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及防治对策

阅读: 评论:0

浅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防治对策
【摘 要】中国的山丘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中小河流水灾造成的损失占全国水灾损失的70%80%,山洪灾害的防治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危害及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的概括论述,提出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内容,阐述了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及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意义。
【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防治对策
1. 山洪灾害概述
2011年初,中央以一号文明确了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解决水利改革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政策,并大幅度提高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中小河流治理作为近期的水利建设重点已全面展开,山洪灾害防治作为中小河流治理的重点内容正在实施了。
中国的山丘区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因此山洪灾害分布广、次数多。每年汛期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的事件时有发生,从而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关注民生”治国理念的
深入,山洪灾害的防治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10月,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力争到2010年,在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初步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死伤事件和财产损失。”,从而为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奠定了基础。
天一辉远据统计,我国中小河流达5万余条,覆盖了85%的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中小河流水灾造成的损失已占全国水灾损失的70%80%,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灾种,山洪灾害防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1 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
山洪灾害是由强降雨引起的一种自然灾害,因山丘区处于流域上游的,坡降大,汇流速度快,形成的洪水陡涨陡落。主要特点有:(1)季节性,主要发生在降雨多的汛期。(2)区域性,位置固定,主要位于流域上游。(3)突发性,整个过程时间短。(4)迅猛性,表现在洪水形成快(迅)过程的陡涨陡落(猛)。前二个特点使山洪灾害防治便于规划和方案制定,后二个特点却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1.2 山洪灾害的主要危害。
山洪灾害除了自身造成的危害外,还常常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重流经区的损失。2005led斗胆灯6月,黑龙江省沙兰镇发生的特大山洪,造成99人死亡,18人失踪;20067月,豫西卢氏县发生的特大山洪,造成75人死亡,14人失踪;20108月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造成1407人死亡,358人失踪。据19501990年的资料统计,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中,山丘区占67.4%,由此可见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之大,危害之广。山洪及其诱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冲击力大,破坏性强,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给道路、通讯、房屋、农田等造成毁灭性破坏,财产损失严重。
2.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按照山洪灾害的防治规划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属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布设雨量、水位站点,采集、收集、处理、分析雨量和水位信息,及时预测、预报、发布山洪规模等级,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2.1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山洪灾害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但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非常大、基础设施毁坏相当严重,其防治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预警系统是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措施,因此其建设的必要性不言而语。
山洪灾害的防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许多工程措施标准低,年久失修,已达不到设计要求。非工程措施的站点布设数量少,采集手段落后,已不能满足防治山洪灾害的需要。目前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正在实施,作为子系统的雨水情系统很多地方已建成投入使用。如河南省,2007年已完成全省的雨水情系统建设,所有报汛站全部建成了遥测站;2009年又建设了79个城市遥测雨量站;2010年又增补建设了200余处山丘区遥测雨量站;通过试运行,2010年全省的遥测雨情信息投入使用。就河南省来说,站点布设及情报收集已基本满足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需要。全国很多地方与河南一样,已具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可行性条件。
2.2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属山洪灾害防治的非工程措施,其建设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建设前应勘察山洪灾害区基本情况,收集水文、地质及社会经济基本资料,为站点合
理布设和方案编制做准备。笔者认为建设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采集系统:大部分山洪灾害区以建设遥测雨量站为主,人口较多的城镇且有条件的河道应建设遥测水位站。设备选取要根据实际情况,既要满足精度要求,又要性能稳定、故障率低。
(2)信息传输系统:包括站点信息到省市县中心的传输。
(3)信息查询处理系统:各级中心应实现信息共享,能够查询实时信息,并能检索处理。
(4)预测预报系统:根据各山洪区的流域特点,建立降雨与径流经验公式或模型,及时滚动预测预报可能出现的洪水和等级。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前三部分内容与水情分中心类似,已有建设经验,无需说明。第四部分是重点和难点,需要考证分析资料,研制预测预报方案。由于山洪预见期很短,往往降水还未结束就可能出现洪水,预测预报方案除了考虑精度,还要特别考虑时效,因此方案要尽可能简明实用,计算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程序,以便快速做出预测预报成果,为防治决策调度赢取时间。同时还需要注意,山洪预测预报不同于大江大河,降雨达到一定等
级就要立即开展,若有后续降雨,要连续滚动开展;初期以预测洪水规模或等级(定性)为主,后期要以预报洪水大小(定量)为主。
3. 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山洪灾害的防治在我国横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涉及29个省、274个地级行政区、运动地垫1836车座头枕个县级行政区、463km 2的广大山丘区,因此任务繁重。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层层落实责任,通过预警系统的建设及完善,不断提高减灾水平。笔者认为主要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3.1 搞好基本情况查勘和基本资料搜集工作。以县级为单位,通过查勘和搜集,摸清山洪灾害区的数量,了解当地山体的地质构造,掌握山洪流经区的人口、耕地、道路、通讯、工矿等情况,绘制出山洪灾害区地形图、流域图、交通图、行政图,建立好基本情况资料库,为山洪灾害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普及山洪、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科普知识,使山丘区干部众了解山洪灾害的危害,掌握避险措施和路线。
供墨系统
3.3 结合新农村建设,制定出山洪灾害的防治规划。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明确的山洪灾害近期防治目标和远期防治规划。对山洪灾害高危区村镇要尽可能实施整体搬迁,不能搬迁的要加大工程措施投入力度。
3.4 制定山洪灾害防治预案。预案要结合预警系统建设情况制定,并根据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进展不断完善。预案应任务分工明确,逐级落实到人。
4. 结语
目前,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已取得显著效果,防汛已做到“预报有情报、调度有方案、决策有预案”。而处于山丘区的中小河流,绝大部分均未治理,河流无堤,暴雨频发,当地众备受山洪灾害之苦;加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发生一次较大的山洪灾害就可能导致当地很多众“吃无粮、住无房、行无路”, 因此,山洪灾害已成为制约山丘区人民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应尽快实施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加快制定山洪灾害防治近期和远期规划,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山丘区人民众。
参考文献
1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简明报告[c智能分析].
2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编制工作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c],2007.
3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中小河流山洪监测与预警预测技术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21:55: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68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灾害   防治   建设   预警系统   措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