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耳尖放血配合中药失眠的疗效。方法:患者耳尖放血,配合辨证加减煎服中药作为组,26例。服用安神补脑液,每次1支,每天3次,每晚睡前加服5mg,作为对照组,26例。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5%;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5.4%。结论:耳尖放血配合中药失眠疗效显著。
【关键词】失眠 耳尖放血 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271-02
失眠亦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不酣,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则彻夜不寐[1]。常伴有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症候同时出现。笔者用耳尖放血配合中药失眠,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多媒体网络中控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深莲藕
指纹读取器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6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2个月。两组病人诊断均明确。其年龄、性别、病程、病种、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CCMD-3)中失眠的诊断标准:(1)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失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再入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3)对睡眠数量、质量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4)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1个月以上;(5)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2]。
2 方法
2.1组
2.1.1双耳尖放血。具体操作:医者先取患者一侧耳尖穴,用手指轻柔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双手后戴上无菌手套,用碘酒和酒精严格消毒耳尖穴及其四周,待酒精干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或注射器针头对准穴位迅速刺入,深度约1~2mm,以不穿透软骨膜为度,即迅速出针,轻轻挤压耳尖,使其自然出血,随后用酒精棉球擦拭,
每侧取黄豆大的血液8~10滴,然后以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止血。另一侧耳尖以同样的方法放血。每两天放血一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
2.1.2中药:(1)血瘀型以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热错杂型以半夏泻心汤加减;(3)痰热瘀阻用温胆汤和半夏泻心汤加减;(4)肝阴亏虚用百合地黄汤加减;(5)肝气郁结用逍遥散加减;(6)心肾不交用交泰丸加减。每日一剂,水煎取400ml,分两次温服。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2.2对照组服用安神补脑液,每次1支10ml,每天3次,每晚睡前加服5mg,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
48v转12v 3 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的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小时,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睡眠深沉,睡眠深度增加,但总时间<6小时,随访半年偶有复发;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无效: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2个疗程后,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65.4%;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 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组 26 8 11 4 3 88.5
对照组 26 3 8 6 9 65.4
4 典型病例
梁某某,女,45岁,2013年6月13日就诊,主诉:失眠反复发作2年余,每晚只能睡2~3个小时伴见胸闷,心烦易怒,纳差。刻诊见面沉暗,神疲倦怠,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弦。诊断:失眠(肝气郁结),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1,取患者双侧耳尖放血,每两天一次;2,中药拟方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2g,薄荷6g,甘草6g,生姜6g,酸枣仁10g,合欢花10g。每日一剂,水煎取400ml,分两次温服。经过,患者当天晚上即能入睡近5个小时,放血3次服六剂中药后已能安睡到天亮,诸症尽失,再放血2次,服四剂中药巩固疗效,半年内随访两次未见复发。
5 讨论
失眠,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都能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失眠。就如《景岳全书》指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 [4] 人体正常入睡需要“阴平阳秘”,脏腑平衡,气血调和,心神,卫阳能入于阴。《类证治裁?不寐》亦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窹;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刺络放血具有祛除病气、通脉活血、镇静安神、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针刺放血疗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而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重要针灸疗法。我们都知道肾开窍于耳,就如《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但《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耳”,如此一来,心肾皆开窍于耳。也又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少阳胆经透过脏腑别通于心通。因此在耳尖放血,除了活血化瘀外,还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失眠的一个很好的穴位[5]。耳尖放血的同时,配合中药辨证,疗效更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伯臾,董建华,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3.
[2]张惠鹏.温胆汤合半夏泻心汤失眠的临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49.
三相混合步进电机贝雷梁 [3]王春香.耳穴放血,贴压法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 (27): 90.
[4]谭文澜.生脉注射液失眠45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3):31.
[5]杨维杰.董氏奇穴讲座—学[M].美国洛杉矶:美国中医文化中心,20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