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测试
1.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一样,都是大约_3*10°m/s 。 ( )
A:对
B:错
答案:A
2.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无线通信网络是( )。
A:星状网
B:网状网
C:环状网
D:对等网
答案:A
3.半双工系统由于使用同一信道进行双向通信,因此节省了带宽。( )。
A:错
B:对
答案:B
4.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不存在能量损耗,但是会因波的扩展而产生衰减。( )
A:错
B:对
答案:B
5.单工通信只有从发射嚣到接收嚣一个方向,即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
A:对
B:错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6.我国附地公用峰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采用( )MHz频段。
A:1200
B:900
C:600
D:1500
答案:B
7.下列( )是5G定义的新场景。
A:高清电视及视频业务场景
B:海量机器类通信业务场景
C:高可靠低延时连接业务场景
D:增强型移动宽带业务场景
答案:BCD
8.下列( )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
A:IMT-Advanced
B:IMT-2000
C:LTE
答案:B
9.下列( )组织负责管理和协调国际无线电频资源的分配。
A:ITU-D
B:ITU-R
C:IETF
D:ITU-T
答案:B
10.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A:对
B:错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1.LDPC具有( )特性
A:很好的随机性
B:复杂度低
C:容易实现
D:复杂度较高
答案:ABC
12.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是为降低( )。
A:信道突发和随机差错
B:网络编码差错
C:语音编码差错
答案:A
13.通信是指消息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有效传输,为了提高数字通信抗干扰能力的编码统称为信源编码。( )
A:错
B:对
答案:A
14.5G信道编码技术主要采用哪些?( )。
A:LDPC
B:卷积码
C:Polar
D:Turbo
答案:AC
15.信道编码的特点包括发现和纠正差错,以提高信息码元传输的可靠性
A:对
B:错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6.下列( )不是多载波调制技术。
A:F-OFDM
B:SCMA
C:CDMA
D:OFDMA
答案:C
17.5G新波形的选择方面出现了各种新的波形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基于滤波器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调制方案、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调制方案、通用滤波器组多载波(Universal Filtered MultiCarrier,UFMC)调制方案等。( )
A:错
B:对
答案:B
18.下列( )属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
A:SDMA
B:NOMA
C:OFDMA
D:TDMA
答案:B
19.下述对稀疏码多址接入(SCMA)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SCMA技术是一种低复杂度的多载波CDMA技术
B:SCMA技术利用空间资源实现了信号的同时同频传输
C:SCMA多址接入需要通过串行干扰消除实现接收信号的检测
D:SCMA技术是一种正交多址接入方式
答案:A
20.调制是给测量信号赋以一定特征,这个特征由作为载体的信号提供
A:错
B:对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21.与低频电磁波相比,对毫米波的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毫米波通信具有较丰富的通信频谱资源
B:受空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的吸收较大,传输波束较窄
C:毫米波频段的频率很高,所以绕射能力较差
D:随着信距离的增加信号衰减不太明显,因此更适合远距离传输
答案:D
22.电磁波经过不同传输路径到达接收端时,每一条路径经历的信号衰减程度不同,称为 ( )。
A:多径衰落
B:阴影效应
C:自由空间损耗
D:降雨衰减
答案:A
23.IEEE 802.11aj由IEEE标准协会批准开发,旨在针对中国毫米波频段的特点制定下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系统运行在45GHz频带和60GHz频带。( )
A:错
B:对
答案:B
24.IEEE 802.16系列标准可以分为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和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空中接口标准,其中( )属于移动接入空中接口标准。
A:IEEE 802.16d
B:IEEE 802.16
C:IEEE 802.16e
D:IEEE 802.16a
答案:C
25.毫米波通信用于远距离的通信。
A:对
B:错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26.下述对异构网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从通信吞吐率性能上来看,基于异构的组网方式突破了传统小区组网吞吐量的局限,并
更好地解决了网络覆盖及边缘用户的通信可靠性保障
B:3GPP标准组织在其 4GLTE 标准Release10中引入了异构网络的概念
C:由于异构无线通信网络由不同层次的的接入节点构成,而不同层次的接入节点具有不同的发射功率,异构网络可以获得更高的功率效率
D:异构网络在传统小区中引入了低功率节点,因此,与低功率节点之间可以互不干扰地与终端通信
答案:D
27.中继站的工作模式有放大转发模式、解码转发模式及编码协作模式三种。( )
A:对
B:错
答案:B
28.3GPP工作组在LTERelease10标准中对中继站的工作类型和工作策略进行了定义,将中继站分为( )。
A:Type1类型中继站和Type2类型中继站
B:非再生中继站和再生中继站
C:全双工中继站和半双工中继站
D:简单中继站、复杂中继站和移动中继站
答案:A
29.基于异构的组网方式突破了传统小区组网吞吐率的局限
A:错
B:对
答案:B
30.针对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点协作和干扰协调
A:对
B:错
答案:A
第七章测试
31.信号质量问题分析思路顺序是频率规划不合理,小区布局不合理,选址,天线挂高不合理,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不合理。( )
A:对
B:错
答案:A
32.5G网络为提高频效,引入了大规模天线技术,天线数量可达64根。( )
A:错
B:对
答案:B
33.多天线技术包含的增益类型有( )。
A:编码增益(codinggain)
B:分集增益(diverstiygain)
C:空间复用增益(spatialmultiplexgain)
D:阵列增益(arraygain)
答案:BCD
34.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系统可以同时服务的用户数目将增加
B: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将降低
C:系统的频谱效率将获得提升
D:链路的可靠性将获得提升
答案:D
35.所谓预编码技术,是指( )。
A:将高速率数据通过串/并转换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去,以实现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B:用待传输的信号控制另外一个便于传输的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数的变化,以便达到传输信号的目的
C:通过在待发射的信息码元中加入必要的且尽量少的监督码元引入一定的信息冗余从而使数据0对传输信道上存在的干扰更加稳健
D:发射端利用已知信道信息对发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能量的分配、数据流的选择等,从而提升发射效率
答案:D
第八章测试
36.移动边缘计算系统由智能终端设备、移动边缘服务器、核心网以及云服务器构成。( )
A:对
B:错
答案:A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20:2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8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信号   传输   技术   移动   接入   天线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