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Q30/00 G06Q50/26 G06K17/00
1.一种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根据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硒食品追溯中,通过追溯二维码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具体如下:
生产企业申请二维码:生产企业通过企业端追溯平台申请二维码;
追溯平台生成二维码:追溯平台根据生产企业申请的产品基本信息,生成唯一的具有防伪功能的追溯二维码;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完善产品的生产信息,且将生产过程中完善的生产信息与追溯二维码进行自动关联;
产品赋码: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赋码;
生产出库:出库时,通过进行扫码出库,直接把追溯二维码与生产出库单进行关联;
流通环节:已经赋码的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后,每次的进出库都需要跟追溯二维码进行绑定关联;
消费者环节: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追溯二维码追溯产品的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生产出库信息以及生产企业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追溯平台生成的二维码包括如下情况:
①、产品码:一种产品有唯一的追溯二维码;产品码具有对应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企业、生产地址、产品名称;
②、批次码: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二维码;批次码具有对应产品的批次信息及产品的基本信息;
③、单品码:一件最小包装单位的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单品码具有对应产品的批次信息及基本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追溯二维码的流程管理具体如下:
(1)、生产企业申请;
(2)、监管端进行审核;
(3)、审核通过后,生成追溯二维码;
(4)、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通过企业端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及生产信息与追溯二维码进行绑定;
(5)、产品流通环节,将产品的流通信息关联追溯二维码;
(6)、消费者通过追溯二维码追溯产品的完整精准全链条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品的完整精准全链条信息包括从原材料、生产、赋码、检验报告、生成出库、流通各个环境的所有信息以及生产企业的信息,生产企业的信息包括营业执照信息、许可证信息、资质信息、荣誉信息及监管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信息包括原材料信息、包装信息、生产时间信息、生产地点信息及保质期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品赋码方式具体如下:
①、打印贴码:企业从追溯平台申请追溯二维码后,把生成的追溯二维码进行自主打印即可;打印后,通过人工贴到包装上;
②、产品标签赋码;
③、赋码设备赋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品标签赋码是针对批量打印产品标签的企业,具体为:
把追溯二维码设计到产品标签中,打印产品标签到公司或机器与追溯平台对接,直接调用追溯平台的二维码接口打印追溯二维码到产品标签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赋码设备赋码是针对大型企业或单品码模式的企业,具体为:
在生产线的最后环节添加赋码设备;
追溯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口对接赋码设备;
通过赋码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赋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单品码模式下的追溯二维码分为单品码和箱码,单拼码是最小包装单位,箱码是生产企业和中间流通企业的最小销售单位。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追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食品安全追溯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信息管理问题,缺乏安全跟踪和追溯体系问题等等,积极向国内外具有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的企业学习。
鉴于食品生产行业的特殊性,目前主流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基本采用相同的追溯模式,即在不改变食品生产企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技术,形成食品追溯的大数据主题库,在此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根据生产批次进行追溯,追溯某生产企业的某个产品某个批次在市场的流通情况。但是上述追溯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①、根据生产批次进行追溯,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的一个属性,在生产领域作为每次生产的一个标识,关联的数据比较完整,基本能够查询到生产相关的信息,但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各个流通环节使用生产批次关联的信息几乎没有,流通环节基本使用的都是标识某个产品的条形码作为标识。综上,使用生产批次追溯可能只能追溯到生产领域相关的信息,对于进入市场流通后的流通个环节信息无法追溯,失去了追溯的一个重要功能。
②、消费者追溯不便捷:使用生产批次进行追溯,消费者查询追溯信息比较麻烦,甚至无法实现;首先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生产批次是什么,目前大部分的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包装上面生产批次与生产日期只存在一个,默认生产日期就是生产批次信息,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其次,消费者需要预先下载相关的手机应用才能进行追溯查询,因为生产批次大部分时间等同于生产日期,意味着生产批次不能唯一确认一个产品,需要先选择生产企业,再选择产品名称或者输入条形码;然后再选择需要追溯查询的生产批次(生产日期)才能完成追溯查询,操作繁琐,易用性差,消费者体验度不高,难于推广。
③、存在假冒商品及商品串货现象:目前食品市场整体不是很规范,存在大量假冒商品,而且假冒商品的成本很低,造成一些刚成立或者规模较小的企业会选择这条途径。假冒商品对消费者的欺骗性很高,单纯的通过生产批次进行追溯,是难以区分商品的真伪。
综上所述,如何在硒食品追溯中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以及责任可追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来解决如何在硒食品追溯中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以及责任可追究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硒食品追溯中,通过追溯二维码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具体如下:
生产企业申请二维码:生产企业通过企业端追溯平台申请二维码;
追溯平台生成二维码:追溯平台根据生产企业申请的产品基本信息,依据国家标准《食品追溯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生成唯一的具有防伪功能的追溯二维码;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完善产品的生产信息,且将生产过程中完善的生产信息与追溯二维码进行自动关联;
产品赋码: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赋码;
生产出库:出库时,通过进行扫码出库,直接把追溯二维码与生产出库单进行关联;
流通环节:已经赋码的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后,每次的进出库都需要跟追溯二维码进行绑定关联;
消费者环节: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追溯二维码追溯产品的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生产出库信息以及生产企业的信息。
作为优选,追溯平台生成的二维码包括如下情况:
①、产品码:一种产品有唯一的追溯二维码;产品码具有对应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企业、生产地址、产品名称;
②、批次码: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二维码;批次码具有对应产品的批次信息及产品的基本信息;
③、单品码:一件最小包装单位的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单品码具有对应产品的批次信息及基本信息。
作为优选,追溯二维码的流程管理具体如下:
(1)、生产企业申请;
(2)、监管端进行审核;
(3)、审核通过后,生成追溯二维码;
(4)、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通过企业端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及生产信息与追溯二维码进行绑定;
(5)、产品流通环节,将产品的流通信息关联追溯二维码;
(6)、消费者通过追溯二维码追溯产品的完整精准全链条信息,便于消费者查验产品质量,放心消费。
更优地,生产信息包括原材料信息、包装信息、生产时间信息、生产地点信息及保质期信息。
更优地,产品的完整精准全链条信息包括从原材料、生产、赋码、检验报告、生成出库、流通各个环境的所有信息以及生产企业的信息,生产企业的信息包括营业执照信息、许可证信息、资质信息、荣誉信息及监管信息。
作为优选,产品赋码方式具体如下:
①、打印贴码:企业从追溯平台申请追溯二维码后,把生成的追溯二维码进行自主打印即可;打印后,通过人工贴到包装上;
②、产品标签赋码;
③、赋码设备赋码;
更优地,产品标签赋码是针对批量打印产品标签的企业,具体为:
把追溯二维码设计到产品标签中,打印产品标签到公司或机器与追溯平台对接,直接调用追溯平台的二维码接口打印追溯二维码到产品标签上。
更优地,赋码设备赋码是针对大型企业或单品码模式的企业,具体为:
在生产线的最后环节添加赋码设备;
追溯平台支持多种赋码设备进行赋码,提供统一的接口对接赋码设备;
通过赋码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赋码。
更优地,对于单品码模式下的追溯二维码分为单品码和箱码,单拼码是最小包装单位,箱码是生产企业和中间流通企业的最小销售单位,箱码的引入将会大大减少后面环节的工作量。
本发明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发明解决了当前追溯系统存在的假冒商品及商品串货的问题,引入二维码技术,利用二维码具备的唯一性、开放性和不可复制性等特点,对产品进行唯一标识,确保追溯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易用性;
(二)本发明在硒食品追溯中实现食品的精准追溯,打通产品、生产批次和单品三个层次和维度的追溯;实现消费者便捷追溯,通过二维码技术,消费者通过手机端扫一扫,即可查询该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追溯查询;实现规范市场的作用,防止假冒商品及商品串货现象,规范硒产品市场化流通,让生产者安心生产,消费者放心消费;
(三)本发明按照“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公众参与”的基本要求,以“一品一码”为总体思路,以推进信息化追溯为方向,加强统筹规划,创新推进模式,强化互通共享,构建数据驱动、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在硒食品追溯中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四)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硒食品溯源的效率、减轻了硒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数据计算的压力,同时保证了追溯数据的安全性及一致性;
(五)本发明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追溯》生成的二维码,具备唯一性、开放性和不可复制性,作为富硒产品的唯一标识,二维码伴随硒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通过二维码把产品的所有的信息串联起来,便于追溯溯源;
(六)本发明同时提供多种赋码方式,支持改造生产线,增加自动喷码设备、支持打印机预先打印,手工粘贴,不同的赋码方式,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及不同的市场需求,采用不同颗粒度的追溯码方式,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2为追溯二维码的流程管理的流程框图。
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的硒食品安全追溯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硒食品追溯中,通过追溯二维码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具体如下:
S1、生产企业申请二维码:生产企业通过企业端追溯平台申请二维码;生产企业每次计划生产前可以登录追溯平台申请二维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申请二维码的类型和数量;
S2、追溯平台生成二维码:追溯平台根据生产企业申请的产品基本信息,依据国家标准《食品追溯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生成唯一的具有防伪功能的追溯二维码;此时,每个二维码已经跟生产的产品进行绑定。对于产品码,二维码已经具有这种产品的基本信息,包含生产企业、生产地址、产品名称等;对于批次码,二维码已经具有这种产品的这个批次信息及其他基本信息;对与单品码同样具有这种产品的这个批次信息及其他基本信息。
S3、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中完善产品的生产信息,且将生产过程中完善的生产信息与追溯二维码进行自动关联;其中,生产信息包括原材料信息、包装信息、生产时间信息、生产地点信息及保质期信息。
S4、产品赋码: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赋码;
S5、生产出库:出库时,通过进行扫码出库,直接把追溯二维码与生产出库单进行关联,至此环节二维码已经关联了产品基本信息、生产信息、生产出库信息等各种信息;
S6、流通环节:已经赋码的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后,每次的进出库都需要跟追溯二维码进行绑定关联;
S7、消费者环节: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追溯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这个产品从原材料、生产、赋码、检验报告、生成出库、流通各个环境的所有信息,而且能够查询到生产企业的信息,包括营业执照信息、许可证信息、资质信息、荣誉信息、监管信息等等,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放心。
本实施例中步骤S2的追溯平台生成的二维码包括如下情况:
①、产品码:一种产品有唯一的追溯二维码;产品码具有对应产品的基本信息,产品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企业、生产地址、产品名称;
②、批次码: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二维码;批次码具有对应产品的批次信息及产品的基本信息;
③、单品码:一件最小包装单位的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单品码具有对应产品的批次信息及基本信息。
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S2的追溯二维码的流程管理具体如下:
(1)、生产企业申请;
(2)、监管端进行审核;
(3)、审核通过后,生成追溯二维码;
(4)、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通过企业端将产品的基本信息及生产信息与追溯二维码进行绑定;
(5)、产品流通环节,将产品的流通信息关联追溯二维码;
(6)、消费者通过追溯二维码追溯产品的完整精准全链条信息,便于消费者查验产品质量,放心消费。其中,产品的完整精准全链条信息包括从原材料、生产、赋码、检验报告、生成出库、流通各个环境的所有信息以及生产企业的信息,生产企业的信息包括营业执照信息、许可证信息、资质信息、荣誉信息及监管信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S4的产品赋码方式具体如下:
①、打印贴码:企业从追溯平台申请追溯二维码后,把生成的追溯二维码进行自主打印即可;打印后,通过人工贴到包装上;
②、产品标签赋码;
③、赋码设备赋码;
本实施例中产品标签赋码是针对批量打印产品标签的企业,具体为:
把追溯二维码设计到产品标签中,打印产品标签到公司或机器与追溯平台对接,直接调用追溯平台的二维码接口打印追溯二维码到产品标签上。
本实施例中赋码设备赋码是针对大型企业或单品码模式的企业,具体为:
在生产线的最后环节添加赋码设备;
追溯平台支持多种赋码设备进行赋码,提供统一的接口对接赋码设备;
通过赋码设备对产品进行自动赋码。
本实施例中对于单品码模式下的追溯二维码分为单品码和箱码,单拼码是最小包装单位,箱码是生产企业和中间流通企业的最小销售单位,箱码的引入将会大大减少后面环节的工作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2:3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62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