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消谐装置周涛 程坦
【摘要】在城市及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体系下,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需依靠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但在既有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各层级规划均难以实现对地面公交通行空间资源的有效控制,导致公交优先难以落地,在规划上削弱了公交的相对竞争力,并加剧了由于规划路网能力不足导致的交通拥堵。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实际规划研究实践,以公交的路权规划为核心,提出路网规划方法的改进思路及方法,体现“路网规划”到“路权规划”的规划转变,以实现公交优先的规划落地。
【关键词】公交优先;公交路权;路权规划
1 公交优先的规划问题分析
1.1 公共交通的重要地位
在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及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突出,并面临进一步加剧的风险,为缓解交通拥堵,实现城市交通的绿低碳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需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因此,在城市交通 发展框架中,公共交通应该成为机动化出行中的主要方式,其中,地面公交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2 公交优先的规划落地问题
为发挥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公共交通需要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得到更多的资源保障,以产生更强的相对竞争力,承担更多的交通出行份额。
围绕地面公交,各层级规划理应在不同层面明确相关规划指引及控制方案,并实现从宏观战略到中观指引、微观控制的公交规划全覆盖,以保障公交规划的系统完整及规划落地。在现有规划体系中,一般形成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层级及流程。其中,总体规划解决了公交发展目标、战略、公交分担率等问题,分区规划可以解决公交主走廊等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解决轨道交通走廊及设施布局、公交站场设施及公交港湾布局等公共问题,但没有解决对地面公交通行空间资源的规划控制问题,导致地面公交内容在各层级规划中难以落地,在规划连续性上出现严重的规划断层。
相对其他交通方式而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其他各交通方式均有对应的路权得以规划控制,如轨道交通对应有轨道线路走廊,社会车辆对应有机动车道,步行交通对应有步
行道,自行车交通对应有自行车道,而地面公交路权则出现了严重失控,无论是专用路权还是混合路权,均没有规划考虑,导致地面公交只能去“抢占”社会车辆的路权,这将进一步降低了地面公交的相对竞争力,与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相悖。
1.3 问题原因分析掏耳器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一般以小汽车出行需求为基础,规划构建道路网络(如图1所示),而没有考虑地面公交的出行需求。 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出行需求预测土地利用小汽车出行需求规划路网
图1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路网规划一般流程示意图
在这种规划导向及规划流程下,地面公交的通行空间无保障,并加剧了地面公交与社会车辆之间的道路空间资源争夺,制约了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路网能力中没有考虑地面公交通行需求,从源头上导致了规划路网能力不足。
1.4 解决思路分析
解决公交优先的规划落地问题,需要在各层级规划中全面落实公交优先,保障公交规划从宏观战略到控制方案的过程完整性,其中,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推行公交规划落地,是该过程缺失的最后一步,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纱线蒸纱机
秸秆制煤
因此,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依据公交出行的需求预测结果,分析地面公交通行的空间需求,配置公交所需的道路空间资源,明确公交专用及混合路权,并纳入规划路网中进行规划控制。
2 路权规划的内容
2.1 路权规划的定义
路权规划是一个将各方式出行需求与道路空间资源相匹配的过程。通过预测交通出行需求,分析各方式的路权需求,在用地及其他限定条件下,配置各方式的路权,以此为基础优化规划路网,并形成路权方案。
从使用对象上看,路权可分为专用路权、混合路权两种,其中,专用路权包括专用路、专用道,混合路权包括机动车混合路权、机非混合路权等;从空间布局上看,路权具有立体属性,可为地面、地下及立体高架等形式。
2.2 路权规划的意义
路权规划使得各交通方式均有相应路权与之对应,达到路权明晰的规划目标,可在规划
层面解决各交通方式的通行空间资源配置问题。
对于地面公交而言,路权规划的意义在于: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的公交发展目标、战略及需求,解决公交规划的最后一步规划落地问题,保障公交车辆通行的道路空间资源,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
2.3 路权规划的内容
路权规划的核心内容在于基于路权需求预测的路权配置。其中,路权需求预测是通过出行需求预测及交通方式划分,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并测算对应的道路空间资源需求;路权配置是在路权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周边用地、地形地貌等其他限制边界条件后,对各方式的路权进行协调布局,并基于规划路网优化形成路权方案。
3 路权规划方法研究
路权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交通方式的路权需求,并结合用地及其他限制边界条件,协调路权布局,在此基础上优化道路网络,并进行路权配置。 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出行需求预测地面公交出行需求
压铸机料筒的设计
小汽车出行需求
步行出行需求路权:机动车道路权:人行道路权:自行车道自行车出行需求
土
地
利
用路权:公交专用路(道)、共用车道道路网络优化路权配置轨道交通出行需求
路权:轨道交通线路走廊
图2 路权规划流程示意图
以地面公交为主线,路权规划的关键方法步骤可包括:
(1)路权需求预测
通过用地分析,预测区域交通出行量,量化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需求,其中,重点分析社会车辆客货运及地面公交的出行需求,计算车辆的通行需求,测算社会车辆、公交车辆对应的路权需求。
(2)道路网络优化
在路权需求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对骨架路网进行优化、细化,其中,重点在于道路等级结构优化,以及次支道路体系的细化完善。道路等级结构优化是依据各通道的路权需求,对初步规划的道路等级进行评估后提出优化方案;次支道路体系细化完善是依据路权需求预测的结果,调整、优化次干路及支路系统,为合理配置路权提供基础支撑。
(3)路权配置
依据路权需求预测及路网优化结果,结合用地布局、地形地貌等限制边界条件,对各条规划道路进行路权布局及分配,以规划设定各交通方式的道路空间资源,其中,重点明确机动车道上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的使用关系,包括公交车辆专用路权、混合路权布局等。
4 规划案例
以重庆悦来生态试点区为例,在控制性详细编制过程中尝试开展了公交路权规划的研究工作[1]。悦来生态试点区(3.43平方公里)位于主城北部片区,规划中提出了以公交为导向的开发准则、提倡混合型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理念[2]。
白光干涉
图3 悦来生态试点区区位示意图
主要的路权规划研究工作步骤包括:
步骤一:出行需求预测
依据上位规划,2020年该片区规划总人口约14.6万人,总就业岗位约11.9万个。预测2020年该片区高峰出行量10.7万次。其中,内部出行占比40%,出行量4.3万人次,主要为各居住区与功能区之间的通勤交通;对外出行占比60%,出行量6.4万人次,出行发生的主要方向为北部区域,出行吸引的主要方向来自悦来中央公园、蔡家、礼嘉等区域。
步骤二:公交出行需求预测
依据初步规划的骨架路网通行能力反算,区域内高峰小汽车出行量应维持在约8700辆车,承担约1.05万人次的出行,占总出行量的10%;区域内主要轨道线路为6号线,贯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2020年断面最大运能约为4.5万人,区域外已占用约3万人次运能,区域内轨道站高峰小时仅能提供运能1.5万人次,约占生态城总出行量14%;区域内步行距离约在1km之内,依据调查步行距离在1km之内约占总出行量的30%左右,并规划有完善的自行车体系,预测步行及自行车出行占到总出行量的32%,高峰约3.44万人次出行。
因此,地面公交需承担的高峰小时出行量为4.71万人次,占比44%。
轨道交通
地面公交
小汽车
步行及自行车
图4 各交通方式构成示意图
步骤三:公交通道布局
结合悦来生态城的用地布局、道路网规划和公交客流分布等特点,将悦来生态城公交线路分为四个层级:大站快车线路、过境公交线路、对外公交线路和内部公交线路。其中,大站快车线路为生态城提供高品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连接城市客流需求强度最大走廊;过境线路为穿过生态城连通相邻组团的公交线路,满足相邻组团间的客流需求;对外线路为连接生态城内部与周边组团的公交线路,为生态城与其相邻组团提供直达公交服务;内部线路与其他层级线路在生态城内部起到中转换乘的作用,是其他层级线路的补充。
结合用地布局、出行需求分布、道路网资源,形成公交通道布局方案。其中,大站快车通道1条,过境公交通道共规划9条走廊,对外公交通道共规划5条线路走廊,内部共设置3条内部公交线路。
步骤四:公交路权规划
在公交通道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道路的公交路权进行配置优化,形成公交路权布局方案。
图5 公交路权布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