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
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在核电站机组的热能系统中对发电后仍具有较高温度的热蒸汽进行阶梯分级热能回收,常用的以换热器为主要部件,将一个设备产生的多余热量传递到另一设备,用以加热或者能量转化的装置,是一种经济、环保的设备。对于普通建筑而言,最常用的废热回收装置是空气热回收设备,但是空气热回收设备的回收效率较低,当较高温度的热液体快速经过换热器时换热器的热能转移量有限,固提出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包括热蒸发箱、蒸发气冷凝装置、压缩机、减压器、热蒸汽回收管,
所述热蒸发箱内间隔竖直设置多个串接的热蒸发管,所述热蒸发管由高压热蒸汽管以及套装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外部的
纤维套组成,所述热蒸发箱内固定设有串接补水管,所述串接补水管与所述纤维套连通,所述蒸发气冷凝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热蒸发箱的上端且与所述热蒸发箱内腔连通,所述压缩机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连通,所述减压器包括柱塞以及缠绕套装于所述柱塞外部的预热管,所述预热管的进液端连通在海水泵机上,所述预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纤维套连通,所述柱塞与所述压缩机并联与所述热蒸汽回收管连通,压缩机与所述柱塞的并连段上设有换向阀,通过所述换向阀进行对所述压缩机或所述柱塞的选择供气,所述柱塞的另一端与所述热蒸发箱连通。
6.优选的,所述纤维套的厚度至少小于十毫米。
7.优选的,所述高压热蒸汽管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向外凸起的翅片,所述纤维套的内壁设有套装配合与所述翅片上的卡槽。
8.优选的,所述翅片呈连续的螺旋状布置。
9.优选的,防泄阀塞的上下端面固定设有限位弹簧。
10.优选的,所述防泄阀塞内固定设有变形圈,所述变形圈为首尾断接的钢制圆环,所述防泄阀塞的侧壁中段设有内凹的变形补偿缺口,且所述变形补偿缺口内上下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变形圈,且通过所述变形补偿缺口使所述防泄阀塞形成有圆头凸缘。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较薄的所述纤维套能形成均匀的薄储水层,可有效的快速吸热蒸发完成换热,而不产生热积液,这样的换热效率较好且不易产生侵蚀现象;
12.2.通过所述翅片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增加热传递工作面积,使更多的热量完成交换;
13.3.将所述翅片设置为螺旋状有利于所述纤维套的安装更换,并且有利于所述纤维套上的海水向下移动延展便于补水,并使水完整的分布在所述高压热蒸汽管的圆周面上避免因重作用而快速下滑产生空缺,同时也增加了蒸发的作用面积。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热蒸发箱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热蒸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热蒸发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减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柱塞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图6中防泄阀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图7中a-a向全剖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热蒸发箱;11、蒸发气冷凝装置;12、压缩机;13、热蒸汽回收管;14、换向阀;15、减压器;16、纤维套;18、柱塞; 19、预热管;20、压力腔;21、防泄阀塞;22、限位弹簧;23、变形圈;24、变形补偿缺口;25、圆头凸缘;26、串接补水管;27、热蒸发管;28、高压热蒸汽管;29、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26.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包括热蒸发箱10、蒸发气冷凝装置11、压缩机12、减压器15、热蒸汽回收管13,所述热蒸发箱10内间隔竖直设置多个串接的热蒸发管27,所述热蒸发管27由高压热蒸汽管28以及套装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外部的纤维套16 组成,所述热蒸发箱10内固定设有串接补水管26,所述串接补水管26与所述纤维套16连通,所述蒸发气冷凝装置11固定设置于所述热蒸发箱10的上端且与所述热蒸发箱10内腔连通,所述压缩机12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连通,所述减压器15包括柱塞18以及缠绕套装于所述柱塞18外部的预热管19,所述预热管19的进液端连通在海水泵机上,所述预热管19的另一端与所述纤维套16连通,所述柱塞18与所述压缩机12并联与所述热蒸汽回收管13 连通,压缩机12与所述柱塞18的并连段上设有换向阀14,通过所述换向阀14进行对所述压缩机12或所述柱塞18的选择供气,所述柱塞18的另一端与所述热蒸发箱10连通,通过将高温高压气体注入所述柱塞18使其对所述热蒸发箱10内的蒸汽挤压至所述蒸发气冷凝装置11完成凝结,完成一轮后关闭所述蒸发气冷凝装置11。
27.优选的,所述纤维套16的厚度至少小于十毫米;
28.较薄的所述纤维套16能形成均匀的薄储水层,可有效的快速吸热蒸发完成换热,而不产生热积液,这样的换热效率较好且不易产生侵蚀现象。
29.优选的,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向外凸起的翅片29,所述纤
维套16的内壁设有套装配合与所述翅片29上的卡槽;
30.通过所述翅片29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增加热传递工作面积,使更多的热量完成交换。
31.优选的,所述翅片29呈连续的螺旋状布置;将所述翅片29设置为螺旋状有利于所述纤维套16的安装更换,并且有利于所述纤维套16上的海水向下移动延展便于补水,并使水完整的分布在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的圆周面上避免因重作用而快速下滑产生空缺,同时也增加了蒸发的作用面积。
32.优选的,防泄阀塞21的上下端面固定设有限位弹簧22,在使用过程中避免高压气体的冲击使所述防泄阀塞21的上下表面卡合堵塞在所述压力腔20 的上下端,同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33.优选的,所述防泄阀塞21内固定设有变形圈23,所述变形圈23为首尾断接的钢制圆环,所述防泄阀塞21的侧壁中段设有内凹的变形补偿缺口24,且所述变形补偿缺口24内上下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变形圈23,结合图8,且通过所述变形补偿缺口24使所述防泄阀塞21形成有圆头凸缘25;在热蒸汽进入所述压力腔20后将使所述防泄阀塞21胀大且在所述变形圈23的作用下该现象更为明显,这样导致所述圆头凸缘25将会发生外扩,使所述防泄阀塞21 更加紧密的贴合于所述压力腔20的内壁,同时在气体冷却后所述防泄阀塞21 收缩恢复原状,保证了在高温变形下保持较好的密封性同时不会发生卡死。
34.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蒸发箱(10)、蒸发气冷凝装置(11)、压缩机(12)、减压器(15)、热蒸汽回收管(13),所述热蒸发箱(10)内间隔竖直设置多个串接的热蒸发管(27),所述热蒸发管(27)由高压热蒸汽管(28)以及套装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外部的纤维套(16)组成,所述热蒸发箱(10)内固定设有串接补水管(26),所述串接补水管(26)与所述纤维套(16)连通,所述蒸发气冷凝装置(11)固定设置于所述热蒸发箱(10)的上端且与所述热蒸发箱(10)内腔连通,所述压缩机(12)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连通,所述减压器(15)包括柱塞(18)以及缠绕套装于所述柱塞(18)外部的预热管(19),所述预热管(19)的进液端连通在海水泵机上,所述预热管(19)的另一端与所述纤维套(16)连通,所述柱塞(18)与所述压缩机(12)并联与所述热蒸汽回收管(13)连通,压缩机(12)与所述柱塞(18)的并连段上设有换向阀(14),通过所述换向阀(14)进行对所述压缩机(12)或所述柱塞(18)的选择供气,所述柱塞(18)的另一端与所述热蒸发箱(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套(16)的厚度至少小于十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28)的外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向外凸起的翅片(29),所述纤维套(16)的内壁设有套装配合与所述翅片(29)上的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9)呈连续的螺旋状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防泄阀塞(21)的上下端面固定设有限位弹簧(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泄阀塞(21)内固定设有变形圈(23),所述变形圈(23)为首尾断接的钢制圆环,所述防泄阀塞(21)的侧壁中段设有内凹的变形补偿缺口(24),且所述变形补偿缺口(24)内上下对称设有两个所述变形圈(23),且通过所述变形补偿缺口(24)使所述防泄阀塞(21)形成有圆头凸缘(2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核电用立式热回收蒸汽发生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热蒸发箱、蒸发气冷凝装置、压缩机、减压器、热蒸汽回收管,所述热蒸发箱内间隔竖直设置多个串接的热蒸发管,所述热蒸发管由高压热蒸汽管以及套装于所述高压热蒸汽管外部的纤维套组成,所述热蒸发箱内固定设有串接补水管,所述串接补水管与所述纤维套连通,所述蒸发气冷凝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热蒸发箱的上端且与所述热蒸发箱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较薄的所述纤维套能形成均匀的薄储水层,可有效的快速吸热蒸发完成换热,而不产生热积液,这样的换热效率较好且不易产生侵蚀现象,所述翅片的结构设计可有效的增加热传递工作面积,使更多的热量完成交换。更多的热量完成交换。更多的热量完成交换。
技术研发人员:
沈万中 谢瑞忠 葛建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嘉诚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5
技术公布日: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