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业分析试验

阅读: 评论:0

煤的⼯业分析试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煤的⼯业分析实验
系:能源动⼒与机械⼯程院
班级:热能1004班姓名:
学号:
:同组⼈
实验⽇期:
华北电⼒⼤学.
⼀、实验⽬的
本实验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性特征。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煤⼯业分析的原理、⽅法、步骤和使⽤的仪器、设备等知识。
煤的⼯业分析采⽤空⽓⼲燥试样,其成分重量百分数在右下⾓⽤空⽓⼲燥基“ad”表⽰。
⼆、实验类型
综合型。
三、实验仪器
箱式电炉、⿎风⼲燥箱、灰⽫、称量瓶、坩埚及坩埚钳,电⼦天平等。四、实验原理
取⼀定量经空⽓⼲燥过的煤粉试样,⽤加热分解的⽅法,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使煤中的⽔分、挥发分依次逸出,按试样减轻的重量求出空⽓⼲燥基的⽔分和挥发分,然后将固定碳烧出,残余的重量即为灰分。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分的测定
1. ⽅法要点
称取⼀定量的分析试样,置于105~110oC的烘箱中,⼲燥到恒重,其失去的重量占试样原重量的百分
数,即为分析试样⽔分。
2. 实验设备仪器
1)电热⼲燥箱1台,带⾃动调温装置,内附⿎风机,并能维持105~110oC。2)玻璃称量瓶,带有磨⼝盖,直径为40mm,⾼为25mm。
3)⼲燥器1个,并装有⼲燥剂(变⾊硅胶)。
4)分析天平1台,可精确到0.0002克。
5)⼩勺⼀把
6)煤样若⼲,粒度为0.2毫⽶以下。
3. 实验步骤
1)⽤预先⼲燥和称量过(精确⾄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 以下的空⽓⼲燥煤样1±0.1g(精确⾄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将称量瓶放⼊预先⿎风并加热到105~110 oC的⼲燥箱中进⾏⼲燥,在⼀直⿎风的
条件下,烟煤1⼩时,褐煤和⽆烟煤⼲燥1~1.5⼩时。
3)⼲燥完毕,从⼲燥箱中取出称量瓶,⽴即加盖,在空⽓中冷却2~3分钟后,放⼊⼲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分钟),称重。
4)进⾏检查性⼲燥,每次30分钟,直到连续两次⼲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g 或质量增加时为⽌。在后⼀种情况下,要采⽤质量增加前⼀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检查性⼲燥。
结果计算与允许误差4.
G1100 M(1-1)
ad G式中:——空⽓⼲燥煤样的⽔分含量,%;M ad G——煤样⼲燥后失去的重量,克;1G——煤样的重量,克。
表1-1 ⽔分测定允许误差
同⼀实验室允许误差(%)⽔分(%)M ad0.20 <5
0.3 5~10
0.4
>10
(⼆)灰分测定
灰分的测定分为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缓慢灰化法为仲裁法;快速灰化法可作为例常分析⽅法。
1. ⽅法要点:
称取⼀定重量的煤样,放⼊箱形电炉内缓慢燃烧,然后在815 oC ±10oC灼烧到恒重,从炉中取出冷却到室温称量,以残留物重量占煤样原重量的百分数,作为空⽓⼲燥基灰分。
2. 需要仪器设备
1)箱形电炉,带有调温装置,能保持815±10 oC,有热电偶,⾼温表和调温装置。
2)灰⽫(瓷船),长⽅形灰⽫的底⾯长为45毫⽶,宽22毫⽶,⾼为14毫⽶。3)⼲燥器,内装⼲燥剂(变⾊硅胶或⽆⽔氯化钙)。
4)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2克。
5)⼩勺⼀把。
6)坩埚钳⼀把
3. 实验步骤
灰分测定采⽤快速灰化法。
1)启动箱式电炉,将温度设定在850℃
2)在预先灼烧和称出重量(精确⾄0.0001克)的灰⽫中,称取粒度为0.2mm
以下的空⽓⼲燥煤样1±0.1克(精确⾄0.0001克),均匀地摊平在灰⽫中。
3)观察箱式电炉的温度,当温度达到850℃时,把灰⽫连同煤样分成⼀派或⼆排、三排按顺序放到加热到850℃的箱形电炉的炉门⼊⼝处。
4)打开炉门,将灰⽫缓慢推进电炉⼊⼝处使煤样慢慢灰化,待5~10分钟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于2厘⽶的速度把⼆、三排灰⽫顺序推⼊炉内炽热处。
5)关闭炉门,重新设定箱式电炉的温度到815℃。使煤样在815±10oC的温度下,灼烧40分钟。
6)从炉中取出灰⽫,先放到空⽓中冷却5分钟,再放到⼲燥器中冷却到,称重。分钟)20室温(约.
7)进⾏检查性灼烧,每次20分钟,直到重量变化⼩于0.001克为⽌,采取最后⼀次测定的重量作为计算依据。灰分⼩于15%的不进⾏检查性灼烧。如果遇到检查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缓慢灰化法测定。
4. 测定结果按下列计算
G1100A (1-2)
ad G式中:——空⽓⼲燥煤样的灰分产率,%;A ad G——恒重后的灼烧残留物的重量,克;1G——煤样的重量,克。
(三)挥发分测定“1. ⽅法要点:
称取1±0.1克煤样,放⼊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oC的温度下,隔绝空M)减去该煤样的⽔分(7分钟,以失去的重量占煤样原重量的百分数,⽓加热ad作为挥发分。
2. 实验需⽤仪器设备
1)箱形电炉,带有调温装置,能保持在900oC±10oC,并附有热电偶及⾼温表,热电偶测点距膛底部20~30毫⽶。
2)分析天平精确到0.0001克。
3)磁质坩埚,坩埚较深并有盖,上⼝外径为33毫⽶,⾼为40厘⽶,底径为18毫⽶,坩埚总重量为15~20克。
4)坩埚架:⽤镍丝制成的,其⼤⼩能放⼊箱形电炉中不超过恒温区为限,并要求坩埚底部距炉底20~30毫⽶。
5)秒表。
6)帆布⼿套两副。
7)铁夹⼦(坩埚钳)⼀个。
3. 实验步骤:
1)将箱式电炉预热到920℃。
2)称取粒度为0.2毫⽶以下的空⽓⼲燥煤样1±0.1克(精确⾄0.0001克),放⼊已恒重的坩埚中,加盖。
2)将坩埚放在坩锅架上,再将坩埚架连同坩埚迅速放⼊预先加热到920oC的箱形电炉中并关上炉门,准确加热7min。坩埚及架⼦刚放⼊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分钟内使炉温恢复⾄900±10℃,否则此实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分钟后,放⼊⼲6~5)到规定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坩埚,在空⽓中冷却3.
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分钟),称重。
4. 结果计算与允许误差
G1MV100 (1-3)
adad G;——空⽓⼲燥煤样的挥发分产率,%式中:V ad——煤样加热后减少的重量,克;G1——煤样的重量,克;G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挥发分测定的允许
5. 焦渣特征分类
1)粉状——全部粉状,没有互相粘着的颗粒。
2)粘着——⽤⼿指轻碰即成粉状,或基本上是粉状,基中有较⼤的团块或团粒,轻碰即成粉状。
3)弱粘结——⽤⼿轻压即碎成⼩块。
4)不熔融粘结——⽤⼿指⽤⼒压才裂成⼩块,焦渣上表⾯⽆光泽,下表⾯稍有银⽩⾊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饼状,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表⾯有明显银⽩⾊⾦属光泽。
6)微膨胀熔融粘结——⽤⼿指压不碎,在焦渣上下表⾯均有银⽩⾊⾦属光泽,但在焦渣的表⾯上,具有较⼩的膨胀泡(或⼩⽓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有银⽩⾊⾦属光泽,明显膨胀,但⾼度不超过15毫⽶。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有银⽩⾊⾦属光泽,焦渣⾼度⼤于15毫⽶。
(四)固定碳的测量
固定碳按下式计算:
FC?100?(M?V?A) (1-4)
adadadad FC——空⽓⼲燥煤样的固定碳含量,%;::式中ad⼲燥⽆灰基挥发分
记录实验室⼲湿球温度。六、数据记录及处理.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5:0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4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重量   实验   煤样   电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