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及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椅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及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2.折叠椅是一种具有折叠与展开两种状态的座椅,其折叠后体积减小,方便携带和收纳,广泛应用于家庭、户外或其他公共场所,由于其可折叠的便捷性,深受人们的青睐。折叠椅中一般包括有开合机构,在该开合机构上设置面板或布料来得到一把完整的折叠椅,开合机构的具体结构也就决定了折叠椅的折叠与展开方式。然而,现有的折叠椅往往在折叠时需要多次掰动开合机构上的多根连杆来进行折叠,由此导致折叠效率较低,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效率高的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件、两根第一连接棒、第一棒组和第二棒组,第一棒组和第二棒组均包括若干第二连接棒,安装件上沿虚拟弧线分布有若干连接轴,两根第一连接棒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两根第一连接棒分别通过滑槽与两端的连接轴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棒能够沿滑槽滑动,其余的每根连接轴上均转动设有第二连接棒且连接轴设于第二连接棒中部,第一棒组位于第二棒组左侧且第一棒组和第二棒组呈左右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具有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相互平行;第一棒组中的最外侧的第二连接棒的内端位于左侧的第一连接棒转动或移动的路径上,第一棒组中内侧的第二连接棒的内端位于其外侧的第二连接棒的转动路径上,第二棒组中的最外侧的第二连接棒的内端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棒转动或移动的路径上,第二棒组中内侧的第二连接棒的内端位于其外侧的第二连接棒的转动路径上;当从闭合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两根第一连接棒并将两根第一连接棒沿滑槽相向滑动,使得每根第二连接棒均转动至展开状态;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第二连接棒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或第一连接棒相抵,安装件上还设有用于使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保持在展开状态的固定机构。
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均能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当需要展开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时,双手分别手持两根第一连接棒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将两根第一连接棒沿滑槽进行相向滑动,两根第一连接棒使得第二连接棒发生转动直到每根第二连接棒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或第一连接棒相抵,即达到展开状态;收拢时,手持两根第一连接棒背向滑动使得第一连接棒与第二连接棒脱离后,所有的第二连接棒均可自由转动,此时再将两根第一连接棒相向转动即可将第一连接棒和第二连接棒调整至闭合状态,不管是闭合还是展开均只需手持第
一连接棒进行转动与滑动,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折叠与展开效率。
6.作为改进,每个第二连接棒上且靠近相邻第二连接棒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斜面,第一连接棒上且朝向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采用此种结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不仅能够在展开时对第二连接棒起到导向作用以确保第二连接棒能够顺利展开,也能利用其中的第一斜面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或第一连接棒相抵达到自锁作用。
7.作为改进,安装件包括底板和侧板,连接轴均设于底板上,侧板设于底板上,固定机构包括弹性件、调节旋钮和贴合部,每根第二连接棒上均设有贴合部,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第二连接棒上的贴合部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的贴合部相贴实现自锁,调节旋钮上同轴设有多边形部,侧板上设有与多边形部相匹配的多边形孔,调节旋钮活动插接在多边形孔内,当多边形部位于多边形孔内时,调节旋钮无法转动,弹性件插接在调节旋钮上且弹性件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连接棒连接;采用此种结构,通过沿轴向移动调节旋钮使得多边形部远离多边形孔后,此时调节旋钮可转动,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利用拉紧的弹性件固定两根第一连接棒后再将多边形部移动至多边形孔内,此时调节旋钮无法转动,使得弹性件将两根第一连接棒固定。
8.作为改进,底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板,调节旋钮上设有第二限位板,调节旋钮插接在第一限位板内,第一限位板位于第二限位板和多边形部之间;采用此种结构,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调节旋钮进行限位,防止沿轴向移动调节旋钮时,调节旋钮从多边形孔内脱出。
9.作为改进,第一连接棒上且远离第二连接棒的一端设有弧形面;采用此种结构,弧形面对侧板进行避让,防止第一连接棒转动时与侧板发生干涉。
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座椅,包括两组上述的开合机构,还包括若干连接杆,每根连接杆呈弧形且每根连接杆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开合机构上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棒或第二连接棒;采用此种结构,若干连接杆组成折叠座椅的框架,通过转动并滑动第一连接棒上的连接杆来折叠或展开折叠座椅,大大提高了折叠与展开的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展开状态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闭合状态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展开状态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安装件;101、底板;102、侧板;2、第一连接棒;3、第二连接棒;3-1、第一棒组;3-2、第二棒组;4、连接轴;5、滑槽;6、固定机构;61、弹性件;62、调节旋钮;63、贴合部;7、第一斜面;8、第二斜面;9、多边形部;10、多边形孔;11、第一限位板;12、第二限位板;13、弧形面;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及折叠座椅作详细说明。
18.实施例一:
19.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件1、两根第一连接棒2、第一棒组3-1和第二棒组3-2,第一棒组3-1和第二棒组3-2均包括若干第二连接棒3,安装件1包括底板101、侧板102以及顶板,本实施例中,底板101与顶板形状尺寸均相同并均为弧形,优选为半椭圆形,侧板102连接底板101与顶板的直径边使得安装件1呈壳体结构;安装件1上沿弧形分布有若干连接轴4,连接轴4均设于底板101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件1上沿虚拟弧线m分布有若干连接轴4;两根第一连接棒2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5,两根第一连接棒2分别通过滑槽5与两端的连接轴4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棒2能够沿滑槽5滑动,即两端的两根连接轴4分别设于两个滑槽5内,其余的每根连接轴4上均转动设有第二连接棒3且连接轴4设于第二连接棒3中部。
20.第一棒组3-1位于第二棒组3-2左侧且第一棒组3-1和第二棒组3-2呈左右对称设置,即第一棒组3-1中的第二连接棒3均位于第二棒组3-2中的第二连接棒3左侧;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具有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如图3所示,当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相互平行且若干第二连接棒3位于两根第一连接棒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指的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相互平行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状态,而实际使用过程中,闭合状态下的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因此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存在一定的角度偏移,并且此状态下,第二连接棒3与侧板102之间的距离自外向内逐渐减小,即越靠进第一连接棒2的第二连接棒3离侧板102越近,而两根第一连接棒2离侧板102最近,如图3所示,第一棒组3-1中的最外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左侧的第一连接棒2转动或移动的路径上,第一棒组3-1中内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其外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转动路径上,第二棒组3-2中的最外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棒2转动或移动的路径上,第二棒组3-2中内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其外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转动路径上;如此一来,当从闭合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时,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两根第一连接棒2并将两根第一连接棒2沿滑槽5相向滑动,两根第一连接棒2首先碰到最外侧的两根第二连接棒3,使得两根第二连接棒3向外侧转动,即右侧的第二连接棒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左侧的第二连接棒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两根最外侧的第二连接棒3转动时碰到其内侧的第二连接棒3,使得内侧的第二连接棒3亦发生转动,以此类推,使得所有的第二连接棒3均发生转动,即使得每根第二连接棒3均转动至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第二连接棒3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3或第一连接棒2相抵且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呈扇形分布在安装件1上,每个第二连接棒3上且靠近相邻第二连接棒3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斜面7,第一连接棒2上且朝向第二连接棒3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8。
21.如图2所示,安装件1上还设有用于使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保持在展开状态的固定机构6,固定机构6包括弹性件61、调节旋钮62和贴合部63,每根第二连接棒3上均设有贴合部63,当处于展开状态时,每根第二连接棒3上的贴合部63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3的贴合部63相贴实现自锁,本实施例中,贴合部63为第一斜面7或第二连接棒3的侧壁端面,如图1所示,最外侧的两根第二连接棒3的贴合部63为其的第一斜面7,内侧的第二连接棒3的贴合部63分别为本身上的其中一个第一斜面7和侧壁端面;调节旋钮62上同轴设有外凸的多边形部9,侧板102上设有与多边形部9相匹配的多边形孔10,即保证多边形部9卡入到
多边形孔10之后,多边形部9以及调节旋钮62无法转动,本实施例中,多边形部9和多边形孔10均为矩形,调节旋钮62活动插接在多边形孔10内,其中,调节旋钮62的一端露出在侧板102外侧,另一端穿过多边形孔10并位于底板101上方,当多边形部9位于多边形孔10内时,调节旋钮62无法转动,弹性件61插接在调节旋钮62上且弹性件61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连接棒2连接;通过沿轴向移动调节旋钮62使得多边形部9远离多边形孔10后,此时调节旋钮62可转动,此时转动调节旋钮62,弹性件61缠绕在调节旋钮62上,以此利用拉紧的弹性件61固定两根第一连接棒2后再将多边形部9移动至多边形孔10内,此时调节旋钮62无法转动,使得弹性件61将两根第一连接棒2固定,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1为扭簧。
22.在实际生产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选用的第二连接棒3的数量,再根据第二连接棒3和第一连接棒2的总数均匀分配展开状态下相邻的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之间的角度,再根据此时第一连接棒2与第二连接棒3之间的接触面确定第一斜面7和贴合部63的位置与角度,以本实施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棒3共计六根,即第二连接棒3和第一连接棒2的总数共计八根,期望展开状态下两根第一连接棒2处于水平状态,由此可得展开状态下,相邻第一连接棒2或第二连接棒3之间的角度约为25.7
°
,以此角度确认好每根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的角度,并且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的最外端沿半椭圆形分布,确定好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的位置后,将此时第一连接棒2与第二连接棒3的干涉部分进行切除,由此即得到了每个第二连接棒3上的部分第一斜面7和所有贴合部63的位置与角度,然后转动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至闭合状态,将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在此转动过程中与其他零件的干涉部分进行切除,保证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的正常转动,从而得到其余的第一斜面7以及其他的干涉避让区,例如第一连接棒2上且远离第二连接棒3的一端所设的弧形面13即为了防止第一连接棒2与侧板102之间的干涉。
23.如图2所示,底板101上设有第一限位板11,调节旋钮62上设有第二限位板12,调节旋钮62插接在第一限位板11内,第一限位板11位于第二限位板12和多边形部9之间,即图2中自下往上依次为调节旋钮62一端、多边形部9、第一限位板11和第二限位板12。
24.如图3所示为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的闭合状态,当需要展开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时,双手分别手持两根第一连接棒2转动至水平后再将两根第一连接棒2沿滑槽5进行相向滑动,两根第一连接棒2使得最外侧的两根第二连接棒3发生转动,进一步带动内侧的第二连接棒3转动,直到每根第二连接棒3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3或第一连接棒2相抵,即达到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收拢时,手持两根第一连接棒2背向滑动使得第一连接棒2与第二连接棒3脱离后,所有的第二连接棒3均可自由转动,此时再将两根第一连接棒2相向转动即可将第一连接棒2和第二连接棒3调整至闭合状态,不管是闭合还是展开均只需手持第一连接棒2进行转动与滑动,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折叠与展开效率。
25.实施例二:
2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折叠座椅,包括两组实施例一中的开合机构,两组开合机构呈上下设置,还包括若干连接杆14,每根连接杆14呈弧形且每根连接杆14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开合机构上的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棒2或第二连接棒3;若干连接杆14组成折叠座椅的框架,通过转动并滑动第一连接棒2上的连接杆14来折叠或展开折叠座椅,大大提高了折叠与展开的效率。
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件(1)、两根第一连接棒(2)、第一棒组(3-1)和第二棒组(3-2),所述第一棒组(3-1)和所述第二棒组(3-2)均包括若干第二连接棒(3),所述安装件(1)上沿虚拟弧线分布有若干连接轴(4),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棒(2)上均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槽(5),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棒(2)分别通过所述滑槽(5)与两端的所述连接轴(4)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棒(2)能够沿所述滑槽(5)滑动,其余的每根所述连接轴(4)上均转动设有所述第二连接棒(3)且所述连接轴(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棒(3)中部,所述第一棒组(3-1)位于所述第二棒组(3-2)左侧且所述第一棒组(3-1)和所述第二棒组(3-2)呈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棒(2)和所述第二连接棒(3)具有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当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棒(2)和所述第二连接棒(3)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棒组(3-1)中的最外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棒(2)转动或移动的路径上,所述第一棒组(3-1)中内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其外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转动路径上,所述第二棒组(3-2)中的最外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连接棒(2)转动或移动的路径上,所述第二棒组(3-2)中内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内端位于其外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转动路径上;当从所述闭合状态转动至所述展开状态时,往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棒(2)并将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棒(2)沿所述滑槽(5)相向滑动,使得每根所述第二连接棒(3)均转动至所述展开状态;当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每根所述第二连接棒(3)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或所述第一连接棒(2)相抵,所述安装件(1)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棒(2)和所述第二连接棒(3)保持在所述展开状态的固定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棒(3)上且靠近相邻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两端均设有第一斜面(7),所述第一连接棒(2)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1)包括底板(101)和侧板(102),所述连接轴(4)均设于所述底板(101)上,所述侧板(102)设于所述底板(101)上,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弹性件(61)、调节旋钮(62)和贴合部(63),每根所述第二连接棒(3)上均设有所述贴合部(63),当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每根所述第二连接棒(3)上的所述贴合部(63)均与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所述贴合部(63)相贴实现自锁,所述调节旋钮(62)上同轴设有多边形部(9),所述侧板(102)上设有与所述多边形部(9)相匹配的多边形孔(10),所述调节旋钮(62)活动插接在所述多边形孔(10)内,当所述多边形部(9)位于所述多边形孔(10)内时,所述调节旋钮(62)无法转动,所述弹性件(61)插接在所述调节旋钮(62)上且所述弹性件(61)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棒(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上设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调节旋钮(62)上设有第二限位板(12),所述调节旋钮(62)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板(11)内,所述第一限位板(1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12)和所述多边形部(9)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棒(2)上且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棒(3)的一端设有弧形面(13)。6.一种折叠座椅,包括两组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连接杆(14),每根所述连接杆(14)呈弧形且每根所述连接杆(14)上下两端分别连接
所述开合机构上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棒(2)或所述第二连接棒(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折叠座椅的开合机构,包括安装件、两根第一连接棒和若干第二连接棒,安装件上设有若干连接轴,两根第一连接棒上均设有滑槽,两端的两根连接轴分别设于两个滑槽内,其余的每根连接轴上均转动设有第二连接棒,通过转动两根第一连接棒并将两根第一连接棒沿滑槽相向滑动,使得每根第二连接棒均转动至展开状态,此时每根第二连接棒均与相邻的第二连接棒或第一连接棒相抵;还包括一种折叠座椅,包括两组开合机构和若干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开合机构上的一个第一连接棒或第二连接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椅在折叠时需要多次掰动开合机构上的多根连杆来进行折叠,导致折叠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

金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欧陆创意家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5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1:5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7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接棒   二连   所述   旋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