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纯盐酸装置建成投产
四川自贡鸿鹤化工集团公司投资200万元,于1998年底开工建设15k t a高纯盐酸装置。日前,该装置已点火开车成功,经过连续72h的考核运行后,已正式投入生产。 高纯盐酸是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和特种设计工艺及装备生产的精制盐酸,有效地去除了工业盐酸中所含的铁、铅、砷等金属和重金属杂质离子,除可用于烧碱离子膜生产、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等工业领域外,在医药、食品、橡胶、有冶金、生化制品、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据悉,鸿鹤集团投产的这套装置是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的高纯盐酸生产装置。
农作物秸杆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成分。是一种可供开发与综合利用的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剧增,秸杆产量也迅速增加。据估算,全国农作物副产的秸杆每年就有016Gt左右,其中可收集利用的约0148Gt以上。但目前国内对这些秸杆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大量的秸杆都在田间焚烧,既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直接威胁机场和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农作物秸杆的开发和利用在当前被列为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在国内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亟待
实施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工程,以使各种已研究成功的秸杆利用技术尽快走向产业化。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秸杆可供开发利用,且具有市场潜力的领域有以下几方面。 11秸杆能源。秸杆能源利用技术,包括秸杆气化制气、秸杆压块成型制炭和锅炉集中直接燃烧等形式,其中秸杆气化技术已开始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秸杆气化是将农作物秸杆在缺氧状态下加热反应而实现能量转换,使秸杆中的碳、氢、氧等元素变成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成为可直接供生活和工业生产用的优质能源。
21秸杆饲料。利用化学、微生物学原理,使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秸杆转化为含有丰富菌体蛋白、维生素等成分的生物蛋白饲料。目前国内已开发出秸杆青贮、微贮、氨化、盐化、碱化等饲料转化技术。秸杆饲料饲喂畜禽可降低养殖成本,节粮效果显著。
变速箱取力器31秸杆肥料。秸杆肥料利用除可采用直接还田、堆沤还田和过腹还田三种形式外,还可采用特殊工艺和科学配比,将秸杆经粉碎酶化、配料、混料、造粒等工序后,制成秸杆复合肥,其成本与尿素相接近,施用后对于优化农田生态环境、增加作物产量作用明显。
41秸杆工业原料。秸杆纤维与树脂混合物可制成低密度纤维板材、再在其表面加压和化学处理,可用于制作装饰板材和一次成型家具。秸杆制成的人造纤维浆粕,可作为化纤制品和玻璃纸生产的原料。利用秸杆纤维还可产生无毒塑料、一次性卫生筷和快餐饭盒等。
肝素钠是粘多糖硫酸酯类抗凝血药。这类药物能使血液降低凝固性,以防止血栓形成和促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对于突发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首选肝素钠抗凝。近年来研究证明,肝素钠还有降血脂作用。在临床使用中,肝素钠广泛用于防治静脉血栓或栓塞、脑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并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各种癌症病人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16
粉体气力输送系统第3卷 2000年第1期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纳米硬盘肝素钠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器官中,
可从猪、羊、牛等动物的肝脏、心脏、肺脏和肠中提取。常采用的提取方法有盐解法、酶解法、酶解结合法、射流法等多种,但盐解法使用较普遍。其生产方法是先将猪肠粘膜溶碎,经氯化钠盐析、树脂吸附,其洗脱液用乙醇沉淀,脱水得粗品。粗品溶解再经盐析、高锰酸钾脱,去热源后沉淀,脱水干燥后即得肝素钠精制品。并可加工成钠盐、钾盐、钙盐和镁盐。
蒸缸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医药工业的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都成为近年来用药量增长的因素。制药行业也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潜力巨大,成为一个
知识密集,具有高效益和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预计国内医药市场在未来15年,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增幅约在11%左右。肝素钠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液系统药物,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能生产肝素钠。我国的肝素钠产品不仅需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还是世界第一位的主要出口国。最近几年,肝素钠产品价格虽有所起伏波动,但一直是一种紧俏的出口创汇产品,发展前景看好。
我国的生猪资源十分丰富,但从猪心、肝、肚等器官中提取肝素钠成本高。猪肠粘膜是生产肠衣的废弃物,其中又含有较高的肝素钠,因此目前国内肝素钠生产大多从猪肠中提取。一根猪肠经加工后可得肠衣、肠皮、肠渣和肝素钠4种产品,共可创产值7-10元。其中肝素钠占2-4元。国内最近开发成功的肝素钠生产新技术,比传统生产技术产量可提高70%,产品质量稳定(效价100左右),主要辅料消耗减少80%,安全系数达100%,劳动量减少40%,整套工艺流程具有科学、简便、实用、高效益、低消耗的特点,在国内居领先水平。(汪家铭)
CO2气肥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CO2气肥早在1888年就开始在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应用。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六十年代后,由于对温室作物需求增加,简易大棚的出现,使温室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同时由于各种有效的CO2气体发生装置以及实用价廉的监测计量设备仪器的研制成功,使CO2施
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CO2施肥在欧洲、中美、北美及某些亚洲国家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美国约有50-75%的温室作物采用CO2施肥,荷兰90%以上的蕃茄、黄瓜、甜椒、草莓种植中均使用CO2施肥。
pamam施用CO2气肥可使作物光合作用速度增加40-50%,产量增加20-45%。CO2气源要求产气方法必须简单易行,气体中不应含有对作物和人体有害的杂质,纯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同时还应生产成本低、供应充足,能满足大面积施用的要求。通常的来源可以有液体CO2直接施放;天然气、木炭、煤油或丙烷燃烧后产气;碳铵与硫酸反应产气;有机物料(城市垃圾和粪便、农作物秸杆、厩肥、工业废弃物等)制气等几种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菜蓝子工程”建设的需要,我国蔬菜人均消费量已达250kg以上,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均占有102kg的水平。国内温室蔬菜生产发展很快,基本上是以每4年增加10倍的速度发展。国内现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35万公顷,每年可提供300Gkg商品蔬菜。若以每公顷每年施用6t CO2气肥计,共需消耗2100k t CO2气肥,可见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CO2资源十分丰富,国内现有1000余家大中小型合成氨厂,每年都有大量富余的CO2资源。仅以55
ebeam
26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第3卷 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