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题目 | |||||
学生姓名 | 申少英 | 专业 | 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 | 指导教师 | 于华 李锋涛 |
选题目的和意义: 蓄电池防盗目的:解决如何将生活当中有关家庭火灾、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等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意义: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可以听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火灾、以及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新闻。因此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防火报警器应用而生,尤其是无线报警器的发展特别迅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在不断的进步,无线通信网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有部分科技含量高的报警器都会用上无线通信,以达到无线远程报警目的。 低压有源滤波因此设计出性能可靠、经济实惠的无线报警系统已成为市场的需求。基于GSM模块的烟雾报警系统利用无线报警探头或传感器等作为报警终端,免去了电缆的束缚,改善了屋内的环境,对于系统的施工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基于GSM模块的烟雾报警系统,可以实现一点与多点之间的信息交流,系统利用无线信息发送、接收的方式使整个报警过程更加隐蔽,更加可靠。基于GSM模块的烟雾报警系统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在居家安全领域,在其他领域,如医疗监护、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等领域都得到很好的应用。 | |||||
与本课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综述: 本课题中的单片机是无线报警器的核心部件,一方面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模拟信号和信号的检测,另一方面又对信号分别进行处理,控制电路后续的相应工作,同时能够在满足报警器设计的计算速度及接口数的要求的同类单片机中,要考虑选择价格低廉且体积精巧的机型,在保证了报警器的精确性、可靠性及抗干扰性的基础上,能够不提高成本、缩小体积。本设计采用AT89S52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部分。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CMOS 8位处理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使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在单片机上,拥有灵巧的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从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高灵活性,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8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内存,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6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时钟振荡器。 | |||||
主要设计内容: GSM短信息模块主要提供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传输的媒介是GSM网络。本课题主要是利用它的数据传输功能,本系统和用户间的通信就和两个手机用户间通信一样。微控制器单片机是本设计的核心,它依照GSM短信通信模块的通信协议与之进行通信,进行短信息的收发。主控单片机电路接收并解释短信息指令,对连接在系统上的各功能子模块进行控制。通过主控单片机,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对室内有毒气体、烟雾进行监测,在异常时按照预设的号码进行短消息报警。系统报警器内提供备用电源,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交直流供电自动切换,确保系统在停电时能继续工作。分液罐 将前端采集和控制模块安装在用户家里需要防范的位置。安装在不同位置无线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不断地进行采集,并对从各个探测器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当在警戒范围内一旦家中发生火灾或气体泄漏等紧急情况时,与之相对应的报警探测器无线发射电路启动发射,无线接收模块在接收到无线信号后向主控单元单片机发中断请求。主控单元的单片机响应中断后,读出发来报警信号的传感器编码确定是哪个传感器发现了异常,并发出短信警报。 |
设计的环境、方法及措施: 随着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通讯工具基本上是人人必备的,基于这一点,设计了基于GSM短信模块的烟雾报警系统,而由于GSM内嵌高可靠性的GSM引擎和51单片机系统,标准串行接口和精简的软件接口协议将用户从繁杂的GSM通信标准解析和调试中解脱出来,使用方便,而且公网的数据传输具有通信范围广(GSM网络基本覆盖全国),传输稳定等特点。 对于本课题,实物运行为主,理论研究为辅,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积极大量的阅读和查资料,到与本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尽量完善有关各个方面的知识涉猎,按要求一步一步的进行,按逻辑一步一步的补充。其次是解决实物搭建问题,至于要用到的关于防烟的传感器的获得,GSM短信传送的芯片,还有独立电源的设计和购买成为一项关键。对于每个部件的搭建,要积极动手,并让自己尽量的弄清楚每一个原件的作用。最后一项,就是当论文整个系统模型出来后,不断的咨询指导老师,并对于老师给出的意见,积极的做修改! |
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10:1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10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