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凸面造口底盘的
涂胶粘合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造口”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0003]
造口人在术后需要根据造口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造口护理耗材。水胶体底盘是造口耗材主要的配件之一;针对不同的造口情况,专业的造口师会选用平面水胶体,或者不同凸起深度的凸面水胶体底盘;由于凸面水胶体本身比较柔软,需要在水胶体上附上凸面塑料件,对抗粘贴时皮肤的形变弹性,保证凸面形状的刚性。
[0004]
目前的凸面塑料件与凸面水胶体的粘贴机构,产能大但是灵活性不强,适合批量产品的生产,但是不能方便地调整
模具,不适合造口底盘新产品的开发;而且为了适应皮肤柔软变化,底盘所使用的水胶体越来越柔软,传统的热熔打样手段也逐渐被淘汰。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包括基板、活动连接在
所述基板上的移板和设置在基板一侧的平台,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吸取组件和涂胶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和所述涂胶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相对设置。
[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移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移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移板连接。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安装座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模具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定位模具上设置有模具吸盘。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缓冲挡块,所述第一缓冲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器相对设置。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三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旋转底座和旋转电机,所述旋
转底座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模具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上,所述第二定位模具上设置有模具吸盘。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缓冲挡块,所述第二缓冲挡块与所述第二缓冲器相对设置。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取组件包括压盘,所述压盘上设置有物料吸盘,所述压盘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设置。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涂胶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平台一侧的纵向调节板、连接在所述纵向调节板上的横向调节板、连接在所述横向调节板上的胶安装板、连接在所述胶安装板上的角度调节板和连接在所述角度调节板上的胶,所述胶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设置。
[0016]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技术方案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将水胶体放置在第一定位模具上,将塑料件放置在第二定位模具上,第一动力源带动移板横移,将塑料件移动至涂胶组件下方,旋转电机带动第二定位模具转动,使塑料件进行均匀涂胶,第一动力源带动移板横移,将水胶体移动至吸取组件下方,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一安装座上升,吸取组件吸住第一定位模具上的水胶体,第一动力源带动移板横移,将涂好胶的塑料件移动至吸取组件下方,第三动力源带动第二安装座上升,使涂好胶的塑料件与水胶体进行粘贴,完成凸面造口底盘新品的开发。
[0018]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的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通过紧固件的拆装即可完成定位模具的更换,很方便地根据不同凸面造口底盘的需要来调整模具,机构小巧灵活、适用能力强,利于凸面造口底盘新品的开发,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状态立体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板上机构立体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板上机构另一角度立体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平台上机构立体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涂胶组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
结合附图1至附图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包括基板1、活动连接在所述基板1上的移板2和设置在基板1一侧的平台3,所述移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4和第二安装座5,所述第一安装座4和所述第二安装座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模具41和第二定位模具51,所述平台3上设置有吸取组件6和涂胶组件7,所述吸取组件6和所述涂胶组件7均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具41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51相对设置。
[002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上设置有两根第一导轨11,所述移板2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所述移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12,所述第一动力源12与所述移板2连接。第一动力源可以是丝杆电机或推杆电机,实现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在水平方向的精准移动,控制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准确地移动到吸取组件或涂胶组件的下方。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板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21,所述第一安装座4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21上,所述第一安装座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22,所述第二动力源22与所述第一安装座4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器23,所述第一安装座4上设置有第一缓冲挡块43,所述第一缓冲挡块43与所述第一缓冲器23相对设置。第二动力源可以使推杆电机或气缸,实现第一安装座在纵向上的位移,第一缓冲器可以减少第一安装座对吸取组件的冲击力。
[00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模具4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4上,所述第一定位模具41上设置有模具吸盘42。紧固件可以仅设置一个,紧固件穿过第一定位模具的中心将第一定位模具固定在第一安装座上,便于第一定位模具的更换;模具吸盘用于吸附定位水胶体,防止在位移过程中水胶体与第一定位模具发生偏移。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板2上设置有第三导轨24,所述第二安装座5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导轨24上,所述第二安装座5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动力源25,所述第三动力源25与所述第二安装座5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器26,所述第二安装座5上设置有第二缓冲挡块56,所述第二缓冲挡块56与所述第二缓冲器26相对设置。第三动力源可以使推杆电机或气缸,实现二安装座在纵向上的位移,第二缓冲器可以减少第二安装座对吸取组件的冲击力。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座5上设置有旋转底座52和旋转电机53,所述旋转底座52通过联轴器54与所述旋转电机53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模具5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52上,所述第二定位模具51上设置有模具吸盘55。旋转电机可以实现第二定位模具相对第二安装座的旋转,使塑料件能旋转进行涂胶,保证塑料件涂胶的均匀性;紧固件可以仅设置一个,紧固件穿过第二定位模具的中心将第二定位模具固定在第二安装座上,便于第二定位模具的更换;模具吸盘用于吸附定位塑料件,防止在位移过程中塑料件与第二定位模具发生偏移。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取组件6包括压盘61,所述压盘61上设置有物料吸盘62,所述压盘61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模具41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51设置。压盘上的物料吸盘为风琴吸盘,用于在胶合过程中将水胶体吸附起来。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涂胶组件7包括连接在所述平台3一侧的纵向调节板71、连接在所述纵向调节板71上的横向调节板72、连接在所述横向调节板72上的胶安装板73、连接在所述胶安装板73上的角度调节板74和连接在所述角度调节板74上的胶75,所述胶
75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模具41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51设置。纵向调节板上设置有纵向调节杆,横向调节板活动连接在纵向调节杆上,横向调节板上设置有横向调节杆,胶安装板活动连接在横向调节杆上,胶安装板上设有定位轴孔,角度调节板的一端连接在胶安装板上,角度调节板上开设有弧形槽,通过固定件穿过弧形槽连接在定位轴孔内,即可实现角度调节板的固定;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调节胶出胶口的角度和位置,可适用不同塑料件的涂胶位置。
[003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将水胶体放置在第一定位模具上,将塑料件放置在第二定位模具上,第一动力源带动移板横移,将塑料件移动至涂胶组件下方,旋转电机带动第二定位模具转动,使塑料件进行均匀涂胶,第一动力源带动移板横移,将水胶体移动至吸取组件下方,第二动力源带动第一安装座上升,吸取组件吸住第一定位模具上的水胶体,第一动力源带动移板横移,将涂好胶的塑料件移动至吸取组件下方,第三动力源带动第二安装座上升,使涂好胶的塑料件与水胶体进行粘贴,完成凸面造口底盘新品的开发。
[0037]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活动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移板和设置在基板一侧的平台,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吸取组件和涂胶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和所述涂胶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移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移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移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安装座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模具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定位模具上设置有模具吸盘。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缓冲挡块,所述第一缓冲挡块与所述第一缓冲器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三导轨,所述第二安装座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三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旋转底座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底座通过联轴器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模具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所述旋转底座上,所述第二定位模具上设置有模具吸盘。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缓冲挡块,所述第二缓冲挡块与所述第二缓冲器相对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组件包括压盘,所述压盘上设置有物料吸盘,所述压盘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平台一侧的纵向调节板、连接在所述纵向调节板上的横向调节板、连接在所述横向调节板上的胶安装板、连接在所述胶安装板上的角度调节板和连接在所述角度调节板上的胶,所述胶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凸面造口底盘的涂胶粘合机构,包括基板、活动连接在所述基板上的移板和设置在基板一侧的平台,所述移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所述平台上设置有吸取组件和涂胶组件,所述吸取组件和所述涂胶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定位模具和所述第二定位模具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的第一定位模具和第二定位模具,通过紧固件的拆装即可完成定位模具的更换,很方便地根据不同凸面造口底盘的需要来调整模具,机构小巧灵活、适用能力强,利于凸面造口底盘新品的开发,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
边柯梦 鲁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27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