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产品技术领域,涉及针织
织物产品及其加工制作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单向导速干多功能织物。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时,对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在大运动量下汗水较多时的穿着舒适性,已有单向导湿面料问世。
3.现有单向导湿面料大多通过染整定型后整理过程添加化学助剂完成,这些产品存在如下问题和不足:
4.1、导湿效果不持久,着稳定性差,易出现花差,造成出成率低,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低下;
5.2、牢度低,一般只能达到3-4级,水洗、日晒褪比较严重;
6.3、染过程加助剂后需多次清洗,且要有高温(130℃)条件,工艺操作复杂、能耗大,既不低碳环保,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7.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单向导湿多功能织物及制造方法,提高导湿速率,提高牢度,减少差花;染整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还能够实现抗菌杀菌等功能。这是本技术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单向导湿多功能织物,提高导湿速率,可减少差花,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9.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包括织物表层、织物里层及连接
所述织物表层与所述织物里层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表层由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编织而成,所述织物里层由拒水的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采用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由电脑提花圆机编织而成,所述亲水的改性涤纶丝为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
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包括着层、抗菌层和基线;
12.所述着层是由改性涤纶
纤维缠绕组成,所述改性涤纶纤维的外侧设有四组边柱,四组所述边柱的顶端均开设有孔槽;
13.所述抗菌层是由纳米碳纤维缠绕组成,所述抗菌层的内部镶嵌设有银丝纤维,所述银丝纤维的外侧通过第一固定纤维和第二固定纤维固定缠绕连接;
14.所述基线由第一
贴合纤维和第二贴合纤维缠绕组成,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之间相互错位成波浪状缠绕连接。
1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着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耐磨层,所述耐磨
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所述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所述基线,所述弹性层是由氨纶纤维缠绕组成。
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均采用蚕丝纤维,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倾斜穿插缠绕所述第二贴合纤维,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至少由两层编织连接。
1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截面为十字花型、w形或s形;所述的涤纶低弹丝的截面为圆形。
1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50d/36-144f涤纶dty低弹丝,所述的涤纶低弹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00d/48-144f涤纶dty低弹丝。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仅用两种不同纤维,通过织物组织结构的优化与染整工艺参数的科学匹配,使面料达到最佳的单向导湿速干功能,从而解决了以往要染整通过添加后整理功能助剂才能达到的散热透气、吸水速干、单向导湿及抗菌杀菌效果。可以至少降低成本10%,提高生产效率15%以上;
21.2. 本实用新型具有抗菌杀菌等功能,使产品更加环保健康。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的层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中可低温染的改性涤纶丝的半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5.图4为图2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26.图5为图2中的c处纤维示意图。
27.图中:1-织物表层;2-中间层;3-织物里层;4-着层;5-耐磨层;6-弹性层;7-抗菌层;8-吸水层;9-基线;10-第一贴合纤维;11-第二贴合纤维;12-银丝纤维;13-第一固定纤维;14-第二固定纤维;15-改性涤纶纤维;16-边柱;17-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的实施例,包括织物表层1、织物里层3及连接所述织物表层1与所述织物里层3的中间层2,织物表层1由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编织而成,织物里层3由疏水的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中间层2采用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由电脑提花圆机编织而成,上述的改性涤纶丝为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具有导湿快的特点,中间层2的中间连接线也是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从工艺上可以减少中间连接线密度,导湿速率大大提高。
29.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5,上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包括着层4、抗菌层7和基线9;
30.其中,上述着层4是由改性涤纶纤维15缠绕组成,着层4使得纱线进行染的时候,能够轻松地着,并且通过改性涤纶纤维15的缠绕使得着层4在长时间使用的时候,也不易脱,使得纱线能够保持原有的彩。
31.上述改性涤纶纤维15的外侧设有四组边柱16,四组边柱16的顶端均开设有孔槽17;使得改性涤纶纤维15在缠绕的时候能够形成缝隙,能够实现透气排湿,也能够实现增大着率,以及内侧基线9通过环形缠绕,实现透气排湿,而且保持蓬松舒适。
32.上述抗菌层7是由纳米碳纤维缠绕组成,抗菌层7的内部镶嵌设有银丝纤维12,银丝纤维12的外侧通过第一固定纤维13和第二固定纤维14固定缠绕连接;可以实现抗菌和杀菌,使产品更加环保健康。
33.上述基线9由第一贴合纤维10和第二贴合纤维11缠绕组成,所述第一贴合纤维10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11之间相互错位成波浪状缠绕连接。
34.再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基线9具有一定的蓬松感和舒适感,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贴合纤维13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14均采用蚕丝纤维或竹纤维,所述第一贴合纤维13倾斜穿插缠绕所述第二贴合纤维14,所述第一贴合纤维13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14至少由两层编织连接。
35.具体而言:上述着层4的内侧纺织缠绕有耐磨层5,在耐磨层5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弹性层6,弹性层6的内侧纺织缠绕有所述抗菌层7,所述抗菌层7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吸水层8,吸水层8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基线9,所述弹性层6是由氨纶纤维缠绕组成。防紫外线功能添加在织物表层1中亲水的改性涤纶丝上。
36.又进一步地,上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上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截面为十字花型、w形或s形;所述的涤纶低弹丝的截面为圆形。
37.再进一步地,上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50d/36-144f涤纶dty低弹丝,所述的涤纶低弹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00d/48-144f涤纶dty低弹丝。优选地,上述可低温染的改性涤纶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d/36f涤纶dty低弹丝,上述的涤纶低弹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d/48f涤纶dty低弹丝。
38.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导湿多功能织物具体实施例的主要织物编织工艺参数如下:
39.表1针织工艺配置
40.41.排针:3132
42.线长:50针、对吃:13.5、单边:11.5。
43.参见图1-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织物编织工艺步骤包括:
44.步骤s1: 准备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编织作为编织织物表层1及中间层2的原料,准备拒水涤纶低弹丝作为编织织物里层3的原料;
45.步骤s2:采用电脑提花圆机编织出包含织物表层1、中间层2及织物里层3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
46.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除单向导湿效果突出之
47.外,采用的原料性能多样,具有抗菌等各多种功能,产品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产品质量有保证,一等品率可达95%以上。
4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包括织物表层、织物里层及连接所述织物表层与所述织物里层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表层由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编织而成,所述织物里层由拒水的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采用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由电脑提花圆机编织而成,所述亲水的改性涤纶丝为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包括着层、抗菌层和基线;所述着层是由改性涤纶纤维缠绕组成,所述改性涤纶纤维的外侧设有四组边柱,四组所述边柱的顶端均开设有孔槽;所述抗菌层是由纳米碳纤维缠绕组成,所述抗菌层的内部镶嵌设有银丝纤维,所述银丝纤维的外侧通过第一固定纤维和第二固定纤维固定缠绕连接;所述基线由第一贴合纤维和第二贴合纤维缠绕组成,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之间相互错位成波浪状缠绕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着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所述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的内侧纺织缠绕有所述基线,所述弹性层是由氨纶纤维缠绕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均采用蚕丝纤维,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倾斜穿插缠绕所述第二贴合纤维,所述第一贴合纤维和所述第二贴合纤维至少由两层编织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截面为十字花型、w形或s形;所述的涤纶低弹丝的截面为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的截面为十字花型、w形或s形;所述的涤纶低弹丝的截面为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50d/36-144f涤纶dty低弹丝,所述的涤纶低弹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00d/48-144f涤纶dty低弹丝。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50d/36-144f涤纶dty低弹丝,所述的涤纶低弹丝为半消光或全消光50-100d/48-144f涤纶dty低弹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向导湿速干多功能织物,单向导湿多功能织物包括织物表层、织物里层及连接织物表层与织物里层的中间层,其特点是:织物表层由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编织而成,织物里层由疏水的涤纶低弹丝编织而成,中间层采用亲水的改性涤纶丝由电脑提花圆机编织而成,所述亲水的改性涤纶丝为可低温染的抗菌杀菌功能性涤纶丝。可提高导湿速率,减少差花,生产成本低、效率高;并具有抗菌杀菌功能。能。能。
技术研发人员:
宋先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张艺萱
技术研发日:
2022.03.28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