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1R19/15 G01R31/02 G01R1/30
1.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探针A,控制芯片U,三 极管VT1,正极与控制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DI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 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 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 管VT1的基极和探针A之间的稳频电路,正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稳频电路相连 接的电容C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控制芯片U的CONT管脚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以 及与控制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指示驱动电路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的RE管脚与稳频电 路相连接、其THRE管脚和其CONT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与指示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 地、VCC管脚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 扰抑制电路由放大器P3,放大器P4,三极管VT4,三极管VT5,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 接、正极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容C6,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T5 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 接的电容C7,P极与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4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串接 在放大器P4的负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1,P极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 R10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 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8组成;所述放大器P3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 接、负极接地、其输出端则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4的正极与放大器P3 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控制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 接;所述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 频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负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探针A相连接的电容 C1,P极经电位器R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 的二极管D2,N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1,串接在放大器P2的正极和 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2,以及串接在放大器P2的输出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3组 成;所述放大器P2的正极与电位器R1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 放大器P1的负极与其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控制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 示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和控制芯片U的OUT管脚之间 的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之间的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 VT3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之间的指示灯VL,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 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和电容C5的 负极之间的电阻R8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 制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
随着家用电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越来越重视,为了提高用 电安全,人们通常采用漏电检测仪对供电回路或家用电器进行漏电检测。然而,现有的漏电 检测仪所采用的漏电检测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即现有的漏电检测系统在对信号进行处理 时无法确保信号的稳定性,严重影响漏电检测仪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漏电检测系统稳定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干扰 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现实:一种基于干扰抑制电路的漏电检测系统, 主要由探针A,控制芯片U,三极管VT1,正极与控制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 的DI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3 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 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和探针A之间的稳频电路,正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 连接、负极与稳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控制芯片U的CONT管 脚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以及与控制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的指示驱动电路组成;所述控 制芯片U的RE管脚与稳频电路相连接、其THRE管脚和其CONT管脚相连接、其GND管脚与指示 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VCC管脚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干扰抑制电路由放大器P3,放大器P4,三极管VT4,三极管VT5,负极 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正极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容C6,串接在三极管 VT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T5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9,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 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7,P极与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4的负 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串接在放大器P4的负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1,P极与放大器P4的 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以及正极与三极 管VT5的基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8组成;所述放大器P3的正极与 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其输出端则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放大 器P4的正极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控制 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所述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入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稳频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负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相连接、正极与探针 A相连接的电容C1,P极经电位器R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1的 输出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2,N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P极接地的二极管D1,串接在放大 器P2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2,以及串接在放大器P2的输出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之 间的电阻R3组成;所述放大器P2的正极与电位器R1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2的负 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与其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控制芯片U的RE管脚相连 接。
所述指示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和控制芯片 U的OUT管脚之间的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之间的电阻 R7,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之间的指示灯VL,正极与三极管VT2 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5,以及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发 射极和电容C5的负极之间的电阻R8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 接。
所述控制芯片U为NE555集成芯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对探针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的频率更加稳定,极大的提高 了本发明的检测精度。
(2)本发明采用NE555集成芯片并结合简单的外围电路,降低了本发明的能耗。
(3)本发明可以对电平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消除干扰信号对本发明的影 响,提高本发明的检测精度。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干扰抑制电路的结构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 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探针A,控制芯片U,三极管VT1,正极与控制芯片U的RE管 脚相连接、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DIS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3,负极与控制芯片U的GND管脚相连 接、正极经电阻R5后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 极与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和探针A之间的稳频 电路,正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与稳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 发射极和控制芯片U的CONT管脚之间的干扰抑制电路,以及与控制芯片U的OUT管脚相连接 的指示驱动电路组成;所述控制芯片U的RE管脚与稳频电路相连接、其THRE管脚和其CONT管 脚相连接、其GND管脚与指示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VCC管脚接电源。为了更好的实施 本发明,所述控制芯片U优选NE555集成芯片来实现。
其中,所述稳频电路由放大器P1,放大器P2,电位器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 容C1,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组成。
连接时,电容C1的负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相连接、其正极与探针A相连接。二极管 D2的P极经电位器R1后与电容C1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4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 接。二极管D1的N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相连接、其P极接地。电阻R2串接在放大器P2的正极和 输出端之间。电阻R3串接在放大器P2的输出端和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所述放大器P2的正 极与电位器R1的控制端相连接、其负极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与其 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控制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
另外,所述指示驱动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 C5以及指示灯VL组成;
连接时,电阻R6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和控制芯片U的OUT管脚之间。电阻R7串接 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之间。指示灯VL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和 控制芯片U的VCC管脚之间。电容C5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控制芯片 U的GND管脚相连接。电阻R8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发射极和电容C5的负极之间。所述三极管 VT3的基极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干扰抑制电路由放大器P3,放大器P4,三极管VT4,三极管VT5,电 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6,电容C7,电容C8,二极管D4以及二极管D5组成。
连接时,电容C6的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其正极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 输入端并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VT4的发射极和三极管VT5的 发射极之间。电容C7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 接。二极管D4的P极与放大器P3的负极相连接、其N极与放大器P4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1串 接在放大器P4的负极和输出端之间。二极管D5的P极与放大器P4的输出端相连接、其N极经 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8的正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其负极 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
同时,所述放大器P3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其输出端则 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4的正极与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 作为该干扰抑制电路的输出端并与控制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
当探针A探测到有电流时,即出现漏电时,探针A将电平信号输送给后续的电路进 行处理,控制芯片U感知到电平信号后其OUT管脚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导 通,这时指示灯VL被点亮。当探针A没有探测到电流时,即没有出现漏电时,控制芯片U的OUT 管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3不导通,指示灯VL不亮。
本发明可以对探针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的频率更加稳定,并且可以对电 平信号中的干扰信号进行抑制,消除干扰信号对本发明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本发明的检 测精度。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本文发布于:2023-04-01 14:50: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4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