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阅读: 评论:0

第一单元
识字乐园
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4篇识字课,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一个快乐读书吧。
《春夏秋冬》通过四幅扇形图呈现了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气候特征,以对偶的形式展示了四组意义相关联的词语和短语,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画。《姓氏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常见姓氏约定俗成的称法,还介绍了四个复姓,显示了中国姓氏的多样性。《小青蛙》以儿歌的形式讲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爱护小青蛙,并且引出一串以“青”字为母体字的形声字。《猜字谜》以两则字谜揭示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从侧面感受到我国正月十五元宵节猜灯谜的民俗文化。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听故事,讲故事》,借助图画记住故事,情节不断反复,逻辑十分清晰,利于学生练习讲述故事。《语文园地一》中有三项内容是对《春夏秋冬》的拓展与延伸,便于强化识字写字与语言积累。《快乐读书吧》通过童谣《摇摇船》和儿歌《小刺猬理发》两个例子,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展示阅读成果,体验共享阅读的快乐。
本单元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各有侧重,体现了识字的多样性。《春夏秋冬》是看图识字,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联系生活经验促进对词语意义的认识;《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改编的韵语识字;《小青蛙》是以儿歌形式编排的字族文识字;《猜字谜》是字谜识字,也是对“青”字字族文的巩固与拓展。四篇识字课的编排,充满传统文化彩,洋溢浓浓的儿童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热情。
识字写字依旧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要借助生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从而提高识字效率。《小青蛙》中形声字“清、晴、睛、情、请”有着共同的声旁“青”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字谜二则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形声字结构特点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结合原有识字经验,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展开自主识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从而逐步建构属于个人的识字体系。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读帖,仔细观察汉字间架结构的特点,抓住重点笔画的位置,了解合体字的书写规律,初步感知穿插与避让等书写原则。
在识字写字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如百家姓里的传统姓氏文化、
字谜蕴含的汉字文化,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如《春夏秋冬》中对仗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渗透着传统文化的韵味,教学中要将识字与诵读相结合,体会儿歌韵文的节奏明快、韵律优美,体验与欣赏汉语言的结构美、意境美。
1 春夏秋冬
教材解读:
《春夏秋冬》是一篇看图识字,文字内容体现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特点,词语和短语均为对仗,插图采用扇形图画形式呈现,整篇课文传达出一种浓浓的传统文化的韵味。
整个识字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春风等),以及由这些词所扩展的短语构成(春风吹等),表现了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气候特征,同时配备了四幅扇形插图,对应着最具四季特点的景物。第二部分在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图的下面,借鉴了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两组意义相关联的词语和短语(青草——池草青)。
作为识字单元的课文,《春夏秋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联系生活,深化季节认知。第一部分的四组词语,分别展示了不同季节的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四季的认识,说说熟悉的四季景物,并从中选择典型景物,结合图片细细品味这些景物的特征。
膨胀水箱设计二是巧用对仗,增强学习趣味。在一上识字课《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对仗的语言特点:青草对红花、游鱼对飞鸟,池草青对山花红,鱼出水对鸟入林。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拍着节奏读一读、同桌一问一答对一对、加上动作演一演等方法,增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熟悉与亲近。
三是图文并茂,传递文化元素。文中别致的四幅扇形插图,对仗的语言风格特,无不传达出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知语言的典雅风格,同时借助多种方式朗读出汉语的节奏与韵味。
教学目标:
1.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冬”等7个字、横斜钩1个笔画,写好雨字头和草字头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组词语和对应的短语,读出词语的节奏,感受对仗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景物特点,体会表示颜和动作的词语使用之准确精妙。
教学重点:
结合图片和动作演示,识记表示动作的生字“吹落降飘”,体味汉字使用的准确和规范;多种形式朗读词语,感受汉语对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写好笔画横斜钩,分清与横折弯钩的笔画区别;读好“池草/青”与“鱼/出水”两种不同的节奏。
教学时间:
2课时。
电插头第一课时
任务一:欣赏图片,走近四季
活动1:揭示课题,感知四季
1.师生交流:小朋友,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的特征都不一样,都有喜欢的理由)
2.板书课题,读准“春”“冬”。(读准韵母,“春”un,“冬”ong,注意读两个字音时唇形与舌位的变化
3.分别出示四幅扇形图:小朋友,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相机出示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思考:在一上《四季》和《小蜗牛》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四季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通过谈话,不仅引出了课题,还呈现出本课要学的几个生字。然后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四季景物变化的兴趣。
任务二:集中识字,归类辨析
活动1: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无线开关
1.学生自主朗读词语。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好字词之间的停顿。
2.出示生字新词,重点认读:学生自己读一读,再展示读,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注意:“风”是后鼻音,“霜”“春”是翘舌音)
第二组:读读下面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春风珊瑚姜吹压力容器钢板  夏雨   秋霜冷风门  冬雪
(加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模仿做一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动词表达的意思)
活动2:探究交流,方法指导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2.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认识新偏旁。
(1)加一加,合一合。
口+欠=吹    艹+洛=落    票+风=飘
(2)变一变,比一比。
雨+相=霜(雨字头)    雨+彐=雪(雨字头)
学习雨字头:观察“雨”字与雨字头的区别,说一说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第二笔竖变成了左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你还认识哪些雨字头的字呢?“霞、雾、雹、露、震、雷”等字都是雨字头,都是一种气候现象。
(3)一,连一连。
春风    落        秋霜    飘
夏雨    吹        冬雪    降
【思考:将本课生字新词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呈现,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突破翘舌声、前后鼻音等重点读音;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与指导,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为建构个人的自主识字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三:联系生活,熟悉四季
活动1:多方联动,知识拓展
1.品味“春风”
①小朋友,春风吹到脸上,你有什么感觉呢?(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春风的轻柔温暖,春风吹来小朋友渐渐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换上轻薄的春装了)
带着这种感觉读好“春风”这个词语。
②逐幅出示图片:看,春风吹在小河里、大树上、小草上、迎春花上,分别有什么变化呢?(河里的冰块融化了,小草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
③春风的魔力可大了!诗人也特别喜欢春风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示诗句,朗诵品味)
2.品味“夏雨”
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呢?(雨水大,雷阵雨,雨下得急,结束得也快。)
②你知道哪些词语可以形容夏雨的特点吗?(狂风暴雨、倾盆大雨、大雨滂沱……)
3.品味“秋霜”
①补充图片,形象感知秋霜的形成特点:树叶周围一层晶莹透亮的东西,就是霜,这个字用雨字头,因为空气中含有饱和的水分,秋天夜里气温低,遇冷凝结而成。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5:5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6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识字   学生   词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