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3P19/02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动拔管机,包括扳体和电机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扳体包括壳体(4)、蜗杆(5)、轴承(6)、止头螺钉(7)、固定板(8)、滚 针轴承(9)、定位圈(10)、钢球(14)、紧定螺钉(16)、蜗轮(17)等部件, 蜗杆(5)、轴承(6)、蜗轮(17)安装在壳体(4)内,蜗杆(5)两端分别 用轴承(6)定位,并与蜗轮(17)啮合,蜗杆(5)一端与电机主轴(13) 相连接:所述的蜗轮(17)分为外圈和内圈两部分,内圈开有一个多边形孔 洞,并与外圈固定成一个整体;与壳体(4)固定连接的固定板(8)嵌套在 定位圈(10)外,接触面设有钢珠(14),止头螺钉(7)拧装在固定板(8) 中,前端与钢珠(14)相接;定位圈(10)套在电机主轴(13)外并固定在 电机主体(12)上,其与电机主轴(13)的接触面设有滚针轴承(9)。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金属管更换修理用地工具,确切地说是一 种电动拔管机。
背景技术:现有的热交换器金属管所使用的更换修理工具,包括手动拔管机、 电动拔管机和液压拔管机。手动拔管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老式电动拔管机比 较笨重,拔头装卸时间长,效率也不够高:液压拔管机效率较高,但价格高,少 量换管工程难以选择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拔管速度快、效 率高,劳动强度低的电动拔管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电动拔管机,包括扳体和电机两个部 分,其特征在于:扳体包括壳体、蜗杆、轴承、止头螺钉、固定板、滚针轴承、 定位圈、钢球、紧定螺钉、弹性挡圈、蜗轮、挡圈等部件,蜗杆、轴承、蜗轮 安装在壳体内,蜗杆两端分别用轴承定位,并与蜗轮啮合,蜗杆一端与电机主轴 连接固定;所述的蜗轮分为外圈和内圈两部分,内圈开有一个多边形孔洞,并与 外圈固定成一个整体;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嵌套在定位圈外,接触面设有钢 珠,止头螺钉拧装在固定板中,前端与钢珠相接;定位圈套在电机主轴外并固定 在电机主体上,与电机主轴的接触面设有滚针轴承。
本实用新型完全改变电动拔管机的传统结构,采用蜗轮、蜗杆减速结构,加 大了蜗轮的扭矩,使拔管过程快速省力。与膨胀式拔管器配套使用时,只要将蜗 轮内圈套在拔管器的螺母外即可,省去了装卸拔头的时间,缩短了拔管时间,提 高了工作效率。扳体和电机之间由于定位圈上采用的钢珠结构,可以相互旋转, 选择合适的角度后,拧动止头螺钉顶住钢珠,实现定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拔管过程快、效率高,省时省力,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轴承端盖2.轴用弹性挡圈3.沉头螺钉4.壳体5.蜗杆6.轴承 7.止头螺钉8.固定板9.滚针轴承10.定位圈11.开槽盘头螺钉12.电 机主体13.电机主轴14.钢球15.内六角螺钉16.紧定螺钉17.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的蜗杆5、轴承6、蜗轮17安装在壳体4内,蜗 杆5两端分别用轴承6定位,并与蜗轮17啮合,蜗杆5一端与电机主轴13相连 接,另一端的轴承6由轴用弹性挡圈2定位,再用沉头螺钉3将轴承端盖1固定 在壳体4上。定位圈10套在电机主轴13上,二者之间通过滚针轴承9分隔,并 由开槽盘头螺钉11固定在电机主体12上。固定板8嵌套在定位圈10外,中间 夹有钢球14,并用内六角螺钉15与壳体4固定,止头螺钉7拧装在固定板8中, 其底部与钢球14接触。蜗轮17内圈开有一个六边形孔洞,并通过紧定螺钉16 与蜗轮17外圈固定在一起。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3:3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80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