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
智能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地下配电箱智能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配电箱是一个电路的分配箱,是按照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一遍、保护电气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者半封闭金属柜中,构成低压配电装置。现有的配电箱在使用时大多采用钥匙进行配电箱的开锁与关锁。
3.目前,对于配电箱的管理,大多由管理人员配带钥匙进行管理,对此管理人员需要佩戴多个钥匙进行不同的配电箱管理,相对来说配电箱上的锁相对别的锁扣,容易被人用一些工具打开,容易被人破坏,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箱容易被打开、安全性低,且不易被管理的问题,实现了远程化管理,智能化处理配电箱,且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管理质量并且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包括智能配电箱、远程管理模块以及手持终端,
所述智能配电箱、所述手持终端以及所述远程管理模块之间均无线通信连接;
6.所述智能配电箱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传感
单元、通信单元和微处理单元,且所述智能配电箱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的智能锁以及摄像头;
7.所述远程管理模块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数据查询单元、报警单元以及数据存储单元;
8.所述摄像头能够获取所述手持终端上的电子码,将自身识别到的所述电子码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单元中;
9.所述微处理单元能够将自身接收到的所述电子码处理后的秘钥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发送至所述远程管理模块中;
10.所述远程处理模块能够验证所述秘钥信息,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配电箱,所述智能配电箱接收并判断所述处理结果,对是否开启门锁做出响应。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还能够采集所述智能配电箱周围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传输至所述远程管理模块中。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单元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以及漏电检测电路;
13.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所述基准电压电路以及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均与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均能够将自身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单元。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单元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
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报警单元能够发送开锁指令至所述智能配电箱。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持终端能够接收所述报警单元发送的指令。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包括应用lora物联网。
18.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9.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包括智能配电箱、远程管理模块以及手持终端,智能配电箱、手持终端以及远程管理模块之间均无线通信连接;智能配电箱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传感单元、通信单元和微处理单元,且智能配电箱外表面设置有与微处理单元连接的智能锁以及摄像头;远程管理模块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分析单元、数据查询单元、报警单元以及数据存储单元;摄像头能够获取手持终端上的电子码,将自身识别到的电子码发送至微处理单元中;微处理单元能够将自身接收到的电子码处理后的秘钥信息通过通信单元发送至远程管理模块中;远程处理模块能够验证秘钥信息,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智能配电箱,智能配电箱接收并判断处理结果,对是否开启门锁做出响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箱容易被打开、安全性低,且不易被管理,实现了远程化管理,智能化处理配电箱,且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管理质量并且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的智能配电箱中模块单元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的远程管理模块中模块单元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智能配电箱;2-远程管理模块;3-手持终端;11-传感单元;12-通信单元;13-微处理单元;14-智能锁;15-摄像头;21-数据采集单元;22-数据分析单元;23-数据查询单元;24-报警单元;25-数据存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
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包括智能配电箱1、远程管理模块2以及手持终端3,智能配电箱1、手持终端3以及远程管理模块2之间均无线通信连接;智能配电箱1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传感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微处理单元13,且智能配电箱1外表面设置有与微处理单元13连接的智能锁14以及摄像头15;远程管理模块2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21、数据分析单元22、数据查询单元23、报警单元24以及数据存储单元25;摄像头15能够获取手持终端3上的电子码,将自身识别到的电子码发送至微处理单元13中;微处理单元13能够将自身接收到的电子码处理后的秘钥信息通过通信单元12发送至远程管理模块2中;远程处理模块2能够验证秘钥信息,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智能配电箱1,智能配电箱1接收并判断处理结果,对是否开启门锁做出响应。
28.在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通过将传统的配电箱置换为智能配电箱,并使用远程管理技术对智能配电箱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工作形式上,工作人员不用频繁的出外勤,也能管理好自己自己所管理的配电箱,在传回的数据出异常时,通过对异常数据的分析,做足准备去现场进行异常处理,保证了人生安全的同时,也能保证及时解决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电箱容易被打开、安全性低,且不易被管理,实现了远程化管理,智能化处理配电箱,且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管理质量并且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15还能够采集智能配电箱1周围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远程管理模块2中。
30.在采集智能配电箱1周围的图像信息时,一方面,既可以记录操作智能配电箱1的工作人员进行时间记录,将图像保存上传,能够在智能配电箱1发生问题是及时的调取监控录像,查清楚原因。另一方面,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控,对恶意破坏智能配电箱1的相关人员能够进行视频记录,对后续的索赔有重要作用。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感单元11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以及漏电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以及漏电检测电路均与微处理单元13连接,均能够将自身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至微处理单元13。
32.通过漏电检测电路及时发现用电过程中的隐患,将检测到的信号及时发送至微处理单元13,对电路中的状况及时做出判断处理。电压检测电路对配电箱中流经电流的电压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微处理单元13,微处理单元13判断是否在荷载范围内,配电箱中的电压能够实时得到监测。基准电压电路中会有一个参考电压,基准电压电路对输入电流的电压和参考电压进行比较,确定两者的大小,并将比较结果传入微处理单元13中。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感单元1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单元13连接。
34.温度传感器对配电箱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将实时监测结果发送至微处理单元13,微处理单元13对实时监察结果做出判断。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保证了对智能配电箱1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防止失火,或者在火势较小,温度较低的时候能够及时对配电箱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事故。
35.在上述的各种传感器以及检测电路,将本身获得的数据传送至微处理单元13。微处理单元与数据分析单元22、数据查询单元23连接,获取的数据经由数据分析单元22的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在数据查询单元23中进行查询,若超出平均值或者阈值,则发出异常信息。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报警单元24能够发送开锁指令至智能配电箱1。
37.在远程控制管理模块2中的报警单元24能够基于上述的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发送开锁指令到智能配电箱1中进行开锁。及时对智能配电箱1进行散热。若是发现电路异常,也能直接发送指令至智能配电箱1中,进行断电操作。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手持终端3能够接收报警单元24发送的指令。手持终端3中,也能接收报警单元24中发送的报警指令,在接收到报警指令后,工作人员根据手持终端3上显示的异常配电箱1的位置确定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对异常进行处理。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通信连接,包括应用lora物联网。lora的特点是在同样功耗的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船舶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
40.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例中,将本技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更好的保证现场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能节省资源,更快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对lora物联网智能配电箱控制系统在地铁区间临时照明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从而改变传统的地铁临时照明方式,并应用到实际施工现状中。
4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配电箱(1)、远程管理模块(2)以及手持终端(3),所述智能配电箱(1)、所述手持终端(3)以及所述远程管理模块(2)之间均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智能配电箱(1)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传感单元(11)、通信单元(12)和微处理单元(13),且所述智能配电箱(1)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3)连接的智能锁(14)以及摄像头(15);所述远程管理模块(2)内设置有相互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21)、数据分析单元(22)、数据查询单元(23)、报警单元(24)以及数据存储单元(25);所述摄像头(15)能够获取所述手持终端(3)上的电子码,将自身识别到的所述电子码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单元(13)中;所述微处理单元(13)能够将自身接收到的所述电子码处理后的秘钥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2)发送至所述远程管理模块(2)中;所述远程管理模块(2)能够验证所述秘钥信息,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智能配电箱(1),所述智能配电箱(1)接收并判断所述处理结果,对是否开启门锁做出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15)还能够采集所述智能配电箱(1)周围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传输至所述远程管理模块(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11)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以及漏电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所述基准电压电路以及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均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3)连接,均能够将自身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微处理单元(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11)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单元(1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24)能够发送开锁指令至所述智能配电箱(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终端(3)能够接收所述报警单元(24)发送的指令。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包括应用lora物联网。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箱开锁系统,涉及智能配电箱技术领域,解决了配电箱容易被打开、安全性低不易被管理的问题。系统包括智能配电箱、远程管理模块以及手持终端,各部分无线通信连接;智能配电箱内有相互连接的传感、通信和微处理单元。智能配电箱外表面有智能锁和摄像头;远程管理模块内有数据处理、报警和存储单元;摄像头获取手持终端上的电子码并发送至微处理单元;微处理单元将处理后的秘钥信息发送至远程管理模块;远程处理模块将处理结果发送至智能配电箱,智能配电箱接收并判断处理结果。实现了远程化管理,智能化处理配电箱,且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管理质量并且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全。全。
技术研发人员:
何靖 饶彪 白岩 闵卫 张乐 单辉 薛志伟 马镜涛 屈冯辉 高雄涛 孟妮娜 王玉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0.18
技术公布日:
2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