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与编订--以甬城地理课程研学手册为例

阅读: 评论:0

2021年第10期研学旅行
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与编订—
—以甬城地理课程研学手册为例
周泽甬
(宁波市春晓中学,浙江宁波315000)
摘要:研学旅行火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走上了研学课程组织开发的道路。然而,如何令研学课程真正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发挥出研学课程的实际意义,是一项巨大挑战。本文将从研学手册的设计与编订着手,结合实际开展过的研学案例,以示例的形式为广大研学课程建设者提供些许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学;研学旅行;研学手册
201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距今已有五个年头。在此期间,全国范围内研学旅行活动呈井喷式增长。各地在研学旅行的不断推行和开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涌现出不少优质的研学课程案例。
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同行被研学活动的特质吸引并力加入课程开发的队伍时,涉及适配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开发与研学手册的编订工作却成了拦路虎。目前“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多数是分享实际课程案例,而针对研学手册的具体编订并加以说明的文章则是凤毛麟角。故笔者梳理了自己历年研学旅行的相关经验,将研学手册组织编订的一些经验进行分享。
一、研学手册的作用
研学手册是教师在进行研学课程开发中所编撰的研学任务用书。
研学不同于一般的旅行、游览和参观,其需要具备完整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发生“只旅不学”或在研学过程中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一本研学手册能够为学生指明研学主题,落实探究任务,还能与研学导师的实地讲解相互配合,提供与补充所需知识和信息。
二、研学手册设计思路
研学手册的编订必须要服务于研学旅行课程的全过程。根据笔者编订的经验,将研学手册设计的结构归纳如下。
(1)课程简介:点明研学主题,并对本次研学旅行的路线、任务展开介绍。
(2)研学须知:重点明确安全须知等事项;提醒学生做好研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活动装备、手机App下载等)。
(3)行前课程:本章节设计内容为行前课程服务,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行前需开设相应课程,对研学中所涉的知识进行铺垫,对一些具有难度的探究问题可布置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4)研学任务(活动指导):研学手册的主体部分,可按照知识结构或研学考察点位分章节进行编写。
(5)附录:按照研学课程需求,模块化设置的记录页和补充资料(如实验记录页、观测记录页、调查笔记页、地理摄影解读页、空白记录页等)。
(6)学习评价:研学课程的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采用小组课题汇报形式进行评价,手册中则相应配套小组答辩评分表)。
在手册的设计与编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视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行结构的增减。
三、研学手册章节示例
以下结合笔者历年设计的“甬城地理研学系列课程”研学手册,重点阐述行前课程、研学任务(活动指导)及学习评价等重点篇章的设计过程。
1.行前课程
此处以宁波象山海洋地理研学手册为例(见表1)。
研学旅行 2021年第10期
表1宁波象山海洋地理研学手册行前课程部分
设计内容(节选)
设计意图
♦请描述象山县的地理位置,并描绘出县区范围(含宁波政区图) ♦请描述象山县的自然环境
♦请简述象山县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你对于本次研学旅行中几个研学点的初步认识
本次研学以考察宁波象山县的海洋生态、地貌和海洋文化为主题。
在行前课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对于象山县基础概况的了解,为接下 来的实地研学考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参加本次研学人员为宁波 城区的高中段学生)。
2.研学任务、活动指导
示例1——象山地理研学:花岙盐场研学手册节选
(见表2)
表2花岙盐场研学手册节选
海水盐度记录表
操作流程
1. 打开盖板,用软布仔细擦净检测棱镜。
2. 取待测溶液数滴,置于检测棱镜上,轻轻合上盖板,避 免气泡产生,使溶液遍布棱镜表面,将仪器进光板。
3. 对准光源或明亮处,眼晴通过目镜观察视场,转动目镜 调节手轮。
4. 使视场的蓝白分界线清晰。分界线的刻度值即为溶液的 浓度。
设计
意图
实验说明海水取样点
含盐量(%0)海水比重
实验
记录
原料海滩晒盐古法熬盐井滩晒盐
资料 整理 采访
调查
制盐方式优缺点
生产效率
♦讨论:花岙岛发展盐业的有利条件?
♦为什么延续数千年的海滩晒盐会逐渐凋零? ♦请你为象山盐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探究 分析
该研学点为象山县花岙盐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地,也是浙江省仅存的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
制盐场。学生在此处主要考察海盐的晒制,体验打盐花
的过程。
在设计研学手册时,最重要的就是与研学任务的 匹配,从而指引学生展开探究任务和项目式学习。
为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第一部分设置“海 水盐度记录表”便于记录。学生首先需在盐场工作人员
的带领下参观制盐流程。海盐从海水灌入沉淀到最后成 盐,要先后经过6-8个蒸发池,小组的第一项任务就是 学习使用盐度计和波美卤液计两类仪器检测海水盐度。
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是能够通过项目式学习任务
引导强化的。第二项活动是体验“打盐花”(人力加速 结晶)过程,学生需根据手册中所设置的任务,开展活
动体验、资料收集,在与盐农的交谈中体会、对比分析 出海盐品质和制盐工艺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 思考延续数千年的海滩晒盐会逐渐凋零的原因,并提出 对策和建议。
示例2— “三江城网,六塘织造”地理研学:宁
波港变迁研学手册节选(见表3)
表3宁波港变迁研学手册节选
♦在中页插图上标注出宁波港在不同历史 时期主要港区的地理位置
♦对宁波港口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桨帆船时代的远洋航行,实为以季风与洋流为动力的交通方式(见图1)。
阶段
类型名称地理位置时间
(a )
(b )
中国海域表层海流示意图
1.黑潮逆流(黑潮);
2.台湾暖流;
3.对马暖流;
4.黄海暖流;
5.黄海沿岸流;
6.东海沿岸流;
7.南海东北季风漂流; &南海西南季风漂流; (a ) 2月;(b ) 8月
图1元朝运河漕运路线图(左)与中国海域表层海流示意图(右)
元代海漕被认为是中国人“利用黑潮洋流航行”最早的案例。
试问一艘中日贸易商船往来的最佳时间是什么季节?
加强乡土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 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时值宁波建城1200
周年之际,笔者组织了以实地考察宁波内城水网、探讨
宁波港口变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处理畜皐2021年第10期
研学旅行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加强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深入理解,此部分课程设计首先以梳理宁波自古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的港口位置为主,手册也配合设计了绘图和表格梳理两种方式,在研学导师的讲授和实地走访之后,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信息的归纳。成因的分析上,学生在导师
引导下可由小组共同完成,在思辨中体悟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河道运输、港口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史地结合)。
右侧的设计意图,是将课本知识与研学实践相融合,图1(左)是八年级上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一幅教学用图,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其中漕运航线的变化与洋流知识有关,与本次研学主题中的宁波对外贸易也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宁波自唐朝以来,一直都是中国与东北亚诸国贸易往来的主要港口城市),这样的知识融合也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
示例3——“溯源奉化江”地理研学:它山堰研学手册节选(见表4)
表4为它山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学手册的部分内容,图中手绘部分为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现场绘制的它山堰四大主要功能的示意图(见图2)。
我发现,它山堰主要附功能有:减.葛裟•溥激八池次
(iW崔下图由用箭头的昭式表现田它出埴旳各项功能〉
表4它山堰研学手册节选
地理
绘图
图2它山堰周边河道轮廓图
当此次“溯源奉化江”研学活动来到奉化江支流—
—鄞江上游重要的水利工程它山堰时,研学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带领学生走访考察,深入了解它山堰作为一项响誉古今的水利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又是如何对宁波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
该部分手册的设计,首先展示它山堰的相关文字资料以配合讲解;其次设置的核心任务是绘图。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永远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绘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经过实地考察以及导师的讲解,学生对它山堰的主要功能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但是这些功能具体是如何体现和运作的,却又说不上来。通过绘图的方式,将它山堰四大主体功能分别呈现于图上,就能非常清晰且直观地展示出来。
3•学习评价
为检验学生在研学中的所获,并督促其在研学过程中更加认真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象山地理研学活动设置了与大学中论文、课题答辩相似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项目式学习并分组汇报。
此次研学的小组答辩,共分为七个小组,每组6-7人。为提升学生项目式学习的纵深发展,分组后即刻进行课题抽取。白天研学,晚间在宾馆中进行本组课题的讨论、资料收集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这既充分利用了晚上的空余时间,又便于夜间的安全管理)。
最后基于如表5所示的标准对各个小组的答辩进行评价。这种形式既加强了小组合作,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资料收集、课件制作、演讲口才等多维度综合性的能力,更是研学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最有效的体现。
表5地理研学课题小组答辩评分表
设计意图课题名称:小组:
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分优秀
(100-90分)
良好
(89-80分)
中等
(79-70分)
及格
(69-60分)
40
能简明扼要地
阐述论文的主
要内容
清晰地阐述论
文的主要内容
能阐明论文
的基本观点
能基本阐明
论文的基本
观点思
30
条理清晰,结
构严谨,逻辑
性强
条理清晰,结
构完整,有一
定逻辑性
有条理,思
路清晰
有基本思路
20
语言流畅、术
语使用准确,
简明扼要
语言简明扼
要,表达正确
语言较流
利,表达基
本正确
表达基本正
演示
文稿
制作
10
制作精美,动
画效果、文字
和配图相得益
动画效果、文
字和配图较符
合主题
有动画和配
图,课件完
有演示课件
研学手册是服务于研学课程的文本载体,其编订
需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上文实例中涉及到人地协
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核心
素养,研学任务和手册的设计编订包含了实验、检测
记录、资料整理、采访调查、探究分析、绘图等多种方式。希望本文能为中学地理研学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袁书琪,李文,陈俊英,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三)——课程建设[J].地理教学,2019(07):4-6.
[2]周维国,段玉山,袁书琪,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四)——课程实施、课程评价[J].地理教学,2019(08):
4-7.
(责任编校:于雷)

本文发布于:2023-05-10 04:03: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3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学   手册   学生   课程   地理   宁波   旅行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