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海航宇科普中心藏品管理现状

阅读: 评论:0

浅析上海航宇科普中心藏品管理现状
张洁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
摘要:藏品资产有别于一般常规资产,它的管理模式是一类特殊管理形式,要考虑其本身价值,更需要关注从藏品本身出发,结合科普展教触动更大社会效应。文化场馆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结合馆内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保护好藏品资产安全以外,将文化场馆中各类藏品产生最大的社会及文化效应,提升国民文化整体水平。
关键词:科普场馆;藏品;管理;资产
近年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场馆和人员办公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场馆内部现代化设备数量逐年提升,工作人员办公用品同比增加,中心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资产占比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管理和使用中心的固定资产,既能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可控,又能保证中心科普教育工作及时有效的运转,成为了资产管理部门重中之重的任务。本文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为例,对藏品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以及管理方式进行阐述。
一、中心藏品整体概述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科技知识的普及工作,1989年6月1日正式对社会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立足国家战略推进创新发展,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强国的战略决策部署,遵循青少年认知特点,以青少年航空航天文化知识需求为导向,兼顾航空航天爱好者及普通游客的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展陈技术和方法,实现高品质的航空航天科普展示;开展国内外航空航天科普交流与合作,加强内涵和品牌建设,支撑青少年和公众对航空航天文化的内生需求,实现航空航天文化传播和取得市场份额的双赢。中心历经三年前期准备,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心室内展示面积为2,500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展示多架不同类型的航空飞行器以及火箭、飞船等航天类模型。中心作为面向大众的航天航空科教专题性场馆,拥有展品数量达12785余件,文物评定数量达30余件,展品丰富,涉及航天航空领域种类繁多。
二、中心藏品管理模式
常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经常沿用老旧方式,仅注重财务支出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且具体到明确开支情况的账目,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缺乏,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不够,很多固定资产账目存在缺陷问题。同时科普教育类场馆的固定资产与常规的固定资产对比,有着其特殊性。例如文物藏品、陈列品等属于中心的固定资产。但文物藏品、陈列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往往无法得到准确估计。正因
其文物、陈列品等固定资产存在着不稳定性、经济价值估值不确定等特性,若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和原则,会引发出许多问题。
中心为使藏品得到妥善的保管和使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上,结合中心实际,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建档方面重新制定相关具体要求来实施藏品类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
(一)收录、鉴定
中心编制的藏品接收凭证包含登记号、原来号、时代、类别、名称、单位、数量、现状、来源、接收日期、分类号、总保管员、点交人、点收人、备注等信息。
(二)登帐
登账是开展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妥善保管和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藏品管理工作的基础,藏品登记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依据。
1、总登记簿
中心编制的藏品总登记簿。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在藏品总登记簿上注明相关藏品个体重要信息才能入簿。
2、分类登记簿
业务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在藏品分类登记簿上注明相关藏品个体重要信息才能入簿。塑料光纤收发器
(三)编目及建档
图1藏品管理流程表
铜管对流散热器>飞轮齿圈中心藏品需制作藏品编目卡片。卡上需填入藏品入庫审核意见、藏品过程等相关重要信息。封面附上相关藏品图片。
126
中国民商
CHINA CIVIL ENTREPRENEUR
中心每个藏品同时需要设置藏品档案,记录藏品分类目录。
1、藏品编目卡
中心编制的藏品编目卡包含登记编号、藏品名称、藏品分类、规格型号、生产年份、入中心年份、来源、质地、用途、存放地点、数量、价值、简述、备注、审核人签章、制卡人签章、制卡日期等信息。
2、藏品档案表
中心编制的藏品档案表中需含有登记号、物件名称、登记人、登记时间、数量、材质、收录时间、成形象及内容简述、流传经过、鉴定意见、鉴定人、时间、备注、附页等信息。
在藏品类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表,如
图1所示。中心为了使藏品类资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使用,相关业务部门特制定了藏品领取、库房管理等制度来实施藏品管理工作以及公共服务工作。
根据藏品管理各个环节的要求以及公共服务制度中心编制出相应的12类账表,如图所示2
所示。
图2藏品管理账目表三、中心藏品管理模式可持续性分析
t型槽尺寸
目前国内很多场馆存在资产管理制度缺乏的问题,实际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不能有效实施,与藏品接收登记业务部门不能得到有效统一,会导致藏品登记与资产入库不匹配的情况发生。伴随着国内科普博物场馆的数量逐年增加,对应藏品征集的数量和价值也会伴随着上升,藏品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为损坏和缺失,这些都会导致藏品不能最大化实现其社会价值。这类管理问题已经逐步成为了各类场馆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首要问题。
中心场馆面积和陈列展览数量有限,很多藏品存放于库房之中,不能有效对观众进行展示,中心结合信息化建设工作,增设藏品资产类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综上所述,藏品类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化手段进行统一入帐集中管理,便于馆内工作人员操作,及时有效地了解到藏品整体存放及提取使用频次等重要信息。此类管理方式既能有效
保护藏品资产的安全,又能从相关数据中获取藏品展示情况,
提升了财政对文博单位的资金投入及时反馈率以及把财务部门和藏品业务负责部门工作沟通效率提升一个台阶,做到了
及时有效的管理。
图3藏品类资产管理系统
电视机高频头
中心此类作法可供同类场馆使用,藏品登记入账与藏品资产管理同步进行,在信息化辅助技术下,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有效掌握每件藏品在库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藏品漏登记、误登记或遗失的情况发生,保护好每件资产。在5G 逐步普及的当下,场馆可以进一步借助新技术提升资产管理功能,不在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需移动藏品,入库藏品可实时进行对公众展示,藏品资产管理更加安全便捷,场馆不再是传统中陈列性摆放宣传,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体验实验室,引起观众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文化类科普教育的目的。压模混凝土
四、结束语
藏品资产管理方式有别于常规资产,其中的价值体现不局限账面固定价值,它可以通过日常科普教育工作结合展示发挥其最大价值,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故科普类场馆应加强部门间工作沟通交流,激发出藏品最大生命活力,在落实藏品管理的前提下,让这些固定资产“活起来”,将博物馆中各类藏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将其信息传达给游客,将国民文化层次提升一个新台阶。科学化资产管理方式在文化场馆中的成功运用,改变了以往的原始资产管理模式,在未来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场馆重视,为全社会的科普文化创新能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蓝心遥.浅谈国有博物馆文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1).
[2]林芳.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及问题对策[J].卷宗,2019,009(014):31.
[3]孟丽明.论加强文物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C].中国博物馆学会,2001.
[4]王丽娟.初探博物馆文物藏品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思考[J].当代旅游,2019(06):51-51.
[5]张文联.博物馆文物藏品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思考[J].经济视野,2014,000(003):56-56.
127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15:4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7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藏品   管理   中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