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
门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下垂门扇结构。
背景技术:
2.平开门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门结构,是指合页(铰链)装于门侧面、向内(左内开,右内开)或向外开启(左外开,右外开)的门,主要由
门框、合页、门扇、锁等组成。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整个门扇的重量都悬挂在合页上,导致合页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中,合页以及固定合页的螺栓易松动,进而促使门扇下垂,大大影响了平开门的正常使用,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下垂门扇结构,可对闭合下的门扇
本体进行有效支撑,分散门扇本体的重量,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下垂门扇结构,包括门框和内开式的门扇本体,
所述门扇本体的一侧通过若干合页与门框铰接、另一侧通过带有把手的锁具与门框锁合连接,所述门框内侧的顶边上设有第一承载件、靠近锁具的侧边的上下两端上均设有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结构相同且均由固定安装在门框上的底板以及水平固设在底板上且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承载板组成,所述门扇本体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搭接件、位于锁具所在侧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搭接件,所述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结构相同且均由固定安装在门扇本体上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一侧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水平固设在竖向支撑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上并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搭接板组成,在门扇本体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搭接件的两搭接板可分别搭接在第一承载件的两承载板上,所述第二搭接件的两搭接板可分别搭接在同端上的第二承载件的两承载板上。
5.优选的,所述底板和固定板均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相应的门框和门扇本体上。
6.优选的,所述门扇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珍珠岩防火芯板、铝蜂窝板、泡沫铝板和木饰面板组成。
7.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搭接件、第二搭接件和木饰面板的表面均设有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层。
8.优选的,所述门框由冷轧镀锌钢板制成。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当门扇本体处于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搭接件的两搭接板可分别搭接在第一承载件的两承载板上,两第二搭接件的两搭接板可分别搭接在同端上的第二承载件的两承载板上,以此可利用第一承载件和两第二承载件来将整个门扇本体有效支撑住,将整个门扇本体的重量有效分散到各个承载件上,减轻合页所承受的重量,从而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使得门扇本体不易下垂,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承载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承载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搭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搭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门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标号:1为门框,2为门扇本体,3为合页,4为把手,5为锁具,6为第一承载件,7为第二承载件,8为底板,9为承载板,10为第一搭接件,11为第二搭接件,12为固定板,13为竖向支撑板,14为搭接板,15为沉头螺栓,16为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层;其中,201为珍珠岩防火芯板,202为铝蜂窝板,203为泡沫铝板,204为木饰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8.如图1至6所示,一种防下垂门扇结构,包括门框1和内开式的门扇本体2,门扇本体2的一侧通过若干合页3与门框1铰接、另一侧通过带有把手4的锁具5与门框1锁合连接,使得门扇本体2可进行内开和闭合。合页3和锁具5均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详述;
19.门框1内侧的顶边上设有第一承载件6、靠近锁具5的侧边的上下两端上均设有第二承载件7,第一承载件6和第二承载件7结构相同且均由固定安装在门框1上的底板8以及水平固设在底板8上且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承载板9组成。门扇本体2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搭接件10、位于锁具5所在侧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搭接件11,第一搭接件10和第二搭接件11结构相同且均由固定安装在门扇本体2上的固定板12、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2一侧的竖向支撑板13以及水平固设在竖向支撑板13远离固定板12的一侧上并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搭接板14组成。在门扇本体2处于闭合状态下,第一搭接件10的两搭接板14可分别搭接在第一承载件6的两承载板9上,第二搭接件11的两搭接板14可分别搭接在同端上的第二承载件7的两承载板9上;
20.使用时,当门扇本体2处于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搭接件10的两搭接板14可分别搭接在第一承载件6的两承载板9上,两第二搭接件11的两搭接板14可分别搭接在同端上的第二承载件7的两承载板9上,以此可利用第一承载件6和两第二承载件7来将整个门扇本体2有效支撑住,将整个门扇本体2的重量有效分散到各个承载件上,减轻合页3所承受的重量,从而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使得门扇本体2不易下垂,更加实用。
21.在本实施例中,底板8和固定板12均通过沉头螺栓15固定在相应的门框1和门扇本体2上,以保证各个承载件和搭接件的安装稳固,且不影响使用。
22.在本实施例中,门扇本体2由内向外依次由珍珠岩防火芯板201、铝蜂窝板202、泡沫铝板203和木饰面板204组成。珍珠岩防火芯板201、铝蜂窝板202、泡沫铝板203和木饰面板204均为现有材料,珍珠岩防火芯板201具有质轻、环保、防火、防潮、耐腐蚀、隔热、吸音等性能特点,铝蜂窝板202具有优良的减震、隔音、防火、耐腐蚀、环保、重量轻、方便运输等性能特点,泡沫铝板203具有轻质、高比刚度、不燃烧、高阻尼减震及冲击能量吸收率、良好的
隔音吸声以及优良的电磁屏蔽等性能,木饰面板204则能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使得通过珍珠岩防火芯板201、铝蜂窝板202、泡沫铝板203和木饰面板204的相互配合,可在有效保证整个门扇本体2的防火保温、隔音减震、耐腐耐用的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轻整个门扇本体2的重量,以此可进一步减轻合页3所承受的负担,更有利于防止门扇本体2的下垂,使整个门扇本体2更加实用。
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件6、第二承载件7、第一搭接件10、第二搭接件11和木饰面板204的表面均设有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层16,可进一步提高各个承载件、搭接件以及整个门扇本体2的防腐耐久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24.在本实施例中,门框1由冷轧镀锌钢板制成,使得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上漆性、成形性及点焊性,更便于使用。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当门扇本体2处于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搭接件10的两搭接板14可分别搭接在第一承载件6的两承载板9上,两第二搭接件11的两搭接板14可分别搭接在同端上的第二承载件7的两承载板9上,以此可利用第一承载件6和两第二承载件7来将整个门扇本体2有效支撑住,将整个门扇本体2的重量有效分散到各个承载件上,减轻合页3所承受的重量,从而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使得门扇本体2不易下垂,更加实用。此外,通过由珍珠岩防火芯板201、铝蜂窝板202、泡沫铝板203和木饰面板204相互配合形成的门扇本体2,可在有效保证整个门扇本体2的防火保温、隔音减震、耐腐耐用的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有效减轻整个门扇本体2的重量,以此可进一步减轻合页3所承受的负担,更有利于防止门扇本体2的下垂,使整个门扇本体2更加实用。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下垂门扇结构,包括门框和内开式的门扇本体,所述门扇本体的一侧通过若干合页与门框铰接、另一侧通过带有把手的锁具与门框锁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内侧的顶边上设有第一承载件、靠近锁具的侧边的上下两端上均设有第二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结构相同且均由固定安装在门框上的底板以及水平固设在底板上且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承载板组成,所述门扇本体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搭接件、位于锁具所在侧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搭接件,所述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结构相同且均由固定安装在门扇本体上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一侧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水平固设在竖向支撑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上并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搭接板组成,在门扇本体处于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搭接件的两搭接板可分别搭接在第一承载件的两承载板上,所述第二搭接件的两搭接板可分别搭接在同端上的第二承载件的两承载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垂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固定板均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相应的门框和门扇本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垂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珍珠岩防火芯板、铝蜂窝板、泡沫铝板和木饰面板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下垂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第一搭接件、第二搭接件和木饰面板的表面均设有环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重防腐涂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垂门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由冷轧镀锌钢板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下垂门扇结构,包括门框和门扇本体,门扇本体一侧通过若干合页与门框铰接、另一侧通过锁具与门框锁合,门框内侧的顶边上设有第一承载件、靠近锁具的侧边的上下两端上均设有第二承载件,第一、二承载件均由固装在门框上的底板以及水平固设在底板上且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承载板组成,门扇本体内侧的上部设有第一搭接件、位于锁具所在侧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搭接件,第一、二搭接件均由固装在门扇本体上的固定板、固连在固定板一侧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水平固设在竖向支撑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上并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搭接板组成。本实用新型可对闭合下的门扇本体进行有效支撑,降低合页的负担,使得门扇本体不易下垂,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
王小卫 张佳利 王平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河南太极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0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