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和轮胎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和轮胎成型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橡胶加工机械领域中,均采用全自动化供料装置,轮胎成型机主供料架主要实现内衬层、帘布层和胎侧的自动化供料。现有轮胎成型机中,前模板供料时一般是内衬层和帘布层共用一条供料渠道,而胎侧供料是由单独的供料装置实现功能。这样就需要两条供料渠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同时现有针对内衬层和帘布层进行输送的模板,在内衬层和帘布层供料时只需要对其进行正常输送即可,而该模板并不适用于胎侧供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和轮胎成型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两条供料渠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包括:机架;公共模板,公共模板相对于机架可移动设置,并能够横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成型鼓;胎侧定中装置,胎侧定中装置与机架活动连接,并具有位于公共模板运动路径上的定中位置和避让公共模板的避让位置,公共模板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胎侧定中装置位于避让位置,公共模板输送胎侧时,胎侧定中装置位于定中位置,胎侧经由胎侧定中装置定中后贴合在成型鼓上。
5.进一步地,胎侧定中装置上下移动设置,并且胎侧定中装置位于成型鼓和公共模板之间,胎侧定中装置位于定中位置时,胎侧定中装置下降至与公共模板平齐的位置,胎侧定中装置位于避让位置时,胎侧定中装置上升至与公共模板错开的位置。
6.进一步地,胎侧定中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与机架活动连接;输送辊,输送辊与支架连接,并用于输送胎侧;挡边组件,挡边组件设置在输送辊上,挡边组件具有用于控制胎侧移动范围的定中区域,胎侧沿定中区域的延伸方向输送;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挡边组件连接,并驱动挡边组件改变位置和/或改变定中区域的大小。
7.进一步地,挡边组件包括:第一挡边,第一挡边沿输送辊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挡边,第二挡边与第一挡边平行,第一挡边与第二挡边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定中区域。
8.进一步地,挡边组件还包括托板,托板与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靠近输出胎侧的一端活动连接,托板可上下翻转设置,并在贴合胎侧时向上顶起胎侧。
9.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整体驱动组件,整体驱动组件与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一挡边和第二挡边整体移动,以调整挡边组件的位置;部分驱动组件,部分驱动组件与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移动,以调整定中区域的大小。
10.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临时驱动组件,临时驱动组件与第一挡边和/或第二挡
边驱动连接,并在胎侧进入定中区域时驱动第一挡边或第二挡边移动。
11.进一步地,挡边组件为多个,并沿输送辊的轴向间隔排列。
12.进一步地,胎侧定中装置还包括尺寸标识件,尺寸标识件与支架连接,并用于指示定中区域的大小。
13.进一步地,公共模板包括:模板本体;主动辊组件,主动辊组件与外部驱动连接;从动辊组件,模板本体绕在主动辊组件和从动辊组件上,并在主动辊组件和从动辊组件的带动下转动输送物料;物料检测装置,物料检测装置与机架连接,并用于检测模板本体上的物料;摆动装置,摆动装置与模板本体连接,并带动模板本体摆动调整位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成型机,包括上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公共模板,公共模板既能够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也能够输送胎侧,从而可在公共模板实现胎侧、内衬层、帘布层的材料贴合输送等过程。同时为了解决公共模板输送胎侧时发生偏移等情况导致胎侧贴合不准确等问题,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胎侧定中装置,胎侧定中装置只在公共模板输送胎侧时发挥作用,即当公共模板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胎侧定中装置位于避让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不会对公共模板及其上的内衬层和帘布层产生影响,公共模板向前位于靠近成型鼓的位置,内衬层和帘布层经过公共模板的输送即可贴合在成型鼓上;而当公共模板输送胎侧时,公共模板向后位于远离成型鼓的位置,胎侧定中装置位于定中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与公共模板对接,胎侧经由公共模板运输时会经过胎侧定中装置,在胎侧定中装置的定中作用下进行位置校正,从而保证胎侧准确可靠地贴合在成型鼓上。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实现了公共模板既能够输送贴合内衬层和帘布层,又能够按要求准确可靠地输送贴合胎侧,从而实现胎侧、内衬层、帘布层共同一条公共模板,不必再设置两条供料模板,降低装置整体结构的复杂性。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在公共模板位于初始位置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公共模板在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位于材料贴合位置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1中的公共模板在输送胎侧时胎侧定中装置位于定中位置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胎侧定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2.10、公共模板;20、成型鼓;30、胎侧定中装置;31、支架;32、输送辊;33、挡边组件;331、第一挡边;332、第二挡边;333、托板;34、整体驱动组件;35、部分驱动组件;36、临时驱动组件;37、尺寸标识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4.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两条供料渠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和轮胎成型机。其中,轮胎成型机具有下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
27.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包括机架、公共模板10和胎侧定中装置30,公共模板10相对于机架可移动设置,并能够横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成型鼓20;胎侧定中装置30与机架活动连接,并具有位于公共模板10运动路径上的定中位置和避让公共模板10的避让位置,公共模板10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避让位置,公共模板10输送胎侧时,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定中位置,胎侧经由胎侧定中装置30定中后贴合在成型鼓20上。
2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公共模板10,公共模板10既能够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也能够输送胎侧,从而可在公共模板10实现胎侧、内衬层、帘布层的材料贴合输送等过程。同时为了解决公共模板10输送胎侧时发生偏移等情况导致胎侧贴合不准确等问题,本实施例还设置有胎侧定中装置30,胎侧定中装置30只在公共模板10输送胎侧时发挥作用,即当公共模板10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避让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30不会对公共模板10及其上的内衬层和帘布层产生影响,公共模板10向前位于靠近成型鼓20的位置,内衬层和帘布层经过公共模板10的输送即可贴合在成型鼓20上;而当公共模板10输送胎侧时,公共模板10向后位于远离成型鼓20的位置,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定中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30与公共模板10对接,胎侧经由公共模板10运输时会经过胎侧定中装置30,在胎侧定中装置30的定中作用下进行位置校正,从而保证胎侧准确可靠地贴合在成型鼓20上。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实现了公共模板10既能够输送贴合内衬层和帘布层,又能够按要求准确可靠地输送贴合胎侧,从而实现胎侧、内衬层、帘布层共同一条公共模板,不必再设置两条供料模板,降低装置整体结构的复杂性。
29.在本实施例中,沿纵向,胎侧定中装置30上下移动设置,通过上下移动实现与公共模板10的对接和避让,而沿横向,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成型鼓20和公共模板10之间。这样,当输送胎侧需要进行定中时,胎侧定中装置30下降至与公共模板10平齐的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定中位置,同时公共模板10位于远离成型鼓20的位置,胎侧定中装置30与公共模板10基本位于同一输送平面上,二者对接即可使得公共模板10将胎侧输送到胎侧定中装置30进行定中;当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不需要定中时,胎侧定中装置30上升至与公共模板10错开的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避让位置,胎侧定中装置30不会影响公共模板10的输送,公共模板10向前靠近成型鼓20,从而可以将内衬层和帘布层输送到成型鼓20
上。当然,胎侧定中装置30的具体活动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设置在公共模板10下方等。
30.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胎侧定中装置30包括支架31、输送辊32、挡边组件33和驱动组件。其中,支架31与机架活动连接,支架31和机架之间采用上下可滑动的连接方式,并通过相应的驱动部件进行驱动,从而实现胎侧定中装置30整体上下移动。输送辊32与支架31连接,输送辊32转动时其上方即形成用于输送胎侧的轨道,挡边组件33设置在输送辊32上,挡边组件33具有用于控制胎侧移动范围的定中区域,胎侧沿定中区域的延伸方向输送,公共模板10输送胎侧时,胎侧即进入到挡边组件33的定中区域内,在定中区域的限制下使得胎侧调整自身运动,从而实现胎侧的定中,保证与成型鼓20的准确贴合。驱动组件与挡边组件33连接,驱动组件驱动挡边组件33改变位置和/或改变定中区域的大小,从而用于对挡边组件33的位置、定中区域的大小等进行调整,以使得挡边组件33能够满足不同胎侧的定中要求。
31.在本实施例中,挡边组件33包括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第一挡边331沿输送辊32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挡边332与第一挡边331平行,也就是说,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均是沿输送辊32的输送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挡边331与第二挡边332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定中区域,这样胎侧进入到定中区域后,由于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的夹紧限制,使得胎侧定中并且只能够在定中区域的范围内继续前进,从而实现对胎侧位置的定中调整。当然,挡边组件33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32.在本实施例中,挡边组件33还包括托板333,托板333与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靠近输出胎侧的一端活动连接,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托板333,并且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的前端,也就是靠近成型鼓20的一端均设置有托板333,并且托板333与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之间采用可转动连接的配合方式,使得托板333可上下翻转,这样,当输送胎侧进行贴合时,托板333向上翻转顶起胎侧,从而弥补与成型鼓20之间的间隙,使得胎侧最大可能地贴近成型鼓20,保证胎侧准确地贴合在成型鼓20上。
33.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包括整体驱动组件34和部分驱动组件35,其中,整体驱动组件34起到整体驱动挡边组件33的作用,具体而言,整体驱动组件34与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并驱动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整体移动,从而调整挡边组件33的位置,也就调整了定中区域在输送辊32上的位置,使得挡边组件33更好地与胎侧对接。整体驱动组件34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设置,由于本实施采用机械定中形式,因此整体驱动组件34采用丝杠和手轮配合的手动调整方式,丝杠与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驱动配合,需要调整时操作人员手动转动手轮即可调整,手轮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数字位置指示器等部件。部分驱动组件35起到调整定中区域大小的作用,具体而言,部分驱动组件35与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部分驱动组件35可以单独驱动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中的一者移动,这样,第一挡边331与第二挡边332之间的距离就发生改变,也就改变了定中区域的大小,实现对定中区域大小的调整。部分驱动组件35的具体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相应设置,本实施例采用了与整体驱动组件34相同的丝杠结构实现对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的驱动。通过上述整体驱动组件34和部分驱动组件35即可对挡边组件33整体和局部的参数进行调整,保证胎侧定中装置30与胎侧之间的配合能够满足定中要求。
34.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还包括临时驱动组件36,临时驱动组件36起到临时改变定中
区域大小的作用,具体而言,临时驱动组件36与第一挡边331和/或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当胎侧准备进入定中区域时,由于定中区域的大小与胎侧的大小基本相同,胎侧的进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此时,通过临时驱动组件36驱动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或者两个挡边移动,使得定中区域临时扩大,待胎侧进入到定中区域后,临时驱动组件36撤销对第一挡边331和/或第二挡边332的驱动,第一挡边331和/或第二挡边332恢复至最初的位置,这样,既能够保证后续定中的效果,又便于将胎侧输送到定中区域内。本实施例的临时驱动组件36采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需要临时扩大定中区域时,气缸通正压或者负压,使得第一挡边331或第二挡边332移动,胎侧进入定中区域后,气缸恢复,两个挡边将胎侧夹紧定中。
35.可选地,挡边组件33为多个,并沿输送辊32的轴向间隔排列。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挡边组件33,两个挡边组件33沿垂直于胎侧输送的方向间隔排列。由于两个挡边组件33中有两个挡边位于内侧,二者之间的距离较近,因此本实施例的部分驱动组件35和临时驱动组件36均是与挡边组件33中位于外侧的挡边,也就是靠近支架31侧边的挡边驱动连接,这样,调整范围较大,还能够避免挡边之间碰撞干涉的情况。由于挡边组件33设置有两个,因而整体驱动组件34、部分驱动组件35、临时驱动组件36均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与挡边组件33一一对应配合。当然,挡边组件33的数量以及与驱动组件之间的具体配合结构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36.在本实施例中,胎侧定中装置30还包括尺寸标识件37,尺寸标识件37可以采用刻度尺等部件,尺寸标识件37与支架31连接,尺寸标识件37用于指示定中区域的大小,从而在手动调整时提供参考。
37.在本实施例中,公共模板10包括模板本体、主动辊组件和从动辊组件,模板本体起到主要的输送作用,主动辊组件和从动辊组件起到支撑带动模板主体的作用,主动辊组件与外部驱动连接,模板本体绕在主动辊组件和从动辊组件上,这样,外部驱动驱动主动辊组件转动时,主动辊组件即可带动模板本体和从动辊组件一同转动从而输送物料。
38.本实施例的公共模板10还包括驱动件、物料检测装置、摆动装置等部件。其中,驱动件可以采用气缸、电机等部件,用于驱动公共模板10整体向前或者向后移动,从而靠近或者远离成型鼓20。物料检测装置与机架连接,设置在模板本体的上方,用于检测模板本体上的物料。摆动装置与模板本体连接,摆动装置包括摆动架、电缸等部件,通过电缸驱动摆动架,摆动架带动模板本体摆动从而调整位置。
39.本实施例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的主要工艺步序如下:
40.内衬层供料:内衬层经预定长预裁断后,经内衬输送模板输送至公共模板10,此时公共模板10通过驱动件驱动实现前后伸缩,公共模板10向前到达材料贴合位置,与一段成型机的成型鼓20配合实现内衬层贴合,贴合完成后,驱动件复位,公共模板10回到初始位置;
41.帘布层供料:帘布层经预定长预裁断经帘布输送模板到达公共模板10时,驱动件再次动作,驱动公共模板10向前到达材料贴合位置,与一段成型机的成型鼓20配合实现帘布层的贴合,贴合完成后,驱动件复位,公共模板10回到初始位置,多层帘布贴合时多次重复此工序;
42.进行正包、扣圈(套三角胶)、反包(胶囊充气)、辊压等工艺;
43.胎侧供料:胎侧经预定长预裁断后经胎侧输送模板输送至公共模板10,此时公共模板10未向前伸出,位于公共模板10前端上方的胎侧定中装置30下落至定中位置,此时胎侧定中装置30的临时驱动组件36驱动至少一个挡边向两侧分开,定中区域临时扩大,胎侧通过公共模板10输送到定中区域内,到达预定位置时,临时驱动组件36恢复,定中区域也恢复,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将胎侧夹紧定中,胎侧前端位于胎侧定中装置30前端活动的托板333上。贴合时,第一挡边331和第二挡边332保持夹紧状态。贴合完成后,胎侧定中装置30上升至避让位置,公共模板10继续下一种材料的贴合。
4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上述实施例所说的前后是按照物料输送方向,靠近成型鼓的为前端,远离成型鼓的为后端。
45.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46.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两条供料渠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
47.2、既能够输送贴合内衬层和帘布层,又能够按要求准确可靠地输送贴合胎侧,从而实现胎侧、内衬层、帘布层共同一条公共模板,不必再设置两条供料模板,降低装置整体结构的复杂性;
48.3、胎侧定中装置能够满足不同胎侧的定中要求,适用范围广;
49.4、托板使得胎侧最大可能贴近贴合成型鼓,保证胎侧准确地贴合在成型鼓上;
50.5、可对挡边组件整体和局部的参数进行调整,保证胎侧定中装置与胎侧之间的配合能够满足定中要求。
51.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公共模板(10),所述公共模板(10)相对于所述机架可移动设置,并能够横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成型鼓(20);胎侧定中装置(30),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并具有位于所述公共模板(10)运动路径上的定中位置和避让所述公共模板(10)的避让位置,所述公共模板(10)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所述公共模板(10)输送胎侧时,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所述定中位置,所述胎侧经由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定中后贴合在所述成型鼓(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上下移动设置,并且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所述成型鼓(20)和所述公共模板(10)之间,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所述定中位置时,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下降至与所述公共模板(10)平齐的位置,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位于所述避让位置时,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上升至与所述公共模板(10)错开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包括:支架(31),所述支架(31)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输送辊(32),所述输送辊(32)与所述支架(31)连接,并用于输送所述胎侧;挡边组件(33),所述挡边组件(33)设置在所述输送辊(32)上,所述挡边组件(33)具有用于控制所述胎侧移动范围的定中区域,所述胎侧沿所述定中区域的延伸方向输送;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挡边组件(33)连接,并驱动所述挡边组件(33)改变位置和/或改变所述定中区域的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组件(33)包括:第一挡边(331),所述第一挡边(331)沿所述输送辊(32)的输送方向延伸;第二挡边(332),所述第二挡边(332)与所述第一挡边(331)平行,所述第一挡边(331)与所述第二挡边(332)之间间隔设置并形成所述定中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组件(33)还包括托板(333),所述托板(333)与所述第一挡边(331)或所述第二挡边(332)靠近输出所述胎侧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托板(333)可上下翻转设置,并在贴合所述胎侧时向上顶起所述胎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整体驱动组件(34),所述整体驱动组件(34)与所述第一挡边(331)和所述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挡边(331)和所述第二挡边(332)整体移动,以调整所述挡边组件(33)的位置;部分驱动组件(35),所述部分驱动组件(35)与所述第一挡边(331)或所述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挡边(331)或所述第二挡边(332)移动,以调整所述定中区域的大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
临时驱动组件(36),所述临时驱动组件(36)与所述第一挡边(331)和/或所述第二挡边(332)驱动连接,并在所述胎侧进入所述定中区域时驱动所述第一挡边(331)或所述第二挡边(332)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组件(33)为多个,并沿所述输送辊(32)的轴向间隔排列。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定中装置(30)还包括尺寸标识件(37),所述尺寸标识件(37)与所述支架(31)连接,并用于指示所述定中区域的大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模板(10)包括:模板本体;主动辊组件,所述主动辊组件与外部驱动连接;从动辊组件,所述模板本体绕在所述主动辊组件和所述从动辊组件上,并在所述主动辊组件和所述从动辊组件的带动下转动输送物料;物料检测装置,所述物料检测装置与所述机架连接,并用于检测所述模板本体上的物料;摆动装置,所述摆动装置与所述模板本体连接,并带动所述模板本体摆动调整位置。11.一种轮胎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和轮胎成型机。其中,轮胎成型机模板供料装置包括:机架;公共模板,公共模板相对于机架可移动设置,并能够横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成型鼓;胎侧定中装置,胎侧定中装置与机架活动连接,并具有位于公共模板运动路径上的定中位置和避让公共模板的避让位置,公共模板输送内衬层和帘布层时,胎侧定中装置位于避让位置,公共模板输送胎侧时,胎侧定中装置位于定中位置,胎侧经由胎侧定中装置定中后贴合在成型鼓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两条供料渠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道使得装置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戚坤 张洪业 王云兴 蔺延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10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07:0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2/7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模板   所述   组件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