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910864635.9
  • 20190910
  • CN110717315A
  • 20200121
  •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刘忠华
  • G06F40/166
  • G06F40/166 G06F40/117 G06F40/186 G06N20/00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033号平安金融中心12、13、38、39、40层
  • 广东(44)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魏学昊
摘要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属于业务过程优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当监测到批改申请书模板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根据所有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标识码点阵;根据标识码点阵判断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将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进行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本公开通过预先高效、准确验证用户申请的修改数据组合,有效提高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的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智能合约;

根据所述批改智能合约生成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所述组合验证模板包括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点阵;

将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序列与所述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序列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包括:

将所述标识码点阵的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得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

收集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组合的样本集,所述样本集中每个样本事先标定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将所述样本集中每个样本的标识码点阵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得到每个样本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当存在有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不一致,则调整机器学习模型的系数,直到一致;

当所有的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一致,训练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包括:当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对应的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组合时,获取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

将所述修改提示发送给所述用户,以使得所述用户根据所述修改提示修改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包括:

获取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和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

8.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来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业务过程优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系统数据批改就是对目标系统中的多个数据进行一次性批量修改的操作。

目前,用户在进行系统数据的批改中,通常有用户自行选定一些想要修改的数据,向系统管理方等官方进行申请,有官方进行校准申请的数据是否合适。由于系统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用户选定的数据经常存在少选或者多选等各种各样的情况,这样在进行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时,存在用户官方之间多次的申请,这样导致审核人员的工作负荷高,且造成系统数据的批改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案,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高效、准确验证申请的修改数据的组合的情况下,有效提高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的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智能合约;

根据所述批改智能合约生成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所述组合验证模板包括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点阵;

将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序列与所述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序列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包括:

将所述标识码点阵的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得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

收集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组合的样本集,所述样本集中每个样本事先标定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将所述样本集中每个样本的标识码点阵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得到每个样本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当存在有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不一致,则调整机器学习模型的系数,直到一致;

当所有的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一致,训练结束。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包括:当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对应的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组合时,获取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

将所述修改提示发送给所述用户,以使得所述用户根据所述修改提示修改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包括:

获取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和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程序来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及装置。首先,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通过自动获取可以由用户进行可修改数据选定的批改申请书模板,可以由用户高效、准确的选定想要修改的数据,同时可以利用批改申请书模板高效地生成批改申请书。

其次,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此时可以利用预设数据标识码准确地表示用户选定的数据,进而可以在后续步骤中根据简单的标识码高效地验证用户选定的数据。

然后,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通过将所有预设数据标识码自动归位到点阵中的目标位置,可以得到标识码点阵,通过标识码点阵中各个标识码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准确反映各个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进而在后续步骤中可以准确根据标识码点阵验证目标可修改数据。

然后,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通过简单的标识码点阵,可以清楚的反映所有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有效降低了对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进行验证时梳理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的工作负荷,进而有效提高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验证的效率。

然后,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在判断到用户选择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将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显示在数据批改申请模板中预定位置,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标准的第一批改申请书;当用户在第一批改申请书送通过电子签名确认后,可以得到提交的第二批改申请书,在后续步骤中进行系统数据批量修改。

最后,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通过将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进行批改申请书审核的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由于第二批改申请书中的目标修改数据经过提前校验,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上审核第二批改申请书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示出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的应用场景示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一种批改申请书模板获取方法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装置的方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的电子设备示例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该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可以运行于的服务器,也可以运行于服务器集或云服务器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求在其他平台运行本发明的方法,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参考图1所示,该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步骤S120,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步骤S130,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步骤S140,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步骤S150,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步骤S160,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上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中。首先,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通过自动获取可以由用户进行可修改数据选定的批改申请书模板,可以由用户高效、准确的选定想要修改的数据,同时可以利用批改申请书模板高效地生成批改申请书。其次,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此时可以利用预设数据标识码准确地表示用户选定的数据,进而可以在后续步骤中根据简单的标识码高效地验证用户选定的数据。然后,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通过将所有预设数据标识码自动归位到点阵中的目标位置,可以得到标识码点阵,通过标识码点阵中各个标识码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准确反映各个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进而在后续步骤中可以准确根据标识码点阵验证目标可修改数据。然后,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通过简单的标识码点阵,可以清楚的反映所有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有效降低了对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进行验证时梳理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的工作负荷,进而有效提高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验证的效率。然后,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在判断到用户选择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将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显示在数据批改申请模板中预定位置,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标准的第一批改申请书;当用户在第一批改申请书送通过电子签名确认后,可以得到提交的第二批改申请书,在后续步骤中进行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最后,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通过将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进行批改申请书审核的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由于第二批改申请书中的目标修改数据经过提前校验,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上审核第二批改申请书的效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中的各步骤进行详细的解释以及说明。

在步骤S110中,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在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所示,当用户终端202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用户终端202通过向服务器201发送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的获取请求后,接收服务器201返回的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也可以是用户终端202自动从服务器201上爬取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其中,服务器201可以是任何具有执行程序指令功能、数据存储功能终端,例如服务器、云服务器、电脑等,用户终端202可以是任何具有指令执行功能的终端,例如手机、电脑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系统的批改就是对目标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等进行批量修改的操作。在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由于批改请求中包含了目标系统的例如名称等标识,然后就可以通过该标识准确的查到与该标识关联的批改申请书模板。其中,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这样可以由用户直接在批改申请书模板上的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方便、准确的选定想要修改的数据。例如,在通过在手机触屏中显示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进行点击等操作,选定想要修改的数据对应的选定按钮。通过自动获取可以由用户进行可修改数据选定的批改申请书模板,可以由用户高效、准确的选定想要修改的数据,同时可以利用批改申请书模板高效地生成批改申请书。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包括:

步骤310,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智能合约;

步骤320,根据所述批改智能合约生成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目标系统的批改智能合约就是设定了目标系统中信息、数据等修改权限的智能合约。其中,批改智能合约是根据不同的系统的修改权限个性化建立的,例如,通过收集不同的系统模板上可修改信息所在的位置以及可修改信息的标识,对可修改信息设置可修改的权限,就可以得到针对不同的系统的修改权限合约,也就是批改智能合约。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通过批改请求中的目标系统的标识,可以准确的查到与该标识关联的批改智能合约,进而获取到目标系统的批改智能合约。进而,根据批改智能合约中的修改权限就可以准确的生成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例如,在预设的空白批改申请书模板上通过在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显示智能合约中约定的目标系统可修改数据的修改该选定复选框等。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每个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获取的准确性。

在步骤S120中,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在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监测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就是例如监测到用户通过在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进行点击等操作选定了想要修改的几个可修改数据后,通过确认按钮等确认后发送的选定确认信号,进而监测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就是预先为每个可修改数据设定的例如数据编号等唯一对应的标识码。标识码通过简单数字等代替目标可修改数据。所以可以利用预设数据标识码准确地表示用户选定的数据,进而可以在后续步骤中根据简单的标识码高效地、准确地验证用户选定的数据。

在步骤S130中,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在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标识码点阵就是由多个标识码按照预定的位置进行排列布置后得到点阵。通过为每个标识码设定空白点阵中的位置,在获取到所有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所有的预设数据标识码后,将所有的预设数据标识码归位到空白点阵中每个标识码对应的位置,就可以准确地生成与所有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这样通过标识码点阵中各个标识码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准确反映各个标识码之间的组合关系,标识码在空白点阵中的位置可以是至少一个,例如1个、2个、...、10个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标识码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这样在后续步骤中可以利用标识码点阵验证高效、准确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

在步骤S140中,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在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简单的标识码点阵,可以清楚的反映所有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例如,在标识码点阵中的某个可修改数据与关联的位需要修改的可修改数据的位置为三角形,可以通过该三角形关系准确地反映上述可修改数据的组合关系。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了对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进行验证时梳理目标可修改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的工作负荷,通过标识码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快速验证,进而有效提高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验证的效率。其中,判断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方法可以是例如将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标识码点阵与预设的合理组合可修改数据的标识码点阵进行对比,当两个点阵一致时判断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所述组合验证模板包括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点阵;

将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序列与所述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序列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就是存储了各种不合理组合标识码点阵的点阵模板。通过将用户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点阵与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中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点阵分别进行对比,可以在用户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点阵与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中某个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点阵一致时,判断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同时,在用户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点阵与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中所有不合理组合验证标识码点阵都不一致时,判断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这样通过预设修改组合验证模板可以准确地判断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包括:

将所述标识码点阵的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得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将标识码点阵的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即将标识码点阵的例如多维向量等可以输入机器学习模型的格式的数据输入预先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自动对标识码点阵进行分析判断,准确、高效地得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

收集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组合的样本集,所述样本集中每个样本事先标定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将所述样本集中每个样本的标识码点阵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得到每个样本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

当存在有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不一致,则调整机器学习模型的系数,直到一致;

当所有的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一致,训练结束。

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组合的样本就是目标系统中可修改数据的所有组合的样本,每个样本由专家的事先标定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通过将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组合的样本集中每个样本的标识码点阵数据输入机器学习模型,不断的根据输出结果调整模型的系数,当所有的样本在输入机器学习模型后得到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与对样本事先标定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一致,训练结束。这样可以准确地训练得到用于输出每个样本的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的机器学习模型。

在步骤S150中,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在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在判断到用户选择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将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显示在数据批改申请模板中预定位置,不显示没有选定的可修改数据,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到标准的第一批改申请书;然后,当用户在第一批改申请书送通过电子签名确认后,可以得到提交的第二批改申请书,进而在后续步骤中进行系统数据批量修改。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包括:

获取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和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

通过获取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后,根据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和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可以共同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提高批改申请书的可阅读理解性。其中,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的方法可以是将所有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按照每个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的大小由小到大排列在批改申请模板上得到。

在步骤S160中,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在本示例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进行批改申请书审核的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由于第二批改申请书中的目标修改数据经过提前校验,可以有效提高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上审核第二批改申请书的效率。

在本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包括:当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对应的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组合时,获取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

将所述修改提示发送给所述用户,以使得所述用户根据所述修改提示修改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

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就是例如用户选定的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中某个数据不可修改或者多选的提示。通过在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组合时,从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的判断结果中可以获取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提示,进而将修改提示发送给所述用户,可以使得用户根据修改提示修改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有效提高目标可修改数据的组合的修改效率。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系统数据批量修改装置。参考图4所示,该系统数据批量修改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10、第二获取模块420、第一生成模块430、判断模块440、第二生成模块450以及发送模块460。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410可以用于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

第二获取模块420可以用于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

第一生成模块430可以用于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

判断模块44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

第二生成模块450可以用于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

发送模块460可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上述系统数据批量修改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已经在对应的系统数据批量修改方法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500。图5显示的电子设备5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5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5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5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520和处理单元510)的总线5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5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5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5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S110:当接收到用户对目标系统的批改请求时,获取所述目标系统的批改申请书模板,所述批改申请书模板包括所述目标系统的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S120:当监测到所述可修改数据选定区域中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被选定,获取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的预设数据标识码;步骤S130:根据所有所述预设数据标识码,生成与所有所述目标可修改数据对应的标识码点阵;步骤S140:根据所述标识码点阵,判断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是否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步骤S150:当不存在不合理修改组合时,根据所述被选定的目标可修改数据生成第一批改申请书,以使得所述用户对所述第一批改申请书进行电子签名,得到第二批改申请书;步骤S160:将所述第二批改申请书发送到系统数据批改授权终端,以使得批改授权后对所述多个目标可修改数据进行批量修改。

存储单元5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5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5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5203。

存储单元5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5205的程序/实用工具5204,这样的程序模块5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5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5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客户能与该电子设备5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5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5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5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5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560通过总线530与电子设备5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5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6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6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客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客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客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客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10:1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5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