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简介

阅读: 评论:0

TRIZ基本知识
1 TRIZ概述
1.1 TRIZ的概念及来源
TRIZ只是一个特殊缩略语,既不是俄文,也不是英文。TRIZ是由原俄文字母的缩写(Теория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按照“ISO/R9-1968E”的规定,把俄文转换成拉丁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取其首字母缩写即TRIZ。TRIZ的英文同义语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缩写为“TIPS”。由此,不管是拉丁文的TRIZ,还是英文的TIPS,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有两个基本含义,表面的意思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发明问题;隐含的意思是由解决发明问题而最终实现(技术和管理)创新,因为解决问题就是要实现发明的实用化,这符合创新的基本定义。
此外,TRIZ专家Savransky博士给出了TRIZ的如下定义:TRIZ是基于知识的、面向设计者的创新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这是目前专业领域内给出的最系统、最简洁的定义,得到
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该定义包括以下几点含义:
1.基于知识
TRIZ是创新问题解决启发式方法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于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的抽象,TRIZ仅采用为数不多的基于产品进化趋势的启发式方法。TRIZ大量采用自然科学及工程中的效应知识。TRIZ利用出现问题领域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技术本身、相似或相反的技术或过程、环境、发展和进化等。
2.面向设计者而不是面向机器
TRIZ理论本身是基于将系统分为子系统、区分有用功能及有害功能的实践,这些分解取决于问题及环境,本身具有随机性。计算机软件仅能起支持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设计者,需要为处理这些随机问题的设计者提供方法与工具。
3.系统化的方法
在TRIZ中,问题的分析采用了通用及详细的模型,该模型中问题的系统化知识非常重要。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化和结构化,可以方便应用已有的知识。
4.TRIZ是创新问题解决理论
为获得创新解,必须解决工程技术系统中的矛盾,TRIZ提供了结构化步骤。.未知的解可以被虚构的“理想解”所替代。“理想解”可以通过已知的系统进化趋势推断,并通过环境或系统本身的资源获得。
TRIZ的发明人根里奇•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1926-1998)是前苏联的一位天才发明家和创造创新学家,年仅14岁时,他就发明了从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提取氧的技术,并用于海军潜艇的逃生装置。15岁时,阿奇舒勒申请到了第一项专利。1946年从苏联军事专科学院毕业后,由于其出的发明,被苏联海军专利局录用为专职审查员,这为他从事对专利发明的研究,继而转向对创造发明规律的研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阿奇舒勒在创立TRIZ理论时明确指出:一旦我们对大量的好的专利进行分析,提炼出问题的解决模式,我们就能够学习这些模式,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在阿奇舒勒的带领下,动用前苏联的1500多名专家,经过50多年对数以百万计的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和重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就是TRIZ的来源(图1-1)。
1-1 TRIZ的来源及其主要内容
1.2 TRIZ理论体系框架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并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解决技术系统问题的经典理论体系,见图1-2。
1-2 TRIZ理论体系框架
1-3 TRIZ理论体系
2  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通过对250万份发明专利的研究发现,大约只有20%左右的专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许多宣称为专利的技术,其实早已经在其他的产业中出现并被应用过。阿奇舒勒认为发明问题的原理一定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掌握这些原理,那么就可将其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为此,阿奇舒勒对大量专利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提炼出最重要、最具有通用性的40个发明原理(见表3-1)。
1-1 TRIZ40个发明原理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分割原理
21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
2
抽取原理
22
变害为利原理
3
局部质量原理
23
反馈原理
4
增加不对称性原理
24
借助中介物原理
5
组合原理
25
自服务原理
6
多用性原理
26
复制原理
7
嵌套原理
27
廉价替代品原理
8
重量补偿原理
2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9
预先反作用原理
29
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
10
预先作用原理
30
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
11
事先防范原理
31
多孔材料原理
12
等势原理
32
颜改变原理
13
反向作用原理
33
均质性原理
14
曲面化原理
34
抛弃或再生原理
15
动态特性原理
35
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
16
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原理
36
相变原理
17
空间维数变化原理
37
热膨胀原理
18
机械振动原理
38
强氧化剂原理
19
周期性作用原理
39
惰性环境原理
20
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
40
复合材料原理
40个发明原理开启了一道发明问题、解决问题的天窗,将发明从魔术推向科学,使发明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使原来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获得突破性的解决。目前,40个发明原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计算机、材料、医学、管理、教育等,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发明专利。下面简要介绍TRIZ理论中对40个发明原理的经典解释。
2.1分割原理(segmentation
分割原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几个部分。
例如:① 在大项目中应用工作分解结构;② 用卡车加拖车的方式代替大卡车;③ 用个人计算机代替大型计算机;④ 用烽火传递信息(分割信息传递距离)。
2.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例如:① 组合式活动房屋;② 橡胶软管可利用快速拆卸接头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
3.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
例如:① 武器中的子母弹;② 用软的百叶窗帘代替整幅大窗帘。
【例1】为解决垃圾的分类问题,人们可把大垃圾箱分成几个较小的独立的垃圾箱,分别回收玻璃、纸、金属等垃圾,或是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分类式垃圾箱设计方便了人们处理垃圾(图3-5)。
【例2】挖掘机铲斗的唇缘是由钢板制成的。传统铲斗只要它的一部分磨损或毁坏,就必须更换整个铲斗,费力又费时。“可拆卸铲斗唇缘设计”将唇缘分割成独立的可分离的几部分,这样既方便快速将损坏或磨损的部分更换,同时又避免整个铲斗的更换,节约了成本(图3-6)。
                   
3-5 分类式垃圾箱设计                      3-6 可拆卸铲斗唇缘设计
2.2抽取原理(extraction
抽取原理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从物体中抽出可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例如:① 冰箱除味剂;② 医学透析。
2.仅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和属性。
例如:① 手机中的SIM卡;② 成分献血,只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③微波滤波器。
【例1】民航飞行史上,鸟撞击飞机造成的事故是不容忽视的。鸟击飞机多发生在起降或起降前后的低空飞行阶段。所以,作为飞机起降场所的机场,鸟害防治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飞行安全保障工作。人们就在鸟的声音中提取了它们被俘的惨叫声或求救声,用此来刺激惊吓在机场飞行的鸟儿。“智能语音驱鸟器设计”正是抽取出了鸟声中鸟儿害怕听到的声音,有效的防止了鸟击飞机的事件(图3-7
【例2】雷电所形成的电流、高温和电磁辐射以及伴随的冲击波等,都对建筑物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避雷针利用金属导电的原理,将可能对人和建筑物造成损害的雷电引入大地。“避雷针设计”抽出了雷电的负面影响,消除了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图3-8)。
【例3】大厅内,照明灯的下方十分明亮,而墙角处却显得比较阴暗。我们可以利用光纤,把灯光从大厅的中央,均匀地引到大厅的四面八方。这既改善了光线分布的均匀性,也大大地节约了能源。
       
3-7 智能语音驱鸟器设计              3-8 避雷针设计
2.3局部质量原理(partial quantity
局部质量原理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将物体、环境或外部作用的均匀结构,变为不均匀的。
例如:①对材料表面进行热处理、涂层、自清洁等处理,以改善其表面质量;② 增加建筑物下部墙的厚度使其能承受更大的负载;③ 凸轮机构。
2.让物体的不同部分,各具不同的功能。
例如:①计算机键盘;② 带橡皮插的铅笔,带起钉器的榔头。
3.让物体的各部分,均处于完成各自动作的最佳状态。
例如:超声波设备的中间层采用热传导率较好的材料,外层采用耐磨的材料,打孔时可以降低设备的温度。
【例1】菜刀如果都用好钢来制造成本太高,用一般钢制造使用时又不够锋利。我们如果将刀的材料改为不均匀的,刀刃用好钢,其他部分用一般钢。那么菜刀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成本也降低了,两全其美。
【例2】如何将一把小刀的功能扩大,同时具备多种用途。“瑞士军刀设计”就成功地将圆珠
笔、牙签、剪刀、平口刀、开罐器、螺丝起子、镊子等多种工具集于一身。只要将每个部分从刀身的折叠处拉出来,就可以使用(图3-9)。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16: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30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原理   问题   发明   解决   系统   设计   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