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


背景技术:



2.城市建设的建筑结构多采用框架机构,其结构主要优点有自重轻、有效增加使用面积、空间布置灵活等优点。而一般在室内空间隔断多采用隔断墙,以将室内空间分隔为不同的使用空间,从而增加房间使用效率,如在办公场所内分隔出多个办公区或在房间内分隔出多个居住房间。
3.现有的隔断墙通常使用连接件固定安装于室内空间,如使用铆钉或膨胀螺栓将隔断墙固定安装于墙体上,但是隔断墙被固定安装无法移动会产生一些局限性,使得空间变化过于单一,空间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在使用隔断墙将室内空间的一角分隔为杂物间的情况下,若由于杂物增多要增大或减小杂物间的空间面积,由于隔断墙无法移动,此时就需要破坏隔断墙才能增大或减小杂物间的面积,从而对使用者的财务造成损失。
4.目前,针对现有的隔断墙无法移动使得空间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以至少解决现有的隔断墙无法移动使得空间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包括:
7.两第一安装单元,两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相对安装于室内屋顶;
8.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两端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
9.隔断单元,所述隔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底端,并能够随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移动;
10.第二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隔断单元的底端;
11.两第二安装单元,两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相对安装于室内地板,且两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配合连接;
12.两限位单元,两所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底端两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包括:
14.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之间,并与所述隔断单元的顶端固定连接;
15.两第一移动元件,两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两端,并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
17.第一轴承件,所述第一轴承件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一端;
18.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所述旋转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件的内部,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
19.进一步地,所述隔断单元包括:
20.两隔断元件,两所述隔断元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底端;
21.隔音元件,所述隔音元件设置于两所述隔断元件的之间。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包括:
23.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隔断单元的底端;
24.两第二移动元件,两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两端,并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
25.两安装槽元件,两所述安装槽元件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底端两侧,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限位槽元件相对应;
26.两旋转槽元件,两所述旋转槽元件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底端两侧,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元件。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包括:
28.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整体呈凹型结构;
29.若干限位槽元件,若干所述限位槽元件沿所述安装元件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外侧壁,并与所述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
30.两清除槽元件,两清除槽元件开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两端,并连通所述安装元件的内部,用于清除所述安装元件内部的垃圾。
3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32.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一旋转槽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安装槽元件的内部;
33.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元件的第二端,并在所述旋转元件的驱动下旋转进入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一限位槽元件的内部。
3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元件包括:
35.第二轴承件,所述第二轴承件套设于所述旋转槽元件的内部;
36.转轴件,所述转轴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件内,所述转轴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元件内,并与所述限位元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旋转槽元件的外部;
37.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件的第二端。
38.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式隔断墙还包括:
39.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为四个,且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用于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进行清洁。
40.进一步地,所述清洁单元包括:
41.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一端的侧壁,且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安装元件内;
42.第一清洁元件,所述第一清洁元件的呈三棱柱型结构,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元
件的底端,且位于所述安装元件内;
43.第二清洁元件,所述第二清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洁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安装元件的内底壁抵接。
4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5.(1)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隔断墙,通过第一安装单元安装第一移动单元,第二安装单元安装第二移动单元,且隔断单元安装于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之间,从而使用者可以推动隔断单元,使第一移动单元在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进行移动,使第二移动单元在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进行移动,解决了现有的隔断板无法移动的问题;
46.(2)通过限位单元能够将第二移动单元限位于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从而能够避免第二移动单元任意滑动,增强了隔断单元的稳定性;
47.(3)通过清洁单元对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进行清洁,从而避免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积攒灰尘或其他垃圾,从而便于第二移动单元在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进行移动;
48.(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移动,能够有效解决隔断墙无法移动使得空间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4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隔断墙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移动单元和隔断单元的装配图;
52.图4为图3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5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单元和清洁单元的装配图;
57.图9为图8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58.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9.100、第一安装单元;
60.200、第一移动单元;210、第一连接元件;220、第一移动元件;221、第一轴承件;222、旋转件;
61.300、隔断单元;310、隔断元件;320、隔音元件;
62.400、第二移动单元;410、第二连接元件;420、第二移动元件;430、安装槽元件;440、旋转槽元件;
63.500、第二安装单元;510、安装元件;520、限位槽元件;530、清除槽元件;
64.600、限位单元;610、旋转元件;611、第二轴承件;612、转轴件;613、操作件;620、限位元件;
65.700、清洁单元;710、第三连接元件;720、第一清洁元件;730、第三清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6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
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67.实施例1
6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包括两第一安装单元100、第一移动单元200、隔断单元300、第二移动单元400、两第二安装单元500以及两限位单元600。其中,两第一安装单元100相对安装于室内屋顶,用于安装第一移动单元200;第一移动单元200的两端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用于安装隔断单元300,并便于隔断单元300进行移动;隔断单元300设置于第一移动单元200的底端,并能够随第一移动单元200移动;第二移动单元400设置于隔断单元300的底端,用于便于隔断单元300进行移动;两第二安装单元500相对安装于室内地板,且两第二安装单元500与第二移动单元400的两端配合连接,用于支撑第二移动单元400,并使第二移动单元400能够沿第二安装单元500进行移动;两限位单元600设置于第二移动单元400的底端两侧,并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50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将第二移动单元400的两端固定于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内部。
69.其中,第一安装单元100可以嵌设于室内屋顶上开设的凹槽内,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室内屋顶上。
70.其中,第二安装单元500可以嵌设于室内地板上开设的凹槽内,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室内地板上。
71.其中,第一安装单元100的侧壁开设有凸字形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移动单元200的两端,并对第一移动单元200进行支撑。
72.其中,两个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开口相对布置,从而便于安装第一移动单元200。
73.具体地,在需要对第二移动单元400进行限位,防止第二移动单元400沿第二安装单元500移动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使用限位单元600配合第二安装单元500对第二移动单元400进行限位。
74.具体地,在需要移动隔断单元300的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先通过限位单元600释放第二移动单元400,然后推动隔断单元300使第一移动单元200的两端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移动,使第二移动单元400的两端在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内部移动,从而移动隔断单元300。
75.其中,第一移动单元200和第二移动单元400既能够对隔断单元300进行安装固定,也能够便于隔断单元300进行移动。
76.如图3~4所示,第一移动单元200包括第一连接元件210和两第一移动元件220。其中,第一连接元件210设置于两第一安装单元100之间,并与隔断单元300的顶端固定连接,用于对隔断单元300进行限位固定;两第一移动元件220对应设置于第一连接元件210的两端,并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并能够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进行转动或滑动,从而便于隔断单元300进行移动。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单元100嵌设于室内屋顶开设的凹槽内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元件210设置为长条形板元件。
7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直接安装于室内屋顶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元件210设置为倒t字形板元件。
79.如图4所示,第一移动元件220包括第一轴承件221和旋转件222。其中,第一轴承件221嵌设于第一连接元件210的一端,用于便于旋转件222进行转动;旋转件222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旋转件222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轴承件221的内部,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用于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进行转动或滑动。
80.具体地,第一连接元件210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用于安装第一轴承件221。
81.其中,第一轴承件221为轴承。
82.其中,旋转件222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形结构组合而成。
83.其中,旋转件222可以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滑动,也可以通过第一轴承件221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转动移动,从而避免旋转件222卡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增强旋转件222的移动能力。
84.其中,旋转件222与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凸字形安装孔之间预留有冗余空间,以便于隔断单元300轻微上下移动,以便于抬起隔断单元300将第二移动单元400安装于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内部。
85.如图4所示,隔断单元300包括两隔断元件310和隔音元件320。其中,两隔断元件310相对设置于第一移动单元200的底端,用于对室内空间进行隔断;隔音元件320设置于两隔断元件310的内部,用于为隔断单元300提供隔音功能。
86.其中,隔断元件310为隔断板,如木板或塑料板。
87.其中,隔音元件320为隔音板。
88.具体地,隔断元件310和隔音元件320之间可以粘贴连接,也可以通过铆钉或螺栓连接。
89.如图5所示,第二移动单元400包括第二连接元件410、两第二移动元件420、两安装槽元件430以及两旋转槽元件440。其中,第二连接元件410设置于隔断单元300的底端,用于支撑隔断单元300的底端;两第二移动元件420对应设置于第二连接元件410的两端,并位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内部,用于便于第二连接元件410和隔断单元300进行移动;两安装槽元件430对应开设于第二连接元件410的底端两侧,并与第二安装单元500的限位槽元件520相对应,用于安装限位单元600;两旋转槽元件440对应开设于第二连接元件410的底端两侧,并连通对应的安装槽元件430,用于安装限位单元600。
9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单元500嵌设于室内地板上开设的凹槽内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元件410设置为长条形板元件。
9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元件510直接铺设于室内地板上的情况下,第
二连接元件410设置为t字形板元件。
92.其中,第二移动元件420为滚轮或万向轮。
93.其中,安装槽元件430可以设置为方形槽。
94.其中,旋转槽元件440设置为圆柱形凹槽。
95.如图6所示,第二安装单元500包括安装元件510、若干限位槽元件520和两清除槽元件530。其中,安装元件510整体呈凹型结构,用于提供安装支撑作用;若干限位槽元件520沿安装元件510的长度方向开设于安装元件510的外侧壁,并与限位单元600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配合限位单元600对第二移动单元400进行限位;两清除槽元件530开设于安装元件510的两端,并连通安装元件510的内部,用于清除安装元件510内部的垃圾。
96.其中,安装元件510的纵截面呈凹字形。
97.其中,安装元件510可以由木结构制成。
98.具体地,在需要清除安装元件510内部的垃圾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将安装元件510内部的垃圾清扫到安装元件510的一端,然后通过清除槽元件530将垃圾取出,从而解决了难以清除凹槽内的垃圾的问题。
9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元件510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标记线,用于便于限位单元600进入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内。
100.例如,在第二连接元件410的侧壁与一标记线平齐的情况下,此时安装槽元件430与限位槽元件520相对应,从而使限位单元600与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相对应,以便于限位单元600进入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内,以对第二连接元件410进行限位,继而对隔断单元300进行限位。
101.如图7所示,限位单元600包括旋转元件610和限位元件620。其中,旋转元件610的第一端设置于第二移动单元400的一旋转槽元件440,旋转元件610的第二端位于第二移动单元400的安装槽元件430的内部,用于带动限位元件620进行转动;限位元件620设置于旋转元件610的第二端,并在旋转元件610的驱动下旋转进入第二安装单元500的一限位槽元件520的内部,用于配合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对第二连接元件410进行限位。
102.其中,在旋转元件610转动的情况下,旋转元件610带动限位元件620进入或离开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内,以配合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对第二移动单元400进行限位或释放第二移动单元400。
103.其中,限位元件620为限位板。
10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620的侧壁上贴合有橡胶垫,橡胶垫用于在进入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的情况下,与限位槽元件520的侧壁抵接,以将限位元件620紧密设置于限位槽元件520的内部,避免限位元件620发生在限位槽元件520的内部发生晃动。
105.如图7所示,旋转元件610包括第二轴承件611、转轴件612和操作件613。其中,第二轴承件611套设于旋转槽元件440的内部,用于便于转轴件612转动;转轴件612套设于第二轴承件611内,转轴件612的第一端伸入安装槽元件430内,并与限位元件620固定连接,转轴件612的第二端位于旋转槽元件440的外部,用于在自身转动的情况下,带动限位元件620进行转动;操作件613设置于转轴件612的第二端,用于带动转轴件612进行转动。
106.具体地,第二轴承件611的外环固定设置于旋转槽元件440的内部,第二轴承件611的内环与转轴件612固定连接,从而避免转轴件612带动限位元件620发生位移。
107.其中,第二轴承件611为轴承。
108.其中,转轴件612为旋转轴。
109.其中,操作件613可以操作环,也可以为操作孔,如六角形操作孔。
11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111.工作人员推动隔断单元300,隔断单元300通过第一连接元件210带动旋转件222在第一安装单元100的内部滑动或转动,并通过第二连接元件410带动第二移动元件420在安装元件510的内部移动;
112.在需要对第二连接元件410进行限位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通过操作件613带动转轴件612进行转动,转轴件612带动限位元件620进入对应的一限位槽元件520内,从而限位元件620配合限位槽元件520对第二连接元件410进行限位;
113.在需要对第二连接元件410进行释放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反向旋转操作件613,以使限位元件620离开对应的限位槽元件520,从而释放第二连接元件410。
114.实施例2
115.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形实施例,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还包括清洁单元700。
116.如图1~2、8~9所示,可移动式隔断墙还包括清洁单元700,清洁单元700为四个,且对应设置于第二移动单元400的两端,用于对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安装元件510的内部进行清洁。
117.如图9所示,清洁单元700包括第三连接元件710、第一清洁元件720和第三清洁元件730。其中,第三连接元件710设置于第二移动单元400的一端的侧壁,且第三连接元件710的底端伸入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安装元件510内,用于安装第一清洁元件720;第一清洁元件720的呈三棱柱型结构,并设置于第三连接元件710的底端,且位于安装元件510内,用于对安装元件510的内部进行清洁;第三清洁元件730设置于第一清洁元件720的底端,并与第二安装单元500的安装元件510的内底壁抵接,用于对安装元件510的内部进行清洁。
118.其中,第一清洁元件720用于推动安装元件510内部的垃圾向清洁槽元件移动,从而便于将垃圾从清洁槽内清理出;第三清洁元件730用于清扫第一清洁元件720底端的杂物。
119.其中,第一清洁元件720为三棱柱型刮刀。
120.其中,第三清洁元件730为毛刷。
12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2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第一安装单元,两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相对安装于室内屋顶;第一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两端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隔断单元,所述隔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底端,并能够随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移动;第二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移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隔断单元的底端;两第二安装单元,两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相对安装于室内地板,且两所述第二安装单元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配合连接;两限位单元,两所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底端两侧,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用于将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安装单元之间,并与所述隔断单元的顶端固定连接;两第一移动元件,两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两端,并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元件包括:第一轴承件,所述第一轴承件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一端;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所述旋转件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件的内部,第二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隔断单元包括:两隔断元件,两所述隔断元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的底端;隔音元件,所述隔音元件设置于两所述隔断元件的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包括: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隔断单元的底端;两第二移动元件,两所述第二移动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两端,并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两安装槽元件,两所述安装槽元件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底端两侧,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限位槽元件相对应;两旋转槽元件,两所述旋转槽元件对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底端两侧,并连通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包括:安装元件,所述安装元件整体呈凹型结构;若干限位槽元件,若干所述限位槽元件沿所述安装元件的长度方向开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外侧壁,并与所述限位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两清除槽元件,两清除槽元件开设于所述安装元件的两端,并连通所述安装元件的内部,用于清除所述安装元件内部的垃圾。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旋转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一旋转槽元件,所述旋转元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安装槽元件的内部;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旋转元件的第二端,并在所述旋转元件的驱动下旋转进入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一限位槽元件的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元件包括:第二轴承件,所述第二轴承件套设于所述旋转槽元件的内部;转轴件,所述转轴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件内,所述转轴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元件内,并与所述限位元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旋转槽元件的外部;操作件,所述操作件设置于所述转轴件的第二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为四个,且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用于对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内部进行清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移动式隔断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单元包括: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的一端的侧壁,且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底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安装元件内;第一清洁元件,所述第一清洁元件的呈三棱柱型结构,并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元件的底端,且位于所述安装元件内;第二清洁元件,所述第二清洁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清洁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单元的安装元件的内底壁抵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隔断墙,包括两第一安装单元、第一移动单元、隔断单元、第二移动单元、两第二安装单元以及两限位单元。其中,两第一安装单元相对安装于室内屋顶;第一移动单元的两端对应且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单元的内部;隔断单元设置于第一移动单元的底端,并能够随第一移动单元移动;第二移动单元设置于隔断单元的底端;两第二安装单元相对安装于室内地板,且两第二安装单元与第二移动单元的两端配合连接;两单元设置于第二移动单元的底端两侧,并与对应的第二安装单元相对应且配合布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移动,能够有效解决隔断墙无法移动使得空间利用率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成斌 潘超 陈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曼图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3:3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元件   单元   所述   清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