平常 〔B〕齿形带
〔C〕可调节三角带 〔D〕窄“V”形带
230.带在轮上的包角不能太小,三角形包角不小于〔 〕时,才能保证不打滑。
〔A〕150° 〔B〕100° 〔C〕120° 〔D〕180°
231.两带轮的中心平面应〔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都不是
232.张紧力的调整方法是靠改变两带轮的中心距或用〔 〕。
〔A〕张紧轮张紧 〔B〕中点产生1.6mm的挠度
〔C〕张紧结构 〔D〕小带轮张紧
233.〔 〕的调整方法是靠改变两带轮中心过同张紧轮张紧。
〔A〕摩擦力 〔B〕拉力
〔C〕压力 〔D〕张紧力
234.两带轮相对位置的准确要求是〔 〕。杯芳烃
〔A〕 两轮中心平面重合 〔B〕两轮中心平面平行
〔C〕 两轮中心平面垂直 〔D〕两轮中心年平面倾斜
235.带轮相互位置不准确会引起带张紧不均匀而过快磨损,当〔 〕不大时,可用长直尺准确测量。
〔A〕张紧力 〔B〕摩擦力 〔C〕中心距 〔D〕都不是
236.当带轮孔家大时必须攘套,套与轴用键连接,套与带轮常用〔 〕方法固定。
〔A〕键 〔B〕螺纹 〔C〕过盈 〔D〕加骑逢螺钉
237.当带轮孔加大时必须镶套,套与抽用〔 〕连接,套与带轮常用加骑逢螺钉方法固定。
〔A〕螺纹 〔C〕键 〔C〕过盈 〔D〕过度
238.两带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轮上的三角带张紧程度不等,这是〔 〕原因再成的。
〔A〕抽弯曲 〔B〕拉长 〔C〕带轮槽磨损 〔D〕带抽配合松动
239.两带轮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轮上的三角带张紧程度不等,这是〔 〕原因造成的。
〔A〕抽颈弯曲 〔B〕带拉长 〔C〕带磨损 〔D〕带轮与抽配合松动
240.两带轮在机械上的位置不准确,引起带张紧程度不同,可用〔 〕方法检查。
〔A〕百分表 〔B〕量角器 〔C〕肉眼观察 〔D〕直尺或拉绳
241.带轮装到抽上后,用〔 〕检查其端面跳动量。
〔A〕直尺 〔B〕百分表 〔C〕量角器 〔D〕直尺或拉绳
242.链传动中,链的下垂以〔 〕为宜。
〔A〕5% 〔B〕4%L 〔C〕3%了 〔D〕2%L
243.〔 〕传动时,其下垂度以2%L为宜。
〔A〕带 〔B〕链 〔C〕齿轮 〔D〕螺旋
244.链传动中,链和轮磨损较严重,用( )方法修理。
(A)修轮 (B)修链 (C)链、轮全修 (D)更换链、轮
245.链传动力的损坏形式有链被拉长、链和链轮磨损、( )。
(A)脱链 (B)链断裂 (C)轴颈弯曲 (D)链和链轮配合松动
246.影响齿轮传动精度的因素包括( )、清度等级、齿轮副的侧隙、齿轮副的接触斑点。
(A)运动精度 (B)接触精度 (C)齿轮加工精度 (D)工作平稳性
247.使用电钻时应穿( )。
(A)布鞋 (B)胶鞋 (C)皮鞋 (D)凉鞋
248.转速( )的大齿轮装在轴上后应作平衡检查,以免工作时产生过在振动。
(A)高 (B)低 (C)1500r/min (D)1440r/min
249.转速高的大齿轮装在轴上后应作平衡检查,以免工作时产生过大( )。
(A)松动 (B)脱落 (C)振动 (D)加剧磨损
250.轮齿的接触斑点应用( )检查。
(A)涂法 (B)平衡法 (C)百分表测量 (D)直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