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
组件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2.本专利申请要求2020年3月27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us 63/001,013、2020年10月12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us 63/090,475和2020年10月12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us 63/090,510的优先权和所有益处,这三个申请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3.阻尼器通常与汽车悬架系统或其他悬架系统结合使用,以控制车辆的车轮相对于车辆的车身的运动。为了控制运动,阻尼器通常连接在车辆的簧上(车身)质量和簧下(悬架/传动系)质量之间。
4.阻尼器通过限制经过阻尼器的
活塞的
流体流动来控制车轮的移动。当阻尼器朝向压缩位置或伸展位置移动时,流体例如经由活塞的通道流过活塞。通道可具有固定开口尺寸。通过限制流过其中的流体量的通道来提供移动阻力。随着移动速度的增大,移动阻力可能会以指数方式增大。
5.盘可用于例如通过挠曲或平移以增大或减小通道一端的开口尺寸来控制通过通道的流体流动。改变开口尺寸可能会改变阻尼器组件的力响应特性。例如,增大开口尺寸可减小移动阻力,而减小开口尺寸可增大移动阻力。
6.期望具有进一步的可调谐性以控制阻尼器的力响应,并具有降低的制造成本和封装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7.一种阻尼器组件提供可变的和可调谐的阻力,并且可被配置为提供期望的响应力,该期望的响应力根据移动的速度和方向(例如,朝向伸展位置或压缩位置)抵抗阻尼器组件的移动。该阻尼器组件包括位于主体
表面的斜面处的止回盘,该止回盘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该斜面处的该止回盘调节通过该主体的该一个或多个通道的流体流动,并控制由该阻尼器组件提供的响应力的变化率,例如控制该阻尼器组件的该移动的加速度和/或急动。其他盘可由该主体支撑以调节通过该主体的该一个或多个通道的流体流动。
8.该阻尼器组件包括该气缸,该气缸限定该工作腔室。该阻尼器组件包括由该气缸支撑的该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主体限定从该第一表面延伸到该第二表面的通道。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中的一者在该通道处限定斜面。该阻尼器组件包括位于该斜面处的止回盘,该止回盘选择性地限制通过该通道的流体流动。
9.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位于该止回盘与该主体之间的孔口盘。
10.该孔口盘可邻接该主体和该止回盘。
11.该孔口盘可在该止回盘和该主体之间限定孔口,该孔口沿径向方向开口。
12.该斜面可为凸的。
13.该止回盘可以能够在朝向该通道的外边缘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4.该斜面可为凹的。
15.该止回盘可以能够在朝向该通道的内边缘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6.该止回盘可选择性地限制沿第一方向的流体流动,并且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第二止回盘,该止回盘选择性地限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通过该通道的流体流动。
17.该主体可限定从该第一表面延伸到该第二表面的第二通道,并且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出该第二通道的排放盘。
18.该止回盘可位于该主体与该排放盘之间。
19.该排放盘可限定开口和中心开口。
20.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覆盖该排放盘的该开口的间隔盘。
21.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覆盖该第二通道的一部分的限制盘。
22.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弹簧盘,该弹簧盘将该排放盘推向主体。
23.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位于该弹簧盘与该排放盘之间的环。
24.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多个弹簧盘,该多个弹簧盘将该排放盘推向该主体,这些弹簧盘的尺寸逐渐减小。
25.该阻尼器组件可包括弹簧,该弹簧将该止回盘推向该主体。
26.该弹簧可包括基部和多个臂,该多个臂从该基部周向地和轴向地延伸。
27.这些臂可邻接该止回盘。
28.在本公开中并且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的主体由本文描述的示例性活塞提供。该活塞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该活塞在压力管的工作腔内的移动导致流体在位于活塞的相对侧上的压缩子腔室和回弹子腔室之间流动。这种流体移动可使附接到该活塞的盘(例如,止回盘、排放盘、弹簧盘等)挠曲。附接到该活塞的该盘的挠曲控制该活塞的通道的开口尺寸,调节穿过其中的流体流动并为该阻尼器组件提供可变和可调谐的阻力。作为该活塞的替代,该主体可以是附接到该阻尼器组件的该压力管的端部的基部,该基部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由该基部限定的该通道可在该压力管的该工作腔室和该压力管外部的储存腔室之间提供流体流动。该基部可包括表面、特征、通道等,如针对本文的活塞所述。本文所述的各种盘可附接到该基部(例如,如针对附接到该活塞的该盘所述),包括它们的取向、相对位置等。该基部和该各种盘可共同提供基部阀(或压缩阀)组件,该组件调节该工作腔室和该储存腔室之间的流体流动。该活塞在该压力管的该工作腔室内的移动可导致流体经由该基部的该通道在该工作腔室和该储存腔室之间流动,并可使附接到该基部的该盘挠曲。附接到该基部的该盘的挠曲控制该基部的该通道的开口尺寸,调节穿过其中的流体流动并向该阻尼器组件提供可变和可调谐的阻力。
附图说明
29.图1是具有多个阻尼器组件的车辆的透视图。
30.图2是阻尼器组件中的一个阻尼器组件的透视图。
31.图3a是阻尼器组件的部件的分解视图。
32.图3b是图3a的分解视图的延续。
33.图3c是图3b的分解视图的延续。
34.图4是沿图3b的线4-4截取的阻尼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35.图5a是另一阻尼器组件的部件的分解视图。
36.图5b是图5a的分解视图的延续。
37.图5c是图5b的分解视图的延续。
38.图6是沿图5b的线6-6截取的阻尼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39.图7是图4的截面图,示出了当图3a至图4的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
40.图8是图6的截面图,示出了当图5a至图6的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
41.图9是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的力响应曲线的图示,该图示标识了该曲线的第一部分。
42.图10是图4的截面图,示出了当图3a至图4的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且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一阈值时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
43.图11是图6的截面图,示出了当图5a至图6的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且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一阈值时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
44.图12是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的力响应曲线的图示,该图示标识了该曲线的第二部分。
45.图13是图4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当图3a至图4的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并且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二阈值时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
46.图14是图6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当图5a至图6的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且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二阈值时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
47.图15是阻尼器组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的力响应曲线的图示,该图示标识了该曲线的第三部分。
48.图16是图4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当图3a至图4的阻尼器组件朝向伸展位置移动且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二阈值时的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和第四流体流动路径。
49.图17是图6的截面图,并且示出了当图5a至图6的阻尼器组件朝向伸展位置移动且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二阈值时的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和第四流体流动路径。
50.图18是阻尼器组件向压缩位置移动的力响应曲线和阻尼器组件向压缩位置移动的力响应曲线的图示。
51.图19是阻尼器组件的部件的分解视图。
52.图20是图19的部件的截面图。
53.图21是图19的部件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三流体流动路径。
54.图22是阻尼器组件的部件的分解视图。
55.图23是图22的部件的截面图。
56.图24是图22的部件的截面图,示出了第三流体流动路径。
57.图25是阻尼器组件的活塞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8.参考图1至图6,其中在所有这些视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部件,用于车辆30的阻尼器组件200、300包括气缸32,该气缸限定工作腔室34。阻尼器组件200、300包括活塞
202、302,该活塞可在工作腔室34内轴向滑动,活塞202、302具有第一表面204、304和与第一表面204、304相对的第二表面206、306,活塞202、302限定从第一表面204、304延伸到第二表面206、306的通道208、308,第一表面204、304或第二表面206、306中的一者在通道208、308处限定斜面210、212、310、312。阻尼器组件200、300包括止回盘214、216、314、316,该止回盘位于斜面210、212、310、312处并选择性地限制通过通道208、308的流体流动。
59.图1所示的车辆30可为任何类型的乘用车或商用车30,诸如汽车、卡车、运动型多功能车、跨界车、厢式货车、小型货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等。车辆30包括车身36和车架。车身36和车架可为单体化结构。在单体化结构中,车身36(例如,车门槛)用作车架,并且车身36(包括车门槛、支柱、车顶纵梁等)为一体的,即连续一体式单元。作为另一示例,车身36和车架可具有车身与车架分离式结构(body-on-frame construction)(也称为驾驶室与车架分离式结构(cab-on-frame construction))。换句话讲,车身36和车架为单独的部件,即为模块化的,并且车身36支撑在车架上并附连到车架。另选地,车身36和车架可具有任何合适的构造。车身36和/或车架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钢、铝等)形成。
60.参考图1和图2,阻尼器组件200、300控制车辆30的车轮38相对于车辆30的车身36的运动。阻尼器组件200、300基于车轮38相对于车身36的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提供变力以抵抗该运动。
61.阻尼器组件200、300限定在阻尼器组件200、300的端部之间延伸的轴线a1。阻尼器组件200、300可沿着轴线a1伸长。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轴向地”、“径向地”和“周向地”相对于由阻尼器组件200、300限定的轴线a1。
62.阻尼器组件200、300能够从压缩位置移动到伸展位置,反之亦然。阻尼器组件200、300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在压缩位置小于在伸展位置。弹簧等可将阻尼器组件200、300推向伸展位置。施加到车辆30的车轮38的力(例如,来自颠簸、凹坑等)可将阻尼器组件200、300推向压缩位置。
63.阻尼器组件200、300提供了运动阻力,即朝向压缩位置或伸展位置的移动阻力,该阻力随这种运动的速度而变化。例如,参考图9、图12、图15和图18,曲线c1和c2示出了阻尼器组件200、300的移动速度(即方向和速度)与这种移动阻力之间的函数关系。
64.参考图2至图6,阻尼器组件200、300包括限定气缸32,该气缸工作腔室34。气缸32可沿着阻尼器组件200、300的轴线a1伸长,即气缸32可为中空的和管状的。气缸32可为金属或任何合适的材料。工作腔室34填充有流体(例如,不可压缩的液压流体)。
65.阻尼器组件200、300包括杆36,该杆远离气缸32延伸并且能够相对于该气缸移动。杆36可沿着阻尼器组件200、300的轴线a1伸长。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或伸展位置移动时,杆36相对于气缸32移动。
66.杆36延伸出气缸32的工作腔室34。例如,气缸32可在气缸32的端部处限定开口38,并且杆36可通过端部处的开口38从工作腔室34内延伸到工作腔室34外。
67.活塞202、302可在工作腔室34内沿着轴线a1滑动。活塞202、302由杆36支撑,即,使得活塞202、302和杆36相对于气缸32大致一致地移动。例如,活塞202、302可包括中心开口40。杆36可位于中心开口40中。活塞202、302可例如经由紧固件41、焊接、摩擦配合等方式固定到杆36。活塞202、302可为金属、塑料或任何合适的材料。
68.活塞202、302将工作腔室34划分为位于活塞202、302一侧的压缩子腔室42和位于
活塞202、302相对侧的回弹子腔室44。活塞202、302在工作腔室34内的移动改变压缩子腔室42和回弹子腔室44的容积。例如,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活塞202、302的移动减小压缩子腔室42的容积并增大回弹子腔室44的容积。作为另一示例,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伸展位置移动时,活塞202、302的移动增大压缩子腔室42的容积并减小回弹子腔室44的容积。改变压缩子腔室42和回弹子腔室44的容积在它们之间生成压力差,并且可使工作腔室34内的流体从活塞202、302的一侧流到活塞202、302的相对侧,即从压缩子腔室42流到回弹子腔室44,或者反之亦然。流体可经由由活塞202、302限定的通道46、48、208、308中的一者或多者从活塞202、302的一侧流到活塞202、302的相对侧。
69.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伸展位置移动减小第一表面204、304处的流体压力并增大第二表面206、306处的流体压力。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增大第一表面204、304处的流体压力并减小第二表面206、306处的流体压力。第一表面204、304位于第二表面206、306与工作腔室34的压缩子腔室42之间。第二表面206、306位于第一表面204、304与工作腔室34的回弹子腔室44之间。作为示例,第一表面204、304可面向工作腔室34的压缩子腔室42,并且第二表面206、306可面向工作腔室34的回弹子腔室44。
70.活塞202、302限定一个或多个通道46、48、208、308,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一通道208、308、第二通道46和第三通道48。通道46、48、208、308从活塞202、302的第一表面204、304延伸到活塞202、302的第二表面206、306。通道46、48、208、308在气缸32的压缩子腔室42和回弹子腔室44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即,使得流体可沿第一方向d1从压缩子腔室42流到回弹子腔室44,或沿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从回弹子腔室流到压缩子腔室。通道46、48、208、308可围绕轴线a1周向地间隔开。一对第一通道208、308可彼此相对地间隔开,即围绕轴线a1大致180度间隔开。第二通道46和第三通道48可位于第一通道208、308之间,例如围绕轴线a1周向地布置。形容词“第一”、“第二”和“第三”用作标识符,并不旨在指示重要性或顺序。例如,活塞202、302可包括第一通道208、308和第三通道48,而不包括第二通道46。作为另一示例,第一方向d1在图中示为从第一表面204、304到第二表面206、306,然而第一方向d1可为从第二表面206、306到第一表面204、304。
71.第一表面204、304和/或第二表面206、306可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肋50、52、54、56,例如内肋50、52和一个或多个外肋54、56。肋50、52、54、56远离活塞202、302延伸到相应的远侧端部55、57。外肋54、56可包围第二通道46和第三通道48。例如,第二表面206、306的每个外肋54可包围第二通道46中的相应一个通道。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表面204、304的每个外肋56可包围第三通道48中的相应一个通道。内肋50、52可比外肋54、56更靠近活塞202、302的中心开口40。内肋50、52可围绕轴线a1伸长,例如包围中心开口40。
72.第二表面206、306和/或第一表面204、304可各自限定通路58、60。通路58、60可径向地位于相应的内肋50、52和外肋54、56之间。通路58、60可围绕轴线a1伸长,例如包围中心开口40和相应的内肋50、52。
73.第二表面206、306和/或第一表面204、304可各自限定排放入口区域62、64,在该排放入口区域处,流体可进入第二通道46或第三通道48。例如,第二表面206、306的排放入口区域62、64可在第二表面206、306处包围第三通道48。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表面204、304的排放入口区域62、64可在第一表面204、304处包围第二通道46。排放入口区域62、64可沿着轴线a1与相应外肋54、56的远侧端部55、57间隔开。例如,排放入口区域62、64可更靠近沿着轴
线a1以活塞202、302为中心的径向延伸中心线cl。
74.第二表面206、306和/或第一表面204、304在第一通道208、308处限定斜面210、212、310、312。第二表面206、306的斜面210、310和第一表面204、304的斜面212、312例如在第一通道208、308的相应相对端部处包围第一通道208、308。斜面210、212、310、312相对于轴线a1横向延伸,即不垂直延伸。例如,第一通道208、308的径向内边缘218、318处的第二表面206、306可沿着轴线a1与第一通道208、308的径向外边缘220、320处的第二表面206、306间隔开。作为另一示例,第一通道208、308的径向内边缘218、318处的第一表面204、304可着沿轴线a1与第一通道208、308的径向外边缘220、320处的第一表面204、304间隔开。
75.参考图3b和图4所示的活塞202,斜面210、212可为凹的,即远离轴线a1径向延伸并沿着轴线a1远离中心线cl延伸。例如,第一通道208的径向内边缘218处的第二表面206可位于第一通道208的径向外边缘220处的第二表面206与沿着轴线a1的中心线cl之间。作为另一示例,第一通道208的径向内边缘218处的第一表面204可位于第一通道208的径向外边缘220处的第一表面204与沿着轴线a1的中心线cl之间。斜面210、212与轴线a1之间的角度可为例如91-100度,例如如在斜面210、212的靠近中心线cl的一侧上测得。
76.参考图5b和图6所示的活塞302,斜面310、312可为凸的,即,远离轴线a1径向延伸并沿着轴线a1朝向中心线cl延伸。例如,第一通道308的径向外边缘320处的第二表面306可位于第一通道308的径向内边缘318处的第二表面306与沿着轴线a1的中心线cl之间。作为另一示例,第一通道308的径向外边缘320处的第一表面304可位于第一通道308的径向内边缘318处的第一表面304与沿着轴线a1的中心线cl之间。斜面310、312与轴线a1之间的角度可为例如80-89度,例如如在斜面210、212、310、312的靠近中心线cl的一侧上测得。
77.返回图3a至图6,止回盘214、216、314、316(例如,第一止回盘214、314和第二止回盘216、316)响应于经过相应止回盘214、216、314、316的流体流动和/或止回盘214、216、314、316的一侧上的流体压力相对于相对侧上流体压力的差异而增大移动阻力。流体流动和/或流体压力差可使止回盘214、216、314、316平移或挠曲,并减小流体可流过的开口222、224、322、324(在图4和6中示出)的尺寸,从而增大移动阻力。例如,止回盘214、216、314、316可以能够从图4、图6至图8、图21和图23所示的未挠曲位置移动到图10、图11、图13、图14、图16、图21和图24所示的挠曲位置。
78.止回盘214、216、314、316可包括从相应止回盘214、216、314、316的基环228、328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26、326。延伸部226、326可彼此相对,例如围绕轴线a1彼此大致180度间隔开。止回盘214、216、314、316可为蝴蝶结形。例如,延伸部226、326的宽度可沿着延伸部226、326增大,例如使得延伸部226、326随着延伸部226、326远离相应基环228、328延伸而变宽。每个延伸部226、326可包括一对收缩部230、330。收缩部230、330可位于相应基环228、328近侧。收缩部230、330为延伸部226、326提供减小的宽度,这减小了止回盘214、216、314、316在收缩部230、330处的刚度,例如使得止回盘214、216、314、316在收缩部230、330处挠曲。尽管示为各自具有两个延伸部226、326,但止回盘214、216、314、316可各自仅包括一个或多于两个延伸部226、326。
79.止回盘214、216、314、316的挠曲和/或平移量(以及开口222、224、322、324的尺寸的相关联减小)可与气缸32的压缩子腔室42和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成比例。例如,流体流速和/或流体压力差越大,止回盘214、216、314、316的挠曲和/或平移
量越大。可能需要阈值流体流速和/或流体压力差来使止回盘214、216、314、316挠曲和/或平移。止回盘214、216、314、316可能不会增大移动阻力,直到达到阈值流体流速和/或流体压力差。
80.止回盘214、216、314、316可例如经由止回盘214、216、314、316中的每个止回盘的中心开口232、332由活塞202、302和/或杆36支撑。活塞202、302可位于杆36和止回盘214、216、314、316之间。例如,第二表面206、306的内肋50可位于第一止回盘214、314的中心开口232、332中,在杆36和这种止回盘214、314之间。作为另一示例,第一表面204、304的内肋52可位于第二止回盘216、316的中心开口232、332中,在杆36和这种止回盘216、316之间。止回盘214、216、314、316支撑在斜面210、212、310、312处。例如,第一止回盘214、314的延伸部226、326可覆盖第二表面206、306的斜面210、310。作为另一示例,第二止回盘216、316的延伸部226、326可覆盖第一表面204、304的斜面212、312。
81.参考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6,止回盘214、216可以能够从未挠曲位置朝向第一通道208的内边缘218移动到挠曲位置。例如,处于未挠曲位置的止回盘214、216的延伸部226可比处于挠曲位置的止回盘离内边缘218更远。
82.参考图6、图8、图11、图14、图17、图21和图25,止回盘314、316可以能够从未挠曲位置朝向第一通道308的外边缘320移动到挠曲位置。例如,处于未挠曲位置的止回盘314、316的延伸部326可比处于挠曲位置的止回盘离外边缘320更远。
83.第一止回盘214、314选择性地限制沿第一方向d1通过第一通道208、308的流体流动,即,取决于施加到第一止回盘214、314的流体压力的方向和量和/或流体流动的速度。第一止回盘214、314通过控制第一止回盘214、314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另一部件(诸如活塞202、302的斜面210、310)之间的开口222、322的尺寸,选择性地允许流体通过第一通道208、308。
84.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伸展位置移动时,压缩子腔室42的容积增大,而回弹子腔室44的容积减小,由此产生压力差,其中回弹子腔室44中的流体压力大于压缩子腔室42中的流体压力。这种压力差和/或由这种压力差引起的流体流动可使第一止回盘214、314朝向活塞202、302移动。第一止回盘214、314朝向活塞202、302的移动减小它们之间的开口222、322的尺寸,流体可流过该开口。减小开口222、322的尺寸通过限制通过第一通道208、308的流体流动来增大阻尼器组件200、300提供的运动阻力。
85.仅当压力差和/或流体流速大于阈值量时,第一止回盘214、314才可朝向活塞202、302移动。该阈值量可基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期望响应特性来确定,并且第一止回盘214、314可例如经由诸如厚度、材料类型等几何形状来设计成以阈值量挠曲。例如,增大第一止回盘214、314的厚度和/或为第一止回盘214、314选择更硬的材料可增大减小开口尺寸所需的阈值量。减小第一止回盘214、314的厚度和/或为第一止回盘214、314选择更柔性的材料可减小用以减小开口222、322的尺寸所需的阈值量。
86.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压缩子腔室42的容积减小,而回弹子腔室44的容积增大,由此产生压力差,其中压缩子腔室42中的流体压力大于回弹子腔室44中的流体压力。这种压力差和/或由这种压力差引起的流体流动可使第一止回盘214、314远离活塞202、302移动,并且可能不会减小开口222、322的尺寸。
87.第二止回盘216、316选择性地限制沿第二方向d2通过第一通道208、308的流体流
动,即,取决于施加到第二止回盘216、316的流体压力的方向和量和/或流体流动的速度。第二止回盘216、316通过控制第二止回盘216、316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另一部件(诸如活塞202、302的斜面212、312)之间的开口224、324的尺寸,选择性地允许流体通过第二通道46。
88.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第二止回盘216、316可朝向活塞202、302移动。第二止回盘216、316朝向活塞202、302的移动减小它们之间的开口224、324的尺寸,流体可流过该开口。减小开口224、324的尺寸通过限制通过第二通道46的流体流动来增大阻尼器组件200、300提供的运动阻力。仅当压力差和/或流体流速大于阈值量时,第二回盘216、316才可朝向活塞202、302移动。该阈值量可基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期望响应特性来确定。第二止回盘216、316可例如经由诸如厚度、材料类型等几何形状被设计成以阈值量挠曲,例如如针对第一止回盘214、314所述。
89.阻尼器组件200、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孔口盘234、236、334、336,例如第一孔口盘234、334和第二孔口盘236,336。孔口盘234、236、334、336可包括从相应止回盘214、216、314、316的基环240、340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38、338。延伸部238、338可彼此相对,例如围绕轴线a1彼此大致180度间隔开。孔口盘234、236、334、336可为蝴蝶结形。例如,延伸部238、338的宽度可沿着延伸部238、338增大,例如使得延伸部238、338随着延伸部238、338远离基环240、340延伸而变宽。每个延伸部238、338可包括一对收缩部242、342。收缩部242、342可位于基环240、340近侧。收缩部242、342为延伸部238、338提供减小的宽度,这减小了孔口盘234、236、334、336在收缩部242、342处的刚度,例如使得孔口盘234、236、334、336在收缩部242、342处挠曲。
90.孔口盘234、236、334、336可例如经由中心开口244、344由杆36和/或活塞202、302支撑。内肋50、52可位于孔口盘234、236、334、336的中心开口244、344中。第一孔口盘234、334可沿着轴线a1位于第一止回盘214、314与活塞202、302之间。第一孔口盘234、334可邻接第一止回盘214、314。第二孔口盘236、336可沿着轴线a1位于第二止回盘216、316与活塞202、302之间。第二孔口盘236、336可邻接第二止回盘216、316。孔口盘234、236、334、336的延伸部238、338可与止回盘214、216、314、316的延伸部226、326对齐,例如以覆盖第二表面206、306的斜面210、310和/或第一表面204、304的斜面212、312处的第一通道208、308。
91.每个孔口盘234、236、334、336限定一个或多个孔口246、346。孔口246、346可围绕孔口盘234、236、334、336周向地间隔开。孔口246、346允许流体相对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轴线a1轴向地和/或径向地流动。每个孔口246、346可沿径向方向开口。例如,孔口246、346可从相应孔口盘234、236、334、336的延伸部238、338的外边缘248、348径向向内延伸,例如使得流体可在外边缘248、348处径向流入孔口246、346。
92.孔口盘234、236、334、336可邻接活塞202、302和止回盘214、216、314、316。例如,第一孔口盘234、334可位于第一止回盘214、314和活塞202、302之间并邻接该第一止回盘和该活塞,其中孔口246、346位于第一通道208、308的外边缘220、320处。第二孔口盘236、336可位于第二止回盘216、316和活塞202、302之间并邻接该第二止回盘和该活塞,其中孔口246、346位于第一通道208、308的外边缘220、320处。当止回盘214、216、314、316处于挠曲位置时,孔口246、346通过保持止回盘214、216、314、316与活塞202、302之间的开口222、224、322、324的最小尺寸,使得流体能够流过第一通道208、308。例如,开口222、224、322、324的
最小尺寸可等于孔口246、346的径向流动面积。
93.参考图3b至图4,弹簧250、252可将止回盘214、216和孔口盘234、236推向活塞202。例如,第一弹簧250可将第一止回盘214推向活塞202的第二表面206。作为另一示例,第二弹簧252可将第二止回盘216和第二孔口盘236推向活塞202的第一表面204。
94.弹簧250、25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基部254和多个臂256,该多个臂从基部254周向地和轴向地延伸。弹簧250、252由具有合适弹性特性的弹性可变形材料(例如,弹簧钢、塑料)制成。弹簧250、252的臂256可邻接止回盘214、216。例如,第一弹簧250的臂256可邻接第一止回盘214。作为另一示例,第二弹簧252的臂256可邻接第二止回盘216。
95.参考图5b至图6,弹簧350、352可将止回盘314、316和孔口盘334、336推离活塞302。例如,第一弹簧350可将第一止回盘314和第一孔口盘234、334推离活塞302的第二表面306。作为另一示例,第二弹簧352可将第二止回盘316和第二孔口盘336推离活塞302的第一表面304。弹簧350、352可为例如垫圈弹簧、弯曲盘簧、卷簧或任何合适的类型。弹簧130、132可为可弹性变形的材料,诸如合适的金属、塑料等。
96.参考图19和图20,第一表面304和第二表面306处的孔口盘334、336可邻接活塞302,例如它们之间无弹簧。例如,第一表面304处的孔口盘336可在第一通道308径向内侧(例如,位于中心开口40近侧)邻接第一表面304。第一表面304的斜面312可远离孔口盘336延伸,例如朝向中心线cl延伸。孔口盘336可在位于第一通道308径向外侧的斜面312处与第一表面304间隔开。作为另一示例,第二表面306处的孔口盘334可在第一通道308径向内侧(例如,位于中心开口40近侧)邻接第二表面306。第二表面306的斜面310可远离孔口盘334延伸,例如朝向中心线cl延伸。孔口盘334可在位于第一通道308径向外侧的斜面310处与第二表面306间隔开。流体可经由孔口盘334、336与第一通道308外侧的相应第一表面304或第二表面306之间的开口322、324流入和流出第一通道308。
97.止回盘314、316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孔口盘334、336的轴向外侧。第一表面304处的止回盘316可邻接与第一表面304相对的孔口盘336。第二表面306处的止回盘314可邻接与第二表面306相对的孔口盘334。止回盘334、336例如响应于流体流动并如本文所述控制开口322、324的尺寸。
98.间隔盘355、357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止回盘314、316的轴向外侧。第一表面304处的间隔盘357可邻接与孔口盘336相对的止回盘316。第二表面306处的间隔盘355邻接与孔口盘334相对的止回盘314。间隔盘355、357将止回盘314、316与限制盘66、68分开。
99.限制盘66、68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间隔盘355、357的轴向外侧。第一表面304处的限制盘68可邻接与止回盘316相对的间隔盘357。第二表面306处的限制盘66可邻接与止回盘314相对的间隔盘355。限制盘66、68限制经过活塞302的流体流动,例如,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100.弹簧351、353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限制盘66、68的轴向外侧。弹簧66、68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主体67和多个臂69,该多个臂从主体67周向地和径向地向外延伸并沿着轴线a1朝向活塞302延伸。弹簧351、353的臂69可邻接限制盘66、68。第一表面304处的弹簧353的臂69可邻接与间隔盘357相对的限制盘68。弹簧351在第二表面306处的臂69可邻接与间隔盘355相对的限制盘66。弹簧351、353将限制盘66、68、间隔盘355、止回盘314、316和孔口盘334、336推向活塞302,例如推向相应的第一表面304或第二表面306。
101.排放盘74、76和弹簧盘86a-86e、88a-88e可位于弹簧351、353的轴向外侧。排放盘74、76和弹簧盘86a-86e、88a-88e控制通过46和48的流体流动,例如,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102.参考图22和图23,孔口盘334、336可在第一通道308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邻接第一表面304和第二表面306。孔口盘334、336可围绕第一通道的周边密封到第一表面304和第二表面306,例如抑制它们之间的流体流动。流体可经由孔口盘334、336的孔口346进入和离开第一通道308。第一表面304和第二表面306可大致垂直于轴线a1延伸。
103.支点盘359、361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孔口盘334、336的轴向外侧。第一表面304处的支点盘361可邻接与第一表面304相对的孔口盘336。第二表面306处的支点盘359可邻接与第二表面306相对的孔口盘334。支点盘359、361将孔口盘334、336与止回盘314、316分开,并使得流体能够轴向地和径向地流入和流出孔口盘334、336的孔口346。
104.止回盘314、316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支点盘359、361的轴向外侧。第一表面304处的止回盘316可邻接与孔口盘336相对的支点盘361。第二表面306处的止回盘314可邻接与孔口盘334相对的支点盘359。止回盘334、336例如响应于流体流动并如本文所述控制开口322、324的尺寸。
105.弹簧351、353可相对于中心线cl位于止回盘334、336的轴向外侧。弹簧351、353的臂69可邻接止回盘334、336。第一表面304处的弹簧353的臂69可邻接与支点盘361相对的止回盘336。第二表面306处的弹簧351的臂69邻接与支点盘314相对的止回盘334。弹簧351、353将止回盘334、336、支点盘359、361和孔盘334和336推向活塞302,例如推向相应的第一表面304或第二表面306。
106.排放盘74、76和弹簧盘86a-86e、88a-88e可位于弹簧351、353的轴向外侧。排放盘74、76和弹簧盘86a-86e、88a-88e控制通过46和48的流体流动,例如,如下面进一步描述。
107.返回图3a至图6,阻尼器组件200、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限制盘66、68,例如第一限制盘66和第二限制盘68。限制盘66、68限制经过活塞202、302的流体流动。限制盘66、68可由杆36和/或活塞202、302支撑。例如,内肋50、52可位于相应限制盘66、68的中心开口70中。第一限制盘66可位于第二表面206、306处。第二限制盘68可位于第一表面204、304处。限制盘66、68可各自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72。
108.第一限制盘66可覆盖第二通道46的一部分。例如,第一限制盘66的延伸部72可在第二表面206、306处覆盖第二通道46。第二限制盘68可覆盖第三通道48的一部分。例如,第二限制盘68的延伸部72可在第一表面204、304处覆盖第三通道48的端部。
109.阻尼器组件200、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排放盘74、76,例如第一排放盘74和/或第二排放盘76。排放盘74、76可由杆36支撑。例如,每个排放盘74、76可包括中心开口78,并且杆36可位于中心开口78中。排放盘74、76可相对于活塞202、302位于止回盘214、216、314、316的轴向外侧。例如,第一止回盘214、314可位于第一排放盘74和活塞202、302之间。作为另一示例,第二止回盘216、316可位于第二排放盘76和活塞202、302之间。
110.排放盘74、76响应于经过排放盘74、76的流体流动和/或排放盘74、76的一侧上的流体压力相对于相对侧的差异而减小移动阻力。流体流动和/或流体压力差可使排放盘74、76平移或挠曲,以形成流体可流过的开口80、82(在图13、图14、图16、图17中示出)和/或增大开口的尺寸。增大开口80、82的尺寸通过允许更大量的流体从一个子工作腔室34流到另一子工作腔室34而减小移动阻力。排放盘74、76的挠曲和/或平移的量以及由此导致的开口
80、82的尺寸的增大可与气缸32的压缩子腔室42和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成比例。例如,流体流速和/或流体压力差越大,排放盘74、76远离活塞202、302的挠曲和/或平移量越大,从而提供它们之间的开口80、82的尺寸的更大幅度的增大。可能需要阈值流体流速和/或流体压力差来使排放盘74、76挠曲和/或平移。排放盘74、76可能不会减小移动阻力,直到达到阈值流体流速和/或流体压力差。
111.每个排放盘74、76可限定一个或多个开口84。开口84允许流体从相应排放盘74、76的一侧流到相应排放盘74、76的另一侧。开口84可减小排放盘74、76的刚度。开口84可围绕轴线a1布置。
112.每个排放盘74、76的开口84可周向重叠,即,两个或更多个开口84可沿着从轴线a1延伸的共同半径。此类开口84可沿着半径彼此隔开。
113.第一排放盘74可在第三通道48处,例如在排放入口区域62处与第二表面206、306间隔开。在第三通道48处将第一排放盘74与第二表面206、306间隔开允许流体自由地流入和流出第三通道48,例如,不会被第一排放盘74抑制这种流动。
114.第一排放盘74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出第二通道46,即,取决于施加到第一排放盘74的流体压力的量和方向。例如,第一排放盘74可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沿第一方向d1流过第二通道46。第一排放盘74通过控制第一排放盘74和活塞202、302之间的开口80的尺寸来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动。
115.当阻尼器组件200、300处于中性状态时,第一排放盘74在第二表面206、306处覆盖第二通道46,并限制或抑制流体流入和流出第二通道46。处于中性状态的第一排放盘74可在第二通道46处,例如在第二表面206、306的外肋54的远侧端部55处邻接活塞202、302的第二表面206、306。
116.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第一排放盘74可通过由这种移动产生的压力差和/或流体流动而远离活塞202、302移动。第一排放盘74远离活塞202、302移动在活塞202、302和第一排放盘74之间形成开口80。流体可通过开口80流出第二通道46到达气缸32的回弹子腔室44。仅当压力差大于阈值量时,第一排放盘74才可远离活塞202、302移动。该阈值量可基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期望响应特性来确定,并且第一排放盘74和阻尼器组件200、300的其他部件可例如经由诸如厚度、材料类型等几何形状来设计成以阈值量挠曲。
117.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伸展位置移动时,第一排放盘74可被推向活塞202、302,而不会在活塞202、302和第一排放盘74之间形成开口80或扩大该开口。
118.第二排放盘76可在第二通道46处,例如在排放入口区域64处与第一表面204、304间隔开。在第二通道46处将第二排放盘76与第一表面204、304间隔开,以允许流体自由地流入和流出第二通道46,例如,不会被第二排放盘76抑制这种流动。
119.第二排放盘76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出活塞202、302的第三通道48,即,取决于施加到第二排放盘76的流体压力的量和方向。例如,第二排放盘76可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沿第二方向d2流过第三通道48。第二排放盘76通过控制第二排放盘76和活塞202、302之间的开口82的尺寸来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动。
120.当阻尼器组件200、300处于中性状态时,第二排放盘76在第一表面204、304处覆盖第三通道48,并限制或抑制流体流入和流出第三通道48。处于中间状态的第二排放盘76可
在第三通道48处,例如在第一表面204、304的外肋56的远侧端部57处邻接活塞202、302的第一表面204、304。
121.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伸展位置移动并且气缸32的回弹子腔室44中的压力大于压缩子腔室42中的压力时,第二排放盘76可远离活塞202、302移动并在活塞202、302与第二排放盘76之间形成开口82。流体可通过开口82流出第三通道48到达气缸32的压缩子腔室42。仅当压力差和/或流体流速大于阈值量时,第二排放盘76才可远离活塞202、302移动。该阈值量可基于阻尼器组件200、300的期望响应特性来确定,并且第二排放盘76和阻尼器组件200、300的其他部件可例如经由诸如厚度、材料类型等几何形状来设计成以阈值量挠曲。
122.当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并且气缸32的压缩子腔室42中的流体压力大于回弹子腔室44中的流体压力时,第二排放盘76可被推向活塞202、302,而不会在活塞202、302和第二排放盘76之间形成开口82或扩大该开口。
123.参考图25,第一表面304和/或第二表面306可各自限定与通道46、48、308流体连通的一个或多个凹口99。凹口99从相应的通道46、48、308径向向外延伸。凹口99提供流入和/或流出通道46、48、308的泄放流体流动。当第二排放盘76覆盖第三通道48时,在第一表面304处从第三通道48径向向外延伸的凹口99可提供第一表面304和第二排放盘76之间的流体流动。当第一排放盘74覆盖第二通道46时,在第二表面306处从第二通道46径向向外延伸的凹口99提供第二表面306和第一排放盘74之间的流动。在第一表面304处从第一通道46径向向外延伸的凹口99提供第一表面304和第二止回盘316之间的流动。在第二表面306处从第一通道46径向向外延伸的凹口99提供第二表面306和第一止回盘314之间的流动。当相应止回盘314、316处于挠曲位置时,在第一表面304和第二表面306处从第一通道46径向向外延伸的凹口99提供进入第一通道46的流动。在第一表面304和第二表面306处从第一通道46径向向外延伸的凹口99可代替孔口盘334、336,例如,阻尼器组件300可不包括孔口盘334、336,并且当相应止回盘314、316朝向活塞302挠曲时(例如,取代孔口盘334、336的孔口346),凹口99可提供流体流动。
124.参考图5a至图6,阻尼器组件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间隔盘354、356。例如,第一间隔盘354可位于第一排放盘74和第一止回盘214、314之间并可邻接该第一排放盘和该第一止回盘。第一间隔盘354可覆盖第一排放盘74的开口84。作为另一示例,第二间隔盘356可位于第二排放盘76和第二止回盘216、316之间并可邻接该第二排放盘和该第二止回盘。第二间隔盘356可覆盖第二排放盘76的开口84。
125.返回图3a至图6,阻尼器组件200、3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盘86a-86e、88a-88e,例如,一个或多个第一弹簧盘86a-86e和/或一个或多个第二弹簧盘88a-88e。弹簧盘86a-86e、88a-88e可由杆36支撑。例如,杆36可延伸穿过弹簧盘86a-86e、88a-88e的中心开口90。弹簧盘86a-86e、88a-88e可弹性地变形。例如,施加到弹簧盘86a-86e、88a-88e的外边缘的力可导致弹簧盘86a-86e、88a-88e挠曲,使得外边缘相对于弹簧盘86a-86e、88a-88e的相应中心开口90轴向移动。弹簧盘86a-86e、88a-88e由具有合适弹性特性的弹性可变形材料(例如,弹簧钢、塑料等)制成。
126.第一弹簧盘86a-86e将活塞202、302推向第一排放盘74,即,第一弹簧盘86a-86e增大使第一排放盘74远离活塞202、302挠曲所需的力的量。第二弹簧盘88a-88e将活塞202、302推向第二排放盘76,即,第二弹簧盘88a-88e增大使第二排放盘76远离活塞202、302挠曲
所需的力的量。
127.弹簧盘86a-86e、88a-88e的尺寸可随着沿着轴线a1与活塞202、302的距离而逐渐减小。例如,最靠近活塞202、302的第一弹簧盘86a的外径可大于与该第一弹簧盘86相邻的第一弹簧盘86b的外径,以此类推。离活塞202、302最远的第一弹簧盘86e的直径可小于其他第一弹簧盘86a-86b的直径。作为另一示例,弹簧盘86a-86e、88a-88e可被配置为类似于片簧。
128.最靠近活塞202、302的第一弹簧盘86a可在杆36近侧邻接第一排放盘74。最靠近活塞202、302的第二弹簧盘88a可在杆36近侧邻接第二排放盘76。
129.最靠近活塞202、302的弹簧盘86a、88a可在排放盘74、76的外边缘处与排放盘74、76间隔开。例如,第一环92可沿着轴线a1位于第一弹簧盘86a和第一排放盘74之间。作为另一示例,第二环94可位于第二弹簧盘88a和第二排放盘76之间。环92、94可为圆形或任何合适的形状。环92、94可为金属、塑料或任何合适的材料。环92、94向弹簧盘86a-86e、88a-88e提供内部预紧力。环92、94可位于排放盘74、76的开口84的径向外侧。
130.每个阻尼器组件200、300可包括一对支点盘96、98。支点盘96、98为弹簧盘86a-86e、88a-88e提供支点。例如,支点盘96中的一个支点盘可邻接与相邻较大第一弹簧盘86d相对的最小第一弹簧盘86e。这样的支点盘96可具有比邻接的最小第一弹簧盘86e更小的外径。作为另一示例,另一个支点盘98可邻接与相邻较大第二弹簧盘88d相对的最小第二弹性盘88e。这样的支点盘98可具有比最小第二弹簧盘88e更小的外径。
131.每个阻尼器组件200、300可包括一对预紧垫片100,102。预紧垫片100、102将活塞202、302、盘74、76、86a-86e、88a-88e以及由杆36支撑的阻尼器组件200、300的其他部件夹在中间。例如,预紧垫片100中的一个预紧垫片可位于支点盘96中的一个支点盘的轴向外侧,而另一个预紧垫片102可位于另一个支点盘98的轴向外侧。紧固件41可在第一表面204、304近侧在预紧垫片的轴向外侧固定到杆36。紧固件41可为例如螺纹锁紧螺母。
132.预紧垫片100、102保护弹簧盘86a-86e、88a-88e。紧固件41可将预紧垫片100、102、排放盘74、76、弹簧盘86a-86e、88a-88e、活塞202、302等限制为具有预定长度的叠层。预紧垫片100、102的厚度可增大或减小盘74、76、86a-86e、88a-88e、活塞202、302等可用的空间。
133.参考图7、图8、图10、图11、图12、图13,示出了由相应阻尼器组件200、300限定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当相应的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时,限定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图7和图8中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示出了当压缩子腔室42与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小于第一阈值时朝向压缩位置移动的相应阻尼器组件200、300。
134.图7所示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从压缩子腔室42围绕预紧垫片、第二弹簧盘88a-88e和第二排放盘76延伸到第二止回盘216与活塞202之间的开口224。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从开口224延伸穿过第一通道208并从第一止回盘214与活塞202之间的开口延伸到回弹工作腔室34。
135.图8所示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b从压缩子腔室42围绕预紧垫片、第二弹簧盘88a-88e和第二排放盘76延伸到第二止回盘316与活塞302之间的开口324。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b从开口324延伸穿过第一通道308并从第一止回盘314和活塞302之间的开口延伸到回弹工作腔室34。
136.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各自限定例如垂直于相应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的区域,流体可流过该区域。限定区域可位于相应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的最窄部分处。限定区域可包括多个区域。例如,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可分成多个子路径,例如,每个子路径延伸穿过第一通道208、308中的一者。子路径可各自在相应子路径的最窄部分处具有子区域,并且相应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的限定区域可以是子路径的区域的组合。通过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的流动可提供泄放流以均衡压缩子腔室42与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压力差。
137.当压缩子腔室42与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小于第一阈值时,由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限定的区域通过限制流体可从压缩子腔室42流到回弹子腔室44的速率来提供活塞202、302的移动阻力。图9中由曲线c1的截面x示出这种阻力。
138.参考图10和图11,当回弹子腔室44和压缩子腔室42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大于第一阈值时,相应的阻尼器组件200、300被示为朝向压缩位置移动。第一阈值可使得曲线c1的幅度在预定时间量内达到预定量的响应力。预定量可基于例如经验测试,以优化车辆性能和/或乘员舒适度。
139.当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大于第一阈值时,沿着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的流体流动使相应的第二止回盘216、316朝向相应的活塞202、302移动。第二止回盘216、316朝向活塞202、302移动减小它们之间的开口224、324的尺寸。
140.例如,图10所示的第二孔口盘236可移动成在第一通道208的内边缘218处与活塞202邻接,并且第二止回盘214、314邻接与活塞202相对的第二孔口盘236,由此使开口224的尺寸最小化,例如使其大致等于第二孔口盘236的孔口246的径向流动面积。
141.作为另一示例,图11所示的第二孔口盘336可移动成在第一通道308的外边缘320处与活塞302邻接,并且第二止回盘316邻接与活塞302相对的第二孔口盘336,由此使开口324的尺寸最小化,例如使其大致等于第二孔口盘336的孔口346的径向流动面积。
142.减小和/或最小化开口224、324的尺寸减小相应的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的限定面积,并且通过降低流体可从压缩子腔室42流到回弹子腔室44的速率来增大相应阻尼器组件200、300的移动阻力。图12中由曲线c1的截面y示出这种阻力。
143.参考图13和图14,示出了由每个阻尼器组件200、300限定的第二流体流动路径ff2。当相应的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压缩位置移动并且压缩子腔室42与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大于第二阈值时,限定第二流体流动路径ff2。第二阈值可大于第一阈值,使得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不超过预定量。预定量可基于例如经验测试,以优化车辆性能和/或乘员舒适度。
144.当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二阈值时,第一排放盘74和第一弹簧盘86a-86e被推离相应的活塞202、302,并在它们之间形成开口80。第二流体流动路径ff2经由第二通道46以及活塞202、302与第一排放盘74之间的开口80从压缩子腔室42延伸到回弹子腔室44。第二流体流动路径ff2限定流体可流过的区域。第二流体流动路径ff2的限定区域可包括多个子区域。
145.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ff1b和第二流体流动路径ff2的组合限定区域通过增大流体可从压缩子腔室42流到回弹子腔室44的速率来减小相应阻尼器组件200、300的移动阻力(相对于仅第一流体流动路径ff1a和ff1b的限定区域)。图15中由曲线c1的截面z示出这
种阻力。
146.参考图16、图17、图21和图24,示出了由相应的阻尼器组件200、300限定的第三流体流动路径ff3a、ff3b和第四流体流动路径ff4。当相应的阻尼器组件200、300朝向伸展位置移动并且压缩子腔室42与回弹子腔室44之间的流体流速和/或压力差高于第二阈值时,可限定第三流体流动路径和第四流体流动路径ff3a、ff3b、ff4。
147.图16所示的第三流体流动路径ff3a经由第一通道208以及第一止回盘214与活塞202之间的开口222从回弹子腔室44延伸到压缩子腔室42。
148.图17、图21和图24所示的第三流体流动路径ff3b经由第一通道308以及第一止回盘314与活塞302之间的开口322从回弹子腔室44延伸到压缩子腔室42。
149.返回图17,第四流体流动路径ff4经由第三通道48以及第二排放盘76与活塞202、302之间的开口82从回弹子腔室44延伸到压缩子腔室42。
150.参考图18,示出了曲线c1和曲线c2。曲线c1表示由阻尼器组件200、300以增大的速度朝向压缩位置移动所提供的响应力。曲线c2表示由阻尼器组件200、300以增大的速度朝向伸展位置移动所提供的响应力。阻尼器组件200、300的各种部件可被配置为控制曲线c1、c2,即,控制由阻尼器组件200、300在各种速度下提供的响应力的量。
151.曲线c1、c2可在接近箭头a和a’的斜率和/或幅度上增大或减小,例如,为阻尼器组件200、300的低速运动提供调谐。例如,增大斜面210、310的陡度、增大止回盘214、314的刚度和/或增大孔口盘234、334的孔口246、346的尺寸可减小接近箭头a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增大斜面212、312的陡度、增大止回盘216、316的刚度和/或增大孔口盘236、336的孔口246、346的尺寸可减小接近箭头a’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作为另一示例,减小斜面210、310的陡度、减小止回盘214、314的刚度和/或减小孔口盘234、334的孔口246、346的尺寸可增大接近箭头a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减小斜面212、312的陡度、减小止回盘216、316的刚度和/或减小口孔盘236、336的孔口246、346的尺寸可增大接近箭头a’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
152.曲线c1、c2可在接近箭头b和b’的斜率和/或幅度上增大或减小。例如,不对称地增大第一排放盘74的刚度可增大接近箭头b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不对称地增大第二排放盘76的刚度可增大靠近箭头b'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作为另一示例,不对称地减小第一排放盘74的刚度可减小接近箭头b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不对称地减小第二排放盘76的刚度可减小接近箭头b'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
153.曲线c1、c2可在接近箭头c和c'的斜率和/或幅度上增大或减小,例如,为阻尼器组件20的中速运动提供调谐。例如,减小环92、94的厚度可减小接近箭头c和箭头c’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作为另一示例,增大环92、94的厚度可增大接近箭头c和箭头c’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
154.曲线c1、c2可在接近箭头d和d’的斜率和/或幅度上增大或减小。例如,增大第一弹簧盘86a-86d的刚度可增大接近箭头d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增大第二弹簧盘88a-88d的刚度可增大接近箭头d’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作为另一示例,减小第一弹簧盘86a-86d的刚度可减小接近箭头d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减小第二弹簧盘88a-88d的厚度可减小接近箭头d’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
155.曲线c1、c2可在接近箭头e和e’的斜率和/或幅度上增大或减小,例如以控制高速
响应。例如,增大第一限制盘66的延伸部72的尺寸可增大接近箭头e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增大第二限制盘68的延伸部72的尺寸可增大接近箭头e’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作为另一示例,减小第一限制盘66的延伸部72的尺寸可减小接近箭头e的曲线c1的斜率和/或幅度。类似地,减小第二限制盘68的延伸部72的尺寸可减小接近箭头e的曲线c2的斜率和/或幅度。
156.尽管单独描述了接近各种箭头a、a’、b、b’、c、c’、d、d’、e、e’的曲线c1、c2,但可基于各种部件的配置的累积效应来控制曲线c1、c2。例如,将阻尼器组件20配置为控制接近箭头a、a’的曲线c1、c2也可改变接近其他箭头b、b’、c、c’、d、d’、e、e’的曲线c1、c2。
157.已经以说明性方式描述了本公开,并且应当理解,已经使用的术语旨在具有描述而非限制的词语的性质。根据以上教导,本公开的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并且本公开可以以不同于具体描述的方式来实践。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限定腔室;主体,所述主体由所述气缸支撑并且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主体限定与所述腔室流体连通并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二表面的通道,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中的一者在所述通道处限定斜面;和止回盘,所述止回盘位于所述斜面处,所述止回盘选择性地限制通过所述通道的流体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止回盘和所述主体之间的孔口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孔口盘在所述止回盘和所述主体之间限定孔口,所述孔口沿径向方向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斜面为凸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斜面为凹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止回盘选择性地限制沿第一方向的流体流动,并且还包括第二止回盘,所述第二止回盘选择性地限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通过所述通道的流体流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主体限定从所述第一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通道,并且还包括排放盘,所述排放盘选择性地允许流体流出所述第二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止回盘推向所述主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弹簧包括基部和多个臂,所述多个臂从所述基部周向地和轴向地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组件,其中所述主体为活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组件,该阻尼器组件包括气缸,该气缸限定腔室。该阻尼器组件包括主体,该主体由该气缸支撑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主体限定从该第一表面延伸到该第二表面的通道。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中的一者在该通道处限定斜面。该阻尼器组件包括位于该斜面处的止回盘,该止回盘选择性地限制通过该通道的流体流动。选择性地限制通过该通道的流体流动。选择性地限制通过该通道的流体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
F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DRiV汽车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3.26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