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处于大规模发展的阶段,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达 4.53万km ,稳居世界第二位。目前高速公路已跨入
2005年1月中旬,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高速公
路网规划》。在该规划中提出: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万km 国家高速公路网,把我国人口超过
20万的城市全部用高速公路连接起来,覆盖10亿
人口。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人工收费或半自动收费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道路网的道路通行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收费站也因车辆排队交费成为道路的一个瓶颈。扩大收费站规模、增加收费车道以缩短排队长度,也只是权宜之计,况且还会带来征地与建设方面的诸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采用电子不停车收费ET C (Electronic T oll Collection )系统,实施不停车收费,可以允许车辆高 速通过,故可大大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公路收费走向电子化,可降低收费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益;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收费口的噪声水平和废气排放。由于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可以缩小收费站的规模,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有效提高这些交通市政设施的资金回收能力。
1ETC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ETC 系统是通过安装于车辆上的车载装置和安
装在收费站车道上的路端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主要由车辆自动识别系统、中心管理系统
和其他辅助设施等组成。
图1ETC 系统工作原理图
其中,车辆自动识别系统有车载单元(On Bo ard
Unit,简称OBU)、路边单元(Ro ad Side Unit,简称RSU)、环路感应器等组成。中心管理系统有大型的
数据库,存储大量注册车辆和用户的信息。当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环路感应器感知车辆,RSU 发出询问信号,OBU 做出响应,并进行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中心管理系统获取车辆识别信息,如汽车ID 号、车型等信息和数据库中相应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根据不同情况来控制管理系统产生不同的操作,如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从该车的银行账号中扣除此次应交的过路费,或送出指令给其他辅助设施工作,
从而实现对车辆行驶的自动管理。其他辅助设施主要有违章车辆摄像系统、自动控制栏杆(或其他障碍)、指示车辆行驶的交通指示设备(如红、黄、绿灯等)。
2国内ET C 运用现状
1999年,山东、四川率先提出全省联网收费,伴
浅谈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发展
付玉强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主要是浅谈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发展,分析我国目前高速公路交通的现状,对比国内外ET C 系统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应用组合式ETC 系统是解决目前我国交通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并对未来实现全省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智能联网收费的展望。
关键词:ETC ;组合式;联网收费;发展中图分类号:U41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3528(2008)02-0073-03
收稿日期5;修回日期33作者简介付玉强(—
),男,甘肃定西人,助理工程师,3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
第2期(总第191期)山西交通科技No.2
2008年4月SHANXI SCIENCE &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S Apr.
:2007-12-2:2008-0-1:197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