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无线电频率资源越来越紧张,各通信系统使用的频段越来越接近,容易相互干扰,造成通信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这要求谐振腔滤波器通带对相邻通带有很高的带外抑制要求。而实现较高的带外抑制是通过在多个非相邻谐振器间引进容性或者感性耦合来产生多个传输零点来实现。
3.容性耦合在同轴腔体带通滤波器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靠近通带的带外抑制端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带外抑制曲线变得陡峭,提高带外抑制能力。常用的容性耦合装置为:在腔体的谐振器之间开设窗口,窗口中间放置金属耦合杆形成容性耦合,金属耦合杆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件固定在两个相邻谐振器的窗口上。
4.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物料加工精度及装配误差等因数的影响,容性耦合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与实际需求相吻合。由于容性耦合对容性耦合装置要求较高,一般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因此需要反复拆装
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对产品性能会造成影响。尤其是样品打造时期,最终的容性耦合装置与样品仿真时的差别较大,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制样,十分不便。拆卸盖板再进行调试、装配将显得非常麻烦,并有可能造成物料的浪费。
5.因此,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
所述滤波器包括:
8.腔体,腔体的开口端固定设有密封用盖板,所述腔体内至少设有两个相邻的谐振腔,且所述谐振腔内分别设有谐振器;
9.容性耦合装置,包括耦合杆,所述耦合杆通过绝缘的支撑件固定在相邻所述谐振腔之间,且耦合杆的端头分别位于相邻耦合腔内;
10.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的端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螺丝,第一螺丝的外端可转动且可固定的设置在盖板外,第一螺丝的底端穿过盖板延伸至耦合腔内,并与耦合杆相对应的一端对准。
11.进一步的,所述耦合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两端的所述端头,且所述端头是膨
胀头,且对于膨胀头与第一螺丝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膨胀头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螺丝的端面面积。
12.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头呈长方体状。
13.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谐振腔之间的隔离壁上开设有连通两谐振腔的窗口,所述容性耦合装置设置在所述窗口内,其中,所述支撑件固定穿设在所述窗口上,所述耦合杆固定穿设在所述支撑件上。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窗口过盈配合,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耦合杆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丝是第一
螺钉,所述第一螺钉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盖板上,且所述第一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一螺母拧紧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第一螺钉的内端延伸至耦合腔内并与对应的膨胀头上下对准。
16.进一步的,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谐振器分别设置的两个第二螺丝,第二螺丝竖直贯穿盖板,且第二螺丝的外端可转动且可固定的设置在盖板外,第二螺丝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内并对准谐振器。
17.进一步的,第二螺丝是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二螺母拧紧在所述盖板上。
1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腔体上。
19.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接头。
2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1.(1)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包括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的第一调节装置,该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两端的膨胀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螺钉,第一螺钉上下竖直贯穿盖板,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上,第一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一螺母拧紧在盖板上,第一螺钉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内并对准耦合杆的膨胀头。松动第一螺母,通过转动第一螺钉的外端,可调节第一螺钉的内端与膨胀头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容性耦合的大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在调节容性耦合时,无需打开盖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多次打开盖板调整耦合杆210的长度大小来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省时省力,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容性耦合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22.(2)容性耦合装置的结构简单,只需在传统的耦合结构上增加第一螺钉和第一螺母即可,省去了繁琐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23.(3)膨胀头与第一螺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膨胀头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螺钉的端面面积,则第一螺钉和膨胀头的相对面积就大,调试效果明显,以增强耦合杆与第一螺钉之间的耦合大小。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
27.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28.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包括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的第一调节装置,该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两端的膨胀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螺钉,第一螺钉上下竖直贯穿盖板,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第一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一螺母拧紧在盖板上,第一螺钉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内并对准耦合杆的膨胀头。松动第一螺母,通过转动第一螺钉的外端,可调节第一螺钉的内端与膨胀头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容性耦合的大小;
29.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在调节容性耦合时,无需打开盖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多次打开盖板调整耦合杆的长度大小来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省时省力,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容性耦合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30.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滤波器包括一腔体100,所述腔体100的顶面开口且设有密封用盖板300,盖板300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腔体100的开口端上。
32.腔体100由铝合金一体成型,其表面电镀,且呈长方块状结构。腔体100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大小基本一致的谐振腔110,谐振腔1为同轴结构,且谐振腔110面向腔体100的开口端的开口。谐振腔110并未贯穿腔体100,每一谐振腔内分别设有一谐振器111。在两个谐振腔110之间的隔离壁上开设有连通两谐振腔110的窗口,该窗口供容性耦合装置200置入。
33.容性耦合装置200在靠近通带的带外抑制端产生一个传输零点,带外抑制曲线变得陡峭,从而提高带外抑制能力。容性耦合装置200包括金属材质的耦合杆210,由于是容性耦合,耦合杆210必须与腔体100之间进行绝缘,因此,耦合杆210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撑件230固定在窗口上,具体如下:
34.支撑件230固定穿设在窗口上,支撑件230可以通过过盈配合方式固定在窗口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窗口内,以用于支撑耦合杆210。耦合杆210包括贯穿支撑件230的杆体以及设置在杆体两端的膨胀头220,从而使得耦合杆210整体呈哑铃状,且两个膨胀头220分别位于两个谐振腔110内。具体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耦合杆210的材质为铜质镀银,支撑件230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材(ptfe)。容性耦合装置200通过支撑件230固定在腔体100内,安全可靠。
35.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包括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的第一调节装置,该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210两端的膨胀头220分别设置的第一螺钉410,第一螺钉410上下竖直贯穿盖板300,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300,第一螺钉410的外端通过第一螺母420拧紧在盖板300上,第一螺钉410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110内并对准耦合杆210的膨胀头220。
36.具体的,松动第一螺母420,通过转动第一螺钉410的外端,可调节第一螺钉410的
内端与膨胀头220之间的距离,当第一螺钉410与耦合杆210之间的距离越小时,更多的容性耦合传递给“地”(即腔体100和盖板300)了,使得谐振腔110传输给谐振器120的容性耦合就相应变少了,因此,相邻两谐振腔110的容性耦合变小,反之,相邻两谐振腔110的容性耦合变大。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在调节容性耦合时,无需打开盖板300,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多次打开盖板300调整耦合杆210的长度大小来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省时省力,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容性耦合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37.图2显示了在第一螺钉410进入腔体100的长度不同下,频率(单位:ghz)与s参数(幅值,单位db)的关系示意图,其中hrod是第一螺钉410进入腔体100的长度。从图2可以看出,自hrod=5至hrod=7,第一螺钉410进入腔体100的长度越大,两个尖峰的距离越小,容性耦合越小。
38.另外,该容性耦合装置200的结构简单,只需在传统的耦合结构上增加第一螺钉410和第一螺母420即可,省去了繁琐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3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膨胀头220呈长方体状,且对于膨胀头220与第一螺钉410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膨胀头220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螺钉410的端面面积,则第一螺钉410和膨胀头220的相对面积就大,调试效果明显,以增强耦合杆210与第一螺钉410之间的耦合大小。具体的,第一螺钉410的端面是圆形,膨胀头220的端面是矩形,
40.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钉410也可以是螺栓、螺杆等与盖板300配合的其他螺丝结构。
41.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谐振器111的谐振频率的第二调节装置500,该第二调节装置500包括对应谐振器111分别设置的两个第二螺钉510,第二螺钉510竖直贯穿盖板300,且第二螺钉510的外端通过第二螺母520拧紧在盖板300上,第二螺钉510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110内并对准谐振器111。
42.具体的,松动第二螺母520,通过转动第二螺钉510的外端,可调节第二螺钉510的内端与谐振器111之间的距离,从而在调节谐振器111的谐振频率时,无需拆装盖板300,从而为后续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具体的,第二螺钉510与谐振器111之间的距离越小,谐振频率越低,反之,谐振频率越高。
43.所述腔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接头130,所述接头130用于连接测试仪器,该测试仪器用于测量滤波器的s参数(s参数也就是散射参数,是微波传输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4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5.(1)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包括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的第一调节装置,该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两端的膨胀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螺钉,第一螺钉上下竖直贯穿盖板,且可转动地设置在盖板上,第一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一螺母拧紧在盖板上,第一螺钉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内并对准耦合杆的膨胀头。松动第一螺母,通过转动第一螺钉的外端,可调节第一螺钉的内端与膨胀头之间的距离,即可调节容性耦合的大小。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波器在调节容性耦合时,无需打开盖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多次打开盖板调整耦合杆210的长度大小来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省时省力,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从而不会影
响产品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滤波器容性耦合装置通过更换金属耦合杆来实现容性耦合的可调,需要反复拆装盖板和容性耦合装置,耗时费力,且影响产品性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容性耦合装置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稳定可靠的有益效果。
46.(2)容性耦合装置的结构简单,只需在传统的耦合结构上增加第一螺钉和第一螺母即可,省去了繁琐的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47.(3)膨胀头与第一螺钉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膨胀头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螺钉的端面面积,则第一螺钉和膨胀头的相对面积就大,调试效果明显,以增强耦合杆与第一螺钉之间的耦合大小。
48.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量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
4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外、中间、内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腔体,腔体的开口端固定设有密封用盖板,所述腔体内至少设有两个相邻的谐振腔,且所述谐振腔内分别设有谐振器;容性耦合装置,包括耦合杆,所述耦合杆通过绝缘的支撑件固定在相邻所述谐振腔之间,且耦合杆的端头分别位于相邻耦合腔内;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且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的端头分别设置的第一螺丝,第一螺丝的外端可转动且可固定的设置在盖板外,第一螺丝的底端穿过盖板延伸至耦合腔内,并与耦合杆相对应的一端对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两端的所述端头,且所述端头是膨胀头;且对于膨胀头与第一螺丝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膨胀头的端面面积大于第一螺丝的端面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头呈长方体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谐振腔之间的隔离壁上开设有连通两谐振腔的窗口,所述容性耦合装置设置在所述窗口内,其中,所述支撑件固定穿设在所述窗口上,所述耦合杆固定穿设在所述支撑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窗口过盈配合,所述支撑件上设有通孔,所述耦合杆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丝是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盖板上,且所述第一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一螺母拧紧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第一螺钉的内端延伸至耦合腔内并与对应的膨胀头上下对准。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谐振器分别设置的两个第二螺丝,第二螺丝竖直贯穿盖板,且第二螺丝的外端可转动且可固定的设置在盖板外,第二螺丝的内端延伸至对应的谐振腔内并对准谐振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螺丝是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外端通过第二螺母拧紧在所述盖板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腔体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接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容性耦合的滤波器,包括腔体、容性耦合装置和第一调节装置,腔体的开口端固定设有盖板,腔体内至少设有两个相邻的谐振腔,且谐振腔内分别设有谐振器;容性耦合装置包括耦合杆,耦合杆通过绝缘的支撑件固定在相邻谐振腔之间,且耦合杆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耦合腔内;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容性耦合大小,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对应耦合杆的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螺丝,第一螺丝的外端可转动且可固定的设置在盖板外,第一螺丝的底端穿过盖板延伸至耦合腔内,并与耦合杆相对应的一端对准,在调节容性耦合时,无需打开盖板,省时省力,不会破坏内部结构,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从而不会影响产品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
徐锋明 马丁 焦龙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斯必能通讯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