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知识100问

阅读: 评论:0

核电知识
1、目前,核电产量占世界电力总产量的16%左右。
2、与同样装机容量的燃煤电厂相比,2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每年将向环境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00万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3、截至2007年9月,世界上共有439个核电机组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3.72亿千瓦。
4、2009年中国的核发电量为692亿千瓦时。
5、2005年3月2日,国务院总理指示:“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
6、铀-235(或钚-239)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为两个(极少情况下会是三个)较轻的原子核(它们常常有放射性),同时放出2~3个自由中子,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个反应过程称为核裂变反应。
7、核裂变反应产生的新中子再引起第二代核裂变反应,如此代代相传,形成核裂变反应链,
称为链式核裂变反应。
8、(原子核)反应堆是使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能够有控制地持续进行的装置,是利用核能的一种最重要的大型设备。
9、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0、压水堆核电站中的能量转换借助于三个回路来实现。
11、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卫生部分别负责对环境质量和人身安全进行独立的监督检查和审评。
12、就人员伤亡概率而言,核电大大低于汽车、飞机的伤亡率,也大大低于某些建筑、矿山行业的伤亡率,所以说核电是低事故率、低风险的行业。
13、压水堆核电站一次冷却系统主要由蒸汽发生器、循环泵、稳压器和稳压器泄压罐等构成。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堆壳体内的压力并把热量从堆芯载带出来,在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供给汽轮发电机发电。
14、核电厂三废处理设施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5、三废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的废物。核电厂三废处理的原则是把放射性气态和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降至合理的尽量低的水平。
16、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核反应堆为热中子堆,简称“热堆”或“慢堆”。按用途,反应堆可分为研究堆、生产堆和动力堆。根据反应堆所使用的慢化剂材料不同,可分为轻水反应堆和重水反应堆。
17、在核电站中,发电后卸出反应堆的废物(称乏燃料)质量很少,是同等装机容量的火电站的万分之一左右。
18. 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采用了纵深防御的原则。我们所说的纵深防御包括五道防线。
19、地方环保部门和核电厂营运单位分别独立进行环境监测和分析。核电厂排放的少量放射性废物都有严格控制和有效管理;核电厂产生的固态废物有严密的监管和定期的监测。
20、物质所具有的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至一千万倍以上。如一吨铀-235全部裂变时产生的核能相当于二百五十万吨标准煤燃烧时放出的能量。
21、核电站从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到退役等各个阶段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核电站本身就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内外部的安全监控措施。
22、凡是与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能使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之为电离辐射。
23、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射线照射,这就是天然本底辐照。
24、放射性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对人工放射性都习以为常了。核电厂的实际放射性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25、人类进步和物质文明提高,使人们“有机会”“主动”接受更多辐照。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对于个人而言,带夜光表每年辐照剂量有0.02毫希;每天抽20支香烟,每年有0.5~1毫希;一次X光检查,0.1毫希;而化疗的辐照剂
量则更大。
26、当今,核辐射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各方面。
27、专家测算表明:全人类集体辐照剂量中,3/4来自自然界,1/5来自医疗及诊断,而来自核电的份额仅为1/400。
28、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
29、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以α粒子轰击铍原子的核反应中发现了中子。
30、1934年卢瑟福、奥利芬特和哈尔特克在静电加速器上由氘-氘反应制取了氚,首次实现了轻元素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31、1938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发现了核裂变现象。
32、1942年以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建成了世界第一座核反应堆,实现了可控的核自持链式裂变反应。
33、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三种看不见的射线,它们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射线是可以
防护的,对不同射线采用不同的防护方法。不同的射线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用一张纸就
可以挡住α射线。
34、核能是通过原子核反应而释放出的能量,它是由质量转换成的巨大能量,其根据是质能转换公式E=mc2(E为能量,m为转换成能量的质量,c为光速),此公式是科学家爱因斯
坦在1905年提出的。
35、1954年前苏联在莫斯科附近的奥布灵斯克建成了世界第一座实验核电站,其功率为5000千瓦。
36、实践证明,核电站对人类引起的放射性剂量同自然界的放射性本底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说核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37、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1971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成并试航成功。
38、从第一颗爆炸试验到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同美、苏、英、法相比,速度最快。
39、早在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搞核电建设。秦山核电站工程于1985年3月20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
40、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能源领域研制开发三种先进反应堆,分别是快中子堆、高温气冷堆、聚变—裂变混合堆。
4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简称CNNC),是核工业系统的核心企业,实行“军民结合、发展核电、调整结构、突出效益、强化经营、科技兴核”二十四字发展方针。
42、为保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国家要求按照国际惯例对核设施周围环境进行双轨监测,即核设施业主自身进行的监测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的监督性监测同时进行。
43、世界电能生产的三大支柱是火电、水电、核电。
44、铀-235原子核在受到热中子轰击时发生裂变,并释放出裂变能。
45、在核电站中维持和控制链式核裂变反应并把核能转换成热能的装置是反应堆。
46、控制棒是操纵反应堆,保证其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它是由能强烈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主要的材料为硼和镉。
47、铀-235是天然存在的唯一可产生裂变反应的核燃料。在天然铀中,它仅占0.7%,其余的主要是铀-238。
48、一座功率为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而同样规模的煤电厂约需标准煤330万吨。
49、氘是核聚变燃料的一种核素,每升海水中含0.03克,通过核聚变反应它能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如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并用于发电,海水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能源资源。
50、相对而言,核电站是安全的。压水堆核电站有三道防止放射性泄漏的屏障,它们是燃料包壳、压力容器、安全壳。
51、核电站采用的反应堆类型有多种,如我国已建成的秦山一、二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及在建的海南昌江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均采用的是压水堆,而秦山三期核电工程采用的是重水堆。
52、祖国大陆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一期),它于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
53、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类免受或少受辐射危害的应用性学科,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核领域中的辐射防护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54、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55、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照射称外照射。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受照时间的控制、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和采用屏蔽等。
56、核电站的反应堆不会像那样爆炸,除两者设计原则、结构完全不同外,另一个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的装料是高浓铀或钚(铀-235或钚-239浓度大于90%),而
核电站用的是低浓铀(铀-235浓度小于5%),就像白酒和啤酒,前者能燃烧,后者不能。
57、截至2008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为907.8万千瓦,在30多个有核电国家里排名倒数第一。2008年我国核电机组容量仅占电力总装机的1.3%,而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25%,其中法国高达76.8%,欧盟为35%,日本为27.5%。
58、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到907.8万千瓦。这些核电机组以压水堆技术为主。
59、核电厂在试运行前,必须进行周围环境的辐射本底调查,并至少取得连续二年的监测数据。
60、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负有全面责任的是核电厂营运单位。
61、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了核事故分级表,把核设施(如核电站)内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和事故分为7个等级,只有5、6、7级事故才可能明显影响核电站以外的公众。到目前为止,这类事故共发生过2次。
62、放射源发射出的射线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识别放射源,除了根据标签、标识和包装以外,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采用专用的仪器来确认。
63、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十六字方针。
64、电离辐射标志是以圆点为中心,由角度各为60°的三叶形黑图形构成的标识。警告标志的含义是警示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其背景为黄,正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形均为黑。
65、我国核电站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
66、我国核事故应急组织实行国家、省、核电厂营运单位三级管理体制。
67、十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站运行前后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没有变化;空气中贯穿辐射剂量率水平、放射性气溶胶、沉降物及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均处于运行前的本底涨落范围内;生态环境未见异常。
68、“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法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按照这一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核电站的三废处理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2:29: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4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核电站   核电   放射性   核电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