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
2004年7月4日
公伯峡水电站一次性拉面板
施工工艺研究与技术总结
1. 工程概况
黄河公伯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循化县与化隆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上游距李家峡水电站76km,下游距刘家峡水电站148km,距西宁市153km,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工程是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的一等大(I)型工程。水库总库容6.2亿m3,调节库容0.75亿m3,为日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1500MW,保证出力492MW,多年平均发电量51.4亿kwh。
电站主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全长429.0m,最大坝高139m,坝顶宽10.0m,坝顶高程2010.0m,上游坡比1:1.4,下游坡比1:1.3~1:1.5,坝后设有“之”字型上坝公路,宽度10.0m。
大坝位于不对称的“U”形峡谷中,左岸为一阶梯状地形,在1935.0m高程存在宽约100m的Ⅱ级阶地,阶地以上岸坡为50°左右的斜坡,右岸坝肩为75~50°的斜坡,下陡上缓。
坝址以上流域属寒湿类高山气候,坝址处多年平均气温为8.5℃,一年之中寒潮出现频繁,平均为13.6次,最大降温14.2℃,年冻融循环次数为77.2次,最大冻土深度0.7m。
公伯峡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大坝设防烈度为8度。
工程施工总工期6年半,2002年截流,并由围堰全年挡水,2004年8月底首台机组发电。主坝工程于2001年8月正式开工,2002年3月18日截流,8月1日开始填筑,坝体填筑总量为453.22万m3,截至2004年6月上旬已完成了趾板、左、右岸高趾墙及所有面板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同时完成了所有的基础灌浆施工,面板表面止水、周边缝止水以及面板的裂缝处理施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施工满足总体进度计划的要求。
2 . 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工程的特点
1)特殊的地形条件:
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坝址处河谷断面极不对称,左岸为一阶梯状缓坡地形,右岸为高陡边坡,在左、右岸坝肩部位设有重力式混凝土高趾墙,最大高度47.5m,在国内目前是较高的。
2)填筑坝料的复杂性:
各种坝料经过几次设计优化后的基本状况是:垫层料13.25万m3,过度料28.21万m3,由药水沟料场微、弱风化花岗岩加工而成;主堆石料(3BI~1、3BI~2)150万m3,为微、弱风化花岗岩和片岩,来自药水沟料场和溢洪道泄槽、引渠扩挖段以及开关站倒运场;砂砾石料(3BII)105.62万m3,来自水车村III区采料场、右桥头下游堆料场、石头沟堆料场;次堆石料(3C)157.79万m3,为强风化花岗岩和弱风化片岩,来自药水沟采料场、溢洪道泄槽、引渠扩挖段及开关站、左桥头上游、左岸II号沟、古什堆料场。通过对已堆存各种坝料、直接开采上坝料碾压试验以及对已上坝填筑的各种坝料现场取样等,其结果
与设计有一定的差别,特别是主堆石料(3BI)、次堆石料(3C),料源岩性极不均匀软硬岩混杂,其中软性岩偏多,且级配不良,坝料中5㎜以下细颗粒料含量较高。
3.混凝土面板采用一次性施工技术的背景
按照原施工组织设计大坝在2002年以临时小断面度汛,临时小断面顶宽15m,下游临时边坡1:2,当小断面填筑至1956m高程时,进行一期面板混凝土的施工,同时将下游所缺部分填筑至1956m高程,随后坝体填筑保持全断面平起上升,达到设计高程,再安排二期面板施工。公伯峡工程静力计算模拟大坝坝体填筑、面板浇筑和分期蓄水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坝体的最大沉降量为140.9cm,相当于坝高的1%。混凝土面板按二期施工时,一期面板浇筑后,在坝体继续填筑过程中,面板顶部10m左右范围内可能脱空。两期面板施工前坝体应留有足够的预沉期,这将对大坝按期完成造成困难,而且面板的施工时段也不理想,且对大坝质量造成负面影响。上游坡面采用了挤压式混凝土边墙固坡技术,将垫层料斜坡碾压变成了垂直碾压,挤压式混凝土边墙结构代替了坡面碾压砂浆,这就提高了垫层料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期坝体的度汛能力。
基于这种情况,2002年9月,公伯峡工程专家咨询组根据国内外高面板坝工程的经验教训,
考虑到公伯峡工程的具体特点,建议公伯峡工程坝体全断面填筑至坝顶,待坝体沉降3~6个月,沉降变形稳定后,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安排适当的施工时段,进行面板混凝土的一次性施工。这样可以减少面板混凝土施工后各种坝料间的不均匀沉降,减少蓄水后混凝土面板发生结构性裂缝,同时避免因分期施工而造成一期面板顶部的脱空现象,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4.公伯峡工程混凝土面板一次性施工技术研究项目和重点
公伯峡面板混凝土采用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案,与其它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施工相比较,其工艺流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采用无轨滑模,由下而上连续浇筑,不同点在于公伯峡面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最大长度为218m,而此前国内外同类型最长浇筑块为182m,当地气候条件良好。在公伯峡工程中实现218m长面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需要从理论计算和工程的安全度汛、施工工艺、混凝土配合比、面板混凝土防裂限裂措施等方面加以综合论证。本工程项目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其核心为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计划。
1)施工度汛方案;
2)施工平面布置;
3)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
4)混凝土配合比;
5)防裂措施;
6)施工进度计划。
4.1施工渡汛方案
原设计安排截流后第一年 (2002年汛期)采用上游围堰挡水,度汛标准P=5%时,Q=1460m3/s,水位为1919m高程;截流后第二年(2003年汛期)采用加高围堰和坝体小断面联合度汛,P=2%时,Q=4090m3/s,水位为1953.2m;截流后第三年(2004年汛期)采用坝体全断面度汛,P=1%时 Q=5180m3/s,水位为1971.5m。
采用混凝土面板一次浇筑的施工方案,2003年坝体度汛可以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将上游围
堰加高至1930.0m挡水,度汛标准为50年一遇;二是公伯峡工程上游有龙羊峡和李家峡两座大型控制性枢纽工程,可以通过联合调度控制公伯峡工程的入库流量;三是国内外有用碾压砂浆度汛的成功经验,而在公伯峡工程中采用了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新技术,即用挤压式混凝土边墙代替了护面砂浆,挤压式混凝土边墙能提供较为平整的可抵御冲刷的坡面,在度汛方面比碾压砂浆更具有优越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汛前应对挤压式边墙缺陷进行修补,对反渗井部位进行封闭处理,以确保安全度汛。新的施工安排是在2004年4~6月完成面板混凝土浇筑,因此2004年可采用混凝土面板直接度汛。
4.2施工平面布置(见图1~1)
(1)坝顶道路
坝体填筑至2005.5m时,坝顶宽度为18.75m ,由于工程量大、强度高、工作面多,许多任务需要在坝面穿插进行,如混凝土运输、钢筋网片台车运输安装、侧模板坝顶临时堆存整修、吊车安装滑模和卷扬机就位、坝面现场铜止水加工以及临时材料堆存等,这些工作都要占用一定的场地,使得坝顶交通略显狭窄,因此需要在坝面下游坡架设工作平台以解决坝顶场地不足的问题。坝面工作平台所处位置为坝左0+120~坝左0+350,长230m,宽度 约为4m。
为了解决坡面上、下交通,在坝左0+130和坝左0+230各设一道软爬梯,长度为220m和150m。
(2)施工供电与照明
根据施工用电要求,在左岸坝肩附近架设一台400KVA双回路临时变压器,从变压器低压端沿坝顶砼挤压墙下游面埋设一条400m长,线径95mm2电缆,作为主供电线路,在主供电线路上每100m左右开口安装4个分配电盘,再从各分配电盘架设35mm2电缆至坝顶各用电单元,并安装标准配电盘。配电盘至各个施工用电点全部采用防水电缆。
坝顶照明采用灯塔方式,在坝顶0+250处靠近挤压墙位置,架设8m高灯塔,安装两只3kw镝灯;在坝顶左右岸高趾墙上各安装一只3kw镝灯;在坝前左右岸各安装一只3kw镝灯。各个工作面、仓面均采用1kw碘钨灯照明。
(3)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主要为养护用水,水源来自左、右岸高位水池,主水管采用Φ100钢管,沿坝顶上游和趾板轴线铺设,每24m设三通、闸阀,同时沿面板坡面设一道Φ25纵向钢管,每坡长50m左右布设Φ20水平支管。当养护用水压力不满足要求时,在主管道上增加一台管道泵。
(4)钢筋加工场地
38块面板中,除1、2、37、38仓面板块宽度为6m外,其余均为12m宽,根据这一特点,在钢筋进货时与监理及业主物资公司达成共识,钢筋的原材料全部为12m长,这样可减少因加工而带来的不必要的损耗;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钢筋的连接采用的是“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新技术”,钢筋的套丝加工场地将布设在坝面上,并靠近坝面下游处,宽4m,长约230m,既不影响坝面交通,又便于施工。加工好的钢筋临时堆存在现场的槽钢架子上。
4.3面板混凝土施工工艺
(1)施工整修及垂直缝垫层
坝体填筑完成后,立即进行挤压墙坡面超欠整修处理,同时准确放样垂直缝位置,对其进
行精确修平,保证垂直缝铜止水的基础平整,利于侧模安设。
(2)钢筋制安
38块面板钢筋工程量为1920t,有六种规格钢筋,分别为Φ28、25、22、20、18、16。除第1、2和第37、38块面板钢筋为双层双向布置外,其余板块均为单层双向布置,同时在每块面板底部、顶部和垂直缝两侧一定的范围内布设有Φ16挤压筋。单层钢筋布置在面板中间位置,双层钢筋和挤压筋保护层上部为5cm,下部为8cm,垂直缝两侧保护层为10cm,钢筋间距为20cm。面板配筋率为65~115kg/ m3,其中9、10、11三块长面板配筋率为79.7kg/ m3。
依据设计图纸的规格、型式要求,现场加工钢筋,钢筋接头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加工完成的钢筋按要求逐个套丝检查、记录、编号堆存,加工后的钢筋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SDJ207-82号规定要求。
钢筋安装时,用16t吊车将加工成型的钢筋按编号顺序置于坡面钢筋台车上,用5t卷扬机(钢丝绳直径Ф19mm,长度220m,卷扬机底座为砼结构,高60cm)牵引钢筋台车,每次
输送2~3t钢筋至安装工作面,人工现场组装。钢筋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位钢筋规格、形式符合施工设计图纸和规范规定。
钢筋架立采用板凳筋支撑,板凳筋安放位置距离垂直缝50cm,直径Φ22~25,间距3×3~3×2.5m,长度有三种规格,L=20、25、35cm。在三角块和双层钢筋部位采用插筋,插筋直径Φ22~25,间距3×3~3×2.5m,插入挤压墙内30~40cm,长度有三种规格,L=50、55、65cm。在浇筑过程中应割除插筋。
纵向钢筋连接采用加工成型的直螺纹套筒连接,套筒型式有Φ28、25、22、20四种等径套筒和Φ28~25、25~22、22~20三种变径套筒,横向钢筋直接采用定做的11.80m长钢筋,纵横钢筋交叉点采用梅花型点焊、绑扎。局部采用搭接焊时,单面焊长度按10d控制。安装就位钢筋在砼浇筑前进行除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