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K BKS区别

阅读: 评论:0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常用的两大类热处理工艺。
预备热处理目的:消除坯料、半成品中的某些缺陷,为后续冷加工,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最终热处理目的:使工件获得所要求的性能。
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消除钢材经热加工所引起的某些缺陷,或为以后的切削加工及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一、钢的退火

1. 概念:将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2. 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
3)消除内应力
4)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3. 类型:(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在临界温度(Ac1Ac3)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
1)概念:将亚共析钢(Wc0.3~0.6%)加热到AC3+30~50,完全奥氏体化后,保温缓冷(随炉、埋入砂、石灰中),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2)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工艺:完全退火采用随炉缓冷可以保证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和过冷奥氏体在Ar1以下较主温度范围内转变为珠光体。工件在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仅要使工件烧透,即工件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而且要保证全部看到均匀化的奥氏体,达到完全重结晶。完全退火保温时间与钢材成分、工件厚度、装炉量和装炉方式等因素有关。
实际生产时,为了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600左右即可出炉空冷。
4)适用范围: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
注意事项:低碳钢和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以上奥氏体状态缓冷退火时,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析出,使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
2)球化退火
1)概念: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
2)工艺:一般球化退火工艺Ac1+(1~2)随炉冷至500~600空冷。
3)目的:降低硬度、改善组织、提高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
4)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刃具、量具、模具等。
过共析钢中有网状二次渗碳体时,不仅硬度高,难以进行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钢的脆性,容易产生淬火变形及开裂。为此,钢热加工后必须加一道球化退火,使网状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中的片状渗体发生球化,得到粒状珠光体。
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也会影响碳化物获得球化的效果,冷却速度快或等温温度低,珠光体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碳化物颗粒太细,聚集作用小,容易形成片状碳化物,从而使硬度偏高。如果冷却速度过慢或等温温度过高,形成碳化物颗粒较粗大,聚集作用也很强烈,易形成粗细不等的粒状碳化物,使硬度偏低。
(3)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
1)工艺:把合金钢铸锭或铸件加热到Ac3以上150~00,保温10~15h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消除结晶过程中的枝晶偏析,使成分均匀化。由于加热温度高、时间长,会引起奥氏体晶粒严重粗化,因此一般还需要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以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
3)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合金钢铸锭、铸件、锻件。
4)注意:高温扩散退火生产周期长,消耗能量大,工件氧化、脱碳严重,成本很高。只是一些优质合金钢及偏析较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钢锭才使用这种工艺。对于一般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因其偏析程度较轻,可采用完全退火来细化晶粒,消除铸造应力。
(4)去应力退火
1) 概念:为去除由于塑性变形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应力以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称为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不发生扭变)
2) 工艺:将工件缓慢加热到Ac1以下100~200500~600)保温一定时间(1~3h)后随炉缓冷至200,再出炉冷却。
钢的一般在500600
铸铁一般在500550超过550扣容易造成珠光体的石墨化。
焊接件一般为500600
3)适用范围:消除铸、锻、焊件,冷冲压件以及机加工工件中的残余应力,以稳定钢件的尺寸,减少变形,防止开裂。

二、钢的正火

1. 概念:将钢件加热 到Ac3(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钢的正火。
2.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调整硬度等。
3. 组织:共析钢S、亚共析钢F+S、过共析钢Fe3CS
4. 工艺:正火保温时间和完全退火相同,应以工件透烧,即心部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为准,还应考虑钢材、原始组织、装炉量和加热设备等因素。正火冷却方式最常用的是将钢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对于大件也可采用吹风、喷雾和调节钢件堆放距离
等方法控制钢件的冷却速度,达到要求的组织和性能。
5. 应用范围:
1)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碳的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退火后硬度较低,切削加工时易于粘刀,通过正火处理,可以减少自由铁素体,获得细片状珠光体,使硬度提高,可以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提高刀具的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光洁程度。
2)消除热加工缺陷。中碳结构钢铸、锻、轧件以及焊接件在加热加工后易出现粗大晶粒等过热缺陷和带状组织。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消除这些缺陷组织,达到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的目的。
3)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过共析钢在淬火之前要进行球化退火,以便于机械加工并为淬火作好组织准备。但当过共析钢中存在严重网状碳化物时,将达不到良好的球化效果。通过正火处理可以消除网状碳化物。
4)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碳钢和合金钢零件采用正火处理,达到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代替调质处理,作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三、退火和正火的选择


退火与正火的主要区别:
1.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过冷度较大。
2. 正火后所得到的组织比较细,强度和硬度比退火高一些。
退火与正火的选择:
1. 含碳量<0.25%的低碳钢,通常采用正火代替退火。因为较快的冷却速度可以防止低碳钢沿晶界析出游离三次渗碳体,从而提高冲压件的冷变形性能;用正火可以提高钢的硬度,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在没有其它热处理工序时,用正火可以细化晶粒,提高低碳钢强度。
2. 含碳量在0.250.5%之间的中碳钢也可用正火代替退火,虽然接近上限碳量的中碳钢正火后硬度偏高,但尚能进行切削加工,而且正火成本低、生产率高。
3. 含碳量在0.50.75%之间的钢,因含碳量较高,正火后的硬度显著高于退火的情况,难以进行切削加工,故一般采用完全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4. 含碳量>0.75%的高碳钢或工具钢一般均采用球化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如有网状二次渗碳体存在,则应先进行正火消除。
器零件和工具一般要经过的加工过程:

     选原料——锻造——预先热处理(退火和正火)--机械加工——最后热处理

  退火和正火一般作为预先热处理,其作用是:消除前一工序所造成的某些组织缺陷及内应力,为随后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对于某些不太重要的工件,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一、退火

    定义: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然后缓慢冷却(如随炉或埋入导热性能较差的介质中),从而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及作用:退火可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提高钢材冷变形后的塑性,还可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故可以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


     主要退火工艺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1.完全退火

     定义: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又称为重结晶退火。

  目的:完全退火时,奥氏体进行全部的重结晶,是应用最广泛的退火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均匀组织,消除应力,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件、热轧件,有时也用于焊件。

   注意:完全退火不能用于过共析钢,因为加热到Accm以上再缓慢冷却时会析出网状渗碳体,使钢的机械性能变坏。

  2.球化退火

     定义:是将过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后,以极慢的冷速通过A1,使P中的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成为球状或粒状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球化退火。球化退火加热时,未完全奥氏体化,因此属于不完全退火。

     目的:使钢中碳化物呈球状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注意:为了便于球化过程的进行,对于网状严重的过共析钢,应在球化退火之前进行一次正火,以消除网状渗碳体。

  3.去应力退火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消除内应力,则用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消除铸件、锻件、焊接
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内应力,以避免在使用或随后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开裂。

  定义:是将钢加热到温度为(500~650),经适当保温后,随炉缓冷到(200~300)以下,最后出炉在空气中冷却,又称低温退火。

  特点:在A1以下进行,组织并未发生变化,在缓慢冷却的过程中,工件各部分均匀冷却和收缩,消除了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内应力,避免在使用或随后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开裂。

  二、 正火

    定义: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cm(过共析钢)以上(30~50)的温度,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的及作用:其冷却速度较退火快些,所得到的组织较细,对于亚共析钢主要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机械性能;对于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正火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对于低中碳结构钢,主要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高碳钢则应采用退火;对于过共析钢,有利于球化退火,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优点:正火是在炉外冷却,不占用加热设备,生产周期比退火短,生产效率高,能量消耗少,工艺简单、经济,所以,低碳钢多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13:4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29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退火   组织   消除   冷却   热处理   球化   加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