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阅读: 评论:0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和作业特点
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桥梁工程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施工方法,施工时多点支撑,沉降容易控制,张拉时支架反弹量小,对主梁健康有利,线型也同样容易控制。施工时应重点控制支架的搭设质量、基地处理以及后续钢筋混凝土施工。
    二、存在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危险部位及安全风险告知
(一)支架坍塌:支架坍塌因支架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搭设不按照要求进行,施工荷载超出设计值,造成支架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
(二)高空坠物:高处坠物在搭设支架或支架上安装模板、钢筋、砼浇筑等高处作业时,物品坠落或人员坠落,而造成人体伤害,或机械设备损害。
(三)物体打击: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喷溅等物体造成人身伤害
(四)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机械(砼搅拌机、砼罐车、吊机、装载机等)运转工作时,因
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机械伤害。
(五)触电:触电、用电设备未能良好接地、或保护设施失效、或违规施工电气设备、或距离高压线路太近等原因对人身造成伤害
    三、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
(一)施工方法
1、地基处理
原有地基整平压实后,铺设15cm厚碎石,采用16吨压路机碾压平整,再在碎石层浇筑15cm厚的C25砼。在砼层上按照安装满堂支架脚手钢管立杆所对应的位置铺设支垫钢板(木板)。
2、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
钢管规格为φ48×3.5mm,且有产品合格证。钢管的端部切口应平整,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绣蚀的钢管。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锈蚀的严禁
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支架安装
本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其结构形式如下:为了明确满堂式支架每根立柱所传递竖向力的大小,本设计首先对满堂式钢管支架进行了受力检算,确定钢管支架立柱的横向间距:腹板附近为0.6m,翼板部位为0.9m;纵向间距均为1.0m;支架纵横杆步距1.2m,使所有立杆联成整体,为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在每三排横向立杆和每三排纵向立杆各设置一道剪刀撑。箱梁底模采用δ=15mm厚的竹编胶合模板,底模小楞采用间距0.2m的100×100mm方木,大楞采用间距0.6m的150×150mm方木。
在地基处理好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放线,纵桥向铺设好支垫钢板,便可进行支架搭设。支架搭设好后,用可调顶托来调整支架高度或拆除模板用。
支架底模铺设后,测放箱梁底模中心及底模边角位置和梁体横断面定位。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变形+(±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底模标高和线形调整结束,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立侧模和翼板底模,测设翼板的平面位置和模底标高(底模立模标高计算及确定方式类同箱梁底板)。
为消除支架在搭设时接缝处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非弹性沉陷而获得稳定的支架,应逐孔进行预压。为获得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数据,确定合理的施工预拱度,使箱梁在卸落支架后获得符合设计的标高和外形,应进行沉降观测。(支架预压的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2、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5、钢筋绑扎、安装波形钢腹板、安装预应力管道、浇筑混凝土
(二)施工工艺
现浇梁施工采用就地搭设满堂支架,分段绑扎钢筋,分段、分层浇注混凝土的方法,其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全孔预压→安装底模和支座→绑扎钢筋(底、腹板、横梁)→安装侧模→浇注底、腹板和横梁→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顶板混凝土→拆除模板和支架。
四、安全技术要求及预控措施、安全操作规程
(一)支架搭设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随意向下抛各种工具、物料。
2、高空作业必须设置安全设施,如工作平台的走道、安全网、护栏、安全通道爬梯等,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安全可靠。
3、施工中扣件螺栓必须上平拧牢,特别是立杆对接处螺栓要牢固可靠,并由专人进行检查。
4、夜间或恶劣天气不得进行脚手架搭设工作。
5、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易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二)钢筋模板、砼施工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具应有防止坠物的防护措施,严禁随意向下抛掷各种工具、物料。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15:5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3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支架   施工   进行   底模   搭设   变形   箱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