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振动器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振动器及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振动器直接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其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振动。车载影音系统中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将低频和超低频电信号转换为振动,主要是通过将音圈通上电后,音频电流信号通往音圈,音圈中的音圈绕组在磁路系统的磁场的作用下能够进行纵向的往复运动,即音圈会上下振动,因此将音圈和座椅上的底板连接,底板也会随之振动,且以振动的形式真实还原电信号的频率特性。
3.目前座椅振动器不适宜安装在长形条的汽车座椅骨架上,振动的传递效率较低,为驾驶人员营造的4d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座椅振动器。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为驾驶人员营造出较佳的4d效果。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座椅振动器,包括用于连接座椅上的底板、和所述底板连接的音圈及形成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音圈包括呈中空筒状且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音圈骨架及绕于所述音圈骨架上的所述上端部上的音圈绕组,所述音圈骨架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所述音圈骨架的所述下端部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刚性连接。
8.优选地,所述音圈绕组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的环状。
9.更优选地,所述磁间隙整体呈与所述音圈绕组相配合的长方形筒状。
10.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部凹陷形成内腔的u铁、设置于所述u铁内的磁钢及前片,所述磁间隙形成于所述u铁的内侧表面及所述磁钢、所述前片的外侧表面之间;所述u铁、所述磁钢及所述前片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方形。
11.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壳体及顶盖,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u铁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钢及所述前片固定设置于所述u铁内,所述顶盖罩于所述u铁的上方并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2.优选地,所述u铁的上表面和上弹粘接,所述u铁的下表面和下弹粘接,所述上弹和所述下弹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3.优选地,所述上弹和所述下弹分别通过螺丝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4.优选地,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柔性垫圈;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圆孔和腰圆孔。
15.更优选地,所述座椅振动器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
16.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7.一种汽车座椅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上述的座椅振动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上。
1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振动器,音圈骨架与座椅上的底板连接且该音圈骨架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更适合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底板和座椅贴合,提高了振动的传递效率,配合整车音响,可以有效提升低频下潜,为驾驶人员营造出4d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振动器的分解示意图;
22.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振动器的剖视图。
23.其中,
24.1、底板;11、圆孔;12、腰圆孔;
25.2、音圈;21、音圈骨架;22、音圈绕组;
26.3、磁路系统;31、u铁;32、磁钢;33、前片;34、壳体;35、顶盖;
27.4、上弹;5、下弹;6、螺丝;7、音圈引线;8、柔性垫圈;9、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29.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振动器,其包括底板1、音圈2以及磁路系统3。其中,底板1用于连接座椅;音圈2与底板1连接;磁路系统3形成磁间隙9。
30.进一步地,音圈2包括音圈骨架21和音圈绕组22。音圈骨架21呈中空筒状且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音圈骨架21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音圈骨架21的下端部和底板1的上表面刚性连接。音圈绕组22绕于音圈骨架21上的上端部上,同样地,音圈绕组22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的环状,磁间隙9整体呈与音圈绕组22相配合的长方形筒状。
31.磁路系统3包括u铁31、磁钢32以及前片33,磁钢32和前片33通过胶水粘接在u铁31的内部。进一步地,u铁31的中部凹陷形成内腔,磁钢32及前片33设置于u铁31内,磁间隙9形成于u铁31的内侧表面及磁钢32、前片33的外侧表面之间,音圈绕组22位于磁间隙9内。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u铁31、磁钢32及前片33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方形以便和音圈2配合使用。
32.磁路系统3还包括壳体34及顶盖35,顶盖35、壳体34以及底板1均为铸铝材质。壳体34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于底板1,u铁31固定设置于壳体34内,磁钢32及前片33固定设置于u铁31内,顶盖35罩于u铁31的上方并通过螺丝和壳体34固定连接。
33.u铁31的上表面和上弹4通过胶水粘接,u铁31的下表面和下弹5通过胶水粘接,上弹4和下弹5和壳体34固定连接,即通过上弹4和下弹5,u铁31得以固定连接在壳体34内。更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上弹4和下弹5分别通过螺丝6将u铁31固定在壳体34上,上弹4和下弹5均具有四个供螺丝6插入的螺孔。上弹4和下弹5分别有平板状的金属片局部镂空后形成,具有一定弹性。
34.参照图1所示,壳体34和底板1通过螺丝6固定连接,壳体34和底板1之间设置有柔性垫圈8。柔性垫圈8不仅可以提高密封性,而且起到防尘防潮的作用。柔性垫圈8的材料可以为泡棉。
35.音圈2是扬声器的驱动单元,它是由音圈绕组22绕在音圈骨架21上形成,该座椅振动器还包括音圈引线7,电信号通过引线7传递给音圈绕组22,音圈绕组22在磁路系统的磁场的作用下上下运动。
3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其包括支撑骨架,底板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包括圆孔11和腰圆孔12,螺栓穿过安装孔将底板1固定连接在支撑骨架上。由上所述,顶盖35和壳体34固定连接,壳体34和底板1固定连接,底板1和支撑骨架固定连接,该汽车座椅的结构紧凑且安装牢固。
37.该汽车座椅包括上述座椅振动器,通过座椅振动器,座椅上的驾乘人员能够感受到振动。座椅振动器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本实施例中的座椅振动器的音圈也采用长条结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其长111.9mm,宽10.5mm,面积s=111.9
×
10.5=1174.95mm2,若音圈采用圆环形设计,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圆形的半径,由s=πr2,得r=19.34mm。长条形音圈周长l=2
×
(111.9+10.5)=244.8mm,圆形音圈周长l=2
×
3.14
×
19.34=121.48mm。在音圈采用同样线材,绕线圈数固定,音圈高度固定的情况下,由上可知长条形的音圈周长大于圆形音圈周长,即得出本实施例的座椅振动器的bl(驱动力系数)大于圆形座椅振动器的bl。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的长条形座椅振动器较传统的圆形振动器具有更好的4d体验。
38.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音圈骨架是长条形,座椅振动器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也是长方形,故更适合安装在汽车座椅的支撑骨架上,底板和支撑骨架完全贴合,可以提高振动的传递效率,提升低频下潜,营造出4d效果。
39.本实施例通过将低频和超低频电信号转换为振动加载到汽车座椅上,通过座椅将振动传导至驾乘人员身体上,从而使人们对于声音感受由听感扩展到体感,进而提升低频下潜,营造出4d效果。
40.本文中,“长方形”包括倒角或不倒角的长方形,优选为圆角长方形。正投影为长方形的部件,如u铁、磁钢、前片、顶盖、底板的顶角倒角设置;正投影为长方形的环状部件,如音圈、壳体的顶角倒角设置。
41.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42.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4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振动器,包括用于连接座椅上的底板、和所述底板连接的音圈及形成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音圈包括呈中空筒状且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音圈骨架及绕于所述音圈骨架上的所述上端部上的音圈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骨架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所述音圈骨架的所述下端部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刚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绕组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的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间隙整体呈与所述音圈绕组相配合的长方形筒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中部凹陷形成内腔的u铁、设置于所述u铁内的磁钢及前片,所述磁间隙形成于所述u铁的内侧表面及所述磁钢、所述前片的外侧表面之间;所述u铁、所述磁钢及所述前片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壳体及顶盖,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u铁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磁钢及所述前片固定设置于所述u铁内,所述顶盖罩于所述u铁的上方并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铁的上表面和上弹粘接,所述u铁的下表面和下弹粘接,所述上弹和所述下弹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和所述下弹分别通过螺丝和所述壳体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柔性垫圈;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圆孔和腰圆孔。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振动器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10.一种汽车座椅,包括支撑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振动器,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骨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座椅振动器及汽车座椅,其包括用于连接座椅上的底板、和所述底板连接的音圈及形成有磁间隙的磁路系统,所述音圈包括呈中空筒状且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音圈骨架及绕于所述音圈骨架上的所述上端部上的音圈绕组,所述音圈骨架的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的环状,所述音圈骨架的所述下端部和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刚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振动器,适宜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可以有效提升低频下潜,为驾乘人员营造出4D效果。为驾乘人员营造出4D效果。为驾乘人员营造出4D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丁晓峰 沈跃武 陶圣刚 钱凯 沈怀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22:1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振动器   底板   音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