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是一个孩子今后发展的起点,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啊,学前教育愈发受到家长重视。从之前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今年来的《家庭教育促进法》,都要求幼儿园对家园共育提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家园共育现存挑战着手,提出解决路径,希望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帮助家园共育这一教育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挑战;路径;
前言:近年来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十分关注学前教育这一话题,幼儿园教育改革也逐步成为了众多相关从业者的关注焦点,尤其是家园共育因其符合素质教育本质要求,更加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思考。家园共育这一新型学前教育模式,不仅与新时代特点所贴合,更是当代素质教育要求之一。解决目前家园共育中遇到的问题,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展开多角度多方位互动,为未来家园共育模式做出探索,从幼儿角度出发可以增加实践机会,促进身心发展,从幼儿园角度出发可以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紧密结合,因此如何促进家园共育有效进行,是本文所重点关注的。
一、家园共育重要性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差别很大,这是基于幼儿身心特点得出的结论。曾经的著名教育家陈鹤勤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成效。”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处于发展高峰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努力。
通过紧密的家园共育模式施行,家长可第一时间对孩子在校情况有所掌握,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朝着一点针对性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它不仅可以获得园所教育的反馈,更能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教学方法等及时调整。总之家园共育无疑是提高了幼儿的教育效率,帮助双方促进教育成效落地,取长补短地共同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二、家园共育现存挑战
1.家园理念统一困难
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家庭教育只有学校教育的教育脆弱的像一片
白纸。孩子每天在家生活的时间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养成、学习态度,这种潜移默化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孩子每天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因此只有当家长充分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二者在此达成共识才能使孩子的教有所效果。但是目前家园理念难以统一,一方面由于疫情,幼儿园和家长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被健康打卡、疫情监测摸排等工作分散,二者难以有时间和精力来交流育儿理念,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信息繁杂,家长通过自媒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教育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吸引人眼球的错误或毫无实践性教育理念,导致家长与幼儿园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对活动内容产生质疑。这都不利于二者在教育孩子上达成统一,更无法保证教育的效果,使幼儿常处于两种教育模式中。
良好、和谐、高效的家园沟通不仅是健康家园关系的基石,还是互动质量的保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家园沟通方式是:教师上门拜访、家长接送孩子时短短的交谈、活动日时的接触、家长会等,不可否认这些交流十分重要,但是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沟通效率低下,尤其是疫情背景下这些沟通基本上为零,虽然随着疫情逐步放开,但是我们也应积
极思考更加高效的家园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是不再停留在浅表的嘘寒问暖、了解情况,而是应该借助一些载体,不仅在时间上有横向的延长,在交流的深度上也有纵深的发展。
1.家园互动方式单一
以往我们经常采用的一些家园互动方式主要为:家长志愿者、家长助教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家长的热情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走访,大都是为了孩子而不得不参加的,且由于每个家庭环境、情况都不同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双向互动,家园之间无法进行幼儿教育经验交流。教师们很难讲幼儿的近况与家长进行沟通,也难以获得幼儿的兴趣爱好、习惯、需求。家长也没有很好地途径来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最重要的是,家园互补、家长资源整合也成为了空谈。
三、家园共育优化路径
1.科学推送信息,提升育儿理念
正如上文所述,家园教育理念的统一十分重要,如何统一家园教育理念是我们作为教育从业者所需要的思考的。我园在这学期在信息推送上有些经验。我们希望借助线上互联网来
向家长进行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推送。首先教师需要甄选推送内容,内容的形式有推文、图片、视频三种,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于私下推送每一个家长的。例如视频这种形式就不适合在班级、家长等发送,最好以朋友圈、等方式来让家长了解。其次向家长发送相关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事前沟通,事后讨论,不能简单地甩过去一篇文章就结束,较好的做法是,在发送之前先询问是否有时间进行交流,然后结合孩子最近情况向家长进行简单的汇报,接下来发送推文,最后结合推文内容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这样虽然花费时间长,但是既可以双方进行深度有效的沟通,还能提高家长对教育理念、信息的接受度。最后是资讯信息主题推送。教师可以以一周为单位时间,针对这段时间出现较多的问题在班级中统一发送,主题式的讨论、反馈、思考交流。不仅可以使家长们参与讨论,还能获得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助力。
1.优化沟通方式,促进沟通多元化
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时代的洪流之前我们幼儿教育也应当搭上这座列车。由于近年来疫情等客观条件影响,线下的沟通方式被挤压,线上的沟通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需要探索解决之道。线上沟通之所以难以起到满意的效果,是
因为单纯的文字、语音电话交流无法真正引起家长的重视,我们无法对沟通结果进行观察总结。线上沟通要做到以下几点:多运用视频、创建线上活动、建立讨论区。首先是运用视频,这里指的视频是希望教师多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相比于语音通话很多教师并不乐于用视频的方式,但我们发现视频通话可以及时察觉家长的反馈,有利于提高家长的重视度。除了打视频电话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记录孩子的精彩瞬间,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实时动态;第二是线上活动,可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媒介来举行线上亲子朗动比赛、手工展示、读故事等;第三是建立线上谈论区,运用微博、等,让家长有地方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可以相互讨论。
3.建立家长社区,创新互动方式
家长社区是以幼儿园教师牵头、幼儿为主体、家长资源主导的小型团队组织。有各式各样的社团:手工社团、运动社团、摄影社团等,家长和幼儿自行选择,这样一个由不同的家庭构成的社团由教师进行主题活动策划,家长来进行帮助,最终使幼儿在其中有良好的实践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互动方式,不仅可以线上也可以线下,家长在小社团组建和运行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师的专业指导,从幼儿兴趣出发策划活动内容,展开多重协商,
提出更多合理化建议,促进家园共育在社团氛围中,幼儿轻松融入、积极参与、自主体验,活动场面自然而和谐。
四、结束语
在家园共育探索过程中,教师要追求一个“新”字,教育资源重新组合、社团组织创新成立、云端互动全新亮相,这些都能够体现出焕然一新的教育模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家园共育模式创新构建提供了崭新的渠道,教师借此可提高家园沟通效率,帮助孩子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腾韵•家园合作共建幼儿阅读环境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1):115-116.
[2] 李明君,宋敏•家园共建课程,让幼儿在亲子社会体验中幸福长大[J].山西教育(幼教),2019(07): 46-49.
[3] 赵慧玲.“家园共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25):154-155
[4]黄翠萍,游婷婷.开创家园互动的微时代 [J].早期教育,2017 (9).
[5]余立,张莉.近十年我国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研究综述 [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1).
[6]王瑞珺.疫情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路径探索———以珠海容闳国际幼稚园为例 [J].幼儿教育研究,2022 (1).
本篇文章为合肥市教科院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家庭教育促进法》背景下实施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HJG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