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南京电厂2号锅炉褐煤掺烧运行分析报告
1概述
华能南京电厂300MW超临界直流锅炉原设计燃烧晋东南贫煤,Vdaf 14.91%,根据燃料市场的变化,于2009年进行了烟煤掺烧技术改造工程,按照烟煤掺烧75%设计,由于烟煤在和劣质贫煤掺烧过程中,锅炉运行经济性下降,为了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通过不断的试验,成功实现了烟煤的单烧,也达到了本次烟煤掺烧技术改造工程的最高目标。
褐煤掺烧是在烟煤单烧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突破性的尝试,为燃料选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源头上控制燃料成本。
鉴于褐煤高水分、低热值、易结渣、易爆的特性,在掺烧褐煤前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工作,根据褐煤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定了褐煤掺烧的运行方案;本着谨慎的态度,制定了相应的组织措施,有力保证褐煤掺烧过程中的安全。
2技术路线
2.12009年6月1号锅炉进行了烟煤掺烧技术改造工程,同年8月开始进行烟
煤掺烧试验,最高掺烧比例达到75%;
2.22009年8月1号锅炉进行了烟煤单烧试验,并对锅炉性能进行考核,达到
了改造的较高目标;
2.32010年2月1号锅炉对烟煤单烧进行了长时间的考验,并首次明确确定,
以烟煤单烧作为主要的运行方式,掺烧仅作为过渡方式;
2.42010年5月2号锅炉进行烟煤系统改造,并增加热炉烟系统,首次采用烟 煤方式启动;
2.5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于2010年6月23日开始进行褐煤掺烧试验。3煤质分析
本次掺烧褐煤煤质见表3-1所示,烟煤煤质见表3-2所示。褐煤的水分很高,预期将对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高水分褐煤的燃烧,本次2号锅炉改造,增加了高温炉烟的抽取管道,与低温炉烟混合后为磨煤机提供干燥介质,暂定掺混后混煤收到基水分不高于20%。褐煤的发热量很低,因此考虑与高发热量的烟煤掺混,掺混后的发热量不低于4600大卡。褐煤Vdaf
高达47%以上,属于极易爆煤种,因此考虑制粉系统安全,制粉系统氧量及磨煤机出口温度将受到严格控制,防止因参数不当导致制粉系统爆炸。本次到厂褐煤并未提供灰渣特性,根据常见褐煤的指标判断,其灰熔点接近或低于神华煤的灰熔点,属于易结渣煤种,这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试验能否持续的关键。 因此,根据褐煤的性质,我们在褐煤掺烧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制粉系统出力。水分高达35%,影响到制粉系统干燥出力,2号锅炉改造中增加了热炉烟系统,预期可提高系统的干燥出力,由原先水分承受极限16%,上升至20%或以上;
➢制粉系统防爆。Vdaf高达47%,主要影响到制粉系统防爆,根据导则,在用炉烟干燥时,系统氧量14%时,磨煤机出口温度可维持在90℃以下;
➢受热面结渣。褐煤的受热面结渣相对烟煤来说更严重,这是锅炉是否能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我们最关注的。
序号项目单位数值
1 全水分Mt % 35.01
2 水分Marl % 6.32
3 灰分Ad % 13.60
4 挥发分Vdaf % 47.71 Vad % 35.34
5 低位发热量Qnet,v,ar KJ/g 13.72 Cal/g 3282
序号项目单位数值
1 全水分Mt % 9.50
2 水分Marl % 2.83
3 灰分Ad % 16.98
4 挥发分Vdaf % 38.4
5 Var % 28.27
5 低位发热量Qnet,v,ar KJ/g 22.91
Cal/g 5479
4锅炉运行安全性
4.1制粉系统防爆
制粉系统防爆是我们在褐煤掺烧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根据根据《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DL/T 466-2003》,在采用炉烟干燥,系统氧量在14%时,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过90℃。不同干燥介质下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允许值见表4-1。
首先应确定系统运行的氧量。由于本系统氧量计安装在磨煤机入口,且仓储式制粉系统为负压系统,漏风导致排粉机出口氧量上升,因此,我们确定系统氧量应该控制在12%以下,从运行的情况来看,由于热炉烟的氧量较低,一般系统氧量能达到10%左右,安全性完全能得到保证。
其次确定磨煤机出口温度。根据系统运行的情况来看,通过调节热炉烟,磨煤机出口温度在70~80℃之间波动,仍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制粉系统爆炸一般都发生在系统启动或者停运时,主要是此阶段系统氧量较高的缘故,因此,严控启动或者停运过程中的参数及方式,是防止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方面。
➢系统启动时,应先通入炉烟加冷风,系统处于整体加热状态,磨煤机出口温度上升缓慢,可较好的控制系统氧量及出口温度,在磨煤机出口温度上升至
70~80℃时,可启动给煤机下煤,逐步关闭冷风,启用热风;
➢系统停运时,由于炉烟温度高达200度及以上,可多开冷风作为冷却介质,系统在抽空时,磨煤机出口温度不得高于70℃,必要时单用冷风吹扫。
表4-1 不同干燥介质下的磨煤机出口温度允许值
制粉系统型式热空气干燥烟气空气混合
干燥
球磨机仓储式
贫煤
130
烟煤120 烟煤、褐
煤70
褐煤
90
4.2燃烧系统安全性
燃烧器烧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DL/T 466-2003》,当Vdaf超过15%,风粉混合物温度应降低至160℃以下。原烟煤系统设计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在160℃以下,根据运行情况看,一般都维持在110℃~130℃,但当磨煤机出口温度高于80℃时,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就接近了160℃,虽然系统内有惰性的炉烟,但仍可能对燃烧器造成威胁。考虑目前的大型烟煤锅炉都采用直吹系统,风粉混合物温度都不超过70℃。我们目前的温度要高出许多,虽然用肉眼观察或者测量着火点温度,都表明燃烧器受到煤粉的保护,但燃烧器是否存在着火过近而烧损一次风喷口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去关注。
本次掺烧褐煤,Vdaf远远超过15%,已达到了40%以上,因此,安全起见,燃烧器前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宜控制在更低水平。一次风粉混合物温度与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关系如表4-2所示。因此,考虑燃烧器的安全,我们更倾向于将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在70℃~75℃。
在掺烧褐煤期间,从就地燃烧器观察孔用肉眼观察,均能看见黑的煤粉回流,表明燃烧器受到煤粉很好的保护。鉴于B修解体时,发现上排燃烧器一次风喷口均出现了烧损现象,本次试验前,将上排燃烧器内、外二次风旋流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