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实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妇科行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疾病类型包括子宫肌瘤48例,卵巢囊肿36例,其它16例等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手术,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药物及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比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相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腹胀消失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中有助于促进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患者的腹胀与腹痛,有助于提升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妇科;腹腔镜手术;胃肠功能;恢复
妇科疾病发生率目前在国内外均处于上升水平,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腹腔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已成为许多妇女首选的手术方式[1]。腹腔镜手术是通过摄像系统、光源、操作器械于监视屏幕上对患者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于腹腔镜外进行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2]。
对于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为强烈应激源的一种,可致使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对手术效果、安全性造成影响[3]。轻度腹胀属妇科腹腔镜术后正常反应,腹胀明显时会影响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正常进食,肠道功能抑制时间过长,会引发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4],临床上常用促胃肠动力药来腹胀,大致分为多巴胺受体括抗剂、5-羟胺受体激动剂、抑胆碱能药物、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等。但是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患者健康。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通过将电极片贴在穴位上来传递电流,而电针是通过将针插在穴位点来传递电流,经皮穴位电刺激和耳穴按压具有创伤小、可操作性强和易于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可作为目前针刺的替代疗法。本文就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00例,依据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50例;年龄24~56岁,平均(40.12±5.68)岁;观察组中,50例;年龄25~56岁,平均(40.51±5.73)岁;纳入标准:(1)择期行腹腔镜手术;(2)年龄>18岁,<60岁;(3)均实施全身麻醉;(4)知晓研究,并配合知情同意书签字。排除标准:(1)术前有严重基础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合并;(2)术中中转开腹;(3)认知、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4)胃肠手术史。(5)术后使用镇痛泵;(6)术后血钾水平低于3.0mmol/L,血红蛋白低于90g/L。两组年龄及术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观察组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具体操作如下: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取穴:取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操作:患者仰卧位,用75% 酒精充分消毒穴位处皮肤后,将TEAS贴片贴于穴位处后与经皮穴位电刺激仪(伟思牌电子针仪SDZ-V,苏州医疗器械厂)连接,电刺激参数设置为疏密波(2/10 Hz),合谷和内关穴电
流刺激强度在5mA-10mA之间调节,足三里穴在10 mA-20mA之间调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大“得气”感时的电流强度最终使用的电流强度。每次时间30min,开始时间:术后6h开始,一天2次,直至患者首次肛门排气为止,时间在术后的1-3天。操作护士由4名取得护士执照,工作满5年的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均参加科室组织的学习、培训及考核。
1.3评价指标
1.3.1肠功能恢复情况
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指导患者和家属准确观察术后第一次排气和排便的时间并及时告知主管护士,主管护士及时记录。
1.3.2腹胀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腹胀评分标准,腹胀分级评分:0分(无腹胀):患者无任何腹胀感;1分(轻微腹胀):患者诉有轻微腹胀,手术切口无疼痛感,只感到有气体在腹内转动;2分(中度腹胀):患者腹部膨隆,手术切口胀痛,但可以忍受;3分(重度腹胀):患者腹部膨隆,手术切口胀痛,烦躁不安、呻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进行检验分析,采用t检验测算计量资料对,以( )表示;采用χ2检验测算率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h)
组别 | 例数 | 首次排气时间 | 首次排便时间 |
对照组 | 50 | 19.64±3.68 | 29.20±3.80 |
观察组 | 50 | 17.00±3.51 | 26.28±3.62 |
t | | 7.788 | 4.969 |
p | | 0.000 | 0.000 |
| | | |
2.2两组患者干预后腹胀评分比较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腹胀评分经检验,观察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腹胀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评分指标(分) | X2 | P值 |
0 | 1 | 2 | 3 |
对照组 | 50 | 5 | 16 | 22 | 7 | 7.388 | 0.010 |
观察组 | 50 | 9 | 24 | 16 | 1 |
| | | | | | | |
1.
讨论
妇科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时,在麻醉、手术操作、尿管留置等因素影响下,胃肠推动
收缩能力下降,可导致其术后肠蠕动减弱,致使术后排气、排便的时间延迟,进而使其术后康复进程减缓[5]。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发生主要与CO2气腹和胃肠道活动的抑制有关,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为了给术者提供宽广的空间和视野,需要将气体介质注入腹腔制造人工气腹。二氧化碳是惰性气体,不易引起其他化学反应,且不会引起较多烟雾,不会影响手术野,成为了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介质。手术结束后,CO2排气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气体残留腹腔,从而使腹腔内压力增加。气腹刺激胃肠道的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从而使迷走神经兴奋,减缓胃肠道蠕动[6]。术中CO2经腹膜进入血液循环,使PaCO2升高,可能引起高碳酸血症,兴奋交感神经,也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发生低血钾,引起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