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510468264.4
  • 20150801
  • CN105055506A
  • 20151118
  • 青岛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不公告发明人
  • A61K36/53
  • A61K36/53 A61K36/899 A61K9/06 A61P17/02

  •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正阳路205号1号楼办公825室
  • 山东(37)
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该膏剂主要是由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天花粉、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按照一定的配伍关系制备而成。尤其是还加入一定重量份配比的高粱泡叶和狗牙根。诸药相合具有提脓祛腐,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活络,凉血消肿,生肌排脓之功效,既促使局部疮面脓液分泌增多,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软化,出现溶解、脱落,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又可促进上皮、肉芽组织生长。本发明膏剂药性更加平和,无刺激性腐蚀性;避免了手术和长期用药之苦,为压疮患者减轻了痛苦,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容易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石见穿、红扁 藤、皂角刺、天花粉、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按照一定的配伍关系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天 花粉、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按照一定的配伍关系制备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 石见穿9-14份、红扁藤18-23份、皂角刺16-19份、天花粉11-16份、垂盆草14-17份、蒲公英14-17 份、败酱草9-15份、高梁泡叶7-11份、狗牙根11-16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 石见穿10份、红扁藤20份、皂角刺18份、天花粉12份、垂盆草15份、蒲公英15份、败酱草10 份、高梁泡叶10份、狗牙根15份。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见穿、 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根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 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10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3-5倍煎煮 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60℃测),加入乙醇 使含醇量达40-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粉碎备用。 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14-18份凡士林、 30-40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 药膏。

说明书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

背景技术

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医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 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 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其常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II期以上褥疮往往迁延不愈、复发率高, 及护理十分棘手,常因感染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西医理论认为形成褥疮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因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剪切力通 过作用于深层皮肤,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同时外部对局部皮肤长时间的压迫,超过正常皮 肤毛细血管压,导致相关区域的血供受阻,造成组织缺血,若压迫持续存在,即造成局部组 织坏死这一不可逆的改变,导致褥疮的形成。其好发于骶尾、肘踝、背脊等易受压部位,以 皮肤破溃、伤口经久不愈为特征。

褥疮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普通一期褥疮到三期褥疮,很多方法都是有效的,但 对于四期褥疮,特别是溃烂严重深可见骨的褥疮,常规方法可能效果不明显,在褥疮的 上西医多采用常规消毒,单一抗生素或其他杀菌剂涂敷,由于这些药物对创面有较强的 刺激,且抗菌药物在表面停留时间短,腐败坏死组织不能清除,不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 面愈合,病程较长,整体疗效不理想,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煨脓长肉”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独特的经验治法。中医学认为,脓是由皮肉之间热盛肉 腐蒸酿而成,也是由气血所化生。《外科全生集》曰:“毒之化必由脓,脓之来必由气血。” 经外用中药“煨”出之脓,并不是坏死组织溶解而产生的脓液,而是感染创面的正常代谢产 物,是机体气血旺盛,正胜于邪,托毒外出,促进创口愈合的好现象。

有关煨脓长肉的论述,最早载于《外科启玄·明疮疡宜贴膏药论》:“在凡疮毒已平, 脓水来少,开烂已定,或少有疼痒,肌肉未生,若不贴其膏药,赤肉无其遮护,风冷难以抵 挡,故将太乙膏等贴之则煨脓长肉,风邪不能侵,内当补托里,使其气血和畅,精神复旧, 至此强壮,诸疮岂能致于败坏乎?”煨脓长肉主要用于疮毒脓泻后,新肉不长时,经外敷膏药, 托脓拔毒外出,促进创口生长愈合,其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提脓祛腐拔毒,增加局部脓液的 渗出;二是渗出的脓液有助于创面肉芽、表皮的生长,其关键是祛瘀,其作用机理为增强创 面的抗感染,促进局部微循环及创面血管再生,促进细胞增生、分化。而现在从免疫学角度 研究,发现中草药的作用不同于抗生素,可能从调整机体、增强抗病能力方面起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历代医家中医特疮疡的基础上,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逐渐完善总 结煨脓理论体系,在祛腐生肌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 该中药膏剂可以维护和调动了机体的再生本能,改善组织再生环境,既符合湿性环境愈合的 理论,又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石见穿、红扁藤、 皂角刺、天花粉、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按照一定的配伍关系制备而成。

优选地,本发明中药膏剂,主要是由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天花粉、垂盆草、蒲公 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根按照一定的配伍关系制备而成。

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动物学实验发现,加入一定重量份配比的高梁泡叶和狗牙根,在褥疮 愈合过程中肉芽能更好地填充组织缺损,并正常生长,促使表皮正常爬行,进而加速创面愈 合。

优选地,本发明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中药材制备而成:石见穿 9-14份、红扁藤18-23份、皂角刺16-19份、天花粉11-16份、垂盆草14-17份、蒲公英14-17份、 败酱草9-15份、高梁泡叶7-11份、狗牙根11-16份。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本发明中药膏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制备而成: 石见穿10份、红扁藤20份、皂角刺18份、天花粉12份、垂盆草15份、蒲公英15份、败酱草10 份、高梁泡叶10份、狗牙根15份。

方中:红扁藤消肿拔毒,皂角刺消肿托毒,二药伍用提脓祛腐力强,为君药。蒲公英清 热解毒,消肿散结;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二药伍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消痈排脓,二药伍用,既助君药散结排脓,又清热解毒,为臣药。石见穿活血化瘀,清热利 湿,散结消肿,助臣药活血化瘀,散结消肿;垂盆草清热解毒,渗湿排脓;高梁泡叶清热凉 血解毒;狗牙根祛风活络,凉血解毒,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五药合用,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生肌排脓,活络,为佐药。诸药相合具有提脓祛腐,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 活络,凉血消肿,生肌排脓之功效,既促使局部疮面脓液分泌增多,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软 化,出现溶解、脱落,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又可促进上皮、肉芽组织生长。煨脓生肌力强。

方中各药材组分在《中国药典》等典籍中论述如下:

石见穿:【性味】味辛;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 利湿;散结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毒血痢;淋痛;带 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

红扁藤:【性味】甘;涩;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消肿拔毒。主疮痈疖肿。

皂角刺:【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 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本草汇言》:皂荚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 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

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生津, 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垂盆草:【炮制】除去泥沙杂质,干品切段。【性味】甘、淡,凉。【归经】归肝、 胆、小肠经。【功能主治】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 慢性肝炎。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 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 淋涩痛。

败酱草:【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性味】辛、苦,凉。【归经】入胃、大肠、 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 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高梁泡叶:【性味】甘;苦;平。【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 疗疮。主感冒发热;咳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瘰疬溃烂;皮肤糜烂;黄水疮。

狗牙根:【性味】苦;微甘;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凉血止血; 解毒。主风湿痹痛;半身不远;劳伤吐血;鼻衄;便血;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还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临床护理上用于四期褥疮的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 下步骤:将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根加水 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5-10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药材 重量份的3-5倍煎煮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 (6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0-5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 成干浸膏,粉碎备用。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 加入14-18份凡士林、30-40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 到本发明所述的中药药膏。

以下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试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皮肤毒性试验:一次限量试验法,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g,将本发 明实施例1获得的膏剂,一次经皮涂抹5000mg/kg体重剂量,观察15天,未发现明显中毒 症状、无死亡,动物大体解剖未见异常,判断本发明的膏剂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 毒级。

过敏试验:取健康白豚鼠18只,体重270±25g,雌雄兼用,试验前剔除两侧背毛, 每侧3*3cm,随机分为试验组、空白对照组(基质)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用2,4-二硝基 氯苯,致敏用1%浓度,激发用0.1%浓度。取本发明实施例2的膏剂涂抹于背部去毛区, 隔日1次,共3次。于末次接触后14天,在背部同一区域涂抹本品一次,6h后去除药品后 即刻观察,并于24,48,72h观察有无过敏反应。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用同法激发接 触和观察。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皮肤在致敏1小时后即出现局限性红斑和轻微水肿, 24小时过敏反应症状加重,并有硬结形成,致敏率为100,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皮肤 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症状,致敏率为0。说明,本发明的药物不具有致敏性。

临床观察试验:

1.一般资料:全部8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外科、综合内科住院患者, 均符合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分期中的Ⅳ期压疮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 组40例,年龄51~75岁,平均(58.9±6.5)岁;溃疡面3cm*2cm*2cm~ 12cm*10cm*2.5cm,平均(64.68±12.66)cm3;病程0.5~5年,平均2.5±1.3年。对照组 40例,年龄52~77岁,平均(60.4±7.3)岁;溃疡面2.5cm*2cm*2cm~12.5cm*11cm*2.5cm, 平均(62.46±10.34)cm3;病程0.5~5年,平均2.1±1.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与方法

2.1护理方法:将患者安置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内,定时翻身并注意保持躯体 稳定。患者均设翻身登记卡,详细记录翻身时间、皮肤颜等,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气 圈、棉垫等,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减少刺激性因素包括随时更换大小便失禁者衣 裤和被褥,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揉搓,保护皮肤完整性。指导家属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增加 蛋白质类食物摄入,根据病情需要鼓励患者补充鲜牛奶、鱼、肉粥、蔬菜等易消化吸收的 食物。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思维清晰的患者往往情绪低落,操作时与其亲切交谈,介绍疮 面的情况、增加其信心、减轻自卑感。

2.2方法:两组均积极原发病,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

对照组:应用传统疗法。首先用过氧化氢清洗创面,碘伏消毒,尽量去除坏死组 织,达到创面新鲜红润出血丰富为标准,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碘伏消毒,灭菌纱布覆盖, 每日1次。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中药膏用棉签涂抹于患处,然后用纱布将药膏加压包 扎,以利于油纱与创面紧密贴敷,渗出物较多时,可每日换药1-2次,渗出物较少时,可隔 日换药。

2组均7d为1个疗程,观察4个疗程判断疗效。

3.疗效标准:参照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 外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制定疗效分级标准。痊愈:新 鲜肉芽组织全部长出,溃疡面愈合;显效:创面缩小≥75%,肉芽组织新鲜,无脓性分泌物 或减少明显;有效:25%<创面缩小<75%,肉芽组织较新鲜,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无效: 创面缩小≤25%,前后溃疡面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5.结果

5.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组痊愈9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92.5%, 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典型病例:患者马某,男性,43岁,尾骶部皮肤溃烂3年余,近数月来局部皮肤疼痛流 脓液不断,疮口大而深(创面直径约3~4cm,深2cm,周围皮肤空壳),秽臭,创口胬肉 外翻,不能平坐,睡眠时不能平卧,只能侧着身子睡,痛苦不堪。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 药膏1个月,褥疮趋向好转,创面脓液减少,疼痛已减轻,肉芽略转鲜活,全身情况明显 改善,局部流脓已尽,创面愈合,肤正常,再继续巩固1个月,完全康复。

总之本发明中药膏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诸药相合具有提脓祛腐,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活络,凉血消肿,生肌排脓之功 效;

2.经皮肤和创面对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机能,使创口脓液渗出 增多,载邪外出,既促使局部疮面脓液分泌增多,干性坏死组织或焦痂软化,出现溶解、脱 落,促使疮面基底部暴露;又可促进上皮、肉芽组织生长;

3.与含有重金属的提脓祛腐药药相比,本发明膏剂药性更加平和,无刺激性腐蚀性;

4.避免了手术和长期用药之苦,为压疮患者减轻了痛苦,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任何 毒副作用,容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 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处方:石见穿10份、红扁藤20份、皂角刺18份、天花粉12份、垂盆草15份、蒲公英15份、 败酱草10份、高梁泡叶10份、狗牙根15份。

制备方法:将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 根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7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 药材重量份的4倍煎煮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 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 粉碎备用。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15份 凡士林、33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 中药药膏。

实施例2

处方:石见穿13份、红扁藤23份、皂角刺18份、天花粉15份、垂盆草14份、蒲公英16份、 败酱草15份、高梁泡叶10份、狗牙根12份。

制备方法:将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 根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9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 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 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3%,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 粉碎备用。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由16 份凡士林、36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 的中药药膏。

实施例3

处方:石见穿12份、红扁藤18份、皂角刺16份、天花粉14份、垂盆草14份、蒲公英14份、 败酱草13份、高梁泡叶7份、狗牙根11份。

制备方法:将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 根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 药材重量份的4倍煎煮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60℃ 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7%,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 粉碎备用。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由14 份凡士林、33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 的中药药膏。

实施例4

处方:石见穿14份、红扁藤20份、皂角刺19份、天花粉16份、垂盆草15份、蒲公英14份、 败酱草15份、高梁泡叶11份、狗牙根11份。

制备方法:将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 根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10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 药材重量份的5倍煎煮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0℃ 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 粉碎备用。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由16 份凡士林、40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 的中药药膏。

石见穿9-14份、红扁藤18-23份、皂角刺16-19份、天花粉11-16份、垂盆草14-17份、蒲公 英14-17份、败酱草9-15份、高梁泡叶7-11份、狗牙根11-16份。

实施例5

处方:石见穿12份、红扁藤22份、皂角刺17份、天花粉14份、垂盆草15份、蒲公英17份、 败酱草12份、高梁泡叶8份、狗牙根15份。

制备方法:将石见穿、红扁藤、皂角刺、垂盆草、蒲公英、败酱草、高梁泡叶、狗牙 根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为药材重量份的6倍,煎煮0.5-1.0小时,第二、三次加水为 药材重量份的4倍煎煮1.0-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60℃ 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42%,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成干浸膏, 粉碎备用。取天花粉干燥、粉碎,过500目筛备用;将上述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由14 份凡士林、35份香油,于70-80℃熬制30~4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 的中药药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 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10:3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3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