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产品质检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
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产品加工完毕后,需要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在对性能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对产品的耐受性进行检测,将产品放置在高温环境下和低温环境下进行使用,然后往复替换产品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得检测产品在极限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现有的产品在进行冷热极限环境检测时一般采用空气加热,但是这种加热方式不利于后续取件,因为一旦取件高温空气容易喷出,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并且每次换料也会造成热量的损失,基于此,现在提供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消除现有装置存在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包括测试箱和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支腿,每个支腿下端都设有一个支撑块,
所述测试箱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测试箱内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左侧的腔室中放置有一个用于承载热油的加热
油箱,右侧的腔室中设有一个用于承装冷油的冷却油箱,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中都设有一个用于测温的温度计,所述加热油箱和冷却油箱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加热的循环空调组件;
6.所述隔离板上左右两侧开设有一个切换
滑槽口,所述切换滑槽口的高度高于冷却油箱和加热油箱的高度,避免油液溅到切换滑槽口上,所述切换滑槽口中滑动设有一个切换滑块,所述切换滑块连接用于带动其左右滑动的推动组件,所述切换滑块下端面开设有一个收纳缓存槽,所述收纳缓存槽内顶部设有一个升降推动杆,所述升降推动杆的输出端设有一个用于部分浸入冷却油箱或加热油箱中油液的传热隔离箱,所述传热隔离箱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度计,所述传热隔离箱内部设有便于产品放置的存放单元,所述传热隔离箱上端设有开口,开口位置活动设有一个用于封堵的取料门,所述测试箱上设有一个与测试箱相对应的密封结构。
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8.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测试箱外侧的取料通口,所述取料通口与切换滑槽口连通,取料通口外侧设有一个密封门。
9.在可选方案中:所述传热隔离箱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10.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升降推动杆上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离心驱动件,所述离心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收纳缓存槽内顶部的旋转基座,所述旋转基座下端设有与升降推
动杆连接的连接端,所述升降推动杆与旋转基座同轴设置,所述旋转基座一侧的切换滑块上安装有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一个摩擦驱动轮,所述摩擦驱动轮与旋转基座外侧摩擦接触。
11.在可选方案中:所述摩擦驱动轮和旋转基座可以替换成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
12.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存放单元包括一个存放盘,所述存放盘上端设有摆放产品的防滑层,所述存放盘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固定柱,固定柱上端与传热隔离箱内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与吊杆同轴设置,所述存放盘外侧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活动磁块,所述隔离板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定位侧杆安装有一个固定磁块,固定磁块与活动磁块相互吸引。
13.在可选方案中: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测试箱左侧的第一切换推动杆和设置在测试箱右侧的第二切换推动杆,所述第一切换推动杆和第二切换推动杆的输出端分别与切换滑块左右两侧连接固定。
14.在可选方案中:所述循环空调组件包括设置在测试箱下端的压缩机和膨胀阀,压缩机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加热油箱内部的冷凝箱,所述冷凝箱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隔离板内部的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冷却油箱内部的蒸发箱,蒸发箱的出料端通过冷媒导管连接压缩机的进料端。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发明通过油液作为介质来给产品进行加热,避免传统气体加热存在气体外溢的问题,同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左右两侧腔室都会被切换滑块隔离,降低了热源和冷源的流失;
17.2、另外搭配了离心脱油和磁力定位的方式,避免离心对产品造成损伤,提高了检测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传热隔离箱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切换滑块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注释:测试箱11、切换滑块12、升降推动杆13、旋转基座14、摩擦驱动轮15、第一切换推动杆16、驱动电机17、收纳缓存槽18、吊杆19、存放盘20、传热隔离箱21、温度计22、冷凝箱23、压缩机24、加热油箱25、冷媒导管26、隔离板27、膨胀阀28、蒸发箱29、支腿30、冷却油箱31、固定磁块32、活动磁块33、第二切换推动杆34、取料门36、切换滑槽口37。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包括测试箱11和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支腿30,每个支腿30下端都设有一个支撑块,所述测试箱11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隔离板27,所述隔离板27将测试箱11内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
室,左侧的腔室中放置有一个用于承载热油的加热油箱25,右侧的腔室中设有一个用于承装冷油的冷却油箱31,加热油箱25和冷却油箱31中都设有一个用于测温的温度计,这里的加热油箱25和冷却油箱31提供了为产品加工的热源和冷源,并且这里采用液体作为介质,避免现有装置中出现高温热气外溢的问题;
25.所述隔离板27上左右两侧开设有一个切换滑槽口37,所述切换滑槽口37的高度高于冷却油箱31和加热油箱25的高度,避免油液溅到切换滑槽口37上,所述切换滑槽口37中滑动设有一个切换滑块12,所述切换滑块12连接用于带动其左右滑动的推动组件,通过推动组件可以使得切换滑块12在左右两侧腔室中切换,为实现切换提供动力,所述切换滑块12下端面开设有一个收纳缓存槽18,所述收纳缓存槽18内顶部设有一个升降推动杆13,所述升降推动杆13的输出端设有一个用于部分浸入冷却油箱31或加热油箱25中油液的传热隔离箱21,所述传热隔离箱2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传热隔离箱21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度计22,所述传热隔离箱21内部设有便于产品放置的存放单元,所述传热隔离箱21上端设有开口,开口位置活动设有一个用于封堵的取料门36,所述切换滑槽口37所在的测试箱11外侧设有一个取料通口,取料通口外侧设有一个密封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打开密封门,将传热隔离箱21上端的取料门36打开,然后将产品放入其中,然后随着切换滑块12在左右两个腔室中转移,实现冷热交替操作;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在进行取料时,收纳缓存槽18刚好位于切换滑槽口37中,而切换滑块12两端刚好将切换滑槽口37左右端口封住,这样就可以避免左右两个腔室中的热源和冷源流出,也进一步保证了取料的安全性;
27.为了避免进入油液中的传热隔离箱21在取出后,其表面的油液会相互转移,就需要在每次转移传热隔离箱21的时候将其表面的油液去除,所述升降推动杆13上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离心驱动件,通过带动传热隔离箱21快速转动,从而使得传热隔离箱21上的油液被快速甩走;
28.所述离心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收纳缓存槽18内顶部的旋转基座14,所述旋转基座14下端设有与升降推动杆13连接的连接端,所述升降推动杆13与旋转基座14同轴设置,所述旋转基座14一侧的切换滑块12上安装有一个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设有一个摩擦驱动轮15,所述摩擦驱动轮15与旋转基座14外侧摩擦接触,这样就可以通过驱动电机17带动摩擦驱动轮15转动,摩擦驱动轮15通过旋转基座14带动升降推动杆13转动,从而为传热隔离箱21的转动提供动力;
29.这里的摩擦驱动轮15和旋转基座14可以替换成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保证动力传输的平稳性;
30.所述存放单元包括一个存放盘20,所述存放盘20上端设有摆放产品的防滑层,所述存放盘20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固定柱,固定柱上端与传热隔离箱21内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与吊杆19同轴设置,所述存放盘20外侧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活动磁块33,所述隔离板27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定位侧杆安装有一个固定磁块32,固定磁块32与活动磁块33相互吸引,从而限制了存放盘20的转动,避免因为存放盘20快速转动导致产品损坏的问题;
31.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测试箱11左侧的第一切换推动杆16和设置在测试箱11右侧的第二切换推动杆34,所述第一切换推动杆16和第二切换推动杆34的输出端分别与切
换滑块12左右两侧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推动杆16和第二切换推动杆34的伸缩来推动切换滑块12左右滑动;
32.所述加热油箱25和冷却油箱31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加热的循环空调组件,利用热泵将二者之间的热量进行转移,所述循环空调组件包括设置在测试箱11下端的压缩机24和膨胀阀28,压缩机24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加热油箱25内部的冷凝箱23,所述冷凝箱23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隔离板27内部的膨胀阀28,所述膨胀阀28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冷却油箱31内部的蒸发箱29,蒸发箱29的出料端通过26连接压缩机24的进料端,这样在压缩机24的作用下,冷媒被压缩,压缩后的高温冷媒会进入冷凝箱23中,从而对加热油箱25中的油液进行加热,随后冷媒通过膨胀阀28后膨胀,进而吸收冷却油箱31中的热量,这样就可以不断的将冷却油箱31中的热量转移至加热油箱25中,从而对加热油箱25和冷却油箱31进行基础的加热和制冷;
33.所述加热油箱25上还设有用于辅助加热的电阻丝,这样就可以对油液进行进一步升温;
34.上述实施例公布了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推动组件将切换滑块12停留在切换滑槽口37的位置,此时,切换滑块12将切换滑槽口37完全封堵,收纳缓存槽18与左右两个腔室都不连通,然后打开密封门,再打开取料门36,将产品放入存放单元上,然后关闭切换滑槽口37和密封门,再通过循环空调组件将冷却油箱31和加热油箱25中油液调节成目标温度,然后通过推动组件先将切换滑块12上的收纳缓存槽18转移至冷却油箱31上方,通过升降推动杆13将传热隔离箱21送入冷却油箱31的冷液中,维持一段时间,再通过离心驱动件带动传热隔离箱21转动,将其表面的油液去除,在转动的时候在活动磁块33和固定磁块32的作用下,产品不会转动,所以无需担心产品被离心损伤,随后,脱油完毕后,将传热隔离箱21收入收纳缓存槽18中,然后通过推动组件将收纳缓存槽18转移至加热油箱25上方,再重复之前的浸油操作,如此交替冷热冲击设定次数,从而完成对产品的检测。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包括测试箱(11)和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支腿(30),每个支腿(30)下端都设有一个支撑块,所述测试箱(11)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隔离板(27);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27)将测试箱(11)内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左侧的腔室中放置有一个用于承载热油的加热油箱(25),右侧的腔室中设有一个用于承装冷油的冷却油箱(31),加热油箱(25)和冷却油箱(31)中都设有一个用于测温的温度计,所述加热油箱(25)和冷却油箱(31)之间设有用于进行加热的循环空调组件;所述隔离板(27)上左右两侧开设有一个切换滑槽口(37),所述切换滑槽口(37)的高度高于冷却油箱(31)和加热油箱(25)的高度,避免油液溅到切换滑槽口(37)上,所述切换滑槽口(37)中滑动设有一个切换滑块(12),所述切换滑块(12)连接用于带动其左右滑动的推动组件,所述切换滑块(12)下端面开设有一个收纳缓存槽(18),所述收纳缓存槽(18)内顶部设有一个升降推动杆(13),所述升降推动杆(13)的输出端设有一个用于部分浸入冷却油箱(31)或加热油箱(25)中油液的传热隔离箱(21),所述传热隔离箱(21)内部设有用于监测其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度计(22),所述传热隔离箱(21)内部设有便于产品放置的存放单元,所述传热隔离箱(21)上端设有开口,开口位置活动设有一个用于封堵的取料门(36),所述测试箱(11)上设有一个与测试箱(11)相对应的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测试箱(11)外侧的取料通口,所述取料通口与切换滑槽口(37)连通,取料通口外侧设有一个密封门。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隔离箱(2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推动杆(13)上端连接用于带动其转动的离心驱动件,所述离心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收纳缓存槽(18)内顶部的旋转基座(14),所述旋转基座(14)下端设有与升降推动杆(13)连接的连接端,所述升降推动杆(13)与旋转基座(14)同轴设置,所述旋转基座(14)一侧的切换滑块(12)上安装有一个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设有一个摩擦驱动轮(15),所述摩擦驱动轮(15)与旋转基座(14)外侧摩擦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驱动轮(15)和旋转基座(14)可以替换成相互啮合的齿轮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单元包括一个存放盘(20),所述存放盘(20)上端设有摆放产品的防滑层,所述存放盘(20)上端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固定柱,固定柱上端与传热隔离箱(21)内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与吊杆(19)同轴设置,所述存放盘(20)外侧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活动磁块(33),所述隔离板(27)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定位侧杆安装有一个固定磁块(32),固定磁块(32)与活动磁块(33)相互吸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测试箱(11)左侧的第一切换推动杆(16)和设置在测试箱(11)右侧的第二切换推动杆(34),所述第一切换推动杆(16)和第二切换推动杆(34)的输出端分别与切换滑块(12)左右两侧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空调组件包括设置在测试箱(11)下端的压缩机(24)和膨胀阀(28),压缩机(24)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加热油箱(25)内部的冷凝箱(23),所述冷凝箱(23)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隔离板(27)内部的膨胀阀(28),所述膨胀阀(28)的出料端连接设置在冷却油箱(31)内部的蒸发箱(29),蒸发箱(29)的出料端通过冷媒导管(26)连接压缩机(24)的进料端。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推动组件将切换滑块(12)停留在切换滑槽口(37)的位置,然后打开密封门,再打开取料门(36),将产品放入存放单元上,然后关闭切换滑槽口(37)和密封门;步骤二:通过循环空调组件将冷却油箱(31)和加热油箱(25)中油液调节成目标温度;步骤三:然后通过推动组件先将切换滑块(12)上的收纳缓存槽(18)转移至冷却油箱(31)上方,通过升降推动杆(13)将传热隔离箱(21)送入冷却油箱(31)的冷液中,维持一段时间,再通过离心驱动件带动传热隔离箱(21)转动,将其表面的油液去除,在转动的时候在活动磁块(33)和固定磁块(32)的作用下,产品不会转动,所以无需担心产品被离心损伤,随后,脱油完毕后,将传热隔离箱(21)收入收纳缓存槽(18)中,然后通过推动组件将收纳缓存槽(18)转移至加热油箱(25)上方,再重复之前的浸油操作,如此交替冷热冲击设定次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冷热冲击实验的双工位冷热循环测试机及其使用方法,涉及质检技术领域,该测试机包括测试箱和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支腿,每个支腿下端都设有一个支撑块,所述测试箱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测试箱内腔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本发明通过油液作为介质来给产品进行加热,避免传统气体加热存在气体外溢的问题,同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左右两侧腔室都会被切换滑块隔离,降低了热源和冷源的流失,另外搭配了离心脱油和磁力定位的方式,避免离心对产品造成损伤,提高了检测的真实性。检测的真实性。检测的真实性。
技术研发人员:
马啟田 张玉 吕珍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优科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