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技术作者:杨飞龙 赵望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2期 摘要: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确保模板牢固性以及钢筋清理和混凝土施工密实度,这样才能防止出现裂缝。文章针对如何解决超前止水后浇带的施工难题,通过颍南安置区工程,详细阐述了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可解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中后浇带薄弱环节的问题处理。 关键词: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后浇带超前止水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钢丝网片;二是采用采用外贴式止水带填缝材料(采用挤塑板),二者都有收口网的问题。下文分别述叙。 1、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 6 栋塔楼组成,建筑高度为63 ~293m,占地面积6 万m2,总建筑面积87 万m2,地下室共3 层,深度14m,塔楼外底板厚度800mm,设计共设置7 条沉降后浇带,8 条伸缩后浇带。本工程地下室外墙近 700m,约 20 条外墙后浇带。地下室的外墙后浇带不同于楼板后浇带,对整个地下室的防水及回填施工影响较大。为尽快完成地下室外墙回填,保证基坑安全及地上部分施工平面布置,本工程决定在外墙后浇带处应用预制超前止水板施工技术。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做法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具体做法是将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主楼基础梁和上层结构梁连接在一起,但要注意在连接过程中,必须要预留出后浇带的位置,等主楼施工完成后,再采用膨胀度较低的混凝土将浇筑施工进一步完善,这能够使板梁以及地梁密切连接。这种技巧有利于对沉降现象的控制,在高层主楼施工完成后就能够确定整个施工沉降量的80%,其余20%的部分一般设置永久性变形缝,之后将混凝土添置在后浇带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能够缩小差量,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后浇带的设置,应该在主体施工完成以后的2个月以内,进行下一步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利用好这个时机,能够使混凝土的收缩量达到一半,甚至是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