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1.按用途分类,低压电器分为(控制电器)、(主令电器)、(保护电器)、(配电电器)和(执行电器)。 2.按执行机能分类,低压电器分为(有触点)电器和(无触点)电器。
3.按工作原理分类,低压电器分为(电磁式电器)和(非电量控制电器)。
4.电磁机构由(吸引线圈)、(铁心)、(衔铁)等几部分组成。
5.电磁式电器分(直流)和(交流)两大类,都利用(电磁铁)的原理制成的。
8.接触器主要由(电磁系统)、(触点系统)、和(灭弧装置)组成。
9.(直流)接触器不会产生涡流和磁滞损耗,所以不发热。
11.继电器和接触器相比用于切换(小电流)的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故继电器没有(灭弧)
装置,也无(主辅)触点之分。
12.速度继电器主要用于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控制。
13.接近开关又称做(无触点)行程开关。
14.熔断器主要由(熔体)和(安装熔体的熔管)组成。
15.断路器主要由(触点)、(灭弧系统)和(脱扣器)组成。
16.常用的短路保护电器是(熔断器)和(自动空气断路器)。
17.常用的过载保护电器是(热继电器)。
18.PLC的硬件是由(主机)、(I/O扩展模块)和各种外部设备组成。
19.PLC的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组成。
20.PLC执行程序的过程分为(输入采样或输入处理)、(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或输出处理)三个阶段。
9、PLC的每一个扫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 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9、PLC用户程序的完成分为 输入处理 、 程序执行 、 输出处理 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采用 循环扫描 工作方式分时完成的。
21.通常一条PLC指令由(步序号)、(助记符)和(元件号)三部分组成。
22.PLC等效电路中的继电器并不是实际的继电器,为了将其与实际继电器区别,通常把它们称为(“软继电器”)。
6、PLC的输出指令OUT是对继电器的 线圈进行驱动的指令,但它不能用于 输入继电器 。
7.PLC的工作方式为 周期循环扫描,其工作过程分为输入采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
1.交流接触器主要由 触头系统 、 电磁系统 、和 灭弧系统 组成。为了减小铁心的振动和噪音,在铁心上加入 短路环 。
2.欠电流继电器在正常工作电流流过线圈时,衔铁是 吸合 状态,而当流过线圈的电流小于整定电流时衔铁 释放 。
10.速度继电器常用以接受转速信号,当电动机的转子转速上升到 120 r/min以上时触头动作;下降到 100 r/min以下时触点复位。
1、低压电器是指工作电压在_直流1500V__或_交流1200V__以下的各种电器。
2、触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可分为__直流___接触器和__交流___接触器。
3、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是由各种_按钮_、__行程开关___、_继电器_、_接触器_、__熔断器等元件组成,实现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制动、反向等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对生产工艺对电力拖动控制的要求。
4、热继电器是利用___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工作的保护电器,它在电路中主要用作三相异步电动机的_过载保护。
5、速度继电器主要用作_反接制动_控制。
6、时间继电器是指__用来实现触点延时接通或延时断开的控制_的电器。
8、在机床电控中,短路保护用_熔断器_;过载保护用 热继电器_;过电流保护用_过电流继电器_。
9、触头的结构形式有 桥式触头、指形触头。
20、接触器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或断开交直流 主电路 及大容量控制电路的一种自动开关电器。
21、接触器的额定通断能力是指其主触头在规定条件下可靠地 接通和分断 的电流值。
23、继电器的调节装置用以改变继电器的 动作参数 。
33. 常用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有 经验设计法 、 逻辑分析法 和 顺序设计法 等。
3.中间继电器的作用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_多个_输出信号或将信号进行放大_。
4.试举出两种不频繁地手动接通和分断电路的开关电器:_刀开关_、_转换开。
5.试举出两种主令电器:按钮_____、__行程开关__。
6.试举出组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两种电器元件:熔断器_、_热继电器__。
4、电气控制图一般分为 主电路 和 控制电路 两部分。
3、简述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定义。(3分)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4、简答PLC系统与继电接触器系统工作原理的差别。(4分)
组成器件不同; 触点数量不同; 实施控制的方法不同; 工作方式不同。
7.简述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充分发挥PLC的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2)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3)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4)在选用PLC时,在I/O点数和内存容量上适当留有余地,以满足今后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8.简述PLC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对于较复杂的系统,需要绘制系统功能表(简单控制系统可省去);2)设计梯形图程序;
3)根据梯形图编写语句表清单;4)对程序进行模拟测试及及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5.PLC执行程序的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其工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PLC执行程序的过程分为输入采样或输入处理、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或输出处理三个阶段。
工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扫描周期循环扫描、集中输入与集中输出的方式。这种“串行”工作方式可以避免继电器控制系统中触点竞争和时序失配问题,使PLC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对输入在时间上的响应滞后,速度慢的缺点。
3.交流电磁铁的短路环是如何消除振动和噪声的?
短路环把铁心中的磁通分为两部分,即不穿过短路环的和穿过短路环的,切滞后,使合成吸力始终大于反作用力,从而消除振动和噪声。
4.电弧是如何产生的?对电路有何影响?常用的灭弧方法有哪些?
在大气中断开电路时,如果被断开电路的电流超过某一数值,断开后加在触点间隙两端电压超过某一数值(在12~20V之间)时,则触点间隙中就会产生电弧。
电弧产生后,一方面使电路仍旧保持导通状态,延迟了电路的断开;另一方面会烧毁触点,缩短电器的使用寿命。常用的灭弧方法有——机械灭弧;电动力灭弧;磁吹灭弧;窄缝灭弧;栅片灭弧;气吹灭弧。
1 .一台额定电压为 220V 的交流接触器在交流 220V 、直流220V 的电源上均可使用。(× )
2 .交流接触器通电后如果铁心吸合受阻,将导致圈烧毁。( ×)
3 .交流接触器铁心端面嵌有短路铜环的目的是保证动、静铁心吸合严密,不发生震动与噪声。(√ )
4 .直流接触器比交流接触器更适用于频繁操作的场合。 (× )
5 .低压断路器又称为自动空气开关。 ( √)
6 .只要外加电压不变化,交流电磁铁的吸力在吸合前、后是不变的。 (× )
7 .直流电磁铁励磁电流的大小与行程成正比。 (√ )
8 .闸刀开关可以用于分断堵转的电动机。 (× )
9 .熔断器的保护特性是反时限的。 (√ )
10 .低压断路器具有失压保护的功能。 (√ )
11 .一定规格的热继电器,其所装的热元件规格可能是不同的。 (√ )
12 .无断相保护装置的热继电器就不能对电动机的断相提供保护。 (× )
13 .热继电器的额定电流就是其触点的额定电流。 (× )
14 .热继电器的保护特性是反时限的。 (× )
15 .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终端开关是同一种开关。 ( ×)
4. 热继电器有多种结构形式,最常用的是 双金属片 结构,即由两种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片用机械碾压而成,一端固定,另一端为自由端。
9. 按PLC物理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整体式 和模块式两类。
10. PLC常用的编程语言有: 梯形图 、指令表、高级语言。
1.接触器属于( A )电器。 A.有触点 B.无触点
2.吸引线圈的作用是将( A )。 A.电能转换为磁场能 B 磁场能转换为电能
3.( A )不会产生涡流和磁滞损耗。 A.直流接触器 B.交流接触器
4.根据外界输入信号来控制电路通断的自动切换电器是( B )。 A.接触器 B.继电器
5.常用的过载保护电器是( C )。 A.接触器 B.继电器 C.热继电器
6.常用的短路保护电器是( D )。 A.接触器 B.继电器 C.热继电器 D.自动空气断路器
7.直流电器的线圈能否串联使用?(能)
8.交流电器的线圈能否串联使用?(不能
10.( A )是用来频繁地接通或分断带有负载(如电动机)的主电路的自动控制电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不同,分为交流、直流两种。 A.接触器 B.继电器 C.接近开关
11.下列属于PLC用户程序的是( D )。 A.系统管理程序 C.标准子程序 D.逻辑符号图
13.PLC等效的输入继电器由什么驱动?( B )。 A.PLC内部信号 B.外部信号 C.程序内部指令
14.PLC等效的输出继电器由什么驱动?( C ) A.输入信号 B.外部信号 C.程序内部指令
15.PLC中的什么继电器相当于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中间继电器?( B )
A.输入继电器 B.辅助继电器 C.输出继电器 D.顺序控制继电器
17.在PLC梯形图中,哪种软继电器的线圈不能出现( A )。
A.输入继电器 B.辅助继电器 C.输出继电器 D.变量存储器
18.PLC中,什么软继电器的触点才可以驱动外部负载( C )。
A.输入继电器 B.辅助继电器 C.输出继电器 D.变量存储器
1、由于电弧的存在,将导致( A ) A电路分断时间加长 B电路分断时间缩短 C电路分断时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