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
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
机舱。
背景技术:
2.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套优秀的热管理控制方案及管线布置设计成为电动汽车电池、电驱持续稳定工作的保障前提;因此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当热管理方案已经确认的前提下,冷却水管的走向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驱动电机附近,驱动电机工作时存在振动及发热量大等现象,导致冷却水管布局不仅要满足驱动电机跳动、热害等要求,同时与环境间也要保证安全合理的间隙,目前常规方案是使用多管夹将水管固定在机舱纵梁上。
3.但是,对于配置前后驱的纯电动汽车而言,其冷却水管至少包括前后驱动电机进出水管、动力电池进出水管等3组水路6根水管,且水路均会通过机舱前散热器进行冷却,管路多且走向杂乱,更甚者导致干涉问题发生,不利于机舱管线的布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通过冷却水管集成器,对位于驱动电机上方的冷却水管进行集成,即把各个冷却水管的中部统一用冷却水管集成器进行替代,再利用集成器
主体内部的连通机构,完成各个连
接口的连通,避免管路多且走向杂乱,更甚者导致干涉问题发生的问题,利于机舱管线的布局。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上方的集成器主体,所述集成器主体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所述集成器主体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所述集成器主体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连通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
7.进一步限定,所述连通机构为连通槽,所述集成器主体内分为多个层级,多个所述连通槽的交叠部分位于不同的层级内。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连通槽完成位于集成器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连通,结构简单,再以多层结构,对各个连通槽中交叠部分进行布置,避免各个连通槽之间相互连通。
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上均设有标识。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标识对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进行辨别,便于在不同的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上安装不同的冷却水管总成,使用更加方便。
9.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水管总成包括快插头母端和冷却水管,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均为快插头公端,所述快插头母端安装在快插头公端上。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快插头母端和快插头公端的相互配合,完成集成器主体与冷却水管总成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10.进一步限定,所述集成器主体上固定设有若干安装座。这样的结构设计,集成器主
体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机舱横梁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11.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包括上述的冷却水管集成器。
12.进一步限定,还包括驱动电机和机舱横梁,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机舱横梁的下方,所述集成器主体固定安装于机舱横梁上。
13.进一步限定,还包括驱动电机、中央热管理控制器、冷却模块、加热器,所述驱动电机、中央热管理控制器、冷却模块和加热器均与冷却水管总成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中央热管理控制器、冷却模块和加热器通过冷却水管总成连通集成器主体,进而经连接集成器主体另一端的冷却水管总成进行输送。
14.进一步限定,还包括机舱横梁,所述机舱横梁包括机舱后横梁和机舱前横梁,所述集成器主体上固定设有四个安装座,四个所述安装座分别均匀设置于集成器主体左右两侧,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机舱后横梁上、另外两个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机舱前横梁上。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6.1、通过冷却水管集成器,对位于驱动电机上方的冷却水管进行集成,即把各个冷却水管的中部统一用冷却水管集成器进行替代,再利用集成器主体内部的连通机构,完成各个连接口的连通,避免管路多且走向杂乱,更甚者导致干涉问题发生的问题,利于机舱管线的布局;
17.2、通过集成器主体内部的连通机构,完成各个连接口的连通,进而实现各个冷却水管的安装,改变了传统管路使用多管夹和增加支架的固定方式,简化了装配工序、优化零部件数量,进一步地达到机舱美化、减少整车成本的目的;
18.3、通过连通槽完成位于集成器主体两端的各个连接口的连通,结构简单,再以多层结构,对各个连通槽中交叠部分进行布置,避免各个连通槽之间相互连通;
19.4、通过标识对连接口进行辨别,便于在不同的连接口上安装不同的冷却水管总成,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0.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实施例中冷却水管总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实施例中集成器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实施例中集成器主体部分的连通走向结构示意图一;
26.图6为本发明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实施例中集成器主体部分的连通走向结构示意图二;
2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8.驱动电机1、机舱后横梁3、机舱前横梁4、中央热管理控制器5、冷却模块6、加热器7、蓄电池8、冗余制动模块9、集成制动模块10、
29.安装座21、冷却水管总成25、快插头母端251、冷却水管252、
30.集成器主体26、第一连接口261、第二连接口262。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2.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口261a可与a1、b1、c1、d1、e1和f1中任意一个第二连接口262实现互通;同理,第一连接口261b可与a1、b1、c1、d1、e1和f1中任意一个第二连接口262实现互通,根据具体设计需求自定义不同的第一连接口互通,满足冷却水管走向达到最优。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1上方的集成器主体26,集成器主体26上固定设有若干安装座21,
35.集成器主体26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261,集成器主体26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26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设有标识,
36.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25,
37.冷却水管总成25包括快插头母端251和冷却水管25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均为快插头公端,快插头母端251安装在快插头公端上,
38.集成器主体26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的连通机构,
39.连通机构为连通槽,集成器主体26内分为多个层级,多个连通槽的交叠部分位于不同的层级内。
40.本实施例中,安装前,先根据对冷却水管总成25的安装位置进行布置,再根据布置情况,对集成器主体26中的连通槽进行设置,最后,再把冷却水管总成25安装在对应的快插头公端上即可。
41.实施例二:
42.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包括驱动电机1、机舱横梁和冷却水管集成器,驱动电机1位于机舱横梁的下方,集成器主体26固定安装于机舱横梁上,冷却水管集成器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1上方的集成器主体26,集成器主体26上固定设有若干安装座21,
43.集成器主体26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261,集成器主体26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26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设有标识,
44.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25,
45.冷却水管总成25包括快插头母端251和冷却水管25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均为快插头公端,快插头母端251安装在快插头公端上,
46.集成器主体26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的连通机构,
47.连通机构为连通槽,集成器主体26内分为多个层级,多个连通槽的交叠部分位于不同的层级内。
48.本实施例中,安装前,先根据对冷却水管总成25的安装位置进行布置,再根据布置情况,对集成器主体26中的连通槽进行设置,然后,把集成器主体26固定安装于机舱横梁上,再把冷却水管总成25安装在对应的快插头公端上即可。
49.实施例三:
50.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包括驱动电机1、中央热管理控制器5、冷却模块6、加热器7和冷却水管集成器,驱动电机1、中央热管理控制器5、冷却模块6和加热器7均与冷却水管总成25连通;
51.冷却水管集成器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1上方的集成器主体26,集成器主体26上固定设有若干安装座21,
52.集成器主体26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261,集成器主体26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26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设有标识,
53.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25,
54.冷却水管总成25包括快插头母端251和冷却水管252,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均为快插头公端,快插头母端251安装在快插头公端上,
55.集成器主体26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的连通机构,
56.连通机构为连通槽,集成器主体26内分为多个层级,多个连通槽的交叠部分位于不同的层级内。
57.本实施例中,中央热管理控制器5、冷却模块6和加热器7通过冷却水管总成25连通集成器主体26,进而经连接集成器主体26另一端的冷却水管总成25进行输送。
58.实施例四:
59.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包括机舱横梁和上述的冷却水管集成器,机舱横梁包括机舱后横梁3和机舱前横梁4,
60.集成器主体26上固定设有若干安装座21,安装座21为四个,且分别均匀设置于集成器主体26左右两侧,其中两个安装座21安装在机舱后横梁3上、另外两个安装座21安装在机舱前横梁4上;
61.冷却水管集成器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1上方的集成器主体26,集成器主体26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261,集成器主体26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262,
62.集成器主体26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的连通机构,
63.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25。
64.本实施例中,集成器主体26通过四个安装座21安装在机舱后横梁3和机舱前横梁4上。
65.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及新能源汽车机舱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1)上方的集成器主体(26),所述集成器主体(26)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261),所述集成器主体(26)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262),所述集成器主体(26)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的连通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机构为连通槽,所述集成器主体(26)内分为多个层级,多个所述连通槽的交叠部分位于不同的层级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上均设有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总成(25)包括快插头母端(251)和冷却水管(252),所述第一连接口(261)和第二连接口(262)均为快插头公端,所述快插头母端(251)安装在快插头公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器主体(26)上固定设有若干安装座(21)。6.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一项所述的冷却水管集成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1)和机舱横梁,所述驱动电机(1)位于机舱横梁的下方,所述集成器主体(26)固定安装于机舱横梁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1)、中央热管理控制器(5)、冷却模块(6)、加热器(7),所述驱动电机(1)、中央热管理控制器(5)、冷却模块(6)和加热器(7)均与冷却水管总成(25)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机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舱横梁,所述机舱横梁包括机舱后横梁(3)和机舱前横梁(4),所述集成器主体(26)上固定设有四个安装座(21),四个所述安装座(21)分别均匀设置于集成器主体(26)左右两侧,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座(21)安装在机舱后横梁(3)上、另外两个所述安装座(21)安装在机舱前横梁(4)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汽车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水管集成器,包括安装在机舱横梁上、且位于驱动电机上方的集成器主体,所述集成器主体前端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所述集成器主体后端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所述集成器主体内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连通机构,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上均安装有冷却水管总成。其目的是:通过冷却水管集成器,对位于驱动电机上方的冷却水管进行集成,即把各个冷却水管的中部统一用冷却水管集成器进行替代,再利用集成器主体内部的连通机构,完成各个连接口的连通,避免管路多且走向杂乱,更甚者导致干涉问题发生的问题,利于机舱管线的布局。利于机舱管线的布局。利于机舱管线的布局。
技术研发人员:
杨彬 张宗全 向仕均 陈寅 杜先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