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插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一种usb插座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usb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的usb插座的插槽通常直接裸露在外,由于usb接口的端子通常处于带电状态,对于手机、平板等使用环境复杂的电子设备而言,如果有异物或者液体进入usb插座内部,将引起usb插座甚至整个电子设备短路烧毁,结构可靠性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usb插座结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5.一种usb插座结构,包括插座本体、转子、弹性盖、浮动架、接触端子和引脚端子;
6.所述插座本体的顶面凹设有容置腔,所述插座本体的一侧还设有一与容置腔连通的插口;
7.所述转子转动设于容置腔内,所述转子的周面与容置腔的腔壁相适配,所述转子的一侧设有一切面;所述转子的周面向内凹设有一插槽,所述转子的顶面设有一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底面为螺旋面;
8.所述弹性盖固定在插座本体的顶面,所述弹性盖具有一弹性插销,所述弹性插销活动嵌入螺旋槽内并与螺旋槽的螺旋面抵靠;
9.所述浮动架具有第一滑臂,所述第一滑臂滑动连接于插座本体;
10.多个所述接触端子间隔并排设于转子内,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插槽内,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延伸至与转子的周面齐平;
11.多个所述引脚端子间隔并排设于插座本体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引脚端子的一端延伸至与容置腔的腔壁表面齐平;
12.所述usb插座结构具有插接状态和空闲状态,在所述空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臂的端部与转子的切面相抵靠,所述插槽转动至与插口错开,所述接触端子转动至与引脚端子错开,所述弹性插销抵靠在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在插接状态时,所述浮动架的第一滑臂的内侧面与转子的切面平行,所述插槽转动至与插口对齐,所述接触端子转动至与对应的引脚端子接触导通,所述弹性插销抵靠在螺旋面的最高点位置。
13.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面为与转子的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
14.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引脚端子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面为与容置腔的腔壁相适配的圆弧面。
15.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插销包括弹簧和压销,所述弹性盖的底面凸设有导向筒,所述弹簧设于导向筒内,所述压销的一端活动插入导向筒内并与弹性相抵接,所述压销的另一端压靠在螺旋槽的螺旋面上。
16.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插槽内沿径向延伸有一插台,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嵌设在插台上。
17.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架还具有第二滑臂,所述第二滑臂与第一滑臂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滑臂滑动连接于插接本体。
18.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臂的外侧壁凸设有限位销,所述插接本体设有一限位条孔,所述限位销滑动嵌入限位条孔内。
19.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的周面上嵌设有第一清洁块,所述第一清洁块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各个引脚端子的端部摩擦接触。
20.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还设有第二清洁块,各个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端部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第二清洁模块摩擦接触。
21.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洁块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各个引脚端子的端部摩擦接触后,还与第二清洁块摩擦接触。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将插槽设置转子上、在转子内嵌设接触端子、转子上设置切面、弹性插销与螺旋槽的配合,以及设置浮动架与转子配合,从而实现usb插座结构处于空闲状态时,插槽处于封堵状态,以避免外界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插槽内与接触端子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接触端子与引脚端子错开一定角度,使得usb插座结构处于断开状态,从而避免短路的发生,而在usb插座结构处于插接状态时,能够通过转子的转动,实现插头与usb插座结构的对接,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处于空闲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处于空闲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25.图3是本发明处于空闲状态、且隐藏弹性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处于插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处于插接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28.图6是本发明处于插接状态时、且隐藏弹性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本发明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发明与插头对接后的剖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插座本体;11、容置腔;12、插口;13、限位条孔;2、转子;21、切面;22、插槽;23、螺旋槽;24、插台;3、弹性盖;31、弹性插销;311、弹簧;312、压销;4、浮动架;41、第一滑臂;42、第二滑臂;421、限位销;43、通孔;5、接触端子;51、第一接触部;6、引脚端子;62、第二接触部;7、第一清洁块;8、第二清洁块;1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33.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包括插座本体1、转子2、弹性盖3、浮动架4、接触端子5和引脚端子6;
34.所述插座本体1的顶面凹设有容置腔1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一侧还设有一与容置腔
11连通的插口12;
35.所述转子2转动设于容置腔11内,所述转子2的周面与容置腔11的腔壁相适配,所述转子2的一侧设有一切面21,使得转子2呈d字形结构;所述转子2的周面向内凹设有一插槽22,所述转子2的顶面设有一螺旋槽23,所述螺旋槽23的底面为螺旋面;
36.所述弹性盖3固定在插座本体1的顶面,所述弹性盖3具有一弹性插销31,所述弹性插销31活动嵌入螺旋槽23内并与螺旋槽23的螺旋面抵靠;
37.所述浮动架4具有第一滑臂41,所述第一滑臂41滑动连接于插座本体1,优选地,在所述浮动架4对应插口12的位置设有通孔43,以便插头10进行对接时推压浮动架4;
38.多个所述接触端子5间隔并排设于转子2内,所述接触端子5的一端延伸至插槽22内,所述接触端子5的另一端延伸至与转子2的周面齐平;
39.多个所述引脚端子6间隔并排设于插座本体1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引脚端子6的一端延伸至与容置腔11的腔壁表面齐平,具体地,所述引脚端子6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插座本体1,以便与外界电路板电性连接;
40.所述usb插座结构具有插接状态和空闲状态,在所述空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臂41的端部与转子2的切面21相抵靠,所述插槽22转动至与插口12错开,所述接触端子5转动至与引脚端子6错开,所述弹性插销31抵靠在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在插接状态时,所述浮动架4的第一滑臂41的内侧面与转子2的切面21平行,所述插槽22转动至与插口12对齐,所述接触端子5转动至与对应的引脚端子6接触导通,所述弹性插销31抵靠在螺旋面的最高点位置。
41.具体地,在未插入插头10时,usb插座结构处于空闲状态,由于弹性插销31的弹性作用以及螺旋槽23的底面为螺旋面,弹性插销31施加压力在转子2上,从而在弹性插销31与螺旋面的配合下,转子2转动,使得弹性插销31沿螺旋槽23的轨迹相对滑动至螺旋槽23的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转子2带动插槽22转动至与插口12错开,从而容置腔11的腔壁对插槽22进行封闭,使得插槽22处于封堵状态,避免外界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插槽22内与接触端子5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同时各个接触端子5跟随转子2转动至与各个引脚端子6错开一定角度,使得usb插座结构处于断开状态,即空闲状态,从而进一步避免短路的发生,此时浮动架4处于伸出状态,浮动架4的第一滑臂41的端部抵靠在转子2的切面21上;
42.在需要将插头10插入插口12内时,将插头10的对接部穿过浮动架4的通孔43,然后推压插头10,使得浮动架4滑入插接本体内,浮动架4带动第一滑臂41滑动,由于第一滑臂41与转子2的切面21抵靠,第一滑臂41推动转子2转动,直至第一滑臂41的内侧面与转子2的切面21平行,转子2停止转动,此时插槽22转动至与插口12对齐,此时插槽22处于开放状态,各个接触端子5转动至各个引脚端子6一一对齐接触导通,在转子2转动过程中,弹性插销31沿着螺旋面相对滑动,从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滑动至最高点位置,然后继续推压浮动架4,直至插头10的对接部穿过插口12插入插槽22内,从而完成插头10与usb插座结构的对接,即usb插座结构处于插接状态,此时第一滑臂41的内侧面与切面21抵靠,对转子2进行锁止。
43.本实施例通过将插槽22设置转子2上、在转子2内嵌设接触端子5、转子2上设置切面21、弹性插销31与螺旋槽23的配合,以及设置浮动架4与转子2配合,从而实现usb插座结构处于空闲状态时,插槽22处于封堵状态,以避免外界灰尘、液体等异物进入插槽22内与接触端子5接触而造成短路现象,接触端子5与引脚端子6错开一定角度,使得usb插座结构处
于断开状态,从而避免短路的发生,而在usb插座结构处于插接状态时,能够通过转子2的转动,实现插头10与usb插座结构的对接,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更高。
44.如图2、图5和图8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端子5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接触部51,所述第一接触部51的端面为与转子2的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本实施例通过在接触端子5上设置圆弧面,增大接触端子5与引脚端子6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usb插座结构的电气性能。
45.如图2、图5和图8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引脚端子6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接触部62,所述第二接触部62的端面为与容置腔11的腔壁相适配的圆弧面。本实施例通过在引脚端子6上设置圆弧面,增大引脚端子6与接触端子5之间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usb插座结构的电气性能。
46.如图2和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插销31包括弹簧311和压销312,所述弹性盖3的底面凸设有导向筒,所述弹簧311设于导向筒内,所述压销312的一端活动插入导向筒内并与弹性相抵接,所述压销312的另一端压靠在螺旋槽23的螺旋面上。实际使用时,弹簧311为压销312提供动力,使得压销312下压转子2,由于螺旋槽23的底面为螺旋面,从而对转子2产生旋转动力,使得压销312在usb插座结构处于空闲状态时,压销312抵靠在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而在浮动架4的第一滑臂41推动转子2转动时,压销312沿着螺旋面向上相对滑动并挤压弹簧311,直至压销312抵靠在螺旋面的最高点位置,此时压销312伸入导向筒内,导向筒为压销312提供导向和限位;
47.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插槽22内沿径向延伸有一插台24,所述接触端子5的一端嵌设在插台24上。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插台24,以便插头10与usb插座结构进行正反对接操作,同时也利于使得插头10的对接部能够能牢固插接在插槽22内,不易松脱。
48.如图1至图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架4还具有第二滑臂42,所述第二滑臂42与第一滑臂41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滑臂42滑动连接于插接本体。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滑臂42,以便浮动架4的滑动更为平稳,以便插头10的插接操作更为顺畅。
49.如图1至图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臂42的外侧壁凸设有限位销421,所述插接本体设有一限位条孔13,所述限位销421滑动嵌入限位条孔13内。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销421和限位条孔13配合,对浮动架4进行限位,避免浮动架4脱离插座本体1,结构使用更为可靠。
50.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子2的周面上嵌设有第一清洁块7,所述第一清洁块7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各个引脚端子6的端部摩擦接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清洁块7,从而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转子2带动第一清洁块7转动,对各个引脚端子6的接触面进行摩擦清洁,以保证引脚端子6的电气性能,结构使用更为可靠。
51.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11的内壁还设有第二清洁块8,各个所述接触端子5的另一端端部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第二清洁模块摩擦接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清洁块8,从而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转子2带动各个接触端子5转动,各个接触端子
5的接触面与第二清洁块8摩擦接触,从而实现对接触端子5的接触面进行摩擦清洁,以保证接触端子5的电气性能,结构使用更为可靠。
52.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清洁块7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各个引脚端子6的端部摩擦接触后,还与第二清洁块8摩擦接触。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清洁块7依次对各个引脚端子6的接触面摩擦清洁后,转动至与第二清洁块8摩擦接触,使得两个清洁块之间能够相互打磨,以便清除清洁块上沾染的打磨异物,避免打磨异物沾染在引脚端子6或接触端子5的接触面,保证清洁块的摩擦清洁效果。
53.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滑臂41的端部设有圆弧部,圆弧部在usb插座结构处于空闲状态时与转子2的切面21抵靠,如此便于第一滑臂41推动转动进行转动,阻力更小。
5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本体(1)、转子(2)、弹性盖(3)、浮动架(4)、接触端子(5)和引脚端子(6);所述插座本体(1)的顶面凹设有容置腔(11),所述插座本体(1)的一侧还设有一与容置腔(11)连通的插口(12);所述转子(2)转动设于容置腔(11)内,所述转子(2)的周面与容置腔(11)的腔壁相适配,所述转子(2)的一侧设有一切面(21);所述转子(2)的周面向内凹设有一插槽(22),所述转子(2)的顶面设有一螺旋槽(23),所述螺旋槽(23)的底面为螺旋面;所述弹性盖(3)固定在插座本体(1)的顶面,所述弹性盖(3)具有一弹性插销(31),所述弹性插销(31)活动嵌入螺旋槽(23)内并与螺旋槽(23)的螺旋面抵靠;所述浮动架(4)具有第一滑臂(41),所述第一滑臂(41)滑动连接于插座本体(1);多个所述接触端子(5)间隔并排设于转子(2)内,所述接触端子(5)的一端延伸至插槽(22)内,所述接触端子(5)的另一端延伸至与转子(2)的周面齐平;多个所述引脚端子(6)间隔并排设于插座本体(1)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引脚端子(6)的一端延伸至与容置腔(11)的腔壁表面齐平;所述usb插座结构具有插接状态和空闲状态,在所述空闲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臂(41)的端部与转子(2)的切面(21)相抵靠,所述插槽(22)转动至与插口(12)错开,所述接触端子(5)转动至与引脚端子(6)错开,所述弹性插销(31)抵靠在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在插接状态时,所述浮动架(4)的第一滑臂(41)的内侧面与转子(2)的切面(21)平行,所述插槽(22)转动至与插口(12)对齐,所述接触端子(5)转动至与对应的引脚端子(6)接触导通,所述弹性插销(31)抵靠在螺旋面的最高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子(5)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接触部(51),所述第一接触部(51)的端面为与转子(2)的周面相适配的圆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端子(6)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接触部(62),所述第二接触部(62)的端面为与容置腔(11)的腔壁相适配的圆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插销(31)包括弹簧(311)和压销(312),所述弹性盖(3)的底面凸设有导向筒,所述弹簧(311)设于导向筒内,所述压销(312)的一端活动插入导向筒内并与弹性相抵接,所述压销(312)的另一端压靠在螺旋槽(23)的螺旋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2)内沿径向延伸有一插台(24),所述接触端子(5)的一端嵌设在插台(24)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架(4)还具有第二滑臂(42),所述第二滑臂(42)与第一滑臂(41)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滑臂(42)滑动连接于插接本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臂(42)的外侧壁凸设有限位销(421),所述插接本体设有一限位条孔(13),所述限位销(421)滑动嵌入限位条孔(13)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2)的周面上嵌设有第一清洁块(7),所述第一清洁块(7)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
各个引脚端子(6)的端部摩擦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的内壁还设有第二清洁块(8),各个所述接触端子(5)的另一端端部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第二清洁模块摩擦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usb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洁块(7)在usb插座结构由空闲状态切换为插接状态时,依次与各个引脚端子(6)的端部摩擦接触后,还与第二清洁块(8)摩擦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SB插座结构,包括插座本体、转子、弹性盖、浮动架、接触端子和引脚端子;转子的周面与容置腔的腔壁相适配,转子设有切面、插槽和螺旋槽,螺旋槽的底面为螺旋面;弹性盖具有与螺旋面抵靠的弹性插销;浮动架具有第一滑臂;接触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插槽内,另一端延伸至与转子的周面齐平;引脚端子的一端延伸至与容置腔的腔壁表面齐平;在空闲状态时,第一滑臂的端部与切面相抵靠,插槽与插口错开,接触端子与引脚端子错开,弹性插销抵靠在螺旋面的最低点位置;在插接状态时,第一滑臂的内侧面与切面平行,插槽与插口对齐,接触端子与引脚端子接触导通,弹性插销抵靠在螺旋面的最高点位置;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更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更高。整体结构的可靠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

屈国辉 胡毅 唐华民 李友良 包学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东莞市煜锦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9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2:0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90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端子   转子   插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