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
墨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墨盒的防外溢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打印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办公学习设备使用者关注,墨盒通常设置有导
气孔用以平衡腔体内部与外部的大气压。但在运输的过程中,一般会在导气孔处贴上导气膜将导气孔密封,防止运输过程中墨盒颠簸导致墨盒内的墨水向外溢出。使用者使用时,需要将导气膜撕下,由于颠簸、气压差等原因,容易使得墨水经导气孔外溢,从而给使用者带来较差的使用体验,以及造成浪费和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的防外溢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所在处、于所述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所述防外溢通道具有第一缓冲
端口和第二缓冲端口,所述第一缓冲端口与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端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
6.进一步,所述防外溢通道包括第一缓冲室以及第二缓冲室,所述第一缓冲室与所述第二缓冲室之间设置有缓冲连通口,以使所述第一缓冲室与所述第二缓冲室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所述第二缓冲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
7.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的顶部,所述缓冲连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室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一缓冲端口与所述缓冲连通口高度错开。
8.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的侧端壁,所述缓冲连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室的前端壁,以使所述第一缓冲端口与所述缓冲连通口空间维度错开。
9.进一步,所述第二缓冲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的顶部,所述缓冲连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二缓冲室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二缓冲端口与所述缓冲连通口高度错开。
10.进一步,所述储墨腔内设置有间隔板,所述间隔板与所述第二缓冲室的前端壁相对,以形成缓冲槽,所述第二缓冲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的前端壁,以使所述第二缓冲端口经所述缓冲槽与所述储墨腔连通。
11.进一步,所述第二缓冲室内设置有高密度泡棉。
12.进一步,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储墨腔的顶部。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如上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当墨盒出现颠簸、气压差等情况时,储墨腔内的墨水必然会对导气孔形成冲击;由于导气孔所在处、于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且防外溢通道的第一缓冲端口与导气孔连通,防外溢通道的第二缓冲端口与储墨腔连通,冲击墨水需要经防外溢通道才能到达导气孔,以实现对冲击墨水的
缓冲防外溢,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以及避免了浪费和污染。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示图;
20.图4是沿图3中c处的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沿导气孔的局部剖视图;
25.图9是本实用浮标杆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一:
27.参照图1-9,一种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墨腔101,所述储墨腔101设置有导气孔3,所述导气孔3所在处、于所述储墨腔101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6,所述防外溢通道6具有第一缓冲端口61和第二缓冲端口62,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与所述导气孔3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与所述储墨腔101连通。
28.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当墨盒出现颠簸、气压差等情况时,储墨腔内的墨水必然会对导气孔形成冲击;由于导气孔所在处、于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且防外溢通道的第一缓冲端口与导气孔连通,防外溢通道的第二缓冲端口与储墨腔连通,冲击墨水需要经防外溢通道才能到达导气孔,以实现对冲击墨水的缓冲防外溢,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以及避免了浪费和污染。
29.具体地,所述防外溢通道6包括第一缓冲室63以及第二缓冲室64,所述第一缓冲室63与所述第二缓冲室64之间设置有缓冲连通口65,以使所述第一缓冲室63与所述第二缓冲室64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63,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64。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冲击墨水需要经第二缓冲室、第一缓冲室才能到达导气孔,以实现对冲击墨水的有效缓冲防外溢。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顶部,所述缓冲连通口65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 与所述缓冲连通口65高度错开,即缓冲连通口与第一缓冲端口之间具有高度差,以有效地提升对冲击墨水的缓冲防外溢。
3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侧端壁,所述缓冲
连通口65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前端壁67,以使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与所述缓冲连通口65空间维度错开,即缓冲连通口与第一缓冲端口不处于同一直线上,形成空间维度的错开,以有效地提升对冲击墨水的缓冲防外溢。
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顶部,所述缓冲连通口65连通于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 与所述缓冲连通口65高度错开,即缓冲连通口与第二缓冲端口之间具有高度差,以有效地提升对冲击墨水的缓冲防外溢。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储墨腔101内设置有间隔板102,所述间隔板102与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前端壁68相对,以形成缓冲槽103,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 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前端壁68,以使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经所述缓冲槽103与所述储墨腔101连通。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当冲击墨水需要进入第二缓冲端口时,需要先经过缓冲槽的缓冲,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外溢效果。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室64内设置有高密度泡棉69,进一步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缓冲防外溢效果。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3设置在所述储墨腔101的顶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36.实施例二:
37.一种墨盒,包括如上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
38.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当墨盒出现颠簸、气压差等情况时,储墨腔内的墨水必然会对导气孔形成冲击;由于导气孔所在处、于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且防外溢通道的第一缓冲端口与导气孔连通,防外溢通道的第二缓冲端口与储墨腔连通,冲击墨水需要经防外溢通道才能到达导气孔,以实现对冲击墨水的缓冲防外溢,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以及避免了浪费和污染。
3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墨盒为双腔墨盒,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储墨腔11,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前端设置有出墨口2,且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底壁高于所述出墨口2的底壁,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储墨腔12,且所述第一储墨腔11与所述第二储墨腔12连通,所述第二储墨腔12设置有导气孔3。
40.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第一储墨腔内的墨水即可经出墨口流出,由于第一储墨腔与第二储墨腔连通,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可以经第一储墨腔流出。并且,由于第一储墨腔的底壁高于出墨口的底壁,确保第一储墨腔内的墨水充分流出出墨口,避免墨水容易残留于第一储墨腔内,有效地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进一步地,在确保第一储墨腔的底壁可以高于出墨口的底壁的同时,在第一储墨腔的下方设置第二储墨腔,以充分地利用墨盒上的空间,尤其是上下方向的充分利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4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墨腔12延伸至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后端,以形成延伸部13,所述导气孔3设置在所述第二储墨腔12的延伸部13。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实现了墨盒前后方向的充分利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42.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气孔3设置在所述第二储墨腔12的延伸部13的顶部,利于墨盒使用时的内外气压平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连通通道4,所述连通通道4具有第一连通口41和第二连通口42,所述第一连通口41设置在所述第一储墨腔11,所述第二连通口42设置
在所述第二储墨腔12,以使所述第一储墨腔11与所述第二储墨腔12连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口41设置在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顶部,确保第一储墨腔内的墨水不会经连通通道回流至第二储墨腔;所述第二连通口42设置在所述第二储墨腔12的底部,确保第二储墨腔内的墨水能够充分地被抽吸至第一储墨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墨腔11内设置有导流槽14,所述导流槽14于所述第一连通口41延伸至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底部,利于第一连通口处墨水的导流流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4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墨腔11的底壁与所述出墨口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过渡斜面5,利于出墨口处墨水的导流流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4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墨盒的液位提示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墨腔101,还包括浮标杆7,所述浮标杆7的一端设置有随所述储墨腔101 内的液位上升或下降而浮动的浮标71,另一端设置有挡板72,所述挡板72的两侧端壁均设置有减阻凸点73,所述浮标杆7上、于所述浮标71与所述挡板 72之间设置有转动支点74,所述浮标杆7以其转动支点74连接于所述储墨腔 101内,以使上下浮动的浮标71可带动所述挡板72转动,所述储墨腔101设置有光检测腔8,所述光检测腔8的两侧端壁分别设置有光检测发射器81以及光检测接收器82,所述浮标杆7的挡板72延伸至所述光检测腔8内,并位于所述光检测腔8的两侧端壁之间,当所述浮标杆7的挡板72转动至遮挡所述光检测接收器82接收光检测信号时,所述光检测接收器82用以向外界发送提示信号。其中,光检测接收器可以是声音提示也可以是显示提示,例如光检测接收器可以与蜂鸣器或者显示屏连接,以实现对使用者的进一步提示。
48.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随着储墨腔内墨水的液位下降,浮标也跟随墨水的液位向下浮动,浮标的向下浮动会带动浮标杆转动,从而带动浮标杆上的挡板转动。当浮标杆的挡板转动至遮挡光检测接收器接收光检测信号时,即储墨腔内的墨水量不足,此时的光检测接收器可以向外界发送提示信号,以提醒使用者当前储墨腔内的墨水量不足。进一步地,当使用者往储墨腔内添加墨水时,储墨腔内墨水的液位上升,浮标也跟随墨水的液位向上浮动,浮标的向上浮动会带动浮标杆转动,从而带动浮标杆上的挡板转动,使挡板离开上述的遮挡位置,光检测接收器解除墨水量不足的提示。同时,即使出现挡板贴合于光检测腔的侧端壁的情况,由于挡板的两侧端壁均设置有减阻凸点,可以有效地降低挡板与光检测腔的侧端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挡板与光检测腔的侧端壁之间的摩擦力,确保挡板不会因与光检测腔的侧端壁产生接触而导致挡板无法转动的情况,进而有效地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液位提示结构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位提示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性强。
49.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检测腔8内设置有底端壁83和顶端壁84,以限定所述挡板72转动的上下行程范围,从而限定了挡板(浮标杆)在储墨腔内的转动范围,进一步地提升本实用新型液位提示结构的可靠性。
50.本实施例中,所述浮标杆7的转动支点74为轴孔,所述储墨腔101内设置有中心轴9,所述浮标杆7以其轴孔套设于所述中心轴9,以使所述浮标杆7 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储墨腔101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5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单元104和第二壳体单元105,所述第一壳体单元104与所述第二壳体单元105相对接合,以形成所述储墨腔 101,所述中心轴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单元104,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单元105,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52.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轴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单元104一体成型,且当所述第二壳体单元105与所述第一壳体单元104相对接合时,所述中心轴9 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单元105,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53.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72的两侧端壁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减阻凸点73,有效地降低挡板与光检测腔的侧端壁之间的接触面积,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其中,所述减阻凸点73设置在所述挡板72的末端部。
54.如上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储墨腔(101),所述储墨腔(101)设置有导气孔(3),所述导气孔(3)所在处、于所述储墨腔(101)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6),所述防外溢通道(6)具有第一缓冲端口(61)和第二缓冲端口(62),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与所述导气孔(3)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与所述储墨腔(10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外溢通道(6)包括第一缓冲室(63)以及第二缓冲室(64),所述第一缓冲室(63)与所述第二缓冲室(64)之间设置有缓冲连通口(65),以使所述第一缓冲室(63)与所述第二缓冲室(64)相连通,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63),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6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顶部,所述缓冲连通口(65)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与所述缓冲连通口(65)高度错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侧端壁,所述缓冲连通口(65)连通于所述第一缓冲室(63)的前端壁,以使所述第一缓冲端口(61)与所述缓冲连通口(65)空间维度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顶部,所述缓冲连通口(65)连通于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底部,以使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与所述缓冲连通口(65)高度错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腔(101)内设置有间隔板(102),所述间隔板(102)与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前端壁相对,以形成缓冲槽(103),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室(64)的前端壁,以使所述第二缓冲端口(62)经所述缓冲槽(103)与所述储墨腔(101)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室(64)内设置有高密度泡棉(69)。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3)设置在所述储墨腔(101)的顶部。9.一种墨盒,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墨盒的防外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的防外溢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储墨腔,所述储墨腔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所在处、于所述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所述防外溢通道具有第一缓冲端口和第二缓冲端口,所述第一缓冲端口与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缓冲端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墨盒。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用时,由于导气孔所在处、于储墨腔的内壁设置有防外溢通道,且防外溢通道的第一缓冲端口与导气孔连通,防外溢通道的第二缓冲端口与储墨腔连通,冲击墨水需要经防外溢通道才能到达导气孔,以实现对冲击墨水的缓冲防外溢,有效地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以及避免了浪费和污染。以及避免了浪费和污染。以及避免了浪费和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
孟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珠海杜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