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
儿童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儿童车种类较多,大小不一,不同大小的儿童车可适合不同年龄段体型的儿童使用,但是现有的儿童车前后位置固定,不可进行调节,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体型发育越来越大,较小的儿童车已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需要频繁更换儿童车,旧的儿童车往往完好无损的时候,就不能再使用了,这不但造成了材料上的浪费,更使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这种高消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及其方法,以及本发明能够调整车架大小并且保持稳定,避免儿童摔倒。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车架、车轮、方向把手和坐垫,
所述车架包括前架、与前架插接地且倾斜设置的后架,所述后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中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所述驱动轴通过螺纹槽螺纹连接有沿轴线方向滑动连接的轮轴,所述滑套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后架内转动连接有驱动
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有与前架固定连接的驱动
齿条,所述驱动齿条同轴固定连接有升降齿轮,所述升降齿轮啮合有与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车座的升降架,所述前架与后架之间安装有加强车架强度的加强机构,所述轮轴外侧与前架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加强机构移动的防护机构;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驱动机构包括与滑套转动连接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内滑动连接有下把手,所述下把手与滑套之间固定连接有围绕驱动轴的驱动环;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架上安装有推把,所述驱动架侧壁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推把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插接槽适配的插销,所述推把顶部固定连接有握环;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握环内滑动连接有上把手,所述上把手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与下把手螺纹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与轮轴转动连接的转环,每个所述转环均铰接有防护杆,所述连接杆共同铰接有前滑块,所述前滑块与前架滑动连接且用于驱动加强机构移动;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与后架滑动连接的后滑块,所述后滑块与前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交替排布且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之间、第二铰接件之间均活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在第一铰接件之间、第二铰接件之间;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升降架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
连接有与升降齿条滑动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与后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坐垫的方形槽。
11.一种儿童车调节方法,适用以上所述的一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该儿童用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2.步骤一:所述下把手向驱动架外侧拉,使得驱动环收紧并且贴合在驱动轴上,然后通过转动驱动架,使得驱动轴转动;
13.步骤二:所述驱动轴通过传送带带动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驱动齿条将前架后端向后架外移动,从而增加儿童车的长度与高度,使得儿童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14.步骤三:与所述驱动齿轮同轴的升降齿轮也随着驱动齿轮转动,所述升降齿轮驱动与其啮合的升降齿条上升,所述升降齿条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升降架上升,从而坐垫的高度升高,
15.步骤四:所述驱动轴通过两端的反向螺纹,使得轮轴带动后车轮向两侧移动,增加儿童车的稳定;
16.步骤五:随着车架的长度增加,所述防护机构不断后移,避免对骑行造成干扰,同时驱动加强机构深入后架内,深入后架内的加强机构与防护机构均起到加强车架的作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中,通过驱动轴转动使得两端的轮轴带动后轮向两侧移动,从而增加后轮的间距,以保证车架调整后儿童车的稳定性,避免儿童骑行过程中摔倒的风险,同时,驱动轴通过传送带驱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通过驱动齿条将前架后端向后架外移动,由于后架倾斜设置,前架移出的距离越长,儿童车车架长度与高度越高,从而使得儿童车能够根据儿童年龄段(身高)增加而调大,减少儿童成长期间更换儿童车的频次,不仅减轻了儿童购买儿童车的资金量,也避免了过多的儿童车占用地方的问题。
19.2.本发明中,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还会驱动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驱动升降齿轮转动,升降齿轮驱动与其啮合的升降齿条上升,升降齿条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升降架上升,从而坐垫的高度升高,使得坐垫处于合适的位置范围区间,减少手动调整坐垫的距离,使得儿童能够快速的坐垫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减少时间的浪费。
20.3.本发明中,前滑块相对前架向后移动时,前滑块推动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移动,位于前架内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移出前架后,复位弹簧将限位件弹起,限位件与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脱离,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能够转动,移动至后架内的限位件被挤压,限位件挤压复位弹簧并且重新贴合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使得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无法转动,位于前架和后架内的第一铰接件和第二铰接件均无法转动,能够起到加强车架强度的作用,避免车架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骑行过程中的儿童摔倒而受伤。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一;
23.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二;
24.图3为本发明滑套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前架与后架上半部分连接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前架与后架下半部分连接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推把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调节方法示意图;
3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3.1、前架;2、后架;21、驱动齿轮;22、驱动齿条;23、升降齿条;24、升降齿轮;3、滑套;31、驱动轴;32、轮轴;41、驱动架;42、下把手;43、驱动环;44、插接槽;5、升降架;51、导向杆;52、固定架;53、方形槽;6、推把;61、插销;62、握环;63、上把手;64、连接杆;71、后滑块;72、第一铰接件;73、第二铰接件;74、限位件;75、复位弹簧;76、连杆;81、转环;82、防护杆;83、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车架、车轮、方向把手和坐垫,车架包括前架1、与前架1插接地且倾斜设置的后架2,后架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套3,滑套3中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1,驱动轴31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驱动轴31通过螺纹槽螺纹连接有沿轴线方向滑动连接的轮轴32,滑套3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31转动的驱动机构,后架2内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21,驱动齿轮21与驱动轴31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驱动齿轮21啮合有与前架1固定连接的驱动齿条22,驱动齿条22同轴固定连接有升降齿轮24,升降齿轮24啮合有与升降齿条23,升降齿条23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车座的升降架5,前架1与后架2之间安装有加强车架强度的加强机构,轮轴32外侧与前架1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加强机构移动的防护机构;
36.需要说明的是,调整过程分为调大儿童车和调小儿童车,两个过程反向相反,以下仅对调大儿童车加以详细描述;
37.儿童车调大时,通过驱动机构使得驱动轴31转动,驱动轴31两端的轮轴32在驱动轴31两侧反向设置螺纹的作用下沿滑套3轴线方向两侧移动,轮轴32外侧转动设置的车轮之间的间距随之增加;提高儿童车升高后的稳定性,避免升高后的儿童车宽度不足,儿童在骑行过程中容易摔倒的问题;
38.同时,驱动轴31通过传送带驱动驱动齿轮21转动,驱动齿轮21逆时针转动,与其啮合的驱动齿条22随之沿着后架2移动,由于后架2处于倾斜状态,驱动齿条22伸出后架2的过
程中,与驱动齿条22固定连接的前架1能够向前且向上移动,前架1带动前轮向前移动,从而改变儿童车的长度与高度,使得儿童车能够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骑行;
39.驱动齿轮21转动的同时还会驱动与其同轴固定连接的驱动升降齿轮24转动,升降齿轮24驱动与其啮合的升降齿条23上升,升降齿条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升降架5上升,从而坐垫的高度升高,使得坐垫处于合适的位置范围区间,减少手动调整坐垫的距离,使得儿童能够快速的坐垫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减少时间的浪费;
40.本发明中,驱动轴31转动使得两端的轮轴32带动后轮向两侧移动,从而增加后轮的间距,以保证车架调整后儿童车的稳定性,避免儿童骑行过程中摔倒的风险,同时,驱动轴31通过传送带驱动驱动齿轮21转动,驱动齿轮21通过驱动齿条22将前架1后端向后架2外移动,由于后架2倾斜设置,前架1移出的距离越长,儿童车车架长度与高度越高,从而使得儿童车能够根据儿童年龄段(身高)增加而调大,减少儿童成长期间更换儿童车的频次,不仅减轻了儿童购买儿童车的资金量,也避免了过多的儿童车占用地方的问题。
4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驱动机构包括与滑套3转动连接的驱动架41,驱动架41内滑动连接有下把手42,下把手42与滑套3之间固定连接有围绕驱动轴31的驱动环43;
42.调整车架大小时,下把手42向驱动架41外侧拉,使得驱动环43收紧并且贴合在驱动轴31上,然后通过转动驱动架41,使得驱动轴31转动,松开下把手42,驱动环43复位,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儿童车调整至合适的高度,操作简单,能够独立骑行的儿童容易掌握调整车架的方式,减轻了家长带娃的负担;
4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驱动架41上安装有推把6,驱动架41侧壁开设有插接槽44,推把6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插接槽44适配的插销61,推把6顶部固定连接有握环62;
44.无法独立骑行儿童使用该款儿童车时,通过将推把6插入插接槽44内,将推把6与儿童车连接,使得该款儿童车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4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握环62内滑动连接有上把手63,上把手63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4,连接杆64底部与下把手42螺纹连接;
46.当无法独立骑行儿童使用该款儿童车时,转动连接杆64,使得连接杆64与下把手42连接,陪护人员手握上把手63,上把手63通过连接杆64上拉下把手42,使得驱动环43与驱动轴31贴合,无需陪护人员弯腰调整车架大小,降低无法独立骑行儿童使用该款儿童车时调整的难度,进一步降低陪护人员带娃的强度和负担;
4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防护机构包括与轮轴32转动连接的转环81,每个转环81均铰接有防护杆82,连接杆64共同铰接有前滑块83,前滑块83与前架1滑动连接且用于驱动加强机构移动;
48.调整车架大小时,转环81随着轮轴32向两侧移动,由于防护杆82的长度是固定的,转环81向两侧移动时,防护杆82带动前滑块83沿着前架1向后移动,在无法独立骑行儿童使用该款儿童车时,防护杆82位于儿童腿部的外侧,对儿童腿部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儿童位于底部腿受到伤害;能够独立骑行儿童使用该款儿童车时,车架整体大小变大,防护杆82位于前架1后半部分,不会对儿童的骑行造成干扰,同时还能够起到部分支撑的作用,增加车体的强度,前滑块83驱动加强机构向后架2内移动,从而增强车架的整体强度;
4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加强机构包括与后架2滑动连接的后滑块71,后滑块71与前滑块83之间转动连接有交替排布且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第
一铰接件72之间、第二铰接件73之间均活动设置有限位件74,限位件74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5,复位弹簧75固定连接有连杆76,连杆76转动连接在第一铰接件72之间、第二铰接件73之间;
50.前滑块83相对前架1向后移动时,前滑块83推动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移动,位于前架1内的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移出前架1后,复位弹簧75将限位件74弹起,限位件74与第一铰接件72、第二铰接件73脱离,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能够转动,移动至后架2内的限位件74被挤压,限位件74挤压复位弹簧75并且重新贴合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使得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无法转动,位于前架1和后架2内的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均无法转动,能够起到加强车架强度的作用,避免车架使用时间过长,导致骑行过程中的儿童摔倒而受伤;
5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升降架5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1,导向杆51滑动连接有与升降齿条23滑动连接的固定架52,固定架52与后架2固定连接,升降架5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坐垫的方形槽53;
52.升降架5升降过程中,导向杆51能够增加升降架5升降时的稳定性,方形槽53能够避免骑行过程中坐垫出现转动,从而影响儿童骑行的难度,增加儿童摔伤的风险。
53.一种儿童车调节方法,适用于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该儿童用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54.步骤一:下把手42向驱动架41外侧拉,使得驱动环43收紧并且贴合在驱动轴31上,然后通过转动驱动架41,使得驱动轴31转动;
55.步骤二:驱动轴31通过传送带带动驱动齿轮21转动,驱动齿轮21通过驱动齿条22将前架1后端向后架2外移动,从而增加儿童车的长度与高度,使得儿童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56.步骤三:与驱动齿轮21同轴的升降齿轮24也随着驱动齿轮21转动,升降齿轮24驱动与其啮合的升降齿条23上升,升降齿条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升降架5上升,从而坐垫的高度升高;
57.步骤四:驱动轴31通过两端的反向螺纹,使得轮轴32带动后车轮向两侧移动,增加儿童车的稳定;
58.步骤五:随着车架的长度增加,防护机构不断后移,避免对骑行造成干扰,同时驱动加强机构深入后架2内,深入后架2内的加强机构与防护机构均起到加强车架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包括车架、车轮、方向把手和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架(1)、与前架(1)插接地且倾斜设置的后架(2),所述后架(2)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套(3),所述滑套(3)中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1),所述驱动轴(31)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所述驱动轴(31)通过螺纹槽螺纹连接有沿轴线方向滑动连接的轮轴(32),所述滑套(3)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31)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后架(2)内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21),所述驱动齿轮(21)与驱动轴(31)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所述驱动齿轮(21)啮合有与前架(1)固定连接的驱动齿条(22),所述驱动齿条(22)同轴固定连接有升降齿轮(24),所述升降齿轮(24)啮合有与升降齿条(23),所述升降齿条(23)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车座的升降架(5),所述前架(1)与后架(2)之间安装有加强车架强度的加强机构,所述轮轴(32)外侧与前架(1)之间安装有用于驱动加强机构移动的防护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与滑套(3)转动连接的驱动架(41),所述驱动架(41)内滑动连接有下把手(42),所述下把手(42)与滑套(3)之间固定连接有围绕驱动轴(31)的驱动环(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架(41)上安装有推把(6),所述驱动架(41)侧壁开设有插接槽(44),所述推把(6)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插接槽(44)适配的插销(61),所述推把(6)顶部固定连接有握环(6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环(62)内滑动连接有上把手(63),所述上把手(63)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4),所述连接杆(64)底部与下把手(42)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与轮轴(32)转动连接的转环(81),每个所述转环(81)均铰接有防护杆(82),所述连接杆(64)共同铰接有前滑块(83),所述前滑块(83)与前架(1)滑动连接且用于驱动加强机构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机构包括与后架(2)滑动连接的后滑块(71),所述后滑块(71)与前滑块(83)之间转动连接有交替排布且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铰接件(72)和第二铰接件(73),所述第一铰接件(72)之间、第二铰接件(73)之间均活动设置有限位件(74),所述限位件(74)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5),所述复位弹簧(75)固定连接有连杆(76),所述连杆(76)转动连接在第一铰接件(72)之间、第二铰接件(73)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5)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1),所述导向杆(51)滑动连接有与升降齿条(23)滑动连接的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与后架(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5)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坐垫的方形槽(53)。8.一种儿童车调节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其特征在于:该儿童用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所述下把手(42)向驱动架(41)外侧拉,使得驱动环(43)收紧并且贴合在驱动轴(31)上,然后通过转动驱动架(41),使得驱动轴(31)转动;步骤二:所述驱动轴(31)通过传送带带动驱动齿轮(21)转动,所述驱动齿轮(21)通过驱动齿条(22)将前架(1)后端向后架(2)外移动,从而增加儿童车的长度与高度,使得儿童
车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使用;步骤三:与所述驱动齿轮(21)同轴的升降齿轮(24)也随着驱动齿轮(21)转动,所述升降齿轮(24)驱动与其啮合的升降齿条(23)上升,所述升降齿条(23)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升降架(5)上升,从而坐垫的高度升高,步骤四:所述驱动轴(31)通过两端的反向螺纹,使得轮轴(32)带动后车轮向两侧移动,增加儿童车的稳定;步骤五:随着车架的长度增加,所述防护机构不断后移,避免对骑行造成干扰,同时驱动加强机构深入后架(2)内,深入后架(2)内的加强机构与防护机构均起到加强车架的作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儿童用具技术领域的一种前后位置可调的儿童车及其方法,包括车架、车轮、方向把手和坐垫,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前架、与前架插接地且倾斜设置的后架,后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套,滑套中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且驱动轴通过螺纹槽螺纹连接有沿轴线方向滑动连接的轮轴,滑套转动连接有用于驱动驱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后架内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驱动轴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驱动齿轮啮合有与前架固定连接的驱动齿条,驱动齿条同轴固定连接有升降齿轮,升降齿轮啮合有与升降齿条;本发明能够调整车架大小,使得儿童车适用更多年龄段的儿童使用,降低了更换儿童车的频率和家庭花销。家庭花销。家庭花销。
技术研发人员:
岳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平湖岳氏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