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设计: 时间安排: | |
一. 基础条条过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5.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教师点拨 学生修订 |
二.单项选择 1.莫言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这种说法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2.12月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雾和霾橙双预警,其中江苏西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这已是连续3天发布霾橙预警。此前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材料主要表明 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雾霾面前无能为力 部分对整体性能状态具有决定性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 A. B. C. D. 3.最近,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能记录大脑高级活动的系统,目的是帮助心理学家通过脑活动的电子图像确认做梦人的梦中情形。通过大脑的活动了解梦中的情形,说明梦作为一种意识 A.是人脑的机能 B.其内容源于人脑 threadx系统C.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D.其形式是客观的 4.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和李延都患头痛、身热,便一同请华佗看病,华佗检查后,却给他们开了不同的药。原来,两个人引起头痛、身热的原因不同,华佗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两人回去按方服药,病果然好了。该事例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变化发展 5.“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说: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6.右图漫画《感受不同》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收入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B. 物质依赖于意识 C. 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三.说明下列各题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1.近年来,鉴于周边安全形势日益恶化,中央决定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 2.连日来,雾霾天气席卷全国,严重威胁众健康,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 3.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为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4.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的蔓延严重损害了中共形象,腐蚀党的肌体,危害众利益。 5.2012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八项规定”以改进干部作风,遏制腐败蔓延,重塑中共形象。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面对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逐渐短缺的现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8.30年来,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固化闪电之源>靶向代谢组学分析9.自古以来,中国与西方科学家们的科研文化传统就存在巨大的差异。不同的科研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中西方科学家们有不同的科研态度、科研方法和科研行为。 10.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人多力量大”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随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但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多负担重”成为80年代的普遍看法。 11.“绕、落、回”是我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战略。“嫦娥三号”成功降落月球,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步目标正式完成。 12.最近十年来,我国政府对房价的调控陷入“越涨越调,越调越涨”的怪圈。无论是“限购令”还是提高贷款利率都收效甚微,都没有真正遵循市场规律,并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因为决定价格的是价值,而不是需求。 13. 政府与市场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不足,市场能够解决的,靠市场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政府要全力推动。 用电信息采集14.一首民歌唱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即使外婆不在了,只要河和桥仍在,就可以留住记忆,留住乡情。但如果桥拆了,河填了,记忆的依存没有了,故乡情也就消失了。 15.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我国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结构动态可变的拟态计算机。 16.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了解决我国航空也得“心脏病”而日夜奋战。 | 教师点拨 学生思考 ◆判断: 1.物质是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4.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不可分割 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可知性 6.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7.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 6.运动与物质是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 7.事物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8.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气相程序升温 9.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10.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11.规律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 1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永恒不变的 13.对待规律,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4.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5.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16.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17.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1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9.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决定作用 20.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1.意识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
本文发布于:2023-05-13 12:4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7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