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提纲

阅读: 评论: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刘倩雯
一.绪论
1.零件(毛坯)成形方法
①材料成形工艺(Δm=0)
贯通流程质量不变工艺 :铸造,锻压,粉末冶金。
②材料去除工艺(Δm<0)
发散流程质量减少工艺: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特种加工。
③材料累积工艺(Δm>0)
收敛流程质量增加工艺:连接与装配,电铸电镀加工,快速成形
二.第一章
1.机床的分类
①按应用范围(通用性程度):
通用机床加工范围广(单件小批)
专门化机床--工艺范围窄(某类,几类某道特定工序)
专用机床工艺范围最窄(某种某道特定工序,大批)
②按工作精度: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
③按自动化程度:手动,机动,半自动,自动机床
4.按重量与尺寸:仪表机床中型机床(一般机床),大型机床(10t~30t),重型机床(30t~100t),超重型机床(大于100t)
5.按机床主要工作部件的数目:单轴,多轴,单刀,多刀
按加工性质、刀具(12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
铣床、刨插床、拉床、特种加工机床、锯床、其它机床。
2.机床型号
为避免混淆,通用特性代号已用的字母及IO都不能作为结构特性代号。
按其结构性能及使用范围每类:机床划分为10个组,每个组又划分为10个系
分别用数字0~9表示。
机床主参数代表机床规格的大小,用折算值(主参数乘以折算系数)表示。
3.切削运动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
主运动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功率最多的运动
进给运动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
合成运动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
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
4.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速度vc,进给量f,背吃刀量ap
5.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削层公称宽度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6.刀具材料具备的性能:①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②足够的强度和韧性③足够的热硬性,④良好的工艺性,⑤经济性
7.常用刀具材料: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金刚石(PCD)、立方氮化硼(CBN)。
硬质合金:
①钨钴类硬质合金(YG):精加工YG3,粗加工YG8 (铸铁)
②钨钛钴类硬质合金(YT):精加工YT30,粗加工YT5(钢)
8.
9.刀具工作角度的影响:刀刃安装高度,刀柄安装偏斜的影响,横向进给的影响 ,纵向进给的影响
10.磨料即砂粒,是构成砂轮的主要成分(适用范围)
氧化物系:棕刚玉碳素钢
白刚玉高速钢
碳化物系:黑碳化硅铸铁
瓶胚检测机绿碳化硅硬质合金
铁水包11.机床夹具的作用:保证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生产安全
12.夹具按使用机床分: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其它机床夹具
13.夹具的组成:①定位元件确定工件的正确位置
②夹紧装置夹牢工件,保证工件正确位置不变
③对刀及导向装置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④夹具体夹具的基础件
⑤其他装置或元件分度装置、联接元件等
14.工件定位的方式:1.直接正定位精度(最高)取决于工人技术水平单件小批生产,位置要求高;2.划线正定位精度低,单件小批,复杂件,毛坯精度低3.夹具定位生产率高,定位精度高,成批及大量生产.
15.工件的定位原理:六点定则--主要定位面∨3,导向定位面∨2,止推定位面∨1
欠定位: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限制,决不允许
过定位:重复限制某一自由度,一般不允许
16.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
①足够的精度
②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性
③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④工艺性好
17.最常用的定位方式:一面两孔,三面定位(常用于箱型零件)
三.第二章
1.切屑的形成过程及变形区的划分:
I 变形区剪切滑移,塑性变形
II 变形区切屑流出,受挤压,剧烈摩擦
III 变形区挤压、摩擦,金属回弹,产生残留应力
2.切屑类型
带状切屑(塑性材料)--高速,材料软
挤裂切屑(塑性材料)--节状切屑,低速
单元切屑(塑性材料)--粒状切屑,极低速,材料较硬
崩碎切屑(脆性材料)--表面粗糙度大
3.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工件材料,刀具前角,切削用量
4.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影响:
1.对切削力的影响:背吃刀量影响大,进给量影响较大,切削速度无明显影响
2.对切削温度的影响:v 大,中,ap 
                                                                       
led探照灯
4.常用的切削液:水溶液,乳化液,切削油,极压切削油
5.刀具磨损的形式:非正常破损:卷刃、裂纹、崩刀、破裂
正常磨损:①前刀面磨损 ②后刀面磨损 ③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6.刀具磨损原因 :磨料磨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相变磨损、氧化磨损
7.刀具的铃木秀一磨钝标准规定允许磨损量的最大值
8.刀具耐用度 T 新刃磨的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
9.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
★影响程度: vc大,中,ap
10.刀具耐用度允许的切削速度
高速钢:m=0.1~ 0.125
硬质合金: m=0.2~ 0.3
陶瓷刀具: m≈0.4
蒲公英化妆品11.                                            12.
13.砂轮磨损包括:磨耗磨损(正常),磨粒磨损(初期),脱落磨损(急剧)
四.第三章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a.工序工人在工作地对工件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三不变,一连续
b.安装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工序内容
定位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位置
◆装夹〈
夹紧使工件正确位置不发生变化
★应尽量减少装夹次数
c. 工位工件处在机床不同位置下所完成的工序内容,多工位加工提高生产率、保证相互位置精度
d.工步加工面和刀具不变条件下所完成的工艺过程
连续进行的相同工步→1个工步
几把刀具或复合刀具加工→复合工步
e.走刀每进行一次切削为1次走刀
2.
3. 毛坯种类的选择:
铸件复杂件
锻件强度高、形状简单
4.定位基准的选择:
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的基准尺寸          线的起点位置基准符号
工艺基准工艺中用的基准
①工序基准
②定位基准
③测量基准
④装配基准
粗基准--(毛坯面)不加工,未加工
精基准已加工面
5.加工阶段的划分 :粗加工阶段尽快切除余量如何获得高生产率
半精加工阶段--继续减少余量,为精加工作准备,次要面加工
精加工阶段--保证达到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透明填充母料光整加工和超精密阶段--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6.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①保证加工质量 ②合理使用设备 ③便于安排热处理④及时发现毛坯缺陷,保护精加工表面
★加工阶段划分针对零件加工的整个过程,针对主要加工面
7.工序集中工序少,每道工序内容多(装夹次数少,位置精度高,设备数量少,工人少)---单件小批便于组织管理),大批量生产高效专用设备工装),多品种、中小批量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重型零件现代生产(由于优点较多)
工序分散工序多,内容少(设备工装简单,调整方便,切削用量合理;设备多,工人多)----大批量生产自动线、流水线),精密零件
8.◆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 ①先基准后其它 ②先粗后精
③先主后次、穿插进行④先面后孔
9.热处理工序的安排:预备热处理--正火、退火(粗加工前)
时效(粗加工前、后)
调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
最终热处理--淬火(精加工前、磨削前)
渗碳淬火(半精加工后)
渗氮(尽量靠后)
表面处理--电镀及氧化(最后)
10.加工余量的概念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工序余量等于前后工序尺寸之差
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尺寸之差=毛坯余量
11.★单向入体原则:被包容面基本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上偏差为零(基轴制)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11:3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63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床   加工   磨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