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社会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电量显著增加,同时,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发电技术已不能满足电能的实际需求,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对此,加速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能的供应量,而且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应用
1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新能源发电的内容概述
1.1电子电力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又称电力电子技术。这项技术大部分用于发电领域。员工借助电力电子设备有效地控制和转换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涉及很多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系统控制和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帮助员工将不同的新能源转化为高品质的电力,改善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促进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电子相关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中
国经济的发展。其自身优势十分突出。能有效节约材料,充分节约能源,提高动力工作效率。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功能包括智能控制、整流器、斩波器和开关。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电网的工频来有效改变电能的相关用途和性质,从而帮助其应用于不同的电力设备。电力电子技术有五个主要特点。第一个是更高的集成度,第二个是完全控制,第三个是高效率,第四个是高频,第五个是转换器的小型化。
1.2新能源发电
由于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各种传统能源供应紧张,储量越来越少。同时,由于一些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害的温室气体,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传统的化石能源采用集中发电方式,而新能源采用电网形式,更适合分布式发电。新能源发电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助于替代传统能源,缓解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次,新能源发电量不多,更适合孤岛运行,可以有效解决孤岛供电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即使这部分电网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电网。最后,从电网运行维护的角度来看,新能源发电厂的建设不受地域限制。风力发电厂可以建在海上,也可以建在广阔而偏远的地方。太阳能发电厂
只需确保充足的阳光即可。生物质发电厂应建在大面积农田附近,以确保秸秆回收的便利性,便于电网的运行和维护。
2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
2.1风能
这种发电方法需要在全年大风的地区进行。同时,每天的风向不能由人工控制。因此,在安装风力发电装置时,应在打开位置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不同的角度将影响风对设备的驱动能力。如果设备工作区域有障碍物,也会影响风能的转换效果。因此,应确保东南和西北四个方向有相应的风力发电装置,这样无论风向如何变化,都能保证当天有足够的风力发电,从而将风能顺利转化为动能,驱动发电机完成发电。事实上,风力发电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发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流程复杂、难度大。同时,风力发电占地面积大,设备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因此,供电公司通常需要在郊区建造发电厂,远离人。此外,要科学控制风电设备的运行速度,定期做好设备清洁、维修、保养等基础工作,确保风力发电的顺利发展。
2.2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的技术方法适用于阳光充足的地区。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发电研究。太阳能发电主要依靠太阳光的热量。要将这些热量转化为热能或电能,必须在工作环节安装专用电池,并做好能量收集和储存工作,以免太阳能装置在阴雨天气无法吸收热能,影响供电的稳定发展。目前,太阳能电池板和热水器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它不仅可以为供电企业的供配电工作提供方便,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用电问题。
2.3水能
利用水资源发电需要从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电站建设入手。应考虑电网覆盖面积和电力设备防潮、防水的相关要求。由于水可以导电,水电发电的风险系数相对较大,难度较大。同时,水电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水电成本相对较低,相应的水资源也可用于农田灌溉,利用率较高。因此,供电企业应掌握水电发电原理,及时设置水电机组,做好输电线路的绝缘保护和防潮处理。在发电工作中,应实时进行安全隐患调查,考虑创新发电技术方案的可行对策,并在工作中贯彻环保理念。重点整合各种发电方式的技术优势,提高新能源发电水平,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3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具体应用
3.1静止无功补偿
由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发电形式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在电能平衡的情况下,利用新能源发电时输出电能的稳定性较差。为了有效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工作效率,许多电站将其输出功率模式调整为有功功率模式,可以有效保证有功功率的稳定输出。然而,它经常导致电压降低的问题。由于系统中存在对无功功率需求较大的负荷,传统的普通并联电容器无法独立调节无功功率的具体大小,系统电压持续下降,并联电容器输出的无功功率也随之下降,最终导致系统电压过低,这导致了电网系统的崩溃。静止无功补偿器可通过控制相应晶闸管的导通或断开,灵活调整无功功率,以便于电抗器和电容器的切换。
3.2光伏组件PID效应治理
光伏组件的PID效应是指光伏组件在长期高压作用下,在累积电荷和泄漏电流的影响下,光伏组件的电势逐渐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组件本身的性能。特别是在高温、高
湿或高盐碱地区,光伏组件的PID效果更为明显。如何控制PID效果是一个技术难点,可以从系统、元器件、电池等方面加以克服。如合理使用变频器;提高组件自身的密封性能,使组件能够提高其耐高温高湿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Sin减反射层和发射极来提高电池对PID效应的耐受性。
3.3可控串联补偿
可控串联补偿技术是利用串联方式将无功补偿相关装置接入运行线路,从而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一定容量无功补偿的技术。该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固定的,另一种是可控的。在固定式中,有效容性电抗基本上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其工作只能在无补偿和补偿两个阶段进行。与固定式相比,可控式增加了一些装置。通过对这些设备的控制,可以帮助其切换四种不同的工作模式,这对加强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控型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高的应用成本。因此,在实际电力工程中,电力部门通常将固定式和可控式相结合,以降低运行难度,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4变速恒频控制
变速恒频是一种常用的风力发电系统。在该系统中,发电机转速与风速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当风速发生变化时,风电机组将相应地改变转速,这可以充分提高风能的有效利用率。众所周知,风是非常不稳定的,风能有时不受气候的影响。即使有风,风也会时而强时而弱。风扇叶片上的风力不同,导致风扇转速不同。如果控制不当,电力系统将无法以稳定的频率转换电能。因此,变速恒频变桨距调节系统充分利用电力电子变换器调节风机的频率,在其中配置双馈感应电机,同时加载多级同步电机,使其不再需要应用传统的齿轮箱来方便动力系统的运行。
4结论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主要应用价值就是具有环保属性,发电过程中不会生成有害物质。而且,这类能源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能够满足供电公司的电力供应工作需求。基于每个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不同,地形、地势也存在差异,所以,需要对新能源发电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应当注重考虑将多种发电技术融合在一起,来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同时,应做好防水、防雷、防震等处理工作,以安全管理为基础,保证新能源发电工作的安全性。由于发电工作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因此,应注重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不断优化发电流程,降低发电操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赵晋京.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2):235-236.
[2] 刘锦崴.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03):86-87+103.
[3] 程梓筠.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大众用电,2021,36(08):80-81.
[4] 徐德鸿,陈文杰,何国锋,施科研,李海津,严成.新能源对电力电子提出的新课题[J].电源学报,2019(06):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