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揭开了新的篇章,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而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忽视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潜在危机。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及移动通信的不断扩建,使用密度加大,势必会增加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与范围。而当其强度与作用时间达到一定限值时,就会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质产生损害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意识的不断加强,到各级环保部门投诉移动通信电磁辐射污染的事件也不断增加。这里就有一个为此而上法庭的例子:1993年4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市民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生产移动电话的厂家“谋害”了他的妻子。原来,两年来他的妻子每个月都要打150分钟左右的移动电话,他认为正是移动电话发出的电磁波使妻子脑肿瘤恶化而死亡。这作为罕见的诉讼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中国是目前手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手机用户已达到3000万人,仅成都市就有50万。有如此大的消费团体,其电磁辐射污染着实不容忽视。据医学界透露,电磁辐射会使人头痛、头晕
、失眠、免疫力下降、患脑肿瘤等疾病,甚至会至癌。但由于中国没有相关的测试手段,各种安全性不明的手机涌入市场。而人们在购买手机时,往往只注重品牌、外观和价格,却很少注意过其电磁辐射,状况令人担忧。
二、报告提出及意义:
我了解了电磁波会损坏神精系统,电磁辐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人们对此的认识尚不一致后,便决定研究“电磁辐射污染及防治”,而指导老师认为这个课题太大,应缩小课题。我们根据掌握的资料,考虑过研究电脑、微波炉、手机、电视等所发出的电磁辐射。最后我们考虑到现在手机的普及率很高,发展趋势迅猛,一致通过缩小课题为“手机辐射污染的初步研究”。
三、 认识危害及危害介绍:
我收集的资料表明,部分卫生专家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无危害。如,日本负责评估电磁波影响的专门机构——日本总务厅生物体电磁环境研究促进委员会1月30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手机电磁波对人体无害。该委员会的报告说,只要手机遵守“电波防护指针值”的规定,电磁波强度不超过规定就是安全的。 但是所谓的“电磁防护指针值”的标准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市场上的手机辐射强度又如何呢?据悉,美国把微波辐射的卫生安全标准定为每平方厘米10毫瓦,因为他们只考虑到了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热效应;而以前苏联学派为代表的东欧科学界将安全标准为每平方厘米10微瓦,这是由于注意到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两者竟相差1000倍之遥!在我国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917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有涵盖手机辐射波长的微波强度标准,将1平方厘米小于10微瓦确定为一级安全区,将1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确定为二级中间区,并且注明;超过二级区,对人体可能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域内禁止建造居民住宅及人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已有这些建筑,则应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而我们认为手机离人脑很近,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要比人们在有电磁波辐射的区域里更严重。
近20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低率非离子化磁场的至癌作用,如微波辐射及射频讯号(0.5MHz-100GHz)等可引发脑瘤、血癌和淋巴系统肿瘤。有人在大鼠实验中也证明,长处于强电磁场中的大鼠患脑肿瘤机会比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高出一倍。李安民教授介绍说,手机是一个小型的但能量强的电磁波发生器,其工作频率在890MHz,辐射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细胞具有极强的至畸作用。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会造成正常脑的支持细
胞——胶质细胞发生DNA碱基分子链的断裂,引起细胞的癌变。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正常的免疫监控系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这些畸变的细胞。但这种损害如长期、反复地发生,身体也就周而复始地进行这种畸变与反畸变的过程,在体内的监控系统“疲劳”时,失去了对畸变细胞的修复或清除能力,肿瘤就可能发生。
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热作用、刺激作用和非热作用。 热作用就是指人在手机高频电磁波作用下,人体的温度会升高。科学家曾把一只老鼠放在高磁辐射下,老鼠会不断用舌头舔舐自己来降温,由此看出热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由于人体的血液有散热功能,因此受害的最主要部位就是血管分布较少的眼睛。此外热作用还会引起人体的紧张反应和免疫功能下降。
由于手机辐射频率较小,所以刺激作用并不明显。但时间一长,手机辐射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在体内产生感应电流,当其大于体内电流,就会引起神经系统,视觉系统细胞兴奋。但也不可忽视它会引起肌肉疼痛,心室颤动,甚至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造成死亡。这就是手机的刺激。
手机电磁辐射的非热作用的原理很复杂,至今还未有明确的答案。其主要危害就是导致大
脑中的钙离子的析出,而钙离子是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免疫系统工作和细胞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想象它的浓度的降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有多么的巨大。
四、我的建议:
既然手机辐射带给人诸多的不良反应,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进行防护。
①首先从吃的方面入手,我们应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胡萝卜、海带、油菜、卷心菜及动物肝脏等,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增加机体抵抗电磁辐射污染的能力。
②在平时生活中,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拉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能使手机在比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③平常常用的方法还有如:
1、移动电话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波容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移动电话响时,一秒后再听手机。
2、 移动电话接通时,应尽量将手机与大脑相距15公分。
3、 在使用手机时,要尽可能地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
4、 如果身边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5、 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
6、在使用手机时,可以采用手机专用耳机,实现远距离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办 法。
④另一方面通话如果常接手机的侧头部或面部感到发热发烫,就应立即停止通话,热水擦洗这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的血液流量,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另外,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当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1至2周。
⑤同时政府在这一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拿辽宁省来说,辽宁省环保局提供的辽宁移动GSM网电磁辐射环保影响报告书表明,辽宁移动GSM网的绝大部份已达到国家电磁辐射环保标准。辽宁省环保局对以验收合格的正式颁发电磁辐射环境验收合格证书。另据辽宁省环保局副局长于文礼介绍,通过对移动通信站地的选择,架设
方式和发射功率等方面的合理优化,就能有效地解决和避免电磁辐射带来的污染。辽宁省移动通信公司依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方法》的有关规定,主动委托沈阳市环保所和辽宁省放射环境监理站共同完成了对移动通信公司所有以建成或正在使用的电磁辐射进行环评和验收监测工作,此项工作的重点对居住区、办公区和众活动区等敏感区域的影响进行检测。这也体现了辽宁移动通信公司对环保的重视和对众健康的负责态度,更为辽宁省的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带来了一个好头。
⑥在现在的社会中,也已有防辐产品。如由信息产业部南京55所技术开发总公司与江苏阴澄南技术应甲服务中心联合研制成功的一种可将手机产生的电磁波辐射衰减至五万分之一,从而彻底消除电磁波对人头伤害的护脑贴,以投放市场。它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通过电子工业四联检测中心认定的产品,并正式列0入国家星火科技项目。还有海南美兰通信技术开发中心、海口日安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防辐射产品——移动电话纳米防护膜等等。建议大家使用一种实用的防护产品。
⑦由于手机辐射有种种危害,建设大家使用绿产品。CDMA系统它的辐射频率低对人体
危害少,对环境污染少。现网实测证实,CDMA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比GSM手机的发射功率小 500多倍,考虑到GSM手机只在八分之一时间内发射,在同等时间内,CDMA辐射的能量比GSM手机辐射的能量小60倍以上。由于CDMA手机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的平均发射功率远远小于CDMA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也远小于GSM手机的平均发射功率,因此CDMA手机对人体的实际辐射远远低于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下的SAR值,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辐射低频无线电波, CDMA手机是名副其实的"绿手机"!
五、研究调查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调查问卷及分析
1.您认为手机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是否有危害。
A.有(83.3%) B.没有(9.7%) C.不知道(6.9%)
2.若您选A,则据你所知有哪些危害。
A.使用手机时脑部微热 (16.7%) B.无力(5.6%) C.胸闷(2.8%) D.记忆力减退 (26.4
%) E.头痛(15.3%) F.脱发(5.6%) G.注意力不集中(25.0%) H.心慌(6.9%) I.易激动(5.6%)
3.您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是否有感到不适。
A.有(16.1%) B没有(55.6%) C.没注意(26.4%)
4.您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防护。
A.有必要(72.2%) B没必要(11.1%) C.不在乎(12.9%)
5.您是否有以下的防护措施。
A.手机响后一秒再听。(38.9%)
B.使用手机时,尽量可能使天线远离人体,特别是头部。(37.5%)
C.尽量少用手机。(23.6%)
D.尽量减少每次通话的时间。(23.6%)
E.使用手机时,采用手机专用耳机。(11.1%)
F.没有。(20.8%)
6.您买手机时,是否注意过其电子辐射量。
A.注意过(31.9%) B.没注意(68.1%)
7.如果手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您的态度是:
A. 减少使用手机次数(30.6%)
B. 换一个对人体危害少的手机(27.8%)
C. 进行防护(48.6%)
D. 这是不可避免的(5.6%)
E.不在乎(6.9%)
112087354 9031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